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285

  “殿下会见的客人啊,都跟你一样,也是皇帝的使者,都带了圣旨前来。”
  元淹这下是真的纳闷不解了,没听说皇帝还派了其它的使者,带了其它的圣旨前来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不知道皇上派了其它使者前来?”
  “哦,他们不是晋阳天子的使者,他们自称是大兴天子和扬州天子的使臣,带来了大兴天子和扬州天子的圣旨。”侍卫如实回道。
  元淹突然跟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跳了起来,捏着兰花指,面皮紫胀,指着那还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侍卫吼道,“放肆,什么大兴天子扬州天子,杨秀弑君篡位,杨广僣位称帝,他们都是国之逆贼、伪帝。杨林怎么能见他们,应当立即将他们抓起来,处死!”
  侍卫站在那里不为所动,木头桩子一样。元淹喷了一阵口水,见侍卫根本不理他,当下稍冷静了一些,可一想到易风此时不来迎接他,却在营中面见杨秀和杨广的使者,当下心里不由有些着慌,杨林手中可是握着二十万兵马。“那二伪帝派来的伪官来传佬话?”
  “哦,大兴天子,哦是弑君者杨秀派了伪官兵部尚书元衡前来,下旨封殿下尚书令兼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赵王,凡黄河以北之地,尽皆隶属于赵王统辖,统领军事兼领民政。”
  元淹听到这里不由心惊,之前杨秀篡位登基,立即下令废杨林皇太孙之位改封为赵王,还让杨林立即入京。可现在,却又马上改了,不但不再提进京之事,反而把黄河以北的所有州县,数十州的地盘都封给了杨林,河北大行台尚书令比幽州大总管还高一级,并且还加了朝廷尚书省的尚书令一职,可见杨秀也定然是知道了杨林在代北大败突厥,前后收降了十万余突厥军,如今率领二十万兵马南下之事了。
  “那扬州伪帝呢?”元淹连忙追问。
  “扬州伪帝派了伪官礼部员外郎宇文士及前来,伪帝下旨册封殿下为皇太子,封殿下两子一个为赵王一个为燕王。”
  “什么,杨广逆贼怎敢如此!”元淹大叫,知道杨林其实是杨广之子的人很少,但以前一直在东宫负责情报的元淹正是其中一个知情者。元淹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会在此时下旨册封杨林为太子。毕竟,起码眼下杨林的身份还是杨勇之子啊。杨广这是要干嘛,踢爆这个消息,是想要乱中取胜,还是想要以此争取杨林倒向他那边去。可愤怒之余,他开始变得惊恐起来,太子难道不知道杨林不是自己的种?太子当然知道,十几年前就知道,可自从杨林回归皇族之后,太子为何却把这个秘密深藏心中,甚至后来还要咬牙主动请立杨林为太孙,不就是因为杨林得到天子的宠信,杨林拥有一支虽然当时并不强,却在太子和晋王两党斗争中,对够打破平衡的一股力量嘛。尤其是后来杨林势力越来越强,使得太子更是一心要拉拢他。哪怕如今老皇帝已经大行,太子继位,可他也依然不敢公布那个秘密,虽然如此,太子还不得不听从高颎的话,下旨册封杨林为太子,让自己跑来宣旨。
  可谁能想到,杨广居然不按常理出手,居然册封杨林为皇太子,他这是要干嘛。他难道要公布这个天大的秘密了?
