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285


第523章
骑兵对决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有关东军出现在这里,出现在他们回关中的路上。更没有人知道,内乡城什么时候被关中军攻占了。
  也没有人知道,这里的关东军到底有多少,只见从城中,从城外,关东军就如潮水一般的涌出来,仿佛大江决堤。四处响起战鼓的声音,隆隆的战鼓敲打着节奏,关东骑兵那耀眼的镜甲反射着阳光,光华灿烂。骑士们随着鼓点御马奔驰。
  “干死他们。”来六郎为那激昂的战鼓声所点燃,全身都似乎要燃烧起来。他手舞着骑兵刀,高声狂吼。一路不断换马奔驰至此,为的就是这一刻。
  从城中冲出来的是前来拦截的两万骑兵中的汉军骑兵,这些来自于怀荒的精锐骑兵们,此时熟练的按照着骑兵操典,进行着熟练的骑兵集群冲锋。他们并没有全力加速,而是保持着一个小跑的速度,骑兵们排的极为密集的阵列,战马挨着战马,肩膀挨着肩膀,在鼓点中整齐划一的小跑着冲锋。他们双手离缰,纷纷举着骑兵刀,目视前方。
  骑兵们速度看起来并不快,可那肩并着肩的阵列,那锃亮的镜甲,却使得他们如同一堵钢铁之墙,犹如一堵刀墙在滚滚前进。
  向来自诩精良的关中骑兵们,此刻都为之震住。他们望着那滚滚升起的烟尘,隆隆作声的鼓声,还有那一片耀眼的甲光,有些人连逃跑都忘记了,只怔怔的站在那里。
  “放箭,放箭!”一名校尉凶神恶煞般的怒吼着,一面挥起刀就将两个丧胆而逃的士兵砍倒在地,一面指挥着集结士兵。几十名士兵听到他的吼声,纷纷丢下手中的马鞍,连忙提起弓箭向那如山般压来的关东骑兵放箭。刹时,数十支箭呼啸着飞向关东骑兵。可关东骑兵还在百余步外,这些箭没有一支射到目标,就全都远远的落在了地上。校尉气的冒烟,临阵不过三发,你他娘敌人还没进射程就放箭,这是浪费箭支浪费时机。很快,校尉又组织起了第二轮射箭,这次稳下来的人更多。
  这一块已经集结起数百人,大家在校尉的再三呼喝之下,没有人再早早把箭射出去,大家嘴唇抖动,脸色苍白,张弓瞄准。
  “放!”校尉经验丰富,眼睛一瞄,就知道敌骑已经进入八十步之内。本来应当六十步内射击效果更好,他们都是骑兵,手里的也都是骑弓,不比步兵长弓射的远。可为了争取多射那么一箭,也只得八十步就放箭了。
  这一次的射击效果不错,起码声势就比上一次好的多。数百支箭呼啸而出,连片的弓弦声响起,弓箭全都射入了冲来的关东骑兵阵中。然后让他们失望之极的是,箭射进去,却连一个落马的骑兵都没有。绝大多数的箭支,被这些骑兵的钢盔与胸板甲给挡了下来,少量的箭支射到其它部位,也被丝绸披风、马甲、防刺靴给挡了下来。更加让人气愤的是,这些该死的骑兵排成密集的阵列,板甲连着板甲,使得他们侧面都被防护起来,而正面想射中他们很容易,想射伤就太难了,更别提这些人配备了这么豪华的铠甲之后,居然还一只手提着骑兵刀,一只手臂上还挂着一枚小骑兵盾。
  这轮射箭,对这些关东骑兵们没有造成半点的阻碍,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个不急不缓的速度压了上来,就如一堵墙。
