重返大隋(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5

  堂堂皇太孙,在他们嘴里却好像哪个乡下土老财狗大户一样,张嘴就骂,闭嘴就草,毫无顾忌。
  走在前头的总管府司马皇甫诞听到这些没规矩的话,张了张嘴想要制止,最后却还是叹了口气当没听到。这些跋扈丘八,他根本管不了。五十五岁的皇甫涎是朝中名臣,先后任过兵部、礼部、刑部侍郎,又担任过治书侍御史、大理寺卿、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要职,已经是宰相备选。十七年杨谅出镇并州,皇帝特意把这位能臣干吏找来,让他去并州辅佐杨谅,替杨谅总理总管府政庶事务。不过到了并州,很快皇甫涎就看透了杨谅的本质,根本就是个约束不了的跋扈亲王,不管怎么规劝,他根本就不理踩,该怎样还怎样,皇甫老头在并州可谓是心力交瘁,好些次都提笔准备乞骸骨告老还乡,不陪着这跋扈皇子瞎折腾了。可每一次都没能下笔,他觉得自己对不住皇帝的信任,也想着再努力努力,看还不能能抢救抢救杨谅。
  年后,京中传旨下来,并州府割出太行以东北部十余州,另建幽州大总管府,并州府势力在削,紧跟着,皇帝又下令把杨谅调到荆州任总管。听到这个消息,皇甫涎是长松一口气,终于摆脱这个杨谅了。虽然最终自己没能辅佐好他,可能离开他身边,他还真是相当高兴。知道将由晋王来接替并州总管,皇甫涎越发高兴,晋王可是贤王啊,跟着他干实在好过跟杨谅过千百倍。
  梁菩萨等人太放肆了,不过皇甫涎觉得自己还是再忍一忍好了,等晋王到任后,自有晋王收拾这些跋扈丘八。
  “王谘议,你知道萧参军、裴参军还有咱们的五虎将去哪了吗,怎么好几天都没见到他们了?”皇甫涎转头询问身旁的谘议参军王頍。
  王頍自出城来,一路上就一直阴沉着脸,皇甫涎问他,他心里也还在想着这个事情呢。皇甫涎虽是总管府主持事务,但杨谅并不信任他,一些重要的事情从来都是撇开皇甫老头的。杨谅平时最信任的是王頍、萧摩诃、裴文安还有自己的小舅子豆卢毓,以及乔钟葵等诸将。这次杨谅要干易风,王頍是知道此事的,当初安排在井陉伏击计划也是他参与谋划的。但后来易风突然改道向北,弄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裴文安萧摩诃等马上赶到天门关去,其间只是给他送了封密信,说准备去天门关伏击易风,具体他们打算怎么伏击,信里并没有说。然后,他再没有接过他们的消息了。
  现在易风突然又派人来说天降大雪,北面道路难行,他又要改道,重新走井陉,这让王頍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搞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难道事情泄露,所以易风又改道了。或者,萧摩诃他们计划失败,已经被干掉了?他一无所知,由于时间太过匆促,他甚至都来不及派人去天门关寻找萧摩诃他们,去天门关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面对皇甫老头的询问,王頍一副我也不知道的表情:“这几天我都在忙着准备给各镇发饷之事,萧参军他们去哪了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萧参军他们不在城内吗?要不,问问豆卢主簿,也许他知道呢。”
  豆卢毓是主簿,还是汉王的小舅子,但他平时虽得汉王信任,可事涉到行刺皇太孙这样的事情,杨谅却是根本没有告诉过小舅子的。
  “他们三天前就出城了,萧参军说他们是要去巡查道理驿站以及各个镇戍堡寨去了,估计一时还回不来。”萧摩诃等人离开前确实是用这个理由告诉豆卢毓的。
  王頍落后几步,向纥单贵招了招手,两人走到路边一侧,他压低声音道,“易风突然返回,而萧摩诃他们却没有半点消息送回来,我担心他们出事了。我现在要你马上派一些斥候去天门关,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好找到萧摩诃他们,找不到他们,也得把天门关镇将李恒带回来。”说完,他思考了片刻又道:“还有,你马上去悄悄调动汉王的亲军,以备万一。”
  单纥贵有些惊讶的道:“不会出什么大事了吧,现在调动汉王亲军吗,调多少?”
