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285

  “陛下有太子殿下如此贤明之储君代为统御寰宇,自可安心享受美人歌舞,醉享太平。”高颎眼睛望着易风道。
  “贺若元帅是什么态度?”易风又问。
  “暂时还没有与贺若元帅提起此事,但臣相信,只要殿下率兵一入关,到时驻守北都的贺若元帅自然会大开太原城门迎接殿下入朝的。”
  “哈哈哈!”易风这下也忍不住大笑了,他只是给高颎写了一封信,阐述了一下如今的局势而已,没有想到高颎居然如此的配合,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啊。“高相,有劳你操心国事,为孤谋划了。也多谢韩帅,某在此一并谢过了了。”
  “事不宜迟,还请殿下立即率军入关,好早日接管国政,扫清寰宇,平定天下,还天下黎明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高颎起身躬腰行礼道。
  “嗯,好。”
  易风立即传下命令,让窦建德与李靖各率本部一军兵马随韩僧寿入雁门关,而他与高颎随后就来。
  对于高颎,易风也还是留了个小心腰的,他把高颎先留到身边,也算是扣了个人质,又特别交待李靖和窦建德让他们入关之时,先派个仔细侦察一下,务必小心陷阱圈套之类的。谁也不能保证,高颎是不是使诈。
  雁门关。
  李靖十分小心谨慎,虽然是自己亲舅舅来带路,可李靖也没有丝毫大意。一路多派斥候,特别小心,每经过一堡一塞,都要求立即派兵接管,韩僧寿虽心下有些不满,但也全部满足。等终于到了雁门关下时,李靖又先派了一个团的斥候先行入关,仔细的查探发现无事后,又还先派一个营入城,接管了关门,等一切正常之后,才亲自带着先锋大军入关。入关之后,也依然是老一套,派兵接管了雁门关,然后回报杨林。
  李靖接管了雁门关的消息传回来时,易风还刚带着大部队走了不到十里路,磨磨蹭蹭,走一会歇息半天。高颎看出太子这是还不完全相信自己,当下也只做不知,陪着易风一路上东聊西扯。等易风听到李靖终于已经控制了雁门关后,终于是一颗心彻底放下心来,雁门关都送给自己了,杨勇高颎不可能玩的这么大。
  “传我命令,加速前进,到雁门关内吃午饭!”易风笑着喊道,“所有将士皆赐钱十千!”
  易风话一落,附近的将士们都兴奋的欢呼。很快,从易风的身边已经驰出几名传令骑兵,他们各举一面杏黄大旗,上面是临时绣上去的黑色大字,“所有将士皆赐钱十千”,举着旗帜,他们纵马沿大路飞奔,沿路之上,旗帜上的字迹极为显眼,所有看到的行军将士们,无不欢呼,顿时士气大增,个个健步如飞,士气如宏,嘹亮的军歌飞扬,直冲云宵!
  午时未到,易风已经率大部队赶到雁门关下,李靖、窦建德、韩僧寿等一众将校早出关来迎,易风骑着高大健壮的白马,向他们挥着手,无比高兴的策马进入雁门关。
  雁门关一过,太原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第486章
磨未卸
驴已死
  江淮,扬州。
  四月十五,已是初夏时节。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在春天开的那些大红大紫的花朵都已经凋谢的时候,布谷鸟的声声啼叫唤来了夏天。江东淮南的扬州江都,杨广在此称帝,然后升扬州江都城为南京,将自己的藩邸改为江都宫,做为自己的宫城。
  初夏的早晨,江都笼罩在薄薄的白雾里。太阳还没有出来,扬子江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
  由旧邸改做的皇宫里,依然带着几分简约朴素的殿中,君臣对坐,各自沉默。檀香燃烧的青烟袅袅升腾,自立为皇的新天子杨广一身玄裳端着茶,目光却逗留在面前的那份奏报上。
  “杨林那边有消息了吗?”一身紫袍玉带的张衡头戴梁冠,腰佩紫金鱼袋,这位江都天子的潜邸心腹肱骨,在江都朝廷里,得到了新皇的重重酬赏,出任了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大夫一职,极得宠信。
  张衡打破了沉默,可气氛并没有因此好转。
  杨广手中握着的那杯茶早已经冷却,可杯中的茶却一点也没有少过,往日极得他喜欢的龙舌,此时他根本品不出味道了。
  “还没有消息传回。”杨广缓缓摇头,“建平,你说朕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下诏册封杨林为太子,会不会适不其反?”