  “他娘的!”校尉狠狠的啐了一口,大声吼道,“上马,走!”说完,也顾不得上鞍辔了,直接丢了马鞍等,翻身跳上了光光的马背,没时间配鞍了。“跟我冲!”他提着马槊想要率兵冲出去再说,可关东骑兵太多了。城中杀出来的骑兵都是胸板甲,整齐划一的冲锋辗压上来。而除了这些整齐的骑兵外,两侧包抄而来的则是明显的突厥轻骑。这些轻骑并没有装备那耀眼的镜甲,也没有那种肩并肩集结冲锋的打法。但这些人对于眼下乱糟糟的关中骑兵们来说,越更加的要命,更加的可怕。
  突厥轻骑们充分发挥着他们天生的骑射本领,以他们娴熟的马术,精良的射术,加上灵活的打法,在战场上呼啸前进。他们往往都是以百人左右为一群,并不近身做战,而是马上骑射。飞速来去,纵横如飞。突厥人就如一阵风似的到处乱窜,不停的射箭,将一个个慌张的关中骑兵们射倒在地。
  那些胸甲骑兵始终保持着整齐的阵列,犹如一堵刀墙铁壁一样的在关中骑兵中四处辗压而过,将那些匆促结阵的骑兵群冲破,然后就不再理会。自有突厥轻骑们在两翼四下追杀,关东骑兵的这种组合,使得那些关中骑兵们,跑,跑不过突厥轻骑,结阵,又挡不住胸甲骑兵。
  虽然许多关中骑兵都是军人世家出身,个人武艺娴熟,可当他们面对着胸甲骑兵时,往往一槊过去,可能就是数支马刀砍回来,再厉害的本领,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有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排的胸甲骑兵。跟突厥人游斗更加的糟糕,这些突厥骑兵虽然不会如胸甲骑兵一样始终肩并着肩马并着马的成排冲锋,可突厥轻骑们也是至少三骑一组。前面的拿刀冲上来,后面的可能就在张弓放冷箭,防不胜防。
  许多关中骑兵们都有一个感觉,关东骑兵太多了,好像四面八方到处都是,入眼的要么是成群结队的突厥轻骑,要么就是成排成阵的胸甲汉骑。每一个试图集结起来逃跑或者对抗的关中骑兵团伙,立即就会被盯上,然后辗压屠杀。
  在这片兵荒马乱之中,最要命的是,关中骑兵始终见不到他们主帅的旗帜。
  陈国公窦抗是非常倒霉的,到达内乡城下后,他带着大群军官以及自己的幕僚们进城,结果在第一轮突然袭击中,窦抗便被十几支狙击弩手给瞄准,然后身中十几弩,跟个刺猬似的,当场身亡。他的军官团、幕僚团也遭到灭顶之灾,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一轮打击之中中箭死了。剩下的,也被冲出来的骑兵们杀了。刚一开战,军队统帅就战死,连帅旗都因此被夺。加之许多高级军官的一起被杀,导致了关中骑兵们遭遇突袭之时,乱糟糟了许久,都没有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有的人在逃跑,有的人在就地抵抗,还有的人四处乱窜,根本不知道在干什么。
  关中军到达城下时急于给战马下鞍,是最大的一个致命错误。当关东骑兵杀出来时,他们很多人甚至都来及再给马上鞍。很多人慌乱之下,干脆就是骑着光马。更有些人,到达城下,军队解散队列休息的命令一下,他们不但给马下鞍子,连自己身上的铠甲也全都给解除了。这么炎热的天里,穿着皮甲铁甲行军确实是相当要命的,可当突袭到来之时,他们想再穿上铠甲也来不及了。没有了铠甲,没有了马鞍,骑兵还叫什么骑兵呢?
