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285


第449章
和谈
  执掌军情处的裴增匆匆赶来面见易风,告诉他皇帝在封杨谅为日南国王后,又连封了四位宗室封建南疆。
  “皇帝封蔡王杨智积为永昌王,滕王杨纶为腾越王,道王杨静为顺宁王,卫王杨集为普洱王。四王封国俱建在南宁府以南地区。”裴增报告之时,不住的摇头,盖因他刚接到这情报之时,根本就没有在地图上找到这四个封国的位置。后来好不容易才弄明白,这四个新置的郡国,其实原来根本就没有过这样的郡名,这四国的封地所在,现在根本就不在隋朝的疆界之内。隋朝西南疆界以南宁府为界,连南宁府大部份州都属蛮夷土著实际控制区域,朝廷虽设立州县,但差不多也就是羁么控制。而朝廷新封的这四国,根本就还在南宁以南,那里地图上标绘的是濮部的地盘。汉时属于衰牢国,后来东汉光武帝时内附献国,汉朝在此设立了衰牢县与博南县,又将原属益州六县划分出来与之合并设立永昌郡,设立后,永昌郡经历东汉、蜀汉、晋、宋、齐、梁数个王朝统治,南陈时丧失这块领土,周隋重新设置永昌郡,但实际上已经东移,原来衰牢等旧地为濮部土人所据。
  易风仔细的看着裴增在地图上那大片的空白区域所添上的永昌、腾越、顺宁、普洱四郡国,费了好半天脑子,也才勉强与印象中的后世地理位置对上,明白杨坚新封的这四个诸侯郡国,位置大概应当相当于后世中国云南省西部以及可能还包含了缅甸北部一部份。不过正如裴增所说的一样,这四个郡国是真真正正的开疆拓土啊。
  说来蔡滕道卫四王,那都是杨坚正经的亲侄子,四个亲兄弟的儿子啊,他居然一下子把这四亲王降为了郡王,而且一下子给封建到了遥远的南疆。甚至四个郡国名字都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诸侯国完全就是建立在现有的国界之外。
  “皇帝陛下开疆拓土的本事真强啊,手指在地图上一指,大隋疆土立即向南拓展了四个郡。”裴增忍不住跟易风笑道。
  易风也是忍不住笑意,杨坚倒真是好手段。先前杨谅被封建南越,他还以为这只是杨坚为了保存这个儿子的一点手段,却没想到,杨谅刚封建,转眼杨坚就又封了四个诸侯国。如果说杨谅封到南越的驩州,建日南国,还总是有些靠谱的,毕竟日南郡是秦汉有之,驩州也是隋朝时一直控制的,毕竟还有万户人口。可这永昌四国,就未免有些太不靠谱了。直接封建到了国外去了,虽然说永昌四国土地原属永昌郡,也是自汉时就已经设立的,但自南朝陈国时起,就已经失去了这块土地的控制了。而且易风还记得很清楚,这块土地上的土著可是很厉害的,隋时称濮部,到唐时却称为诏,后来六诏兴起,最后甚至建立了南诏国,还曾经屡屡打的唐军鼻青眼肿。南诏国传承十三代,历经近两百年,几乎是跟唐朝共生共灭。杨坚封四王建国于这片地区,是不是早有一石二鸟打算,既把四王封到了遥远南疆,以免对皇权产生威胁,同时有宗室建国于南疆,未必不能因此稳固边疆,压制这些濮部土人,为朝廷收复汉以来的永昌郡故地的计划。永昌郡虽然偏远,可是在汉时却是当时朝廷第二大郡,拥有的人口也多达五十多万。若封建的四国能在南疆立稳根基,对朝廷是有大好处的。
  “看来皇帝是真心打算实行封建制度了。”易风拍着地图道。
  “这是好事啊。”裴增很乐观,“皇帝的动静很快,也说明了他决心很大,立国近二十年了,临到老了,皇帝终于又决定封建诸王。在我看来,这是天大的好消息。看来皇帝已经对继承之制不再摇摆不定了,他心意已决,太子就是继承人,不会再犹豫了。封建诸王,这是稳固太子地位的最佳办法。把其余能威胁到太子地位的宗室都封建边疆,下一步,估计就是要废除亲王坐镇大总管府的旧例,一步一步,最后剪除宗室们的兵马大权,然后送他们出京就藩,再不能影响到太子接位。”
