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285

  易风怀着好奇的心理在大明宫接见了替突利打前站的咄吉,同行的还是那史那思摩特勤。
  那史那咄吉还是个英武的年轻人,那史那思摩也确实如史书上所载的一样类胡,不似突厥人。
  咄吉此时还看不出后来的那一方枭雄霸主的神态,对于易风,他十分的恭敬,说话也很小心谨慎。此时的突利父子处境相当不妙,虽然他们早早选择了站在隋朝这边,可如今达头都蓝确实败了,可漠北铁勒人又起来了,突利可谓是有家难回,如今身边不过少量忠心侍卫,落魄的很。一心就指望着大隋能给他撑腰了,来之前突利就仔细的告诫过儿子,一定得对隋国恭敬。若是能让隋人支持,说不定他们不但能重返草原,还能因此坐上大可汗之位。
  易风对咄吉的态度很满意,也很清楚他们想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不过他没有点破,突利想从自己这里得到支持,其实他也想利用突利。这次北伐战事,因为内乱,而未能因此竞全功,实为可惜。等内乱平定后,朝廷总还是要跟突厥人清算的。突利这个十足的突奸份子做个带路党是很适合的,而且草原的问题历来是中原王朝的大麻烦,他需要突利这样的人。
  在易风看来,草原确实难治,这种地方你又不能占领,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东西万里之遥,干旱地带又不能种粮食,占了也不能守。可草原的游牧民族却又总是杀之不尽的,打不过他们就跑,没几年他们就又恢复过来了,然后又来劫掠扰边了,简直就是块顽疾,而且还不是什么牛皮癣小毛病,一个不好,说不定就得被这草原胡族给拖垮了。因此在他看来,对于草原,如汉朝那般正面刚的办法是不行的,那只会弄个双方同归于尽,你灭了他,自己也给耗尽心力财富了。倒是后来满清野猪皮对付蒙古人的那套很不错,先打服,然后分封,各种封王封爵,划定地盘,禁止互相越界,然后给他们不少的好处,加大贸易通商,总之就是把这些蒙古王爷爵爷们弄成一群腐朽的二代们,只知道逗鸟遛狗骑马打猎,然后北方就太平了。具体的可能会很复杂,但起码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学习,比起汉武帝来,有些进步。光打是不够的,也打不服,草原这种地方,打死一个,立马就有另一个崛起,甚至你清空一块,转眼又有部落迁移过来了。
  突利可以利用,这个家伙毕竟是正宗的突厥王族子弟,是四大可汗后系,算是正经的黄金家族了,在草原上有足够的影响力。
  刚见完了咄吉,让他去接突利来太原会面。结果铁勒的使者又到了太原,好消息不断。
  “漠北铁勒自立铁勒汗国了?”易风哈哈一阵大笑,“好事啊,正好如今我们没空去理会草原上的破事,既然铁勒人这么聪明的知道前来请降归附,那么就承认铁勒汗国为我大隋的一个蕃属国吧。希望达头听到这消息后,能硬一把,好好的跟铁勒比划比划。”
  “可若铁勒打着我大隋的旗号,也许因此就取代突厥,而成为草原新霸主了,不得不防啊。”李密向易风道。
  “铁勒要想取代突厥,哪有这么容易。突厥虽遭遇新败,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个是元气大伤的旧霸主,一个是新兴的联盟,这二虎相争,必定激烈热闹。咱们先给挑战者铁勒多些鼓励嘛,若是到时突厥人真干不过铁勒,咱们到时再转头给突厥人鼓鼓劲就好了,总不会没热闹看的。”
第492章
急怒攻心
  开皇十九年,四月二十日。
  杨广站在百尺高的五牙大战舰的五层甲板上,战舰逆风而上。
  白色的旗帜在杨广的头顶上随着风卷动着,猎猎作响,江风拂起杨广身上白色的披风,抽在他的脸上。一身白麻的杨广为父亲戴着孝,在蔚蓝的天空下,十万扬州军自扬州出发,分水路两路并进。扬州军全军素槁,披麻戴孝,向京师进发,犹如一片洁白的云朵在移动。
  杨广眺望着茫茫的大江,望着江上的千帆竟扬,岸上的百军齐发。所有的将士都为皇帝举丧,杨广对于此次出征,是心怀壮烈的,他一直以为,皇帝皇后是更看重他,更认可他的,他一直都认为,皇帝皇后一直都准备让他取代杨勇来继承这个王朝。可是该死的杨秀,居然敢弑君弑父,敢篡位夺权。而杨勇,居然也恬不知耻的敢在太原继位。不,这个帝国是他的,这个天下是先皇留给他的,谁也不能抢走。
  “建平,可有了河东的消息?”