  天啊,一旦秘密公布之后,那杨林还会支持太子嘛,也许到时就会如杨广所期一样转投扬州了。
  一念及此,这时元淹也顾不得再拿什么架子了,“前头带路,本使有立即向殿下宣读旨意。”
  元淹急急赶到营中易风大帐,他目光先是在大帐中扫了一遍,果然在满座文武将领之中见到了两个熟悉的面孔,元衡与宇文士及,元衡原是兵部侍郎,与蜀王向来交好,说来这个元衡还与故太子妃元氏是同族,杨秀派元衡前来看来也是有这么关系之意,而宇文士及是宇文述之子,谁都知道宇文述那是杨广的心腹谋士。这两人出现在杨林帐中,看来正如刚才那侍卫所说的一样,是来传伪帝之旨的。
  他狠狠的瞪了两人一眼,不过这个时候也不是争执之时,还是得先向杨林宣旨,告诉他皇帝对他的信任倚重。
  “殿下,臣新任秘书省秘书监元淹,奉皇帝之命特前来宣读诏书,请殿下接旨。”
  易风坐在那里没动,扫了一眼元淹,“皇帝有旨,那就有劳宣读吧。”
  他现在心情实在算不上什么大好,一路赶到马邑城下,马邑关上守军闭关不纳。紧接着也不知道元衡和宇文士及两个人怎么一路跑到了这塞上,前来宣读皇帝旨意。杨秀的旨意倒在意料之中,可杨广让宇文士及宣的那旨意算是几个意思?
  杨广虽然儿子少,可也有两个儿子而且都是嫡出,又都近成年,长子杨昭不但封了韩王而且如今是益州大总管,次子杨暕也极为聪明,与韦家联姻,年后在京担任了大将军之职。在京任职的杨暕估计是落在杨秀手里了,可杨广也还有一个更适合的长子杨昭。偏偏杨广不远千里派人赶来,宣诏册封他为皇太子,又封他的两个儿子一赵王一燕王。自己的儿子不封太子,封个私生子为太子?
  易风不相信杨广是真的想要补偿他,这只说明杨广不想走寻常路,想出些狠招了。现在下诏册封他为太子,估计下一步就是公开他是他与元氏当年所生的私生子大秘密了。他这样处心积虑,就是为了破坏自己跟杨勇的联合,让自己不得不与杨勇决裂。事情一旦爆光,杨勇怎么还可以让杨林做他的太子?这,岂不正是杨广期待的。当初这个秘密一直保持的很好,杨广杨勇没人肯泄露,都是因为这个秘密暴露后,对他们都是弊大于利,现在不同了,杨坚死了,杨广和杨勇都称帝,现在杨勇还想维持着这个秘密,可杨广已经不必保守了,这个时候杨广捅出这个秘密比守着这个秘密更能得利。
  元淹见易风这副态度,当下也不敢纠结,直接取出奉旨打开,大声宣读。
  “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宇,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长子林、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尊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开皇十九年四月十三日、授林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太子殿下,请接旨!”元淹宣读完毕之后,捧着圣旨送到易风面前。
  易风脸上并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情,他随手接过,放在了案上,那里,还有两道诏书早摆在那里了,其中一道,同样也是册封易风为太子的诏书。
第483章
先打过去再说
  开皇十九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易风十九岁,杨坚已死,李世民刚出世,杨秀、杨广、杨勇三兄弟先后称帝。三个新皇帝,一个封易风为尚书令、河北大行台,却有两个封易风为皇太子,尤其是杨广放着嫡长子韩王杨昭不立,却要册封易风为储,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然后存在即合理,杨广如此出人意料的册封,自有深意,只是能明白的人并不多罢了,易风是其中的明白者。