  “陛下多虑了,陛下册封杨林为太子,这是何等的荣耀和信任。臣不觉得,杨林会对此有何不满。”
  “可他却到现在还没有回复朕。”杨广皱眉道。
  “扬州与怀荒相距三千里,路途遥远,消息往来未免不便,尚待时日传递。”
  “易风如果回复了,可以飞鸽传信于朕,他有许多鸽子。”
  殿中又是一阵沉默。
  事到如今,君臣都感觉到事情有些失去控制,没能按预期进行了。原本如今这个局势,已经很不错了。大行皇帝驾崩,杨广立即得到杨约自京中紧急送到河东的密信,经过一番思虑后,杨广没有任何犹豫的带着一队侍卫直接飞驰南下,抛下了并州总管这个职务和并州这块名义上他的地盘。他风餐露宿一路回到了淮南,先到了宇文述掌控的寿春,然后在那里的私军营里点起了自己的万余私军,又一路急行军到了扬州。他没有费半点麻烦就轻易的回到了扬州,当杨俊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杨广已经带兵围了杨俊的府邸,然后进府跟三弟单独谈了一会,再出来,杨俊已经被他软禁了,他重新掌控了扬州。凭着在扬州八年的经营,加上这些年暗里准备的许多准备,加上他秘密招募训练的私军,杨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回了扬州的控制,然后是江东各大家族以及诸州县官员们的效忠。再然后,担任益州总管的儿子杨昭响亮。之后,他派心腹前往荆州,密会杨弘。河间王杨弘是杨广的堂叔,而且两人之间以往关系很好,每年他入京之时,杨弘就会依旨前往扬州代理总管之职。汉王杨谅封建南越之后,杨弘代理荆州总管。杨广的使者与杨弘密会之后,杨弘宣布效忠杨广。
  短短时间,杨广就已经控制了原来朝廷六大总管区的扬、荆、益三大总管府绝大多数地区,虽然肯定也有些官员还在暗中观望,但这种结果已经大大出于他的意料之外足够让他惊喜万分了。但另一方面能有今日这样的结果,也是这些年他暗中经营的结果,早数年前,杨广就已经与张衡、段达、宇文述、郭衍等心腹在做着谋划,一面密谋夺嫡,一方面也做着第二手准备,在江南招兵买马,积蓄钱粮甲械,打算万一到时夺嫡不成,就做最坏打算,起兵割据江东。正是有了这些准备,当杨广在江南打出杨秀弑君篡位,兴兵讨逆的旗帜后,局势才会如此的顺利。
  可这一帆风顺的背后,杨广却心怀不安。这不安就是来自于杨林,扬州称帝之后,杨广就得面对同样称帝的另两个兄弟杨秀和杨勇。对于那个疯狂的杨秀,杨广是没有什么担忧,这只是一个狂妄而疯狂的蠢货,所有人都没有料到他会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来,他的弑君篡位,也给了杨广和杨勇一个措手不及,使得局势完全改变。杨广和杨勇原本一直在皇帝面前竞争,等候着裁决,可谁能想到,最后他们没能等到最终的裁决,皇帝倒是被杨秀给裁决了。只因为皇帝要将杨秀封到琉球岛去,结果这个家伙就疯了。
  杨广一直以为,如果没有这个意外,他和杨勇之间的竞争,最终肯定是以皇帝选择自己而结束的。
  可他没能等到那一天,杨秀这个蠢货就毁了一切。
  杨秀做的蠢事,却让正挂帅北伐的杨勇反而占了很大的先机,手握着几十万北伐大军,让他不得不连夜逃离河东。现在杨勇在高颎等北伐中路军的拥护之下太原继位,拥有河东河南等数十万人马。这让杨广心怀不安,争皇位争到今天这一步,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是得凭兵马作战取胜,而杨勇高颎手里握着的正是朝廷精锐的府兵。