  杨谅自到了并州上任后,就一直招兵买马,原本他出京的时候,皇帝给了他一千兵马做他的亲军。结果杨谅在并州这两年一直以备边防突为名号,不停的招兵买马,到现在,杨谅已经在并州招募了一支两万多人的精锐亲军,这支军队是完全不隶属于并州府军册上的私兵,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连军饷待遇都比其它的并州军高的多。
  杨谅用五虎将来分领太原周边的几个重要总管州的兵马,拱卫太原。然后又在太原一手组建了这支两万余人的私军,用的是单纥贵等八员将领统领,每将统一营三千人马。乔钟葵等五总管被称为并州五虎将,而单纥贵等八将则被杨谅称为自己的八彪将。
  “八个营全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做好准备,整装待战。”王頍阴沉着道。
  “真有这必要吗?调动这么多兵马,很容易被发现,万一被易风发现,我们不好解释。”单纥贵有些担忧道。他知道,两万多人的调动不可能毫无动静,到时若让易风知道了,对方可是皇太孙,他入太原城,城里却这么大的兵马调动,万一追究起来,不好解释。
  “小心一点就是,万一被发现,就说我们是为了加强警卫,保卫皇太孙的安全。”
  这个理由倒还勉强说的过去,虽然皇太孙身边带着上万精锐,还有一千重装铁骑,可既然王頍这样说了,他也只好答应去做。“万一……”
  “真要有个万一,那就干。”王頍毫不犹豫的道,胆大包天,根本不管对方可是皇太孙。事实上他确实不必顾忌这个,毕竟单纥贵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这样干了,只是萧摩诃他们一直没有消息回来,也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好。”单纥贵也是一咬牙,“不过。”他脸上露出担忧的表情,“我担心李道兴那家伙。”
  听到李道兴这个名字,王頍也是皱起了眉头,李道兴又叫李景,现在统带着八骠营的第一营。这家伙本事没的说,战功赫赫,是陇右天水人。其父在北周时当过刺史,李景年轻时就膂力惊人,骁勇且擅于骑射。参与北周灭齐之战,立下很大功劳,后来又参与平定尉迟迥的叛乱,一路升官,并封爵平寇县公,封邑一千五百户。开皇九年,平陈之役,李景就以行军总管的身份随同王世积攻陈,此役中又立下战功,得到重赏。十年,江南叛乱,又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讨伐叛乱,再立军功,班师后授鄜州刺史。十七年,东征高句丽,李景从征担任马军总管,随杨谅出征。结果此战未遇高句丽就已全军几乎尽没,回朝后,因此被降职,调任并州杨谅属下,担任镇将之职。
  本来杨谅的八彪将里是没有李景的,他现在的位置原是赵子开担任。不过后来杨谅喜欢李景的勇猛,便大加拉拢他,最后把赵子开调到身边统领自己的直属亲卫,然后让李景接替赵子开统领八骠营第一营,让他也成了八骠将之一。不过李景这个有些奇怪,任杨谅如何拉拢示好,他也只是平平淡淡的没多热情的反应。汉王送给他的东西,他也都收了,可大家却又都感觉的到,这家伙跟大家总有些了隔阂。单纥贵等人就都不大信任他。
  “要不不要通知他,不调第一营。”
  王頍皱眉道:“第一营是八骠骑营里最精锐的一营,而且是其中仅有的两个纯骑兵营。这是一支很强的部队,若有一营在,我们手上实力增强不少。能不能绕过李景,直接跟下面的军官们联系?”
