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285

  “太子现太原,高长史现在雁门,贺若元帅正在朔州。”
  “昨天我问你,也是这个答复吧?”易风问。
  “是的。”
  “你是说他们一天时间过去,都没有移动过一下,那他们派出的军队呢,到哪了?”
  “回殿下,贺若元帅前日率军到达朔州马邑之后,就再没有前进一步了,他们在马邑已经停顿不前,整整两日了。”
  “他们拥兵不前,这是要见死不救,还是想借刀杀人?”易风冷哼一声,轻蔑的笑道。
第444章
高颎的算计
  河东雁门关外,代北朔州马邑。
  马邑城在朔州州治善阳城向东北五十里,在先秦时期,秦始皇的大将蒙恬在雁门关外此地北逐匈奴,围城养马,因之有马邑之名。还有一个传说,则说当时蒙恬在武周塞内筑城,用来防备匈奴,结果城快筑城了,崩塌的地方却有数处,这时有匹马飞快的奔跑,来回不断,管事之人觉得奇怪,就按照马跑的脚印来筑城,城筑好之后就不再崩塌了,于是最后将这城命名为马邑。
  三月之初,大隋尚书左仆射,百官之首的相国高颎,同时担任此次北伐大军行军长史的高颎踏入了马邑城。
  高颎对于马邑并不陌生,他虽是文官,可多年来却屡次统兵出战。马邑虽偏在一隅,实为边陲要害。这座雁门要塞的北面屏障,以石为基,高约四丈,女墙高七尺,周长五里。有角楼四座,敌台二十四个,东西二门外各有月城,这是一座功能十分完备的城堡。
  在马邑城中,并有一车骑一骠骑一军镇共三千驻军。
  对于立国之后就一直面临着北方突厥巨大压力的隋朝而言,外长城一线鞭长莫及坚守无力,但内长城一线却是绝不能放弃的。雁门关、楼烦关、泰戏关、飞狐关、五阮关、军都关、卢龙关、渝关,这是必守之地,退无可退。
  马邑的重要,使得朝廷在这里驻扎了三千兵马,而且还煞费苦心的将之分属于三部,一车骑一骠骑两府府兵,再加一镇边军,他们互不统属,镇军驻于城内,两府则分驻城南城北。两府府兵每年轮换一次,城中的镇军也两年一轮,严防马邑守军被敌人收买,从内部攻破堡垒。
  此刻,马邑城已经远远不止三千兵马。
  北伐中路元帅贺若弼早已经将中路军行辕迁入马邑,在马邑城内城外,一路路的隋军开到,此时已经汇集了十万兵马。大军把个马邑包围起来,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营地。
  贺若弼带着十万大军的将领们齐聚马邑正南门前,迎接高颎。高颎是首相,同时也是此次北伐的长史,北伐军二把手,实际上的元帅只是挂帅,高颎是北伐的真正指挥决策者。三天前,赵仲卿率三千兵马往北支援云内,在清凉山被突厥人伏击歼灭,当时刚赶到马邑的贺若弼正要率军北上,却突然收到高颎的紧急命令。高颎急令,全军暂停前进,就地等待命令,无令敢越过马邑一步北上者,斩无赦。
  这道命令让人莫名其妙,可无人敢违抗。
  中路元帅贺若弼、副帅韩僧寿,都和高颎同是太子一党,虽然中路的长史宇文述与司马郭衍是晋王心腹,可眼下他们虽然还留在中路军中,但完全被贺若弼、韩僧寿给架空了,并没什么话语权。
  不过贺若弼、韩僧寿虽然没有半点折扣的执行了高颎的命令,但心里却也是充满了疑惑。
  一行人迎接高颎等入城,临时帅府内一番寒喧后,高颎便让诸将退下,只留下了贺若弼与韩僧寿二人。
  高颎不等二人开口,便道:“某知道你们有许多疑惑,某也知道你们想问的是什么,放轻松点,不用着急,一切都在某的掌控之中。”高颎微笑着说道,一面慢不经心的掏出一筒茶叶,旁若无人的泡起了茶。“这是武夷红茶,今年的新茶,而且这是新品,和去年新兴而受追捧的绿茶又不同,虽同是炒制,但却经过发酵,味道更醇正,茶汤更浓郁美妙。你们知道吗,这红茶来自东南武夷山,据说是建州总管来护儿家族所经营的生意,不过据某所知,来家经营的这红茶生意其实是和晋王合伙的,晋王在其中占有很大一股,而更有趣的是,皇太孙居然也在这红茶生意中占了一股。嗯,确切的说,如今几乎七成以上的茶叶经营,都被晋王控制。而晋王的茶叶最后又几乎全卖给了皇太孙经营加工,真是很出人意料呢。”
