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285

  “殿下,这义仓是备粮防灾荒,丰年补欠。平时捐粮存储,一遇荒年则开仓均分给义仓的百姓。若是现在按亩捐粮,那到时遇灾后放粮也平均分粮,只怕田产多的富户们会不满意。”
  易风却并不在意,“看起来这样是富户吃点亏,可既然为一方富户,自然也得为乡邻帮助一些,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强。每亩一升义粮,也并不多,每亩就算产粮两石,这一升义粮不到其产出百分之一,他们有什么舍不得的?要知道,若是灾荒一起,如果朝廷调粮转运救援不及,那时百姓没有饭吃,饿着肚子,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而饿极了的百姓,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抢劫大户夺他们的粮食,到时不说粮食没了,连命都不一定保的住,所以说,义仓其实是对富户地主们的保护。”
  “殿下一语道破,果然如此,不过只怕那些富户们想不明白。”
  “他们想不明白?是舍不得吧。不过也没关系,他们想不明白不是还有朝廷吗?义仓虽是地方百姓互助备荒备灾的民间行为,可官府也得积极参与。官府可以发布命令,每亩捐义仓粮一升为强制性的义务,另外有愿意多捐者则属自愿,但不得低于官方标准。此外,对于义仓,官府也还得派出专人进行监察管理,不能让这些义粮被某些人给贪腐了,一定得保证这些粮食能在灾荒之年时起到救灾安民之用。”
  手中有粮,才心中不慌。
  对于朝廷来说,粮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甚至比起真金白银还重要的多。粮食就是安定,就是人心。
  这时李密进来,“启禀殿下,裴将军求见。”
  樊子盖连忙起身,“臣告退。”
  易风起身送他,“刚才我们谈的这些,马上要落实下去,我实话跟你说,接着我马上就会让御史大夫刘行本派出御史台的御史下去巡察,若是你们落实时出了问题,用人不当之类的,到时可是会被弹劾的。”
  “臣定当尽心尽力。”
  送走樊子盖,易风转头对李密道,“请裴将军进来吧。”
  片刻之后,裴增进来,他所统领的军情处如今已经正式隶属于监察院,名字也改为军情司。对于原来猛虎盟时的裴左使,易风也没当他是外人,并不跟他客套,直接指着坐榻,“裴伯请坐。”
  裴增的身上倒是看不到半点草莽的做派,他很恭敬的按规矩见了礼才落座。“恭喜殿下,南征军已经横扫淮南,各州纷纷望风而降,开城归附,并无顽抗。如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别山以东,扬、楚、滁、和、濠、庐、寿、光、申、舒十州之地尽已为朝廷所收复矣。”
  “嗯,南征军确实很顺利。”易风并没有什么太过激动,这一切都早在预料之中。杨广最大的失误就是全军西进,他以为自己能顺利的攻入关中,然后到时再挥师讨伐河东。谁料到,如今他进关不成,自己老巢却被抄了。毕竟如今不是两国交战,而是皇家内部的皇位之争,因此淮南各州县的地方官员也好,将士也好,他们并没有什么坚决抵抗的决心。反正不管哪个胜出,都还是大隋的天下,他们还是大隋的臣民。当易风顺风顺水,南征军气势如宏的杀到时,本就空虚的淮南,真的没有人坚决抵抗。
  “裴伯过来,肯定不是说这事的吧?”易风笑问。收复淮南的消息早已经随高颎的表章送达,易风都已经在早是的东宫会议上决定立即建立淮南省,让属下举荐淮南省的三司官员,以及准备派人往淮南对现任官员进行考核,以决定接下来的人事调整。“莫不是辽东军情?”
  “是陇右军情,杨素与史万岁刚打了一仗,史万岁损失了将近两万人马,已经撤回了会州。”
  易风笑笑,“杨素果然了得,他损伤多少?”
  “杨素损伤不过千,微不可计,完胜史万岁。”
  他话音刚落,李密又进来了,“禀报殿下,特务司刘鹰将军求见,说有重要情报奏报。”
第510章
七国来朝
  “号外,号外,淮南大捷!”
  “南征大军势不可挡,江南各地纷纷归附!”