  “怕是难。”单纥贵摇头,“这个李景别看平时冰块一样,可是带兵却很有威望。而且他手下还有三个心腹家伙,一营司马冯孝慈、司法参军品玉以及司兵参军侯莫陈乂三人,冯孝慈、吕玉骁勇善战,侯莫陈乂鬼计多端极善拒守之术。李景有这三个心腹手下帮他一起将一营控制的跟个铁桶似的,外人很人插的进去,他的部下也都对他很是尊崇,想绕过他,很难。”
  “他娘的,这李景倒是把汉王的一营弄成他李家的一营了。”王頍忍不住骂了一句。
  想了想,王頍还是无奈的道:“先别管一营了,不过安排点人盯着李景和他那三个心腹,一旦真出事了,想办法先拿掉这四个家伙,把一营重新夺回控制。”
  “好。”单纥贵点了点头,转身离开出城迎接易风的队伍,回去做安排去了。
  “殿下,太原城里的并州府官员都出城迎接我们来了。”李密笑着对易风道,“如殿下所料,太原城对我们敞开了。”
  “那我们就别让他们久等了。”易风轻踢马刺。
  刘文静策马上来,伸手拉住易风的巴缰,“殿下,太原城门虽然打开,不过当心有诈。萧摩诃等人的计划,城中肯定也还有人参与。他们一夜未归,我们又突然返回,只怕他们发察觉什么。万一他们察觉了什么,如果想要鱼死网破,我们可不得不防,据我所知,太原城里光是杨谅的私军就有两万余人。我看,要不还是安排替身替你入城吧。”
  易风回头看了看身后,一千重装骑兵,三千轻骑兵,六千步兵,另外还有一千精锐怀荒侍卫骑兵,另加一百旗卫特战队,这样的阵容,只要对方敢开门放他们进去,那就算他们马上再关起城门来,易风都不会有丝毫畏惧担忧。更何况,自己身边还有张仲坚、红拂女这两大顶级高手贴身保护,自己根本不用担心。
  “放心吧,咱们这次来个先下手为强!”易风轻笑,一磕马刺,快步朝前奔去。
第416章
天下第二城
  抵达太原之前,易风先听见了汹涌的水声,沉吟不绝。春回水暖,冰河解冻,河流高涨。
  太原城左汾右晋,一条大河自太原城当中横穿而过,这并非一座寻常的城池,而是三城相连,周回四十余里,汾水穿中城而过,引晋水入经西城、中城入东城。气势恢宏、景致雄奇,城中房屋建筑鳞次栉比,层层叠叠,显露着富丽、辉煌、以及繁荣的景象,像易风一行展示其中原门户,北方中枢的重要地位。
  易风不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城池,但见一次惊叹一次。比起塞外的怀荒,这次连城庞大无比,比起河北重镇幽州,这里繁华富裕,比起京师大兴,这里也是生机勃勃,瑰丽大气。
  望着夹杂着冰凌的浑浊河水打着旋的奔腾,易风感叹连连,太原位于河东的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行山雄居于左,吕梁山巍峙于右,云中、系舟二山合抱于后,太原平原展布于前,汾水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加上北面的太原三关,再往北还有楼烦、雁门两座雄关要塞,可以说这里确实是天然的要塞中枢,只要守住太原,整个北方都能安稳,更能保证河南和关中两大重要地区的安全。
  自魏以来,太原也一直是北朝的中枢,比起西魏入关后才重新恢复生机的关中长安,太原的底蕴更比长安深厚。周隋两代立都关中,隋朝营建新都大兴近二十年,可依然比太原城强不了多少。时至今日,若将大隋的城市排行,大兴不论政治还是军事或者经济地位,都可论第一。而第二,毫无疑问是属于太原。洛阳比不了太原,扬州也比不了太原,荆州、成都、幽州更比不了太原。一直以来,虽然大隋立都大兴,并没有公开设立陪都,但隐隐的,却也是以洛阳为东京,以太原为北京。
  易风和杨雄并骑上前,尉迟恭亲自担任易风的掌旗官,鲜红艳丽的赤色旗帜上飞扬着代表易风的白色猛虎。
  他们最先靠近的是太原三连城的西城,高大的西城在望,隔着河水暴涨的汾水。
  一座巨大的铁索桥横架在汾水河上,铁桥很大,两岸各建有一座巨大的桥头堡,以守卫河桥的同时,兼用做铁索的固定,桥头堡内建有两只万斤铁牛耸立,十几根粗大的铁索自桥头堡墙内拉进堡内,系在大铁牛之上。桥头堡周围一里,堡高六丈,用大青石垒就,只开两门,两门上都建有六层的箭楼,每层有十八个箭窗,整个箭楼前后两面各有一百零八箭窗以守卫堡门。堡门巨大,门上还钉着一百零八个大铜钉。一遇战事之时,可以直接在门上大铜钉之间涂上厚厚的烂泥,以防火攻,增强防御。