  “回陛下,昨日得到的消息是杨林率二十万大军一路南下,已经马邑城下。马邑城中朔州总管杜彦闭城不纳,杨林兵临城下,强行闯关夺取马邑,并解除了杜彦与一万马邑守军的军械。如此看来,杨勇对杨林是已生猜忌,暗为防备。而杨林也跟杨勇是内里不和,虽然杨勇封杨林太子,可却又不肯让杨林率兵入关,明摆着是防着杨林呢,杨林强行闯关夺城,也表现强硬,明摆着也是不肯跟杨勇一道啊。臣觉得,陛下终究是杨林生父,血溶于水的亲情,怎也好过杨勇那个谋杀其生母元妃之人啊。何况,杨林也是个聪明之人,杨勇只是一个庸人,跟随杨勇早晚得落个败亡结局。而陛下天纵英明,天下称颂,他支持陛下,岂不正是明智选择。”
  这些天,杨广每天都要问几遍关于河东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杨林的动静态势,更是一日数问。就算是在行军途中,杨广也是如此,今天在战舰之上,杨广已经是第七遍询问关于杨林的消息了。每一次,张衡都尽量恭敬认真的回复,不敢有半点不耐烦,甚至每次还得尽量多做出一些有利的分析。
  杨广现在对于杨林的情况有些执迷的态度了,一天得不到杨林已经正式支持他,杨广一天就心下难安,吃不香睡不着。
  杨广都快有些走火入魔了,可也不怪杨广如此。杨林手握二三十万兵马,占据着幽州府以及代北地区,可谓是兵强马壮,特别是现在紧邻着杨勇,若是杨林能够站出来坚定的支持自己。那么杨勇就完蛋了,别说跟自己争夺抢攻关中京师,他就是连离开太原都难。有了杨林的支持,这场夺位战争根本就没有什么悬念,他的兵马只要一到武关,相信关城守将立马就会开关迎接。不出三月,他就能平定天下叛乱。可若是杨林不肯表明态度,或者说杨林干脆跟杨勇一起,那麻烦就大了,虽然他心里怎么也不相信杨林最后会选择跟杨勇一起合力。可等不到确切的消息,他就是难以心安。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得到的情报显示,那位太子似乎更加倾向于他们。虽然还没有对皇帝的册封诏书做出回应,可却已经强行闯关拿了马邑,这样的行为确实值得他们欢欣鼓舞,起码这在他看来已经是杨勇和杨林公开决裂的象征了,也许再过一会,就能收到河东传回的急报,杨林已经发兵攻打雁门关了。
  杨广绝对会是一个好皇帝,比杨勇和杨秀更适合继承大隋,有杨广继承天下,会给天下带来持续的繁荣和富强。天下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天子,一个如杨广这样的天子,而非如杨勇这样的庸君,杨秀这样的暴君。而且自从当年选择支持晋王之后,他的命运他家族的命运都早已经跟晋王绑定在一起了。杨广称帝,授他为御史大夫,一旦皇帝争位失败,虽然不说株连九族,但他身死名消,亲人流放肯定是必然,家族也将因此衰败。
  当年晋王让易风返回燕山,就是因为当时的易风曾经跟晋王说过,让他回燕山,收拢整合燕山盟,成为一支塞上的势力,一支关键时候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力量。可以盯住并州的汉王杨谅,在夺嫡关键之时,他就是一支奇兵。谁能想到,当初杨林的那番话,如今都成了事实呢。不但成了事实,而且已经远非一枚伏棋可言,他成了一支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甚至在如今这般天下棋局中,他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一枚完全可以左右天下局势的棋子。