  “也许皇帝已经决定要废除太子,选晋王为新太子呢,封建诸王,不正是为废勇立广而做准备吗?”易风没有如裴增这么乐观,事情还没有到那一步,皇帝封建制度,确实对于储君继承有极大好处,但谁做储君,谁能最后获得继承权,现在还为时尚早。不过对于封建制度,易风还算赞成态度,尤其是眼下这种把宗室封到那种遥远边疆,而且是南疆不是北疆的做法,他确实支持。历观各朝的宗室制度,秦统一天下,但宗室是没太多特权的,汉一统天下,大封室宗子孙,但诸侯国的权利太大,终不免发生皇帝与诸侯之间的削藩之战。汉灭后,曹魏对宗室虽然也实行分封制度,但却对宗室极为严苛,宗室诸侯国都很小,而且诸侯国的权利都操持在朝廷派遣的官员手中,诸侯只是个虚而无权的摆设,而且朝廷还经常将诸侯们迁移变封,这使得诸侯根本没有实权,当司马氏篡夺曹魏权力时,诸侯也根本帮不了忙。司马氏篡夺曹魏的皇权后,吸取了曹家的教训,开始大封宗室,同时给予了宗室极大的权柄,不但封国极大,而且还拥有统兵领民之权,甚至还能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这种过于放纵放权,又导致了权力失衡,八王之乱起,导致了西晋司马氏最终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内迁的诸胡并起,导致了最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时代,再没有了如汉晋时的真正封建。
  隋立国之后,宗室虽然得到重用,在外统兵,为总管、刺史,在内也得担任宰相、大将军、尚书等职,但却一直没有分封诸侯国。
  但诸王统领六大总管府,各统数十州,领兵十数万,这却也构成了严重的隐患。现在杨坚是开国皇帝,统领各大总管府的都是他的皇子皇孙,可一旦杨坚去世之后,各拥重兵的皇子皇孙们,对于继位的新皇,还能那般遵从吗?经过两次的太孙刺案,易风相信杨坚肯定也已经看透了其中利害。他都还没死,杨谅就敢暗杀,甚至调兵截杀皇太孙,这他要是死了,那些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皇子们,手里又有着重兵,岂会甘心?
  杨谅降封日南王,封建南越,这只是一个由头,一个机会。
  杨谅被封日南国后,杨坚立马又把四个兄弟的儿子也一起分封到了南疆。易风相信,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肯定是其它的宗室分封建国,最后肯定就得轮到皇帝的皇子和皇孙们了。不过他预计,除了杨谅因为行刺他而被皇帝封建日南国,其它的皇子可能得等到北伐战事结束后才轮到他们,或许会有些皇孙提前封建。但最终,诸皇子皇孙们,肯定也会和其它宗室们一样,被封建边疆,赶离京师的。
  封建南疆,皇帝好心机啊。南疆那种地方,想崛起,难,想要能有朝一日兵强马壮的起兵造反,更难。这南疆可不是江南,而是那遥远的遥远的岭南的南方南方。到处都是土著蛮夷,山穷水恶,诸侯们能够应付好这些土著就不错了。
  “要是到时皇帝立杨广为新太子,那按皇帝如今这行为,估计到时我肯定也会被封到南疆,当一个骠国国王或者占婆国国王什么的,嗯,得早做准备。”易风心里暗自想道,他是决不愿意去当个金沙江王或者澜沧江王,以及瑞丽江王什么的。要不要行个险,找个机会把杨广干了?毕竟杨广现在很有威胁,一旦他当了太子,自己这个前太子之子,也不可能再当什么皇太孙了。又或者,自己去干掉杨勇,如此一来,自己这个皇太孙就是真正的储君了。不过杨勇死了,也难保证杨广不成为新太子啊。或者两个一起干掉?
  易风摇头笑笑,将这种念头抛诸脑后,太疯狂了。风险太大,划不来。
  说到底,还是经营好自己的实力为上,有足够的实力,真正到了需要疯狂的时候,那时也有备无患。
  他娘的,可是高颎这个老贼却要自己和突厥人对拼,居心不良啊。
  “裴伯,你说我们跟突厥人和谈如何?”
  “和谈?”裴增人都愣住了,完全跟不上易风的节奏。
  “眼下突厥人来势汹汹,虽然凭城坚守,我们并不怕突厥人攻破城池,但就算是守城做战,这么多突厥人猛攻,我们最后也得付出很大伤亡的。我想,我们派出使者跟突厥人谈判讲和,许多金帛女子,让他们退兵。”易风捏着下巴眯着眼睛道。
第450章
保存实力
  裴增原本以为易风只是说笑,却不料他真要用这种送钱送人的法子请和退兵,当下大失所望。他脸以一变,胸脯起伏,一拳砸在另一只手巴掌中,大声道:“三郎,你不能这样做,咱们当初就算是在草原上混江湖时,都不曾这样低过头。跟他们拼,就算拼死了,那也值。可是送钱送女人,那就是怂,而且就算认怂,突厥人得了好处只会认为我们可欺,以后只会一次次前来讹诈,这根本不是解决之法,我不赞同请和。”
  易风见裴增发怒,当下笑道,“裴伯先息怒,我话还没有说完呢。等我把话说完,你若觉得不妥,再做评判如何?”