  太原城不愧为军事要塞,太原城外河上的铁索桥桥头堡就如此雄伟坚固,可谓坚不可催。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太原城有三座这样的铁索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得不说是太原城的选址上以及那条汾河与晋河还有后来开挖的那条晋渠。
  太原三连城东西相连,中间是一座中城紧密的把东西两座城给联结起来。而那座南北贯通河东的汾河,却正正好的自中城的中间穿过。而晋河在太原城的西侧流过,太原从这条西侧的晋河里又开挖了一条引水渠供三城使用,这条渠道从西向东,将太原三城贯穿,与南北贯穿中城的汾河,正好十字交叉。
  汾河与晋渠形成十字交叉,然后又与晋河一起形成了一个三角。
  太原中原的汾河与晋渠的十字交叉上,修建了一座座落于中城之中,联通两岸的城中桥。
  而在太原城西侧南面的晋渠之上,则修建了一座豫让桥,在太原城南面的汾河上,又有一座汾河桥。
  “这铁索桥和桥头堡都是由晋王坐镇并州之时修建,原来只有一座浮桥,很不方便,一遇冬季结冰或者暴雨冰凌等时候,就无法过河。杨广筹集款项,修建了这座坚固的十八索道大桥,从此保证了西城与汾河西岸的畅通。后来又修了另外两座”杨雄见易风不停的打量着这座城池,笑着向他介绍。
  “便民还是其次,有此两座桥头堡在,这大铁桥根本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于太原西城的防御,也有相当大的保护作用。”易风点评称赞,杨广这家伙还真蛮喜欢修这些东西的,在天门关修了杨广栈道,没想到在太原还又修了这么彪悍的桥头堡和铁索桥。可以说,太原城外这两河一渠,把太原城和城外的土地切割成了七八块,使得整个太原城的防御更加复杂起来。强大了进攻的难度,增强了守卫的能力。而杨广在这河流上修建的这三座大桥也相当有用。不仅仅是方便过河,特别是他选的位置,一座桥在三城的正中间,是在城中城的中城里面。这就使得太原城东西两城相连,免于被敌军分开切割进攻,他们跨河却做到防御一体。随时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快速支援。而另外的两座桥,则都修建在太原城的南面,一在西南,晋渠与晋水的河口不远。因为晋渠是从西横穿三城,因此这条渠道实际上把西城的南部给包起来了,成了一条更大的护城河。有这条晋渠,就使得西城只有一半暴露在敌人的进攻范围之内,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太原西城的防御力。
  甚至因为太原三城连接,东西直抵两侧山下,这也使得当敌人进攻太原的时候,基本上只有北面处于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要想攻击南面,得从两侧翻山。而晋水和晋渠组成了一个丫形,又添了一道阻拦,这时西南面的这座豫让桥就是到绕到南面进攻的重中之中,必经之桥了。
  而过了豫让桥也只能攻击到西城的南面而已,因为还有一条汾河南北贯穿而过呢,要想攻击到东城的南部,还得再越过太原城南面汾河上的汾河桥。
  可以说,太原城真是建筑的太利于防守了。本身堵在太原盆地的北端,用三连城联接起来直接顶到东西两边山下,把整个大通道给堵住了。然后汾河从中穿过,使得太原城北面就分割成了两大块。又通过晋水和晋渠又切了几刀,再加上南面的两座河桥选择的位置,更使得整个太原城形成了立体防御圈。就如太原连城的布局一样,那是城连城、城套城,就算敌人攻进来,可也会郁闷的发现,他们只是攻破了第一层而已,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关卡防御等着击破。而这种带有相连而又能独立性质的布局,则使得在攻防战时,就算破了一个口子也没事,还有第二道甚至是第三道防御保护着。
  就有如那些带有水密舱的船只一样,船舱设计成相互不通的一个个舱区,就算一个漏水,也影响不到其它的舱,大大提升安全性。太原的这种防御风也是如此,通过河流、铁桥、还有一个个的城区把整个太原分割成了好几层以及最内一层好多块的这种纵深防御体系,可以让守军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大限制的加强防御力,最大限度的提升进攻的难度。
