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285

  刘文静这回不镇定了,心里默默算着得花多少钱,可算了一会他就放弃了,都是几十万几十万人的数额,怎么算都不会是笔小钱。
  “陛下,有必要这样撒钱么?”
  “当然有必要。”易风却没有丝毫心痛,涉及几十万军队,容不得丝毫马虎,厚赏军队,这是到时他这个新皇帝最快赢得那些将士们拥挤的简单好办法。况且,许多被裁撤的士兵,本来就是这次叛乱中,被强征的百姓,他们跟着杨秀杨广打了几月仗,现在易风让他们回家,再给一笔钱也算是路费和朝廷的补偿了。易风可是知道,自古以来,兵是最容易成匪成盗的。如果只是随便把这几十万兵裁撤解散,然后让他们自己返乡,到时如果他们没路费盘缠,会不会沿路结伴打劫?会不会干脆占山为王?一切都有可能,尤其是在他即将受禅继位的时候,现在有许多失败的利益争夺者,若这些人趁机再煽风点火,暗中操纵,到时搞出点乱子来很简单。尽管就算叛乱也能平定,可造成的损失却是补不回来的。建造难,破坏容易,一座城池兴盛可能要几百年上千年,可被毁灭也许只是一场兵乱匪乱就足够了。
  “不要舍不得钱,该花的钱就得花。”易风叮嘱道。
第529章
三辞从命
  天气越来越炎热,树上的蝉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武德殿的甬道上冷清清的,宫人也见不到一个。知了叫个不停,却没有人去捕蝉。荷塘里,水清如蓝玉,荡起的波纹一圈圈的扩散。皇帝杨勇倚着云氏,在游廓里眺望着冷清的宫殿。一阵热浪扑来,让他遍体的燥热。云定兴忙过来,轻轻的给杨勇打着扇子,一面将一杯冰镇的杨梅汤递到他面前。
  “世态炎凉,竟至如斯!”杨勇猛灌了几口冰镇杨梅汤,才觉得舒畅了一点,他凝望着池中的锦鲤,问,“琅琊公,朕的忠臣何在?”
  “回陛下,满朝皆是陛下的忠臣啊。”
  “放屁!”杨勇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满朝上下如今全都是杨林的走狗。”
  “陛下慎言,事到如今,说那些话有又何用。”云定兴劝说道,“其实从另一边想来,如今这处境也还不错,毕竟与晋王、汉王、蜀王比起来,陛下起码得以保全。事到如今,也就不要再多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情了。太子想要接位,那就传位于他好了。陛下让他如意,他自然也会让陛下今后顺心。”
  “朕……朕……哎。”杨勇长叹,又端起了杨梅汤喝了一大口,“朕总是觉得心里憋的慌。”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云定兴努力的劝说着,“陛下可知,杨林手腕通天,如今他新整顿京畿兵马,从各部中抽调了二十万精锐选入他的北衙禁军,又裁撤三十万兵马,现在京畿七十万兵马,三十万人被解除了兵甲,剩下的四十万人,尽属于北衙五卫十军,不说这宫内宫外,京师内外,就是整个京畿地区,所有的兵马都尽归杨林一手掌控。而且昔日支持陛下的高颎、柳述、贺若弼、史万岁等人如今尽皆站在杨林这一边了。”
  “朕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而且马上连这个有名无实的皇帝都做不了了,唯一能给你的,也就是这个琅琊郡公爵位了。”
  “太子也要顾忌天下舆论,就算陛下退位,他也会善待陛下的。况且,太子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实为陛下之洪福,大隋之洪福啊。”云定兴拱手道。做为皇帝宠妃的父亲,一个曾经低贱的工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也是非常不容易,他当然是与皇帝荣辱与共的,可如今皇帝的胳膊拗不过太子的大腿,他也只能识时务为俊杰了。本来这些话轮不到他来说,可为了前途着想,他也只能来走这一趟了。
  “你也觉得他好吗?”杨勇看了眼云定兴,见他不说话,把目光又投向池中锦鲤,他现在觉得自己就跟这锦鲤一样,看似外表光鲜,自由自在,坐等着有人按时投食。可实际上,却只是困在这一方小池子里,成了别人的一个摆设,一个观赏玩物。他叹气道:“杨林肯放过朕的十个儿子吗?”
  “太子有言,待受禅登极之后,就会封建十位兄弟于南疆建国,为国屏藩。”
  “不能让他们留在京城?”