  大隋自高祖开创基业,立国十九年,吞西梁、平南陈、北却突厥,可谓是国势一日胜似一日,造就开皇盛世。然而如此一代明君,最终却被亲子所弑,引发天下动荡,诸子争位,天下为之惶惶。士民百姓都心中不安,很担心盛世就要过去,乱世又要开启。对于朝中的大势,多数的普通百姓都如雾里观花,并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若是这皇位之争不能早日分出结果,只怕到时又是一个三国,或者又是一个南北朝了。幸好,才短短时间,眼看着局势又已经明朗了,太子太孙不愧为高祖选定的继承者,短短几月,已经收拾了半壁江山,入主洛阳,将关东诸地治理的一片安稳。如今,又收复了淮南,大江以南的大片地区也是传檄而定。这让大家又看到了太平的曙光,晋王都争不过太子太孙,那么弑君的杨秀更不行了。
  南征军江南建功,夏日雨季到来,洪水多发,暑气渐盛,南征军也止于舒、宣二州,扬州军勉强固守江、洪、蕲州,依靠大别山与鄱阳湖挡住了南征军西进的态势。南征军兵威迅猛,江东望风归附,而一直以来岭南的俚越首领谯国夫人也终于在这场皇族内斗之中表态,公开支持洛阳朝廷,并且派自己的孙子高州总管冯盎为朝觐使者,率领岭南俚越朝觐团,前来洛阳觐见天子、监国太子。
  谯国夫人冼氏,高凉冼氏之女,冼家世代俚越首领,统领岭南之地部落十余万家。后来冼氏嫁与岭南汉人大族冯氏,给罗州刺史冯融之子高凉太守冯宝为妻。从此,冼冯两大家族联合,进一步的成为了整个岭南地区汉越首领。历经梁陈隋三朝,冯家岭南首领位置不倒,冼氏之夫冯宝虽早亡,可冼氏后来执掌冯家,却反而让冯家声势越隆。冼氏在南梁时协助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被梁朝册封为保护侯夫人。后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以一介女流之身出面平定乱局,被陈朝册封为石龙郡夫人。待陈灭,岭南诸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她为圣母。后来隋高祖派人招安岭南,冼夫人极明时务,率领岭南民众归附,因此隋朝加封其为宋康郡夫人。开皇十年,岭南番禺俚人首领王仲宣与泷水豪门陈佛智一起制造暴乱,起兵反隋,兵围广州,还杀了朝廷的岭南总管韦洸,危急关头,冼夫人发兵救援,甚至把不愿意出兵的孙子冯暄捸捕,亲自率兵救援平定叛乱。平乱之后,又亲自骑马巡视岭南诸州,安抚岭南俚越百姓,让他们效忠隋朝,由是岭南重新安定。为此,后来高祖皇帝对冼家进行特别封赠。封冼夫人的孙子冯盎为高州刺史;赦免冯暄无罪出狱,封他为罗州刺史;追赠冼夫人的丈夫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赐宋康邑给冯仆的妻子冼氏。皇帝还根据冼夫人的才能,授以更高的特权,他给冼夫人开设谯国夫人幕府,配备长史以下的官员,颁发印章兵符,授权她指挥调动岭南部落六州兵马,如遇紧急情况,不需事先请示朝廷即可自行决断。
  如今冼太夫人虽然近年九十,可在岭南依然是俚越汉民心中的圣母英雄,冯家也因此是岭南的土皇帝。
  如今冼太夫人派孙子冯盎带使团前来,这也表明了冯冼两家对洛阳朝廷的认可效忠,也证明了洛阳朝廷对岭南之地的掌握。
  一路跋涉,冯盎带着使团终于赶到洛阳。
  而就在冯盎的岭南使团到达洛阳时,铁勒汗国的使团,以及突利父子一行也几乎同时抵达洛阳。
  一日之内,突厥、铁勒、岭南三家一起进入洛阳。
  繁华的洛阳城一片欢腾,鼓乐连天,欢声阵阵。城南门旌旗蔽日,人潮汹涌,通往洛阳宫的大街更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北衙左右金吾卫的禁军统一穿着漆成大红色的镜甲,刀枪明亮,旗帜鲜明,拱卫在宽阔的大街两侧。洛阳的百姓们自发的拥到大街两侧观看这盛大的欢迎仪式,众人议论纷纷。
  “淮南已经收复,江南也是纷纷归附,如今连这岭南也都前来归附效忠,咱们洛阳朝廷可真是深得人心啊。”
  “是啊,总看又能看到头了,太平就要来了。”
  “这下可好了,关东江南纷纷归附朝廷,现在就剩下山南巴蜀和关陇了,咱们朝廷势力大增,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复山南巴蜀和关陇了。”
  “哎,不用打仗就好啊,这战事要是一起,这太平日子就再没了,说不定咱们还得重新上战场呢。”
  “我都一大把年纪了,可不再想上战场,我若是不去,就得我儿子去了,如今好了,说不定都不用去了。”
  “你们说扬州那位现困在江陵,这还能坚持多久啊,说不定哪天也就入朝请降了吧?”