  世界那么大,到处都不太平,那些遍行于天下的怀荒商人还有僧侣道士们,不断的给易风送回各地的消息,大到军政时事,小到商品价格。比如东海之上日出之地的东瀛,眼下却是一位女皇在位,推古女天皇。这位了不起的女人炊屋姬原名原名额田部,七年前三十九岁的她以皇太后的身份继承天皇之位,成为了第一位女帝。额田部是钦明天皇与苏我坚盐媛之女,舅舅苏我马子是当时朝中权臣,她先是嫁给了自己的异母兄敏达天皇为妃,等敏达天皇的皇后去世后,被册立为皇后。三十五岁时,兄长兼丈夫的敏达天皇去世,额田部的舅舅苏我马子拥立了她的另一个异母兄用明天皇即位。敏达天皇的异母弟,也就是额田部的异母弟兼小叔子穴穗部皇子,却在她守丧时,强行闯入殡宫想要强奸额田部,幸得忠心侍卫阻止。怀恨在心的穴穗部皇子命令朝廷另一重臣,同时也是苏我马子死对头的物部守屋杀死了忠心救主的侍卫。用明天皇仅在位两年既去世,物部守屋想拥立穴穗部皇子即位,额田部密诏舅舅苏我马子联合各大豪族发起了对物部守屋家族的进攻,最后杀死穴穗部皇子、宅部皇子,并将物部守家族连根拔起,从此苏我氏掌控朝局。
  于是,皇太后额田部皇女下诏,泊濑部皇子即位是为崇峻天皇。但做为额田部皇女弟弟的崇峻天皇却也不过当了五年天皇,就被苏我马子指使的刺客暗杀。
  据说其原因是他虽然做了天皇,可政治的实权却依然掌握在苏我马子这个数朝权臣之手,这让他感到十分不满。有一次有人向他进献了一只猪,结果崇峻天皇居然拔出自己的发笄,然后刺进猪的眼睛,说,总有一天要像砍掉猪头一样,杀死我所憎恨的人,然后开始暗中增加侍卫,有异于常,结果引起权臣苏我马子的警惕,干脆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了。
  钦明天皇的三个儿子先后登上天皇之位,可一个在位时间比一个短,最后苏我马子干脆把自己的外甥女,钦明天皇的女儿,上上代的皇后额田部皇女拥立为天皇,是为推古天皇。她即位后,立自己的侄子厩户皇子为皇太子,进行摄政,她即位七年以来,在皇太子和重臣苏我马子之间搞平衡,既免招豪族反感,又巧妙的维续着皇权的存续,很是个了得的女人。
  就在今年年后,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派了使臣小野妹子第一次携带国书前来出使大隋,而做为向导的正是往东瀛贸易的怀荒商人。
  东瀛使者小野妹子还没有到,但怀荒商人却已经把情况仔细的汇报到了怀荒,最终转呈到了易风面前。易风看那报告时,花了好多时间才算理清了这东瀛天皇家族的关系,对于日本皇室这种独特的近亲结婚算是有了直观的印象。而这还不是特例,而是极其普遍的情况,总之古代日本皇室的男女关系也是一个字,乱!而且乱出了水平,乱出了高度,乱得惊世骇俗,乱得超乎其他国家人们想象。在古代日本皇室,近亲结婚,在日本也叫做血亲结婚的乱伦行为十分普遍。在古代日本上千年的历史中,天皇家族的兄妹、姐弟之间发生性关系简直就是家常便饭,甚至母亲与儿子、婶子与侄儿、姨娘与外甥也经常出现乱伦的性关系,但是这样的行为,竟然还被美其名日维护皇室血统的纯正。甚至日本十九代天皇的皇太子,就爱上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两人相爱相亲,发生关系后,这位皇太子因此不爱江山爱美人,再也不愿意跟自己的妹妹分开了,导致最后他的弟弟最后捡了一个便宜,趁机杀了他夺了本属于他的皇位,还夺了他心爱的妹妹,成了第二十代天皇。然后又把威胁他皇位的叔叔大草香皇子也杀了,还把婶婶都抢来做了自己的女人,他还口味独特的没选妹妹当皇后,而是选了婶婶当皇后,可这位天皇也不过当了三年天皇,结果就被他皇后与前夫所生的儿子,也就是他叔父大草香皇子的儿子眉轮王给杀了。史载三年前,安康天皇杀大草香时,眉轮王才七岁,三年后,当安康天皇枕在皇后腿上睡眠时,眉轮王将其刺杀,然后又把老妈抢回去了,顺便把姑妈给抢走了……然后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安康天皇之弟雄泊濑皇子,杀了眉轮王以及其它的所有皇子,抢了那些姐姐妹妹嫂嫂弟妹婶婶姑姑等等。然后派人出使中国南朝刘宋,请求册封为安东大将军,支持他在朝鲜半岛对于新罗任那地区的侵略占领,最后刘宋朝廷下诏册封为使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也就是后来宋书·倭国传中所记载的倭王武。