  在张衡看来,杨林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他可以肯定的说,当年晋王答应杨林让他返回燕山的时候,就绝不会想到,这个流落民间多年的私生子,一个绿林中的小马贼头目,因缘际会之下,居然会拥有如今这样大的影响力。在他看来,杨林其实不应当犹豫,三位称帝的皇子,谁强谁弱一眼就知,况且他又是晋王私生子,更不应当犹豫了。他觉得杨林犯了个错,犯了一个大错,如今他的犹豫,他的暧昧,他这样态度肯定已经惹恼了皇帝。现在皇帝也许为了胜利,只能把这些不满放在心底,可一旦等将来皇帝平定叛乱了,到时杨林肯定就得悲剧了。
  “也许不管杨林表现如何,到最后他都免不了鸟尽弓藏吧,毕竟,他只是皇帝的私生子,就算皇帝愿意,萧后也肯定不愿意让杨林抢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啊。”张衡心里暗暗的想着,看来自己得注意一点,以后得跟杨林尽量保持点距离,要不然,肯定得受牵连。他这些年来支持晋王,卷入这夺嫡之战中已经算是十分疲惫了,他不想功成之后,再卷入一次皇子夺嫡的战争中去。
  河东,河东。
  河东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杨林跟杨勇打起来没有?
  杨广的心思很快又转到了河东方面,他现在甚至觉得,当初突厥人要是干脆把杨林打败了,还更好一点。起码没有了杨林这个不稳定的因素,局面更加清晰明朗,他也不用如现在这般的提心吊胆。
  一帆快艇从后方迅速划来。
  “圣上,河东消息,有河东消息到。”快艇上的人刚登上战舰,已经得了消息的军官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大声的朝着五层甲板上高喊了,甚至顾不得因此失仪了。
  “快上前奏报。不,朕亲自下来。”杨广听到这消息,面露激动之色,他等的太久了。
  一阵急促的小跑,等不及的杨广直接跑到了一层的甲板上去听消息。
  “禀报陛下,太子已经兵过雁门!”信使见皇帝到来,慌忙下跪,一面大声禀报着。
  “杨林已经率军过了雁门关?”杨广脸上露出兴奋激动之色,顿时只觉得胸中一块大石头落地,浑身松畅,这种感觉,真是说不出的美好。“太子攻下雁门关了?”
  信使突然跪在地上,“雁门关守将韩僧寿开关,放太子入关,韩僧寿与十万雁门守军归附太子。”
  “韩僧寿弃暗投明了?哈哈哈!”杨广开心的大笑,“这个韩僧寿也是员猛将,韩擒虎的弟弟,韩洪的哥哥,统兵多年向未偿一败,相当了得啊,当初朕也多次向他示好,可惜他却一直不肯理睬。不曾想,如今镇守雁门雄关,面对太子,却倒以十万兵开关而降了。哈哈哈,不过弃暗投明,也是识时务,还不算晚。嗯,建平,你说朕该如何赏赐韩僧寿啊?”杨广得意洋洋的向张衡道。
  跪在地上的信使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狂冒出来的汗珠,欲言又止,急的不得了。
  “还有什么消息,一并说了,朕赏你黄金百两,一会下去领赏。”杨广大方的道。
  “启禀陛下,韩僧寿率十万雁门守军开关降附太子之后,太子率二十万兵马入关,又汇合十万雁门军,并高颎一起乘势向太原进军,一路上连破诸关隘军镇……”
  “等等!”杨广大叫一声,打断了信使的禀报。
  信使抬头,畏惧的望着笑容已经凝固在脸上的皇帝杨广。
  “等等,你刚说什么,太子入关之下,与高颎一起向太原进军?高颎,伪相高颎?原来朝廷的那个尚书左仆射高颎?”
  信使小鸡啄米般的不停点头。
  “说,高颎又怎么在太子军中?”