  贺若弼皱眉,根本不明白高颎扯这茶叶到底是什么用意。茶叶而已,很重要吗?就算如今茶叶很火,可这买卖经营也有限吧。再说了,晋王和太孙一起做茶叶生意,这又有什么好说奇怪的。大家各有立场不假,但生意和钱却没立场啊。太孙在京师开的大兴银行,股本千万,几乎京中的权贵豪门都有入股,他自己就入了十万贯,据说高相国的三郎,还入了一百万贯呢。
  “你们可别小看了这茶叶,你们知道吗,现在大隋南方的茶叶产业,一年达到数百万贯,其中的利润一年至少有三百万贯,这可不是一笔小钱。晋王控制南方的茶叶交易,一年至少赚入百万贯,而皇太孙和晋王合作,赚的更多,一年至少两百万入帐。”
  “所以,这又如何?”贺若弼问。现在是战时,前方云内城已陷,赵仲卿三千援军已覆,恒安镇也是汲汲可危,随时会陷落,在这个时候,高相国下令不让他们发兵北上,反而一来马邑就跟他们先扯这茶叶,谈买卖,这是几个意思?难道高相公眼红这茶叶买卖的利润,也想插一脚,可现在不是时候吧。
  高颎却没理会贺若弼,只是自顾自的接着说道:“皇太孙自崛起于怀荒以来,还迅速的控制了草原与中原大部份的牲畜交易、皮毛交易,另外还垄断了向草原的布匹、瓷器、糖酒等的交易。你们知道,这里有多大的利润吗?”
  “你们不知道,你们根本不知道,现在皇太孙一年能够赚到多少钱,而这些还只是他能赚钱的买卖中的一部份而已,还有军械制造、战马交易、药材成药买卖、纸张、书籍以及银行等等,皇太孙赚钱的本事超乎我们所有人的想象,皇太孙真正的日进斗金,而且还不止是赚钱。他和晋王合伙做茶叶生意,和塞外三蕃合伙牲畜、皮毛交易,和天下各州县的地方豪强们一起经营银行,经营各种怀荒热销的商品。甚至,他拿出大把的钱财,在幽州建书院,收买大量的儒者士人,你们真的以为,皇太孙很简单吗?”高颎摇头,将手中的茶杯猛的放在桌上,“不,皇太孙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扩张的太迅速了。尤其,皇太孙对于太子,始终没有表现出多少的敬畏与支持。”
  高颎的这些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他仔细的搜寻易风的资料后,得出的惊人结论。太孙的势力膨胀的太快了,而偏偏他对于太子的态度却又暧昧,对于这个他们一手捧上太孙宝座的年轻皇孙,高颎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威胁与不受控制。
  这是一匹脱缰的烈马!
  副帅韩僧寿望了眼高颎,心里闪过一丝忌惮,这个老家伙太阴狠了。这是要收拾太孙,想要调教太孙吗?
  “拿地图来。”高颎道。
  贺若弼亲自拿来地图,摊开。
  “贺若元帅替我在地图上标示一下如今突厥人的进攻态势。”
  贺若弼虽然一直停滞马邑不前,但对于突厥人的攻势却十分清楚,当下迅速的在地图上标示起来。
  “突厥人攻入长城之后,总的是兵分四路,总共二十万军队分为四路,每路五万,一路围恒安,一路攻向妫州怀安、大宁,一路攻向蔚州和妫州北,目标方向是军都关与飞狐关,还有一路则在长城外,目标怀荒。”
  “嗯,很清楚,贺若元帅的侦察做的不错。”高颎略带赞许点评。
  “李药王还在坚守,但估计恒安镇坚持不了多久了,他只有不到一千兵马。”韩僧寿提醒道。恒安的李药王是韩僧寿的外甥。韩僧寿是当初与贺若弼并称平陈双将的韩擒虎的兄弟,同时也是现代州总管韩洪的兄弟。韩僧寿作战勇猛,善战之名不下于兄长韩擒虎,且至今未曾有过败绩。韩家三兄弟都是一时猛将,不过因为兄长韩擒虎的光芒而被掩盖,朝廷也有意压制韩僧寿和韩洪,直到韩擒虎逝去。韩擒虎去世后兄弟两人才有机会重得重用,不过韩僧寿是太子一党,韩洪却是晋王一党。李药王李药师兄弟也一直跟韩洪关系更近。但不管怎么说,李药师也是韩僧寿的外甥,这个时候他不能见死不救。
  “围攻恒安的是都蓝亲率的五万突厥军,没错吧?”高颎问。
  “是的。”
  高颎冷笑一声,“都蓝五万兵马围攻李药王不足一千人坚守的恒安,你告诉某,李药王究竟如何了得,才能一直坚守至今而城未失?”