  “嗯,很有可能,不过现在有一个传言,你们听说过没?”一个中年人神秘兮兮的对着旁边的百姓道。
  这话果然立即引来一片关注的目光,“到底什么传言?”
  “有传言说其实咱们的监国摄政太子,其实不是洛阳天子亲生,而是元皇后与洛阳天子婚前,与扬州那位珠胎暗结……”
  他后面的话还没说完,立即有七八双手一起捂了上去,将他后面的话打断。旁边的百姓都瞪着眼睛低喝道,“瞎说什么,想死啊,这也能乱说。”
  “是啊,这怎么可能,不过都是谣言,想要败坏洛阳天子和太子的名声。”
  “我看这人就是奸细,不是扬州来的就是长安派来的,咱们得把他扭送衙门。”
  “对,得把他送到衙门去,可别被他给牵连了,咱们可是清白的。”
  那人听到这里,脸色惨白,挣扎着想要离开,结果被七手八脚的按牢根本动弹不得,只得慌张不安的任由着一群百姓将他拖走。
  这里发生的这一幕就如同大海里滴入的一滴雨水,根本没有泛起丝毫的涟漪。洛阳城的百姓,依然兴奋的等待着三家使团到来。
  “看,来了,来了!”
  鼓乐之声大作,一队皇家銮仪卫远远而来,白虎、黑虎、黄虎、蓝虎四色虎旗,七十二名白虎力士开道,后面跟随着三百六十名左右千牛卫的禁军。
  在这支仪仗队后,是突厥突利可汗的狼头旗,狼头旗后,是五百突厥附离狼兵,装束还算整齐,这其实还是突利到怀荒后,怀荒给突利的护卫。突利到怀荒后,早就狼狈不堪,身边不过剩下二百余侍卫,还一个个伤痕累累,衣甲不全。怀荒拔了五百突厥降兵护卫他南下,到了洛阳外,易风便指示让这五百突厥兵装扮一新,扮作突利的侍卫,在今天登场进城,也算是给突利一个脸面。毕竟,易风也不愿意让洛阳的百姓知道,原来所谓亲来归降内附的突厥可汗,其实不过是个被打的连老巢都丢了的光棍可汗。
  在突利一行后面,则又是金吾卫的一支铠甲光鲜的骑兵团五百骑士。
  “哇,突厥狼骑原来就是长这个样子的啊。”
  “哇什么,还没有咱们金吾卫的骑兵一半威风。”
  “就是,他们那牛皮甲脏兮兮的,看咱们骑兵那漂亮锃亮耀眼的胸甲,天上地下。”
  突厥使团过后,是铁勒使团。铁勒汗国同样是一匹狼做大旗,但他们的狼不是金狼而是白狼,看起来虽没突厥金狼威风,但更狰狞凶悍许多。
  铁勒使团气势明显比突利那支使团要强悍的多,铁勒骑兵一登场,立即有一股子野蛮凶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怪不得铁勒能自立呢,原来都是些凶人啊。”
  “嗯,这后面的就是岭南冯家的人吗?”
  “那冯家的队伍怎么这么大?不对啊,好像不止冯家啊,后面那几队是什么来头?”
