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285

  形势一片灰暗。
  接下来,杨林就该马上向他合围进攻了,这是必定无疑的,他该怎么办?
  率领剩下的这两万兵马与杨林正面交锋,这不是上策。如果时间推移到半月前,杨林敢凭着三四万人就出关来合围他,那是他非常乐见的。可是现在,军心士气全完,士气低糜,就凭他现在两万一点意志都没有的惶恐之军,那分明就是找死。可学达曼吗,往南撤逃,向蔚州撤退,那里本来还有他的两万兵马,现在估计还能剩下个一半多,另外达曼在那里原也有两万人,现在估计也还有半数,加上达曼这万把人,如果他们能在蔚州重新聚集,那还能凑起个五万左右。虽然已经只剩下前来时的一半了,可也比现在强,再加上云内的都蓝还有五万兵马,如果他们能靠拢,这也是十万大军。
  可是南下的道路已经不通了,库合真昨日就收到了游骑的斥报,说南面与蔚州的两条通道上有隋军出现,当时他还没有怎么在意,只是以为是小股的隋军斥候,可现在看来,那分明就是击败达曼的那支李靖兵马,他们已经绕后堵截了退往蔚州的道路了。可笑达曼那个家伙,如惊弓之鸟的抛弃自己单独逃跑,却料不到人家既然能正面击败你,就肯定也不会让你轻易逃跑。
  杨林真够狠毒的,之前一心示弱,诱的他们分兵东进,等他一路到了军都关下,还分出两万人马准备去攻飞狐关时,他却出击了,一下子就是雷霆之势,将他们个个击破。现在,他和达曼剩下三万人马,却被彻底的困在这妫州了,东进不得,有军都关、飞狐关堵着,北上北上不得,大宁关未下,野狐堡守着。西撤也不行,怀安、天成两城堵着,唯一的退路南撤回去,可隋军也已经抢占了草沟和石门两处要点。他们这三万人马,已经被隋军围起来,要关起门来打狗,自己要跑也跑不了了。
  打不赢,跑不掉,那么还剩下什么出路?
  他心里明白,最后的出路也就只剩下个降了。
  但他不甘心,他自认为还没有到那一步,他手上还有两万人,达曼手上还有一万人,蔚州还有两万余人,而云内还有五万人,塞上还有泥利五万人,另外,漠北的十万铁勒军正在南下,算起来,他们不过是损失五万人,但还有十五万人,而且还有十万兵马正在赶来。他还有机会,隋人就算围住他,那又怎么样,想吃掉他们,隋军还得有副好牙口。只要他撑住了,都蓝和泥利肯定会知道这边的消息,到时他们领兵来援,一定能解救他们,甚至他们还能合兵再反杀隋军。
  他不能束手待擒、引颈就戮。
  于是,沉吟半响之后,他召集了营中诸将,让他们加困大营,伐木垒营,挖沟栽木桩,竖拒马,建构坚固营栅,准备固守待援。同时,他向达曼派出使者,让他引兵退回,来此与自己汇合,一起坚守。
  库合真的动作,瞒不过易风。
  军都关内,易风也在召开军事会议。
  摆在军议厅正中的那个大沙盘,上面的许多面代表着突厥的蓝旗,已经被拔掉,同时被拔掉的还有五十个各代表一千骑的木偶骑士。妫州失陷的诸城,已经陆续收复,重新插上了代表隋军的红旗,同时在沙盘上,易风的兵力也增加了三万突厥降军。
  “形势一片大好啊!”易风面带微笑,事情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大大超出他原来的预计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当初他没料到突厥人会全力东进,也没料到高颎会想坐山观虎斗,但肯定谁也料不到最后局势会是这么一个结果。
  没有恶战,没有惨重损伤,他们就已经打达曼和库合真两支人马搞残了。论起来,李靖当为首功,其次为窦建德,当然,其余各部也都表现出色,包括军都关的诸将,尤其原并州的五虎八彪,这次表现极为抢眼,阵前斗将,杀的库合真军士气一落千丈,委靡不堪。
  关于如今的形势,大家都很乐观,讨论很热烈。
  当易风让大家都谈谈接下来的计划时,大家都觉得很简单,如今攻守易势,哪还需要什么计划,既然库合真和达曼都已经成了关起来的狗,那直接打就是了。
  玄州总管李敏就是这种看法的代表人物,他意气风发的向易风道:“殿下,这有什么可讨论的,眼下,正当以堂堂正正之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一举扫荡歼灭他们。”
  易风不置可否的笑笑。“大家还有其它的意见吗?”