  这个时候,杨广发现,这场皇位之争,最后终将还会是他和杨勇的决战。而他们一个地广粮足,一个兵强马壮,两人倒是实力相当,杨林就成了能够决定他们成败的关键筹码。杨广也是在这时才清楚代北之战的过程,也在这时真正意识到了杨林的真正实力,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实力派。
  “难道杨林最终还能不选自己的父亲?”段达一口喝掉杯中早已冷掉的茶,望着其它人。
  “杨勇同样册封杨林为太子。”张衡淡淡回答。
  杨广沉思良久,点了点头,“朕从来没有看透过他,也猜不到透,每次以为已经看清楚了他,可转眼他就能让人大吃一惊。他是那颗我们无法掌控的棋子,朕总觉得有些不安的感觉。”
  “越国公那边也还没有答复吗,陛下?臣总觉得杨素有些不太可靠啊,他屯兵灵州,却迟迟没有动静,陛下让他出兵夺史万岁之兵权,夺取陇右河西,配合陛下收复关中京师,他到现在也没有回复,他这是在观望,三心二意。”
  “越公刚经历一场大战,大败达头,也正需要休养。臣以为,越国公只需盯住史万岁,牢牢钉在灵州就足够了。收复关中,还需要靠我们,有越公在陇右策应足够了。现在不但不能指责越公观望,还得立即派人前往传旨宣诏,多加封赏。”张衡当然也知道杨素现在有坐地观望,待价而沽的嫌疑,可这个时候哪能盯着这些不放。不但不能抓着这些,还得大加封赏。
  “朕拟晋升越国公尚书左仆射之职,改封楚国公,加太保。灵丰二州越公部下将领,有官者皆官升一级,无官者赐钱一万。”
  段达道,“臣还是以为,当集结兵马先攻河南,拿下洛阳后,再攻河东,击败杨勇,再回头进兵关中收拾杨秀不迟。”
  “臣反对,眼下应当抓紧时间进军关中,早日夺下京师为要,拿下京师,是正统象征,不可耽误。”张衡顾不得与段达的同僚之谊,连忙出声再次反对,一力坚持先讨杨秀,拿下京师,取得正统之名,再来对付杨勇不迟。
  “我们能集结多少兵马进兵关中?”
  “寿春、扬州、洪州三地兵马有五万,都是当初招募训练的私军,忠心可靠。此外荆州府可集结兵马五万,益州府也能集结五万兵马。”段达是新朝廷的兵部尚书,他原本就是杨广的司马,掌控武事,对这些很了解。
  “扬州只有五万兵马?”
  “五万是陛下原来招募的私家军,扬州虽四十四州之地,兵马并不多,朝廷府兵大多布置在京畿和河东河北河南之地,南方很少。而且扬州府有许多州县都在岭南,那里多是俚越蛮夷控制,现在他们对朝廷的态度还很暧昧,召他们的兵马很难。陛下讨逆,在扬州也还能征召十万左右的兵马。但臣以为,应以征召五万以下为好。兵在精不在多,招募太多的兵马,不但那些兵并不一定可靠,且会对我们的后勤供应造成很大负担。因此,臣以为,此次入关讨逆当是以陛下五万私军为核心,再辅以扬州诸州官兵五万,然后荆益二府各出兵五万,总共二十万大军讨逆,兵分三路。”
  “扬州出兵十万,粮草都准备妥当吗?”
  “粮草都是充足的,随时可以出发。”
  “很好,这次朕统兵亲征,传旨河间王,朕与他在襄阳会师。”
  “遵旨!”
  直到张衡段达几人都已经走出殿外,殿中只留下了杨广独自一人,萧氏才从后面走了出来。
  “陛下真要亲征吗?”
  “嗯,朕必须得亲统兵马入关。”杨广一边说着一边抓住了萧氏的手,将她拉到了自己的面前,面带着愧疚的道,“立杨林为太子,也只是目前局势之下的一个权宜之计,朕向你保证,等讨伐了杨秀杨勇二逆,到时定会重新册立昭儿为皇太子。”
  “臣妾明白殿下的苦衷。”萧氏依偎在杨广身边,“只是臣妾有些担心,杨林真的会效忠陛下而向杨勇用兵吗?”