  东瀛的历史,尤其是其王族的历史,完全就是一部操与杀的历史。
  易风看的虽欢乐,可也从中看出了不少东西。
  皇家实在没有什么兄弟之情,背叛更是家常便饭的事。再有一个就是,对于皇家来说,再烂再脏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相比人家各种血亲之间的互动,易风身上的那点秘密还真算不得什么了。
  杨广想要公开他私生子的身份,想要以此让他和杨勇决裂,想要让他倒入他的阵营,算盘打的不错,可易风看看东瀛人,就算杨广真向天下公布杨林是他当年和太子妃元氏婚前所孕之子,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了。与皇位比起来,一切都不重要了。杨广真觉得他现在封他一个皇太子,他就能相信他了吗。这只是让他想到了历史上野史中的一个记载,李世民有心想要废太子李承乾立魏王李泰,可又担心将来李泰不会善待其它兄弟,就询问李泰。结果李泰来了一个将来杀子传弟的那么一句话,李世民立即就抛弃了这个儿子,最终不但没改立李泰为太子,还把他跟李承乾一起废为了庶民,反立了另一个嫡子李治为太子。为什么?因为李世民自己就是经历过极其残酷的兄弟斗争,最后甚至通过了玄武门兵变,杀了两个兄弟软禁了父亲才得到了太子之位坐上了皇位。他绝不相信,世上还会有人杀子传弟,杀弟传子他还相信,李泰这样一说,那就是欺骗他,是说谎。
  现在易风也一样的感觉,杨广直接下诏书册封他为皇太子,而且还是在没有公开他是其私生子的身份之前,这样做,太违背常理了。而且就算他身份公布了,可嫡庶之别,长幼之序在帝王之家越发的重视,杨广会如此毫不犹豫的把嫡长子扔一边,立个极不名益的私生子为太子?不可能,这只能说明杨广现在册立他为太子,不过只是一场戏罢了,甚至还不是很用心的戏。所图不过是破坏他与杨勇的关系,拉拢他,增强他自己的实力,好争夺皇位。一但等他击败了杨勇杨秀,今日他能立易风为太子,明日难道还不能废易风为庶民?
  一群虚伪的家伙。
  杨勇和杨广的两道册立太子诏书摆在一起,易风脸上流露出的只是不屑和冷笑。他算是彻底看明白了,全他妈的是虚情假意,各种算计。杨勇册立了妻子跟别人生的儿子为太子,杨广则册立了名义上别人的儿子做太子,这两人还真是一对。
  而杨秀,他倒是没有封易风做太子,给了一堆官职的封赏,同时还有一封家书送来。信是留在长安的正妻李丽仪和妾侍萧素美写来的,信中李丽仪告诉他,她们在京中还好,但杨秀派了侍卫加强了府第的“守卫”,并以京中近期不靖为由,不允许他们出府。信里又说了萧素美的肚子已经显怀,开始有妊娠反应,喜吃酸云云,最后说想念他,希望能早日重聚。杨秀派人带来的这封信,透着浓浓的威胁意味。
  时值四月,塞上野花遍地,蜂舞蝶忙。
  天气已经转暖,将士们换下了厚厚的冬装裘衣夹袄,换上了轻薄的夹衫,易风帐中的桌案一角,摆着一盆五颜六色开的正艳的野花儿,那是红拂特意在外采来的。野花绽放的花香引来了几只蜜蜂到来采撷花粉,围绕着花朵嗡嗡的振翅飞舞着。
  年龄算起来还才十九岁的易风已经沉默半晌,目光一直凝注在那勤快的蜜蜂身上。
  一身黑衣隐身于大帐一角的红拂抱着一把剑,静静的立在一角,目光凝视着这位年轻的夫君,看着他那深邃的目光,沉思的专注模样,红拂都被深深的吸引着,好像深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你还没有下定决心?”