  “据报,高颎因觉伪帝杨勇昏庸无能,太子杨林兵强马壮,便思退路,因此伪帝派高颎往马邑犒赏杨林兵马之时,于雁门关与韩僧寿密谋,最后约定弃伪帝杨勇而改投太子杨林。因此,高颎亲往马邑见太子,面谈投效之事,而韩僧寿开关迎接太子入关……”
  “等等等等等等,你停一下,朕怎么越听越糊涂了。”杨广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你说,你说高颎也投了太子杨林?”
  “回陛下,正是。”
  “高颎也投了杨林,这不对劲啊,高颎老贼向来固执,怎么可能投杨林?这不对啊。”杨广不停的念叨着,“然后呢,然后呢,朕问你然后呢!”凭着直觉,杨广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了,一种可怕的感觉升上心头。
  “然后,太子与高颎、韩僧寿率三十万兵马直入太原城下,韩僧寿之子韩孝基半夜打开了太原城门引太子兵马入城,高颎独自进入城外贺若弼大营说服贺若弼按兵不动,太子殿下因此兵不血刃拿下太原城,天亮之后,伪帝杨勇下诏以太子监国摄政,都督内外诸军事、节制天下兵马……”
  信使还未说完,杨广已经锵的一声拔出了玉具首佩剑,猛的一剑剁下了信使的脑袋。
  信使无头的颈腔中殷红的鲜血喷射而出,足有一丈多高,血液喷上天空然后如雾般洒下,将持剑站在那里如雕塑一般的杨广染的殷红。杨广依然保持着那个挥剑的姿势,嘴里不断的喊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这都是假的,假的,这人是杨勇派人的奸细,间谍,是来扰乱朕军心士气的!”
  江水涛涛,船帆幢幢,江风吹动,血雾落在脸上慢慢汇聚成流,流入了杨广的嘴角,是那么的腥,那么的涩,那么的苦!
  望着涛涛江山,想着突然恶化的局势,杨广心口突然没来由的一阵剧烈绞痛。手中剑铛郎一声掉在了甲板上,杨广一手紧紧的按着心口,一心扶着战舰栏杆,身子佝偻起来。
  还处于皇帝暴起杀人震惊之中的一众人中,张衡第一个察觉到不对,立即抢上前一步,却已经看到皇帝脸色惨白如惨,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滴下。
  他不由的一下子慌了神,一把抱住皇帝,一面已经带了哭腔的喊道,“陛下,陛下,陛下哪里不舒服?”喊了几句都没见到杨广回应,连忙冲着身后的侍卫们咆哮道:“还不快传御医!”
  杨广紧咬着牙关,终于长长的吸了一口气,他努力的挣扎着要站起身来,半倚着张衡,半扶着栏杆,“朕没事,朕没事,朕只是突然觉得有点头晕而已。不要惊慌失措的模样,弄的大家都人心惶惶了,给朕取一支辽东老山参过来,含点参须就会没事了。”
  虽然是在行军途中,还是在战舰之上,可杨广扬州称帝之后,御医也是有任命一批医术精通的大家,这次出兵也都随行军中。片刻之后,一群大夫已经背着各自的药箱赶了过来。
  船上除了有御医随行,还备有许多珍贵的药材,其中就有杨林曾经进献给皇帝的辽东百年老山参,极其珍贵。大夫取了一根参须给杨广含着,甚至都不需要开药下针,片刻后杨广已经感觉好了许多。
  “陛下,臣送陛下回舱中休息,是否让船靠岸,上岸进城休养?”张衡问。
  “扶朕回舱中躺一会就好,不要下令停军,也不要靠岸登陆,继续行军,朕没事。”杨广咬着牙硬撑,忍耐着胸中的绞痛恶心和脑中的炫晕之感,这个时候,绝不能倒下。杨林背叛了他,那个靠不住的私生子,越是这个时候,他越需要争夺时间,抢先攻入关中,必须争分夺秒。
  张衡将杨广扶回舱中,杨广躺在床上,拉着了要退下的张衡,“建平。”
  “圣上。”
  “立即封锁河东的消息,不能传扬开来,另外,朕身体的不适,也不能传出去,让大家继续行军,而且得加快速度,早日赶到襄阳汇合河间王,一定要抢在杨林之前拿下京师!”