  “朕是他的亲生父亲,他不效忠于朕,难道效忠于杨勇?或者说,他难道还想效忠弑君者?”杨广对着自己的皇后笑了笑,“杨林是个聪明人,朕相信他知道该如何选择。”
  杨广轻拍着萧氏的手,“他有其它的选择吗?”
  “将来陛下打算如何安置他?”萧氏笑道。
  “父皇原本打算让杨秀去东海琉球岛上建国称王,琉球国国王,嗯,不错的地方不错的名字,杨秀是当不成琉球国王了,以后就让杨林去当这个琉球国王吧。”杨广笑着对妻子道。
第487章
阴谋
阳谋
  北都太原,原来的西城如今的皇城,皇城中的晋阳宫中。
  大行皇帝新丧七七未过,殿中的杨勇却已经早除了丧服,他甚至连身上的中衣也干脆脱光了,赤着身子躺在殿中,头枕着一个只着轻纱的美人那白嫩的大腿上,另两个年轻的美人同样只是轻纱摭体,半摭半掩欲拒还迎的跪在他身旁两侧,为他轻轻的敲打着那粗壮而又长满毛的大腿。
  殿中一角的铜鹤香炉里燃着名贵的龙涎香,为殿中更添几分迷醉淫糜气息。
  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由远及步传来,一个红袍丽人踏入殿中,走到杨勇近前,递上一封信。
  “又是杨秀的信?”杨勇吞下一个美人俯身嘴对嘴喂给他的美酒,摇了摇头,不屑的冷笑,伸手从红袍女子手里接过了信。早年杨勇秘密建立了自己的死士黑铁卫,黑铁卫立功颇多,但少有人知道的是,他其实还有另外一支秘密人马,那就是全由美丽女子组成的红袍卫。这些女子都是他从各地挑选招募,以为东宫培养侍女为名暗中训练,成为他手中的一支秘密力量。
  信是杨秀从大兴发回,内容也很简洁。
  “大隋皇帝陛下令,废太子改封淮王,封建淮南,建都扬州,为朝廷屏藩。特诏淮王率军南讨杨广,为国效忠,此兄之将功赎过之机会,亦兄之妻儿期盼已久之事矣,兄当立即南下东进,望兄三兄,立即东进,东进,东进!兄为国擒下杨广之时,就是朕送兄之家眷与之团聚之时。”
  杨勇看了一会,把放交还给红袍女子,“烧了!”
  杨勇此次北伐,并没有携带家眷随军,杨秀在京一发难,东宫上下尽皆落到了杨秀手中。他的四美妾,还有十个儿子,诸多美人,全都落到了杨秀的手中。杨秀拿他妻儿做要挟,让他臣服于大兴,还要他带兵去攻打扬州的杨广。杨勇相信,杨秀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他都杀了皇帝了,天下还有什么他做不出来的?这小子早年封越王,后来改封蜀王,一直坐镇蜀中,天高皇地远,没人管的着,因此养成了一副残暴的性子。先皇就曾经在一次皇家的聚会上对皇后说过,杨秀那个脾气一定不会善终,我活着的时候,应当不用担心。可我死后,他的哥哥继位,杨秀肯定会造反。只是杨坚还是没有彻底看透杨秀,低估了他的残暴和疯狂,居然弑君弑父篡权夺位。杨勇以前就听说过许多杨勇在蜀中的残暴之举,比如他有时为了取乐,居然生剖死囚,活取人胆等等。
  杨秀的威胁他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但他却不可能答应。妻儿自然重要,可岂能比皇位更重要?女人没了可以再娶,儿子没了可以再生,皇位天下却只有一个。
  “陛下,陛下!”大呼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一个穿着紫袍的官员从外面扑进来,脚下一绊,跪在地上,“外面有许多宫女穿着铠甲拿着刀剑过来了!”
  外面传来脚步声,但并不缭乱,而是整齐的脚步声。
  杨勇躺在美人的白腿上依旧很淡定,“慌张什么,来的是朕的美人们,是红袍卫,是朕召来的。”
  “微臣无知,惊扰了陛下,死罪。”
  杨勇竖起一只手,手指挥了挥,“不知者无罪,朕问你,她们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