  没有表态本身也是一种态度,不少人明白了一些,当即有人起身,却是舍人封德彝,“臣以为李柱国之言稍有些不妥,殿下一直有言在先,当尽量避免与突厥人野战。虽如今我们形势大好,可妫州被围起来的突厥军依然有三万之众,若是正面对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也必然要承受不小的伤亡。因此,臣以为,当围而不攻,突厥人既然建营固守,那咱们也在他周围立营,用营栅困死他们。突厥作战,向无多少后勤供应,皆告就地掠夺以战养战,一待突厥人陷入僵局,进退不得,那他们必然坚持不了多久,自会崩溃,到时,我们自然可不战而胜。”封伦最擅长察颜观色,向来认为臣下不当有自己的观点,君上的观点就是他们的观点。他见易风没有同意李敏的建议,结合之前易风一心要保全实力的做派,立即就大吹围而不攻这种不损实力的计划。
  只是出乎他的意料,易风对他的计划却也并没有当场赞许,而是又扫视了一遍在场众人,“大家还有什么计划建议,不妨直说,集思广义,集采众长。”
  “可以派人招降。”刘文静接话,之前皇太孙就有招降计划,还由他出面负责,只不过当时目的更多是缓兵之计。而现在局势不同,刘文静觉得可以重启招降计划,只是这次不再只是缓兵之计。“达曼和库合真已是瓮中之鳖,相信他们自己也清楚。臣以为此时提出招降,并非不可行。有婆实投降在前,这就说明突厥人也并非不可投降。臣请再启招降计划,臣愿意出使突厥大营,劝说库合真。”
  易风笑了笑,转头问旁边在做会议记录的李密,“法主,你怎么看?”
第469章
绝户计
  李密信下手中的笔,略一思量,迟疑了片刻,答道:“殿下,臣也一直在琢磨这场战事,局势进展至此,可以说完全超乎我们之前的计划。臣的想法与李柱国和封舍人、刘主簿等略有不同。臣以为,我军虽胜,但胜的都很巧妙,是以奇胜。而突厥之败,败的太过简单,败在轻敌无防,然并非就说突厥军实力不堪,我军已经勇猛无敌。真要正面对决,无疑就会有极大伤亡,突厥人做困兽之斗,必会求鱼死网破,这实不划算。但臣也不赞成单纯围困计划,大家别忘记了,在代北之地,突厥各部加起来还足有十五万之众,这个实力是很强大的。之前只是过于分兵,又轻敌狂妄,才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致损兵折将。但若他们重新聚拢起来,这股实力极强。我们现在围住三万突厥兵于妫州,可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突厥其余各部北上解救,我们就会再次退回到之前的尴尬局面之中。”
  他这几句话一出,厅内却是一片哗然,大家都面面相觑。尤其是刚才发话的李敏几人,他们都被李密给驳了,面子上未免有些过不去,尤其是李敏,世家门阀子弟,公主女婿,年纪轻轻已经是柱国,一州总管,而李密不过是易风身边一小官,两人身份差距极大,当下就想起来喝斥,易风哈哈一笑出声,一扬手制止了他。接着,易风饶有兴趣的问李密,“嗯,那你倒是说说,有何速决之法?”