  被高颎提醒,贺若弼和韩僧寿两员猛将也不得不想到了早就想过的一个可能,突厥人是在钓鱼,说白点就是围城打援。他们故意围而不破,以恒安城和李药王做饵,诱隋军救援。调隋军离开坚固的城池,来到野外与他们做战。赵仲卿就是这么死的,三千兵马离城北上,结果半路遇伏,全军覆没。
  “马邑有十万大军,而且身后的雁门楼烦和太原还有十五万人马。”韩僧寿统兵多年未曾一败,当然也早想到过突厥人的打算,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手上兵多将广,突厥人想钓鱼,可他们却是鳄鱼。
  高颎却是摇头,他望着贺若弼和韩僧寿,“我们所为何来?”
  “打突厥人!”韩僧寿回答。
  “灭了突厥!”贺若弼答。
  “对,但不全对,我们此次前来,为的是胜利,为的是赢,而且必须得是大胜,大捷。光击退突厥人不够,打败突厥人也不行,必须得是大败突厥人,重创突厥人,甚至得歼灭突厥的主力,甚至生擒突厥的可汗!这,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夺取大胜,向陛下证明太子还有我们的能力,最终助太子稳固储君之位,助太子将来成功继承皇位。”高颎大声的道。“要想达到目的,那么我们这一仗就得打的漂亮,而且得非常漂亮,因为我们是从晋王手里抢夺到的帅位,我们必须的打的漂亮。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一切。”
  看着高颎那激昂的神态,贺若弼和韩僧寿都不知道如何回答。许久后,还是韩僧寿问,“那就见死不救?”
  “那是必须的牺牲,朝廷会记得他们的,他们会得到身后的荣耀的。”高颎毫无犹豫的道。
  “好吧,相国有什么计划,可否告诉我们,也好让我们配合。”贺若弼不在乎李药王和几百恒安守军的生死,一将功成万骨枯,战场上牺牲掉的小卒子太多了,没什么可奇怪的。他想要知道的是高颎的计划,他是中路元帅,不想被蒙在骨里。
  “计划其实很简单,静待时机就好。”
  “就这么干坐着?”
  “没错。”高颎轻笑着回道。
  “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击?”
  “机会到了的时候。”高颎重新端起茶杯,自信满满的道。在高颎的计划里,云内、恒安一早就是被放弃了的,甚至连马邑、朔州都是计划中要被放弃的。高颎的计划里,这一次作战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创突厥军,起码也得歼灭个五万以上的突厥兵马,要不然就没达到预期计划。而想要重创,甚至是歼灭至少五万突厥军,甚至是更多的突厥军,这是很有难度的。突厥军俱是骑兵,一旦打不过隋军,便马上会逃跑。而逃跑的突厥人,很难追上,特别是当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
  因此,在高颎原来的计划里,他的作战计划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诱敌深入,云内、恒安要放弃,马邑、善阳也要放弃,最后把突厥人诱到雁门和楼烦关下,最终派一支大军从忻代入蔚州,再绕到云内恒安,堵住突厥人的退路,断其粮草,然后前后夹击,聚而歼之。
  而现在,局势有所改变。
  突厥人如他计划一样的攻陷了云内,却在恒安设起了诱饵,想诱河东军北上。同时他们并不南下,反而分兵向东进攻。
第445章
易风的麻烦
  高颎一眼就看透了突厥人的企图,他们似乎也明白雁门兵多势众,关城险要,因此不愿意来啃这块硬骨头,而是扫荡云、蔚、妫、武代北之地,同时还有进攻兵力稍弱的河北平原的打算。
  知道了突厥的企图,高颎并没有马上救援幽州的意思。
  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让那位一直隐藏着实力的皇太孙跟突厥人好好的碰上一碰,让他们虎狼相争,他们在这里观看就好了。等这一虎一狼打的差不多了,到时他再杀奔北上,给予突厥人致命一击,夺取这最甜美丰盛的果实,顺便,还能助太子把皇太孙给收服了。到时趁着皇太孙受伤之际,正好把幽州府给控制在手,甚至还能把并州府北部一带也给控制到太子党之手。
  多好的计划啊,根本不用动手,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就好。
  “可万一突厥人攻占妫武蔚朔诸州,再扬长而去呢?”韩僧寿提出担忧,河北虽富饶,可毕竟有险关要隘把守,突厥人不一定会去攻关。或许他们更满足于把朔蔚妫武的代北之地掳掠一番就退回草原,那到时岂不是被突厥人戏耍?这个责任,谁能承担?