  红拂总觉得他思虑的太过复杂,要照她为说,越是遇到那些复杂的事情,越需要快马斩乱麻。红拂看起来很成熟妩媚,其实论年纪,还比易风小两岁,今年不过十七。在跟了易风之后,整个人越发的散发出如牡丹花一般艳丽妩媚的气质,魅惑诱人的冶艳中,又带着几分高冷,如同孤芳自赏的傲气。
  “其实你根本不必如此犹豫,只要你相信我,最多三天时间,我就能帮你解决掉杨勇。”
  “红拂,就算我真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根本用不着你出手,还有旗卫队、后勤团和飞虎队呢,各种好手精锐,并不缺少。”
  “我能做的更好,悄无声息,毫无破绽,我受过多年的专门训练。”
  “我舍不得你去冒险,也不需要你去冒险,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到最后一步,动武总是最没的选择的选择。”
  “可现在晋王一道册封太子诏书已经把你推到了悬崖边上了……”红拂是真的为他担心,她已经从易风这里知道了那个惊天的秘密。
  易风盯着那飞舞的蜜蜂,“你是在劝我选择站到扬州一边吗?”
  “我只是觉得晋王毕竟是你的生父,现在他又下了册封你为太子的诏书。而太子,他既然早知道你并非他亲生之子,他岂会真的待你始终一心,将来肯定会过河拆桥。”
  “你又怎么能确定晋王将来不会对我过河拆桥呢,毕竟他可是有两个嫡子的,我就算是他儿子,也不过是个私生子,甚至连妾生庶子都比不了。”易风轻轻笑道。
  “可两边总要选一个啊。”
  “我为什么要选一个?”
  “啊?我不明白?”
  “别担心了。”易风一挥手,蜜蜂嗡嗡的振翅避开,可很快又执着的飞回了野花边上。
  易风向着帐外大喊一声,“叫李密过来。”
  片刻后,李密在帐声大喊报告。
  “殿下找属下何事?”
  “通知李靖,让他率骠骑军到马邑城下,告诉城里的朔州总管杜彦,要么立即开门,要么你就率兵打进去。”易风字句清晰的说道。
  李密愣了一下,然后点头,“卑职明白。”虽然这个命令让他有些惊讶,可他相信这定是殿下深思熟虑的结果。
  李密转身前去传令,红拂惊讶的语气问易风,“你这是要做什么,要跟太原开战吗?”
  “不,”易风摇头,“杨勇不是册封我为太子了嘛,现在我这是前去太原晋见啊,他总不能拦着不让我去吧。”
  “那如果他们真的拦着呢?”
  “那就先打过去再说!”
第484章
首鼠两端
  马邑城中由朔州总管杜彦把守着,虽然兵马也有一万之众,可对于城外二十万大军来说,实在是有些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当李靖点齐本部骠骑军一万五千轻骑全军上马,兵临城下,耀武扬威一番,然后拿箭射进去一封易风的原话书信,要么开城让他们过去,要么被他们破关过去的实实在在威胁之后,杜彦根本没的什么选择。守,怎么守,对面现在是皇太子,他如何抗命?更何况,不提这个太子的名号,城下还有二十万实实在在的大军呢。权衡之后,杜彦很干脆的下令打开城门,李靖率领骠骑军率先入城,然后直接就把杜彦的一万守军给缴械了。杜彦也不反抗,很老实光棍的弃了械,让出了雁门关外的重镇马邑城,然后带着缴了械的一万部下去怀荒军的后勤大营报到,暂时改为后勤辎重部队了。
  兵不血刃的拿下马邑之后,易风率军继续南下,直到雁门关下。
  行军路上,刘文静前来找易风,对他说道:“我们现在强行闯关,又解除了杜彦一万兵马的武器,这已经能被太原视为敌对交战了,殿下不担心太原与我们就此决裂,发兵来攻?若此时我们与太原两相争斗撕杀,只怕最终只会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啊!殿下可是因为晋王的那道诏书?”
  对于刘文静的担忧,易风倒并不太担心,虽然他在马邑的行动有些强硬,可还不至于让太原就要跟他宣战。杨广的那道诏书确实有些狠,但因此最感到惊慌的绝不会是他,而应当是杨秀和杨勇,尤其是杨勇。原本如果易风站到他这边,那么他们的实力是强强联合,天下之最,可如果易风倒向杨广或者杨秀任何一方,那么对杨勇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现在易风不过是闯了一个马邑而已,太原方面肯定宁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易风真打算就这么一路打到太原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