  “臣以为,当下必须牢记两条,一是得速战速决,二得避免正面决战,以免损伤实力。”李密答道。
  “鱼与熊掌,岂可兼得?”封伦反讥。
  李密却很是自信,“鱼与熊掌或不得兼得,但既能速战速决,又避免折损实力,却并不是没有可能。”
  “那某洗耳恭听。”
  “我也很感兴趣呢,说说看。”易风笑着鼓励李密。
  李密组织了一下思路,然后道:“臣有一个不甚成熟的想法,首先大张旗鼓,做出要正面决战,合围进攻的态势,然后派出细作,把如今战场局势传播到库合真营内,另外再造些谣言传播,如河东军已经北上,云内大战,都蓝大败,全军退走长城外。李靖将军率部再败达曼,达曼身死,再比如李渊将军等率河北军兵出太行飞狐,蔚州大战,蔚州突厥兵大败而逃。总之,就得让库合真营地陷入恐慌之中。”
  “然后呢?”易风越来越有兴趣了。
  “然后,派人出使突厥营地,劝降。”李密看了眼上司刘文静,继续道,“就如刘主簿所说,咱们现在劝降,局势不同当日,突厥人未必就不肯谈。当然,臣以为劝降也得分主次,明着我们向所有突厥人劝降,但我以为,不如暗中接触库合真下面的突厥首领,最好是身份尊贵出身于王族或者是部族大首领之人,向他们许以诺大好处,种种利益,把他们招降,约为内应。然后,可以里应外合,发起突袭,速战速决,一举拿下敌人。”
  “非常不错的计划。”易风拍着手掌赞许道。李密的计划看似跟刘文静的差不多,但却又有很大不同,尤其是这把招降所有库合真部,改为招降其中一部份,无疑难度大大降低。而与此同时,如果能招降到其中一些重要人物,那么后面的里应外合计划就有了基础,可以说,李密真正的计划还是里应外合的突袭,最终目的还是他说的速战速决的同时,又尽量避免自身的损伤。
  连封德彝听了之后,也不得不在心里承认,李密的计划确实比自己那个围困的计划要好的多。看到太孙对李密的大加称赞,让他心里很是有些不是滋味。他眯着眼睛,仔细的思考着,片刻后,眼露喜色。
  “殿下,法主所言极好,不过臣也有一个补充之言。”
  易风对于部下之间的这种竞争看的很清楚,不过他没有制止的意思。只要竞争是在控制的范围之内的,那么竞争就是有利的,做为主上,他要做的就是控制和引导这些竞争,不要让他们变成了不可控的恶性竞争就好,而不是一味的要打压竞争。“哦,德彝有何要补充的?”
  “臣以为光是靠谣言传播,只怕未必能达到期望中的效果,未必能让突厥将领们承受极大压力。我有一策献上,效果可胜谣言十倍,定能极大动摇突厥将士的军心士气。既然可以派人往突厥军中传散谣言,不如直接派人在突厥军中的取水之上游处下毒。”
  这个计策一出,可真是有些让人惊讶了。
  毒,狠!
  不过回过头细想,这也确实是个不错的计划。历来战争中,水源中下毒,是很常见的例子,这属于投资少收获多的一种奇兵之术,非常规战术。汉朝与匈奴之战时,匈奴人就曾经故意用死牛死马扔进河流之中,制作瘟疫,名将霍去病传说就是在战争中染了瘟疫后死的。此外各种直接下毒的例子也有很多,甚至有的围城之战中,攻城军直接把那些腐烂的尸体用抛石车抛进城去,同样也是为了制造瘟疫。
  现在库合真被围,建营固守,他们每天都缺不了少,而水源一般情况下都直接来自于河流之中,直接在上游下毒,确实方便简单。正常情况下,河中下毒比较难,因为对方可能不断行军移动,二来下毒可能因此毒到附近的居民百姓,尤其对于土本作战的守军来说。
  “突厥人也许会有查验水源。”
  “我们晚上放毒,就算毒不到人,可也能毒到马吧。我就不相信,突厥人每桶水都要仔细的查验,连饮马水都要查验。就算最后只毒到马,可没有了马的突厥人,还有何可怕的。再说了,就算他们真的查验到了,可也能让突厥军心不安吧。到时他们怎么办,在营中打井?两万骑兵,几万匹马,每天都从井中取水喝?那咱们难道就不能往井中下毒?突厥人只怕防不胜防,直接崩溃吧。那个时候,要招降他们,只怕要轻松许多了吧。”封德彝极是得意的道。
  毒,真毒。易风在心里给封德彝下了一个评论,一般人恐怕都想不到这方面去,而如封德彝这样想的如此透彻的恐怕就更加的少有了。不过毒归毒,但也确实相当有可行性。战争有时候,本就是这样的残酷无情,对敌人的仁慈,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在这样的时代,连优待俘虏都没有,能杀死敌人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可不存在什么违背人道主义之类的,易风就算是后世来人,可要遵守的却是这个时代的战争规则。要么敌人死,要么自己人死,该如何选择,他还是看的很透彻的。
  厅中,连李纲、薛道衡、王通、包恺、刘炫等一众大儒都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封伦的计谋的。