  裴增脸色有些不快,但还是忍住了没有马上离开,望着易风,等他下文。
  易风身旁的李密也跟着道:“裴将军先别生气,请听殿下半话说完,属下也绝不相信殿下是个软弱认怂之人,殿下定是有什么奇思妙计。”
  “殿下请接着说,是我太激动了。”裴增口气缓和了许多。
  易风也没有生气之意,当下缓缓而道,“突厥人大举进攻,兵势浩荡,本来他们应当是直入朔州,进攻太原的。可现在却偏偏东来,我倒不是怕打仗,也不是不敢拼。而是你们知道,高颎这个老贼居心不良,他现在在马邑拥兵不前,态度很明显,就是想等我们先跟突厥人硬拼,最好我们拼个你死我活,然后他再来捡便宜,得渔翁之利。若说这本来也算是一种战术,我们吸引突厥人大军深入,然后将他们吸引于城下,粘住他们,将突厥人拖疲拖累,等到他们锋锐不再,疲惫不堪,进退不得之时,河东大军迅速北上,给予突厥人致命一击。这,确实是不错的战术方案。可高颎根本没有和我们沟通,他完全就是把我们当成弃子、诱饵,而且说不定就是想借刀杀人,为此,我们也不得不多做些准备,我们不能给他人做嫁衣裳,最后还被他人借刀杀人。咱们不能辛苦拼命一场,最后打的伤痕累累,损失惨重,然后高颎得到了一切好处,最后咱们没有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就有可能被高颎揉捏摆布。为了自己考虑,我们不能任由别人摆布设计。”
  这些话说的裴增听了是心惊肉跳,话很简单明白,直指本质。这不仅仅是一场与突厥人的战斗,还是与朝廷各方势力的利益争斗。如果太孙不是有怀荒和怀荒军,太孙能够从一名马贼迅速成为朝廷的武州总管,然后是上柱国,接着是赵王、幽州大总管、皇太孙这样不断的跃升吗?不可能,哪怕就算易风是皇帝的孙子也不行,皇帝的孙子那么多,也没有其它人如易风一般这样的宠信。说到底,还是因为实力。而一旦没有了实力,他们还能保持现在这般超然的地位吗?不可能,太子党肯定会把他们吞了的,就算是皇帝,也绝不会再那般重视一个失败者。
  “殿下说的有理。”裴增点头。
  易风继续道,“为了预防出现这种情况,我以为我们无论如何得坚守两条准则。其一就是我们的兵马不能损失,至少是不能损失过大。其二,怀荒不能丢,河北也不能被攻入。守住我们的地盘,保住手上的兵马,那么我们就依然拥有极强的话语权,否则,说不定回头,我就被封建到了琉球岛上做琉球王,或者封到南越当占婆王了。”
  听到这里,连李密也不由的连连点头。
  “眼下,突厥来势汹汹,我们得避免与突厥人硬拼,不但不能跟他们却野外对决,甚至也得尽量避免跟突厥人发生惨烈的攻防战斗。我们不能让高颎就这样悠闲的坐在后面,等着捡便宜,咱们得把局面拉回到原定的计划中来,咱们跟突厥人和谈,当然,这是假的和谈,目的是延缓和减弱突厥人进攻的势头。不管谈不谈的成,这总是个缓兵之计,能为我们争取到时间,毕竟,高颎可以找点借口在马邑呆个三五天甚至十天,他总不能就领着中路二十五万大军一直停滞不前吧,他真要敢那样,到时我可以直接请求皇帝罢免了高颍,换一个统帅,或者干脆由我来统领中路之兵。时间,高颎最缺的就是时间,他不能拖太久。而我们要的就是拖延时间就好,跟突厥人和谈,谈到高颎不能再拖为止。”
  裴增这个老江湖也立即明白了这和谈的真正意图,尤其是这其中的地盘和实力之说,他更加明白。就跟当初他们混江湖一样,不管江湖道义或者名声,首先得有实力和地盘,如果没有实力就保不住地盘,最终还是会被别人吞并的。“我赞成殿下的想法,不过这个时候和突厥人和谈,只怕最后陛下那边?是不是召集文武,再仔细商议商议?”