  “也只有蒲州黄河上联通河东与关中的蒲津大桥,比这大桥更雄伟。”杨雄也是很赞叹。易风点了点头,他这次回来的时候就是过的蒲津大桥。蒲津大桥比起这座桥规模更大,更长,那也是座铁索桥,桥两岸也是用大铁牛系住大铁索,上面铺设木板。但蒲津大桥跨度更长,而且蒲津大桥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桥在河中心有一座沙洲,然后在那里建筑了一座桥中堡,一座比这两座桥头堡更坚固险要的河中之堡,把守着蒲津大桥。建在桥中央的河中心沙洲上,自然比起建在两头的桥头堡更险固。
  太原城开有二十四个门,不过却没有从北面进入。因为太原城三连城,中城最小,只是连接东西二城。而西城最繁华热闹,总管府也设在西城。西城内也有三城,但却不是东西相连而是成品字形,或者说是倒品字形,北面是仓城和新城,那条东西横穿而过的晋渠南面才是大明城,也就是太原府的核心所在,总管府就在大明城内。
  易风一行自北南下,从西侧那条狭长的通道到达晋渠前,经豫让桥过河绕到太原城南面,然后进入西城,再进入西城三内城之一的南面内城太明城。
  进入豫让桥西桥头堡后,易风还特别要求登上城门上那高高的箭楼上眺望对岸的正对面的西城西南角。站的高,看的远,易风登高远眺欣赏着汾河与西城的美景,而李密刘文静等则都在努力的观察着西城里的一些细致之外,打量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兵马埋伏之类的。
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
  杨雄却并不知道这些,还以为太孙殿下也好赏些景致。他虽然是东路军副帅,又亲自统领着一万皇帝调派的精兵,包括一千重骑。不过昨天晚上天门关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并不清楚。当时易风让他留在城外统领军队,他也没在意,一个小小天门关的宴会没什么值得期待参加的,再说殿下也只是要去查验天门关镇戍兵剿拿的黑山贼而已。因此,当今天易风说要返回太原,改道的时候,杨雄真没有想到其它。因此此时,他是真正的不知道,易风现在重返太原,其实是要来干仗的,他也不知道,在对面的另一边桥头堡里,王頍等一众杨谅心腹,也已经在猜疑不决的等待着一面也在秘密调动兵马,无形有杀机在弥漫。
  “郡王对于太原城很是了解嘛。”易风笑道。
  “谁又能不了解太原呢,这可是我大隋天下第二城,魏晋以来,一度曾是北方甚至整个天下的最重要之所在。就说这并州府太原城,实际上有东西中三座城,而其中又以殿下面前的这座紧邻汾水的西城最为庞大。这里曾是晋阳古城,最古老的历史能追溯到春秋时代,相传为董安于所建。《史记》中说:‘伯攻赵襄子于晋阳,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即是指此。”一谈起这座北方重镇名城,杨雄可谓是如数家珍,当年他为大隋征战沙场的时候,也曾经在太原驻守过,因此重新回到这里,对于已经在京师清闲多年的他来说,意义很大,这里有他的年轻,有他的激昂,有他的热血战场。
  他神情兴奋,“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原,基本上是保持了晋阳古城初建时的规模,但在战火中遭到多次破坏。北齐之时,文宣帝在董安于所建晋阳古城上建造了大明宫,后扩建为城,因称之为大明城。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后来又在大明城北新建一城,东魏孝静帝于此置晋阳宫,后来将之扩为晋阳城,陛下即位后,改为新城,并将晋阳宫城加以扩建,达到周回七里墙高四丈的规模。十六年,又建有一座仓城,东面与新城相连,此仓城高四丈,周围八里。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连环城,并且汉王就任并州总管后,又于三城外增筑外城墙,将三城包入其中,称为并州府城,百姓也将此称为西城。”