  易风一阵哈哈仰天大笑,笑罢,他对封伦道,“战争总是无情的,而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总是好猫。不管是用箭杀死敌人,还是用刀杀死敌人,或者是用毒杀死人,还是用火用水杀死敌人,战争总是要杀死敌人保存自己的,战争总是如此。德彝的计谋并没有对错,我赞同这个计划。大家现在就一起认真商议一下,如何构建整个详细而完整的计划,务必要速战速决,尽早拿下库合真。”对于易风来说,妫州是他幽州府下地盘,消灭入侵自己领地的敌人,这是必须的。而朔州与蔚州那是杨广的地盘,同时也是贺若弼的战区,他能派李靖过去收复了天成,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拿下达曼与库合真妫州的兵马后,易风完全可心高枕无忧的坐观风云,只需要再回头去对付入侵怀荒的泥利部就可以了,至于其它的,他完全可以不管,反正那些人是在高颎、贺若弼的战区,在杨广的地盘,同时又再威胁不到自己的幽州府了。
  厅中诸人听到易风说的如此直白,都很意外,但也很赞赏。一个不惺惺做态又要利又想要名的上位者,可不是什么好主公。当下属的,最怕既要做事,又得背黑锅,主上只得好处,却一点责任也不肯背的那种,那样的主上,谁以后愿意给他们做事卖力?还是太孙这样的主上好,赏罚分明,肯担责,又护短。
  易风停了一会,接着说,“刚才主簿肇仁也说了,代北的突厥人还是实力很强的,而且还有一支铁勒人正在南下。据我所收到的情报,现在突利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部众,如今铁勒诸部联军十万正在追杀突利。突利已经进入东部的霫部,我已经传令三蕃各部,让他们集结三蕃的兵马,防御铁勒。我们得尽快解决掉腹心里的妫州的这三万围住突厥军,然后北上怀荒,把泥利赶走,再去支持三蕃。任务很紧迫,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让突厥人全部聚拢起来,那最倒霉的还是我们幽州府诸州县,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发生。”
  最新的情报让厅中诸人都不由的心情沉重了几分,犲狼刚走,虎豹又来。刚刚的轻松气氛顿时全无,大家都意识到,现在还没有到高兴的时候。
第470章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跟我说这个?
  “高颎在文武两方面都有大才,又明达世务。自从被寄以重任之后,竭诚尽忠,引荐忠贞贤良的人才,把天下大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在朝中执政近二十年,朝野一致推重佩服,没有不好的议论。苏威、虞庆则、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高颎所推荐,其余立功之事者不可胜数。”毫无疑问,就算是在红拂张出尘这样的女子眼中,高颎也是大隋王朝立国以来真正的百官之首,朝廷权力中心,然而现在这位重臣却明显的与太孙之间有严重的分歧,红拂不由的为男人担忧不已。在她看来,高颎在朝中的力量太强了,执政二十年,朝中过半大臣皆出自高颎门下,如果他对皇太孙有了什么不好的看法,无疑对杨林会有很大的威胁。
  “我再说一遍,娘子,”易风微笑着用手指轻挑起美人下巴说道,“我的朋友高相国现在麻烦大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呢。”他说这话的时候故意强调了一下朋友两个字,语气中充满了不屑。高颎曾经确实智计无双,文武双全,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出将入相的人物。可如今嘛,已年过花甲的高颎,易风只能用老迈昏庸来形容他了。这次高颎借京师刺案成功的从皇帝的冷宫中脱身,确实漂亮,证明他还是很敏锐的。但是,他既然统兵北伐,那么他就应当明白这是他极不容易的一次机会,也是他拥护的太子的一次极不容易的机会。在这种时候,他要做的应当是与自己这位皇太孙通力合作,甚至是适当的让步以换取自己统领的东路军对他的支持,尤其是期待拥有一支怀荒精锐的自己给予他实际支持。可高颎却用了另一个法子,一个愚蠢的办法,他居然想借突厥人之手来给自己压力,让自己折服于他。现在,他怎么也想不到,突厥人拥有二十万大军,却反而在他的故意坐视下,不但没胜反而败了。老实说,易风根本就不打算向高颎折服。