  李密去通知了在幽州的一众太孙麾下文武官员前来。
  秦琼、来整等听了计划都频频点头,刘黑闼道,“殿下说的好,有道理啊。咱们不能被人当了刀剑使,得多一份心思,光想着守城啊,如何打突厥人啊,这样说不定就把殿下辛苦打下的家当给拼光了,既使最终打退了突厥,打败了突厥,可吃亏的还是咱们。”
  “跟突厥人谈谈没什么关系,反正是假和谈,多许些条件,跟突厥人慢慢谈,就跟殿下说的一样,他高颎还能就死呆在马邑不出来了?不过咱们得找一个有门路的人才行,要不然,突厥人也不一定愿意跟咱们谈啊。”刘文静道。
  “我们有这样合适的人吗?”裴增问。
  “某倒是愿意接这个任务,跟突厥人谈一谈。”刘文静见一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远,主动请令。
  秦琼有些担忧的道,“我们没有皇帝的旨意,擅自与突厥人和谈,万一到时追究责任,只怕事情不小啊。”
  易风笑笑,“不过是个假和谈缓兵之计,就算到时有人想用这个来攻击我,也没什么用的。孤为皇太孙,难道还真有人相信某叛国勾结突厥不成?”
  “我担心的还是突厥人肯不肯谈,如今突厥人兵锋正盛,二十万兵马猛然来袭,只怕突厥这个时候并不肯和谈。”说话的是太孙洗马薛道衡,这次讨论事关重大,易风特意让李密把太孙府那一众洗马、学士、舍人等名士大儒们也都叫了过来,不指望他们出谋划策,起码也得做个见证。
  “难谈也得谈,既使咱们不是真要和谈,可也得表现出真想谈的诚意和耐心来。要一步步磨,一步步退,这样,慢慢拖延时间,减清我们的压力。河东军最终还是得北上的,但肯定不会来的这么快,因此,咱们就得想办法在他们到来之前,好好的利用和谈跟突厥人拖延时间。”
  最终,易风授命刘文静为全权谈判代表,负责与突厥人谈判。
  不过谈判并不顺利,就如之前所谈到的一样,突厥人自以为胜券在握,根本就不把请求和谈的隋人放在眼中。在他们眼里,隋人的请求,越发的表明了他们的虚弱而已。既然自己直接就能抢到的,又何必费那口舌和谈呢。反正那些城里的金帛子女在他们眼中已经是自己的了,为何还需要跟汉人讨价还价的只拿一部份?
  再说了,汉人开的是什么条件啊。
  突厥退兵,隋朝皇太孙允许突厥人以后到怀荒市场交易,甚至还愿意用茶叶、丝绸、一些铁器与突厥交换战马,甚至还愿意每年给突厥汗王一些钱帛女子的赏赐。
  就这些,实在是没什么可谈的。
  突厥人只同意替刘文静送信给库舍真特勤,甚至都不肯带刘文静等去突厥大营。
  消息传回易风面前,易风不以为意,现在突厥人这态度在意料之中。但信能送到就可以,让突厥人知道他有这个意愿。虽然他现在不愿意打仗,但仗还是得打的,总得打过之后,突厥人才会明白事情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到那时,他们的提议才会有价值,突厥人才会有兴趣开始接触和谈判。
  以打促和,或者说打一场漂亮的战斗,让突厥人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来,哪怕这谈判其实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达曼估计已经跟怀安城交上手了,库合真也已经扫荡了蔚、妫,现在到了军都关下了。真正的战斗就要开始了,咱们得让突厥人知道知道我们的厉害,让他们知道,我们并非可以任予任求。”易风轻敲击着桌案,转头对李密道,“收拾下东西,我们马上去军都关,战斗要开始了。”
  军都关下,库合真亲领三万大军一路扫荡到了军都关前,二十里外下营安寨,三万人马的营帐连成一片,如朵朵白云点缀天空。
  中军大营里,隋人的请和信最终还是送到了库合真面前,前锋的突厥将领不敢自作主张。
第451章
李靖的增援
  库合真当年在长安呆过好几年,那时他兄长沙钵略兵败,被迫将汗庭迁往白道川,依附于隋军的庇护之下,而他做为人质送到长安。那几年,隋朝和兄长的关系极好,兄长得依靠隋朝的庇护,以对抗阿波和达头。而隋朝则要利用兄长的大可汗名号,对付草原各部。在这种密切的关系下,他在长安的日子过的不错,得了上柱国、安国公的头衔,经常能参加皇家的宴会。那段日子是美好的,不过最终回到草原后,库合真虽怀念那段日子,可却绝不想再回去。在长安的每时每刻,其实他都提心吊胆,他只是一个人质,生怕哪一句话说错了,就被隋朝人给拖出去砍了。那是一种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可悲日子,现在他统兵杀到军都关下,他迫切的想要回到隋朝,但却是率兵杀进去。