  秦琼指挥着突厥轻骑四下纵横,不给关中骑兵丝毫的喘息之机。他与来整率两万骑兵来此,来整指挥胸甲汉骑,而他指挥着突厥轻骑,双方各有分工,来整指挥胸甲骑兵自城中杀出,他指挥突厥轻骑自两面杀出。胸甲骑兵以整齐坚固的阵容集群冲锋,主要用骑兵刀与敌骑近身白刃战,充分发挥着怀荒骑兵们优秀的默契和装备上的优势。而秦琼的突厥轻骑,却充分发挥着突厥人的灵活与骠悍,死死的缠住关中骑兵,不给他们逃遁的机会。
  突厥轻骑的骑射,给予了关中骑兵们极大的伤害,尤其是许多关中骑兵没有了铠甲,连马鞍也没有的时候,双方之间的骑射对战,更不是在一个档次之上。
  关中骑兵完全陷入了混乱之中,秦琼站在一处高坡之上,打量着这个巨大而又混乱的战场,目露兴奋神色。以两万骑兵对两万骑兵,都同样是长途跋涉之后,可现在朝廷的骑兵却打的叛军骑兵落花流水。怀荒骑兵虽然年轻,可却已经是久经战阵,他们凭借着坚苦的训练,加上优良的装备,还有平时丰厚的营养补充,使得怀荒骑兵甚至可以傲视天下骑兵,他们有自己的骄傲,当他们发起集群冲锋之时,铁甲骑军的威名将深深的震慑敌军,只要不是实力过于悬殊,根本没有哪支骑兵能够挡的住他们。他们不是重装骑兵,但却有着重装骑兵同等的威力,却没有重装骑兵的那种只有爆发力没有持久耐力的缺点。
  而当配备了突厥轻骑做为怀荒骑兵的辅助骑兵后,在战场上,面对同等数量的敌骑,他们已经可以骄傲的宣称无敌了。
  内乡这个战场选的很好,这是一片适合骑兵作战的宽阔平原地带,最适合骑战。
  现在,来整的胸甲骑失已经一次又一次的从战场上辗压而过,关中骑兵根本无法集结靠拢起来,现在,关中骑兵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逃。
  秦琼早已经在等待着这一个结果,当关中骑兵开始溃逃,他们也就完了。他会率领着突厥轻骑穷追不舍,将他们追的上天无门,入地无路,直至投降为止。
第524章
朕不后悔
  开皇十九年七月,山南开始下雨。
  雨并不大,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原本闷热难耐的高温也开始下降许多。
  菊潭城中,长孙洪却半点也高兴不起来,望着那雨,只是让他更加心烦意乱。国之将亡!望着这雨,不知为何他的心里平白无故的浮起这句话来。其实心里有这种感觉,并非是因为这雨,而是如今这糟糕的局势。当杨素击败史万岁的消息传到南阳城下时,他当时还以为局势已经不可能更坏了。他没想到,短短数天之后,局势已经不能用糟糕来形容了,他们甚至都已经没有了局势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兴朝廷就已经就要完了,亡国之祸,近在眼前。
  五天前,陈国公窦抗率两万轻骑先行返回关中,准备去守御长安甚至是守御萧关。可他们走到半路,就在内乡城下,意外遭遇到了洛阳骑兵的拦截伏击,双方各两万骑兵的大战,结果这场数量相等的骑兵对决,最后竟然是关中骑兵大败亏输,一败涂地,败的不能再败。在内乡城下溃败之后,关中骑兵往武关溃逃,结果被挡在内乡城西的淅水前,被追击而至的关东骑兵砍刀切菜,最终内乡一战,有三千多骑被斩首,另有五千多受伤,被俘虏投降者多达一万五千余人,只有两千骑逃离战场,散于乡野以及山中。陈国公窦抗更是直接死在交战之始,两万骑兵全军尽没。最要命的还不是损失了两万骑兵,而是杨林来的这么迅速,骑兵提前赶到拦截了他们的两万轻骑并迅速的将之击败,然后守在内乡,把守淅水东岸,拦住了他们退回关中的道路。
  武关就在两百里外,可他们却再也过不去了。