  “臣明白。”张衡望着脸色苍白的皇帝,心中沉重。期盼了许久的河东消息,终于传来,却怎么也让人无法相信,最后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哎!
第493章
天上天下
唯吾独尊
  京师,大兴宫。
  甘露殿里,先皇杨坚生前最喜欢的那副字已经被撤了下来,扔到在了角落一侧。“宵衣旰食”,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如今却已蒙尘,新皇帝并不喜欢这四个字。原来挂着那四个大字的地方,如今换了一副新的字。
  “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八个大字无比的张扬,如果单从书法的角度来看,这八个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采飘逸,确实难得的好字,有种癫狂的豪放。只不过那八个字的意思,却又更加的大气。书法绝妙,八个字也不错,这八个字本意是称颂佛祖最高贵最伟大,可挂在这里,却明显有着另一重意思。
  宵衣旰食四字是先皇杨坚亲写所书,当年从长安宫迁入大兴宫时,杨坚亲自手写了这四个字,将他挂在自己的寝宫大殿里。而且他还不止一次在这里以这四个字教导诸皇子们,杨秀不止一次来甘露殿,每来一次总得听皇帝说教一遍,总让他牢记这四个字一遍,一次次的告诉他为君者就应当宵衣旰食。因此打小起,杨秀就很讨厌来甘露殿,更不喜欢这四个字。宵衣旰食四个字在他心里就如烙印一样存在着,一看到这四字,他就不由想到了甘露殿,想到了父皇的教训。那个时候他总是在想,自己虽是嫡子,可排行老四,这辈子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自己来当皇帝的,那宵衣旰食什么的为君之道,和自己有半点关系吗?
  不过说来也奇怪,越不喜欢那四个字,那四字在脑子里印象就越深。他后来喜欢上了书法,原本一开始只不过是自小接受到教导,后来却成了他的一项爱好。对于书法,他勤学苦练,算是少时不多的一个真正喜欢的爱好,甚至后来他去了蜀中,这个爱好也一直没有丢掉。甚至如今,他在书法一道上早超过了父亲,他的字,在皇族里可以称的上是第一,这方面不但父亲赶上不,就是那个被称为文才天下前矛的二哥也一样不是他的对手。杨秀精通书法,各种书法都极为了得,甚至自创了一种独特的书法字体。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草书,狂草,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可以让他挥洒自己豪放不羁的性情。
  弑掉了那个一心想把自己赶去东海做个荒岛之王的父亲后,杨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甘露殿,亲手取下了那副压在他心头十几年的字,将宵衣旰食四字扔到了墙角。然后挥墨泼豪,仗兴写下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八个大字,取代了宵衣旰食,挂在了墙上。
  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
  杨秀忍了十几年了,兄弟五个之中,他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杨勇是长子,就因早出生了几年,便就注定成了世子、太子,高人一等。二哥杨广,也极得皇后喜爱,就连老三,早年也是很得皇帝赞赏的,老五更不用说,他十几岁就出镇遥远的蜀中,一去就再没能离开过,除了偶尔入朝觐见,他只能永远呆在那个该死的地方。而老五杨谅呢,在京师呆到二十多岁,孩子都生了才出京,而且还一封就封到了并州,得了北齐旧地,拥有半边天下,这份荣庞何其了得。
  羡慕,妒忌,甚至是恨。
  当那个莫名其妙的杨林出现,甚至居然还一下子赢得皇帝皇后那般的宠爱,居然各种封赏,各种宠信,各种加官晋爵不说,居然还被立为皇太孙,甚至皇帝居然还对皇后说他早晚会造反等等,杨秀真的气疯了。然后,他精心策划了刺杀,可惜最后功亏一匮,杨林居然没死。不过也还好,起码成功的栽赃到了杨广的头上。当京中大乱,皇帝皇后震怒,杨广大声喊冤,杨林一副丧胆的模样,杨秀在一边看的真的非常高兴。谁都没有想到,刺杀居然是由他策划指使的。
  高兴之余,他又不满甚至愤怒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