  隋人的信写的很简单,汉、突厥两种文字写成,不过他认得汉字。
  “这些隋人,要降就降,还要搞什么和谈。我见过隋朝的皇帝、皇太子,倒是从没见过这位皇太孙。不过,他没资格跟我谈什么条件,知趣的话,快快献城投降,到时本特勤定会在大可汗面前为他求情,让大可汗也给他封一个小可汗之位,保他从此衣食不无忧。若是他不识时务,觉得凭他那点兵马,还有这城池关隘就能挡我,那他就太过愚蠢了,等我城破之时,他就只能当一个奴隶。”
  “嗯,就把我刚才的这番话原话不动的写成信,送给杨林吧。”
  他的话被原封不动的写成了回信,射进了军都关内。
  让库舍真有些意外的是,信送回去后,隋人就没有再派使者前来了,隋人似乎准备决死一战了。
  “哼哼,这些愚蠢的隋人,真以为他们躲在这城池之后,就能挡住我们突厥的勇士们了吗?”库合真虽然根本不想跟隋人谈判,但是他还是很享受那种隋人哀求的感觉的,可现在隋人居然提了个头然后立马就放弃了的做法,却让他很生气。你们怎么能就这样缩回去了,你们应当继续派人来送信啊,继续写信请求和谈啊,应当由那个皇太孙杨林亲自写信过来求我啊,甚至得先送些美女珍宝过来啊。
  “合力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库合真心情不畅,转头问部下。
  “合力率领其余两万人马还在扫荡蔚州呢,按特勤的计划,他接下来会进攻飞狐关,然后顺着飞狐陉、蒲阴陉直接杀入河北。”
  库合真哈哈大笑,“那些隋人肯定料不到某攻打军都关只是个愰子,真正的杀招却是那两万人马。哈哈,不过,咱们就算是做戏也得做全套,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后,攻城器械得准备完毕,到时发起猛烈的攻城。就算是佯攻,也一样得拿出气势来,咱们得让隋人知道我们突厥勇士的厉害,攻的越凶,隋人就会把河北的兵都调到军都关来,到时易州那边防御就会减弱。”
  “特勤足智多谋,最狡猾的狐狸也比不上特勤的聪明。”属下拍着马屁。
  高颎很快得到消息,说太孙下令各部,坚守城中不出。
  这个消息让他很是恼火,他没想到杨林居然跟他来这一招。龟缩城中不出,这不是杨林的风格啊,当初杨林在怀荒,哪一次不是主动出击,且多次是以弱击强,以少攻多,甚至还曾经远上三蕃进攻铁勒。现在杨林手上兵马十余万,不但有十余万怀荒军,还有数万三蕃军,而且现在他还掌控着幽州府,十总管也还有数万大军。其兵马数量并不下于进攻的突厥人,他为何要这样龟缩防守?
  这个消息收到不久,高颎又收到了第二个消息,杨林正派人和突厥人接触,准备和突厥人和谈。
  听到这处消息,高颎勃然大怒,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计划已经完全被杨林所洞悉。不旦如此,杨林还找到了破解的计划。他不相信杨林真要跟突厥人和谈,可如果突厥人真的和杨林和谈,那么他的打算可能就要落空了。杨林和突厥人不打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那他等在这里还有何意义?而且他呆在这里的时间越久,面临的压力就越大。他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再呆下去,皇帝的旨意只怕就要到了。
  在昨天,他与行营诸将们军议之时,还说了自己的计划,为了能全歼入犯的这二十万突厥人,最起码得重创这支突厥人,他们不得不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因为突厥人改向东而不南下,那么他们原来准备诱突厥人在雁门关下,然后派兵包抄他们后路的围歼计划已经失败。现在,他打算让突厥人进攻代北,让东路军拖住他们,拖累他们,然后到时他们再一举杀出,围歼他们。为了大局,所以他们不得不先任由突厥人进攻代北各地,这是为了大局。
  当时他还觉得自己是否有些太过了一些,可是现在看来,杨林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现在这一手,完全就是为了对付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