  “不,不会的。”高颎对自己的计划很有把握。“皇太孙的实力可比你们想象中要强大的多,尤其是怀荒,你们别看这里一年多以前还是一片山匪马贼占据的荒僻之地,可是现在,那里可是富裕之极,而且还有诸多堡垒坚城,更大大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兵马,数量过十万之众,另外还有三蕃部族数万兵马,随时能南下增援。可以说,突厥人肯定攻不下怀荒,但是却肯定能给太孙造成不小的伤亡。咱们要做的就是紧盯着怀荒,等到突厥人流血累累,跟皇太孙撕杀的两败俱伤,荫生退意之时,我们再把云内恒安夺下,堵住他们的退路就好。到时来个关门打狗,将这些南下的突厥人一网打尽。”
  “这!”这个用心险恶的卑鄙计划,连贺若弼这样一向胆大的人,都不由的为之深吸了一口气。
  “我们这样算计皇太孙,真的好吗?”
  “皇太孙极得陛下宠信,若吃了这样一个大亏,到时只怕不肯善罢干休。”韩僧寿也很担忧。如果太孙的实力并不如高颎所说的那样强大,那他们坐视突厥人攻打太孙的根基大本营,那结果可能到时太孙的根基就毁于一旦了,甚至弄不好突厥人还会攻入河北幽州。而如果太孙实力真的如高颎所说的这样强大,那太孙到时挡住了突厥人,却也跟突厥人拼的损失极重。不管是哪种状况,哪个结果,到时太孙只怕都会恨坐视的他们入骨吧?他们虽是朝廷大将,可杨林却是皇太孙啊。
  这样跟皇太孙作对,明智吗?
  “只要计划能够成功,太孙到时就算真有什么怨恨,也奈何不得我们!”
  幽州。
  在太原掀翻了杨谅的老巢后,易风带着丰厚的战利品满载而归,也许是乐极生悲,刚干翻杨谅吞了杨谅的大半家业,结果这边已经是边疆报警,突厥大军直奔而来。
  幽州是座古城,也是河北北方最大的军事要塞,如今成为幽州大总管府的驻地所在。刚见识过了太原城的雄伟恢宏后,进入幽州的易风,对于这座如今属于他的城池,未免有些失望。比起太原来,幽州太一般了。不论是城池规模还是城池人口还是商业的繁华,都远过不及太原。
  不过易风还来不及过多的熟悉幽州,一路路的告急使者已经来到了幽州。
  易风不得不紧急召集在幽州的部下们商议对策。
  王通、李纲两太孙洗马领衔的诸学士和舍人们入府后,先是奉上了数卷书卷。
  “殿下,这是臣等依据殿下要求,编纂的开皇字典,另外还有开皇正韵,以及简体字表,这是初稿,请殿下斧正。”王通进来,易风正靠坐在胡椅上对着手上的汇总情报皱眉。看到王通呈上的三部书卷草稿,却也没有流露出什么高兴表情。实在是现在不是什么合适的时机,易风离京之前,就已经四处招纳延请大儒名士,其中说动他们来幽州时,就曾提到过推广教育、科举这些。科举是个远期目标,不过推广教育却是得到过杨坚亲口赞扬的。易风的推广教育计划包括在幽州建立北方大学,设立各科书院,在各州县设立州学、县学,以及培养师范,编写教材,甚至教育经费财政补贴等等。而为了让更多的人识字脱盲,易风还特别把简体字和拼音拿了出来。让王通等人根据如今的官方语,也就是洛阳话用字母拼音来标音推广,同时为了能让更多人更快的识字,又让王通他们根据历来草书习惯的一些简笔字等,弄出简体字总表,与拼音一起,用来扫盲。王通等人对于易风提出的这种改变,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不过易风提出拼音和简体字,也并没有要取代原有的这些,只是给怀荒的军人、工匠甚至是境内蕃人所设,让他们能统一汉话,同时也能迅速的学习到常用汉字,对于那些正常情况下的读书人,以及官方书写文字,并不要求改变。因此最终才得到他们的勉强同意,字母拼音以及简体字,对于给那些普通平民百姓扫盲还是很有作用的。而易风让他们编写的开皇字典,比起传统的说文解字这类书,也有不错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