  红拂见太孙丝毫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顺着男人的手指下巴微微上扬,一双美目凝视着他,“高相国有麻烦,那岂不是说明太子有麻烦,你与太子父子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怎么还笑的起来。”然后她眉头蹇起,“这个时候殿下可莫要因一些私人感情,而影响了大事。不管怎么说高相国都是太子党之核心,那也算是你的最大支持者啊。”
  “不,高颎绝不是我的支持者,起码现在还不是。”易风摇了摇头,伸手把美人直接抱上自己的膝,拢入怀中,在那红唇中浅偿一下,品味着那股芬芳。难得局势大好,易风心情也轻松了不少,晚餐时喝了点酒,夜里也提前休息,今日暂不忙碌公事,当然要与美人好好的亲热一下。“咱们还是不谈那些了,一谈就煞风景。良辰美景,咱们可不是浪费了你今日挂的这盏漂亮的灯笼。”军都关里,跟随易风身边的暂时只有陈婤与红拂两个美丽妾侍,不过虽然只有两人,可也免不了有时会争风吃醋,最后还是陈婤主动的跟红拂交涉,照在怀荒时易风后院里的规矩,各房夫人排序,轮流得到侍寝的机会,轮到的就在自己的房前挂盏红灯笼,这样一来,大家也算是公平,免了许多明争暗斗,刀光剑影。这个协定是妻妾们自己协商的,甚至都没经过易风同意,直接把结果告诉了他,在这件事情上,他居然没有决定权。不过他倒也乐于见到这结果,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反正虽然如此一来,他的时间被各房夫人们瓜分,但易风也还有保有一定的自由的,他不能再随意的选择晚上在哪位夫人那里睡,但他也还可以选择去不去睡,太累时他也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屋里或者书房睡,并不一定需要交公粮完任务。
  现在军旅之间,身边就两位美人,一边一天来轮流当值,倒也更方便些。只是之前那些天局势不明,他也没心情陪她们,今日局势明朗,方有闲情和性趣到这后面来,却不料红拂居然谈起这些公事来没完。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跟我说这个?”易风打笑道。
  “因为这个很重要啊。”红拂却是不顾易风饥渴的样子,仿佛是要一心尽贤内助的本份。
  曾经,她还只是一个歌伎,亡国后迁入长安,被赐给杨素,自小在府中生长,学习歌舞,接受刺客的训练,就如同一个工具一样的生活。是皇太孙把她从那里带了出来,让她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感受到幸福,体会到呵护,爱护的女人,她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女人。但她从没有忘记过去的生活,没有忘本,更深知饮水思源,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因此,她早就在心底对自己发过誓,她要永远贴身保护着他,为他挡刀挡箭在所不辞。甚至,她还积极的去学习了解那些她曾经在杨素府里虽然经常接触,但内心里从来不喜欢的东西。她学习这些,然后去为他考虑着想。有机会的时候,她要向他进一些建议、劝导,哪怕是一些不中听的话,可只是要对他好的,她一定会直言无忌,而绝不会考虑这么做是否有损于这个男子的敬爱,或是这么做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任何不利的影响。这些逆耳忠言,是她劝皇太孙的,她欠他太多了,一辈子也还不完。她记得母亲曾经对她说过一句话,一个女人,以才侍君者长,以色侍君者短。虽然她有一副美丽的身躯,可她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他身边那个有用的脑子。
  “你看,娘子。”易风在伸手抚着她的秀发,拔下金钗首饰,把盘起的发髻打开松散垂下,“或许你对高颎评价甚高,推崇备至,但我对这老头实在没什么好感。不可否认,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这老头确实很厉害,也确实得到皇帝的信任倚重,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我真的不怎么看好他现在,如今的高颎还远远不如杨素。高颎执政近二十年,是时候应当退下去了。如果他聪明的话,那他就应当自己激流勇退,放手不再去管那些斗争是非,也许还能有个善终,为家族留一个富贵。可如果他要继续不肯松手,继续掺合着,还要继续当那太子党核心,只怕他的下场会非常凄凉的。想想皇帝陛下,他是如何建立这大隋的?陛下当年是太子妃父亲,后来是皇帝的岳父,再后来是皇帝的外祖父,再然后他就成了周朝大丞相,然后就是大隋皇帝了。陛下用了高颎几乎半辈子,高颎也确实权倾朝野,你觉得皇帝最后会让这样的一个人在他大行之后,还留在朝中辅佐新皇吗?”