  当杨秀接到窦抗身死兵败的消息时,才刚到菊潭,距离内乡还有五十里路。杨秀当时惊怒万分,要率军急行内行,打通回武关之路。可这个时候,杨林亲率的四万骑兵步兵已经赶到,最终杨秀在众臣劝谏之下,不得不退回到了菊潭城中。
  菊潭城,以菊潭而得名。菊潭又名菊花潭,俗称不老泉,在菊花山此坡山坳之中,因菊潭山上的菊花倒映水潭而名。菊花山间,山菊青春,泉水潺潺,每值仲秋,菊香潭碧,“菊花倒浸秋潭水”,映出“菊潭秋月”之美。菊潭的菊花,更有长期服食即能长寿之名。
  菊潭城就在菊水的西岸,菊水汇入湍水,最后与淯水一起在新野合流。
  虽然菊潭的景致很漂亮,还有着不老泉和长寿菊,可此时菊潭城内,上至杨秀、长孙洪,下至那八万余退入城中的关中兵马,无不惴惴不安。因为就在菊潭城外,已经有二十余万兵马将之团团包围,杨林自洛阳亲率南下的十万大军,此外还有南阳、襄阳郭衍父子的五万淮南军,另外还有元衡在鲁阳关投降的数万兵马,以及在内乡投降的窦庆所率一万余骑兵。
  绝望。
  城里到处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情绪。
  如长孙洪这样的朝之重臣,现在也一样绝望之极。如果之前他劝说杨秀退入关中,那时他还以为虽然机会小,但也还有机会能割据关陇。可现在,什么机会也没有了。所有人都明白,他们已经“亡国”了。只是“皇帝”还不肯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已。八万人困在菊潭,不说菊潭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池,就算菊潭是大兴,是太原这样的坚城重镇又能如何?菊潭城早就是一座空城,上次他们经过之时,已经如对内乡城一般的进行了一番洗劫,粮食全被搜刮出来运往南阳城下大营,青壮都从军,其余的老人妇女也被征入军中,现在他们回到菊潭城中,城池狭小,更无粮草。
  他们为了轻装前进,早日退回关中,直接把辎重粮草都扔在了南阳城下,随军只带了半月的粮草。现在,又过了五天,只剩下了十天的粮草了。
  出城与杨林决战,杀出重围,退回武关,已经根本不可能了。
  杨林二十万大军早将菊潭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之所以他们能在这里撑了五天,那只是因为杨林还没有对菊潭城发起进攻而已。而长孙洪估计,也许杨林根本不会发起攻城,没那个必要,他们有多少粮草估计杨林早就知道了。对付他们,只要围而不攻,足够了。十天之后他们粮尽,就算他们杀马也顶多再撑个几天,把城中老鼠都抓了吃,一共也撑不了一个月。到时,城中八万大军只能投降。甚至,杨林都不必等那么久,这样的绝望局势,估计到时肯定会有人愿意为杨林主动打开城门,甚至把杨秀和他们这些重臣的脑袋一起割下献上。
  长孙洪长叹短吁,眉头紧紧皱着,拧成了几道深深的沟。
  当初杨秀弑君篡位,他长孙家一个皇后,八个国公,五百多个子弟得官,何等的荣耀啊。如今呢,兄弟长孙宽已经战死在鲁阳关,长安朝廷也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有些疑惑的在想,他们到处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当初自己为何就上了杨秀的船,是无奈,是被逼,还是说自己当初也为一时的眼前利益蒙住了眼?
  “大哥。”一个急促的声音打断了长孙洪的思绪。
  睁眼,却是三弟长孙龛。
  “什么事?”长孙洪已经有些处事不惊了,局势已经坏到了这地步,还能有什么更坏的事情呢。
  长孙龛脸色十分难看,眉头拧在一起,低声对兄长道,“我刚在城上巡查,城外射进来一封信。”
  “又是招降信?”