  这么三座连城合筑之后,还只是太原的西城而已,并非就是太原三连城。事实上,太原三连城指的是西城中城东城三连城。而眼前的这三连城,只是西城内的三连城。
  易风感叹连连,比起长安城那种方方正正、里坊分明的都城,太原城这种环套城的连环城,无疑在军事防御上更加上乘。
  太原的中、东二城,也是在隋立国之后修建,东城是在立国不久后,为应对突厥的威胁,当时晋王为并州总管,而实际上卫王杨爽代理总管,期间,卫王杨爽于开皇二年在晋河西岸增筑东城,第二年即将太原县衙移于此。开皇十三年,秦王杨俊坐镇并州时期,又因汾东地多碱卤并不堪食,而特架汾引晋水入东城引甘民食,称为晋渠。然后到了后来杨广再次任并州总管时,跨汾筑中城,连接东西二城。至此,太原西东中三城结为一体的建筑格局形成。
  如今整个太原城的建筑规模,汾河当中,汾河西为西城,东岸为东城,中间就建在汾河上,跨河而建,然后将东西二城联结起来。整个太原城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一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高四丈。如果换算一下,则太原城南北九里,东西十二里,周长近五十里。其中,西城规模最大,其中有大明城、晋阳城也就是新城以及仓城,另外大明城内还有一座大明宫,新城内还有一座晋阳宫,基本上都保持完好。西城的这三座城中之城,呈品字形,踞于西城之中。
  太原三城形成一线,两端直抵东西两山,横亘于太原盆地北端,龙盘虎踞,当太原盆地以北到晋中平原的要冲。
  真是个好地方啊,龙盘虎踞一点也没有错。易风是真看越喜欢,甚至升出一股浓烈的占有欲望。尼玛,老子要是直接占了这里,比起怀荒,比起幽州,那不强千倍百倍啊。
  豫让桥两座桥头堡分居汾河两岸,犹如镜面倒映成双,湍急的河水从桥下流过,远远看去,那座城中套城,城连城的太原城,还都在城外挖了护城河,直接引入了汾河活水。护城河又宽且深,让太原城仿佛是一座坐落于湖河环绕中的群岛。
  “二哥、六郎,你们要小心点,让弟兄们加强戒备,小心谨慎,一旦发现有情况,立即动手不要犹豫。”易风将秦叔宝和来六郎叫到身边仔细交待。在看到太原城如此大纵深的整体防御网后,易风在路上时的那点轻敌大意已经全都抛弃远弃了。这样的太原城,简直就是一座专为战争而建的要塞,是一座杀人的机器。孙子兵法里面“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大致意思就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一倍于敌人就进行战斗,兵力与敌人势均力敌就分散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进行防守,兵力比敌人的兵力差就避免作战。
  现在易风带着一万一千余兵马,而按情报所知,太原城内光是杨谅的私军就有两万余,另外还有城防守军也有不少。此外,太原外围,同样驻有诸多兵马。太原城是并州大总管府的驻牙,兵马众多,而且并州兵向来号称劲旅强兵。现在易风的兵力明显是要劣于太原城的,特别太原城还是这样一座战争机器级的要塞,真要强攻硬打,根本毫无希望。如果按兵法所说,他这种情况就要避免作战了。
  当然,事情也没有坏到那种地步。
  太原城里并不一定就知道了天关门的事情,他们也更不可能知道易风这个回马枪杀回来的真正目的。此外,杨谅根本不在并州,因此太原城里的将领兵马也不可能都是自己的敌人。
  现在要注意的是避免发生直接交战,要不然会对他们很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来个擒贼擒王,把并州府杨谅的心腹大将们给一举拿下,然后以皇太孙的名义公布天门关谋刺之事,以此为理由定王頍等人的罪,另外再宣布不追究牵连其余士兵们,安抚好这些士兵,才有可能顺利无损的搞定此事。当然,再好的计划,也不会天衣无缝。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还得靠刀枪说话,早做好准备,总是好的。
  “黑獭,你带旗卫队跟在我身边,到时看我眼色行事。一旦我下令,你们立即就把王頍等并州府将领通通拿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