  有个穿着身军官常服的军人也挤在人群当中,似乎在休假,当下笑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告诉你们,岭南冯家队伍后面的,是三韩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两国的使团,在他们后面的则是东海上的东瀛使团,另外最后两个,则是琉球和林邑两国的使团。”
  “新罗、百济?那是哪里,这东瀛、琉球、林邑又在哪?”好多百姓对于这些什么蕃国,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军官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其实他知道的也不多,“新罗还不知道?新罗婢就是那里来的,百济么,好像以前是在辽东的,是古国扶余的后裔,后来扶余被高句丽所灭,因此南迁到了三韩半岛上。至于东瀛么,据说是在东海的日出的地方,那里有三足火鸦,还有许多白银。而琉球,也是一个大岛,大荒岛,除了一些不开化的蛮子,没啥东西。倒是那个林邑,据说那国王拥有无数的金银珍宝。”
第511章
杨广归天
  八个使团在銮仪卫的引领下,在金吾卫骑士们的护送下,缓缓经过长街,在洛阳百姓面前亮了一个相后,八个使团的属下被安置到了城外军营,而使团的使者们被引进洛阳宫。
  庄严肃穆的洛阳宫紫徽殿外,左右羽林军卫士拱卫在宫门和大殿两侧,长长的通道上铺着腥红的波斯地毯。殿内,易风头戴王冠,身着蟒龙袍,雄踞于宝座之上,代天子监国摄政。在丹墀之下,分列文武元勋,王公重臣,满堂紫绯。
  易风目光扫视一遍殿中诸臣,轻咳一声,微微笑道,“诸卿皆是国之重臣,朝廷当礼遇有加,嗯,为朝臣们赐坐垫,以后大家上朝都坐而议政,岂不更好。”
  上朝议事,汉魏以来都是跪坐,也不知道是哪个带的头,结果易风监国摄政以来,大家却都开始站着,虽然这样一来,确实显得唯一坐着的易风更加威严。不过易风也不需要这种方式来彰显权威,也不想开让大臣们上朝站班的先例。
  众臣都不由的一起微笑,皇太子的朝会并不会规定议事的时间和件数,有时遇到重要的事务,朝会开上两三个时辰也常有的事情,一直站着,也确实辛苦。
  “除岭南冯家外,此次还有七国使团前来,他们的来意大家都明白吧?”
  “突利前来,是欲借朝廷之势争夺草原可汗之位,而铁勒,不外乎是想远交近攻,对付突厥。至于其余五国,还不太清楚。”礼部尚书禀奏。
  “这个我可以告诉大家,新罗、百济、东瀛三国派使者前来,其实都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三韩半岛上的任那,三家围绕着任那的争夺已近百年。任那是三韩半岛上南部的伽耶地区诸多小国,后来为新罗吞并,百济与之争夺,后来百济又联合东瀛出兵占领了伽耶十国中的七国,设立了任那日本府,不过最终还是被新罗夺回,因此可以说,三家围绕着任那斗的是难分难解。现在东瀛和百济是联盟,一起对抗新罗。百济与东瀛派使者前来,想要得到我中原朝廷的支持。当年东瀛倭武王就曾得到南朝的册封,以及对东瀛占据任那地区的认可。现在,他们又想借我们之势了。新罗情况相当,也是为任那而来,不过他们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欲借我们之势,对抗高句丽。”对于这些偏远小国,易风从来没有忽视。特别是高句丽还是朝廷潜在的大敌,这种情况下,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了。
  枢密副使韩僧寿恍然,说道:“不过是一群蛮夷狗咬狗罢了。”
  “狗也不要轻意忽视掉了,如果能养几条听话的狗,还是很有用的。”易风对于臣下,说话也很随便。历史上,隋唐数征高句丽,在那些险要的山城前碰的是头破血流,险要的山城,加上遥远的距离,恶劣的天气等等情况,使得东征之役打的是相当的困难,就好比是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一样,前仆后继,可就是搞不定。最终还是联合了新罗,先灭了百济,然后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稳定的根据地,避过了辽东半岛上高句丽强悍的山城防御系统,最终从高句丽后面爆他菊花,把他给灭了。在这场战争中,新罗虽然打仗没什么用,可他们提供后勤支持,供应粮草还是很不错的。
  高句丽如今想要趁火打劫,出兵辽西,虽然有李靖守山海关,且易风早有命令让他坚守关城,阻高句丽兵于关外即可。现在还不急着跟高句丽打,等平定中原再对付他们不迟。不过不让李靖出关,不代表着就能让高句丽一直这么嚣张。百济、新罗、东瀛前来,倒让易风有了一个收拾高句丽的计划。
  聪明的人都擅于借势,借力打力。高祖文皇帝杨坚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那一手玩的极溜。正所谓用兵只是最后的手段罢了,厉害的人物都会尽量避免用兵,用各种手段解决,特别是借势解决才是最上佳的。
  荆州,江陵。
  城中到处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各种流言正在蔓延,到处传播。有流言传皇帝已经暴毙,只是江陵朝廷秘不发丧,如今朝中大事都由萧后垂帘听政,女主秉国。又有传言,其实皇帝皇后都已经被囚禁,如今朝廷里掌握军政大权的,其实是荆王杨弘。更有流言说关中天子已经收买了江陵朝中的许多大将,这些人挟持了江陵天子皇后,准备归降关中。也有人说其实他们是要降洛阳,总之是各种传言都有,弄的是人心惶惶不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