  红拂有些茫然。
  易风低头亲了亲红拂的额头,对她很是喜欢。他能感受到对方的热心,那是一股真诚的关心,虽然这关心让她有些心乱。易风很喜欢红拂,这个喜欢是真正的喜欢,不仅仅只是喜欢她的美色。在易风的女人当中,他应当算是他最喜欢的四个女人中的一个,高浅雪、元季瑶、宇文玉波,还有红拂。其它的女人不能说不喜欢,只是可能还掺有一些其它的因素在里面,没有这般的纯粹。跟红拂在一起,能让易风很放松,虽然她曾经是杨素派来的间谍,呵,可如今,他确实能感受到自己与她在一起时的那种纯净的感觉。
  他喜欢她关心自己,也喜欢她努力想帮助自己的样子,不过若谈到关于高颎等这样的重要事情时,她明显还是有些处于迷雾之中看不太清的。他不希望她为了这些事情而苦恼劳累,他希望她能更开心一点,也许为自己生养两三个儿子,对她或是对自己都更好些。
  他说道:“对不起,红拂,我不是嫌你烦,也不想辜负你的一片好意,但在这些事情上,你确实限于知道的太少而无法做出真正全面的分析。这些烦人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男人去做吧,你是女人而且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我希望你能为我生几个孩子。”
  红拂听到这话先是心里一黯,然后听到他期望与自己生儿育女时又不由的流露出喜悦之色,“对不起,殿下,也许是我过于杞人忧天了,那些军国大事,确实不是我所能干涉的了的。”
  “不,你的良苦用心我完全能明白,我也很高兴以后你能把自己所想的事情告诉我。只是,现在,咱们放下高颎的事情吧,这事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了。”
  “殿下,奴要给你生孩子。”红拂轻笑,玉手抚在他已经敞开的宽厚胸肌上。
  “怎么,你不好奇我是如何打算的吗?”易风笑着一翻身,把红拂压到了身下,一面道,他发现红拂似乎对于政治特别好奇,一谈到这些总能让她浑身火热起来,性趣盎然。
第471章
高颎的投名状
  红拂轻咬着嘴唇,脸上已经泛起一些红晕,“这我可猜不到。”
  “实话告诉你吧,高颎现在处境可是相当不妙的。他继续支持太子,如果太子能够得到皇帝首肯,最终稳住位子,得继大统,那么皇帝大行之前,也肯定会把这个陪伴多年的老伙记带走,或许让他先下去打前站的,皇帝是绝不可能让高颎这样一个执政二十年,能文能武的重臣继续成为新朝的首相的。而万一陛下最终要废掉太子,决心换太子的话,那高颎的前程更不妙。不管谁成为新储君,都不可能会容忍高颎这样一个在朝野拥有巨大威望的支持前太子的首相存在。也许皇帝在时,他还能体面的退出朝廷,但新皇一继位,他肯定就会是第一批要清除的对象。因此说,高颎的未来是相当的不妙,无论如何,他都难逃一劫。除非,他现在就退出中枢,或者突然暴毙,也许还能保全身后之名和自己的家族富贵。不然,呵呵。”易风这番话可不是信口开河,那是有历史依据的。历史上,高颎也就是在与突厥决战后被赶出了中枢,还是很不体面的被赶出去的,因为当时皇帝要换储,而高颎始终不肯支持,只能将他先打倒,清算了点小问题,把他踢开了。后来新皇杨广即位,杨谅造反,杨广为了稳固人心,把他拉出来当了几天摆设,然后没几年,当新皇权力稳固之后,立即就找了个罪名,把这老头干掉了,还把他的子孙都流放边疆。
  可高颎这样浸淫权力中枢一辈子的人肯激流勇通吗?就算他想退,可有时候,人在江湖,也是身不由已的。
  “如果殿下能得到高颎的支持,肯定也能大有助益吧。”红拂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