  “不是。”长孙龛一边说一面从怀里掏出信。
  长孙洪有些不满,“这东西你带回来做什么,看到了扔掉就是。”
  “你看看。”
  长孙洪接过,打开,越看眉头越拧。信的内容很简单,但很惊人,原来史万岁兵败杨素之后,已经率部投降杨素。而同时,萧关守将知道史万岁兵败降杨素之后,在杨林的细作策动下已经反叛归降洛阳,然后开关引杨素史万岁入关。杨素与史万岁在萧关合兵八万,入关之后,迅速沿着泾河通道向京中进军。杨素和史万岁的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关陇诸地纷纷望风而降,就在前天,杨素大军兵临长安城下,京中留守的官员已经正式开城投降。同时,一直坚守蒲津关挡住了贺若弼十二万大军不得入关的薛世雄听说京师陷落后,也终于向贺若弼投降。贺若弼十余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潼关守将也跟着投降,如今贺若弼正率兵向长安进发。
  完了,真正的完了。
  长孙洪长叹,可却也没有觉得什么意外。
  兵败如山倒啊,完全就不该出关的。夺回了益州之后,如果能够举兵出萧关,与史万岁联兵把杨素给灭了,解决了这后患,那么哪怕不能争夺关东,起码退守关中总可以的吧。不过如果杨秀是那种肯听劝的人,也就不会做出弑君那种激烈的事情来了。哪怕软禁皇帝也好啊,皇帝一杀,杨秀的结局也就看的到了。
  “大哥,你就没什么要说的?”长孙龛急道。
  “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说的,成王败寇,我们长孙家站错了队,又有什么可说的。”长孙洪叹气。
  “那也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啊。这样下去,咱们长孙家就真的完了。上党长孙氏这一支,真的完了。”
  “完不了,长孙晟不是在杨林朝中吗,有他在,上党长孙氏总能保存一支的。”
  长孙龛气的都要冒烟了,长孙晟也是长孙家族的,可保留一个分支难道就够了,上党长孙家族传到如今,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上下男丁就有好几百口。难道就要这样跟着杨秀陪葬?
  “大哥,如今城内军中上下,早已经是暗流潜动,好多人都在公开议论着投敌之事。若是我们再不行动起来,到时咱们的人头就是他们投归新朝的礼物了。”
  “别人投降,也许还能保存功名,可我们长孙家与陛下如此关系,你觉得就算我们投降杨林,他会放过我们吗?与其卑微投降,最后依然逃不过这劫,又何必自取其辱。”
  “大哥,若如此,则我长孙氏真将死葬身之地了。”
  外面脚步声响起,长孙兄弟都闭上了嘴。
  “什么人?”侍卫喊道。
  “陛下急召几位国舅觐见。”
  长孙兄弟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时候杨秀召他们所为何事。不过两人还是整理了下衣服,随着内侍前往。
  菊潭城内的一座原来富户的宅子,此时成了杨秀的临时行在。长孙洪兄弟进来,看到统领禁卫的兄弟长孙操也在,而杨秀更是一身白衣。见到二人进来,杨秀居然还脸上带笑,“你们来了,坐。”
  “不知陛下召臣等来,所为何事?”
  杨秀叹了一声,“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了,事到如今,无力回天,朕不想自欺欺人,朕已经得知萧关、潼关、蒲津关皆已失守,京师也已经落入杨素之手。武关我们过不去了,大兴更回不去了。朕知道,若是落到杨林的手中,我会是什么结果,就算不凌迟,也绝不会给朕一杯毒酒或者一块白绫让朕留个全尸。朕不想落个尸首分离的下场,你们对朕忠心耿耿,朕心深知。眼下,朕也不想再连累你们,一会朕自饮毒酒,待朕死后,你们带朕的首级开城向杨林投降吧。”
  “陛下!”长孙洪忍不住失声落泪。
  “拿毒酒来!”杨秀大声道,脸上表情很平静。
  长孙操亲自取来了毒酒,西晋时经常使用的金屑酒。杨秀端起酒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一仰而尽。
  “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