  云定兴摇头。
  云氏忍不住道,“父亲,长宁王、平原王、安城王可都是你的亲外甥啊。”
  “我当然知道,我也明白陛下与你的心情,但是如果强留他们在京,只是取祸之道。不如封建南疆为诸侯,虽远离中原,可只要安心在国,守纪遵法,当可保一世平安富贵。”
  “罢罢罢!就都随他吧,高颎、杨素呢,来了没有?”
  “正在外等候召见。”
  “回殿中见他们吧,早晚要来的。”杨勇意兴索然。
  杨勇回到殿中坐定,高颎与杨素就匆匆而来。杨勇让人拿来御酒,给两位宰相倒酒。酒倒上,杨勇先干了一大杯。
  高颎见杨勇如此,心情也很复杂,他支持太子十几年,两家又两次联姻,本来他们的关系是荣辱与共,无可替代的,可最后,他还是抛弃了他。虽然这个决定他从不曾后悔过,甚至如今庆幸当初的果决。可此时面对憔悴的杨勇,他依然有些觉得愧疚,一时沉默,连喝了几杯酒。
  “太师前来有何事?”杨勇明知故问。
  高颎伏地叩首,抬起头来有些复杂的道:“臣为百官之首,如今与左仆射一起前来,恭请陛下早日传位。”
  “朕不是已经答应禅位了吗?”
  “还须陛下亲笔诏书。”
  “拿纸笔来,朕给他写。”等纸笔送来,杨勇当场写了封传位诏书,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玺印。
  高颎接过诏书,仔细看了两遍,满意的收起。“陛下圣明,早日传位,也早日清静,得以专享富贵呀。”
  君臣几个又喝了几杯酒,高颎、杨素告辞起身,高颎对杨勇道,“明日臣等还要来,到时还要劳动陛下。”
  “诏书已经写下,还要什么,干脆今日一起直说。”
  杨素在一边道,“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
  杨素说的是历朝来的惯例,不管是自愿禅让还是篡位夺权的受禅,受禅者都要三辞,最后才接受。不但禅让是如此,就是各朝开国皇帝建国,同样要三辞才登极。三辞不受,以表谦虚,以绝天下之谤。
  杨勇忍不住失声而笑,天下谁人不知杨林是多么急切的想要当皇帝,临门一脚了,倒是还要惺惺做态来个什么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真是……杨勇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好久才停了下来。咬咬牙,“好,朕明天等你们来,还有后天。放心,太子谦虚,不肯受诏,但朕会一直不许,直到他同意为止。”
  杨素笑了,杨勇虽心中有不高兴,但还是明白事理的。不过就算杨勇现在不肯合作,其实也没多大关系,只不过那样一来会有些难看而已。
  杨勇的正式传位诏书颁下,易风固辞不受。其实易风是不愿意作态搞这个三辞的,但是手下的臣属们却坚持非要走这样一个流程,最终也就随意了。易风推辞不受,高颎杨素又一次往武德殿,杨勇再次下诏不许易风推辞,让他继位,然后易风再次不肯接受,然后杨勇再次颁诏传位,如此三次,最终易风依足礼制三辞而诏不许,终于受之。
  禅让终于确定下来,登基大典的筹备工作却早就已经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易风不停的上表固辞,言辞恳切,而杨勇一而再,再而三的下诏不许,双方进行着这心照不宣的“谦逊”游戏时,大典的筹备工作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原定八月六日的典礼日期,最终决定推迟到八月八日,这个更加吉利的日子。登基的地方也已经选好,就在大兴殿举行。有人反对说如今是天子禅位于子,那么不应当占据天子的大兴殿,有提议在内朝两仪殿举行,但这个提议被否决了。甚至杨素还趁机提出,待太子登基之后,要为太上皇在宫城北面,再建一座宫殿,专供太上皇居养,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众人支持,最后定了下来。
  这时,一名近侍走进来,小声对易风道,“李靖将军送来有关辽西的军情奏报。”
  “噢?”营州总管韦冲引高句丽过辽河,响应杨广,当时易风不想数面开战,因此最终决定稳妥起见。派出李靖前往平州渝关,统兵守御渝关,防御高句丽入寇幽燕。当时易风给李靖的命令是坚守渝关、卢龙塞一线,不要轻出浪战,待平定关内后再来收拾高句丽。如今关中已定,天下叛乱平定,易风也已经让枢密院开始商议出兵辽西之事。不过具体的还没有商议好,李靖却来了奏报,易风觉得奇怪,难道东北又有变局?他当下打开奏报细细看了起来,李靖所报确实是一条重要的军情。李靖奉令往渝关镇守,一直依令没有出关。高句丽人几次派部到关下挑衅,李靖没未理会。高句丽人见无机可乘,也就又退回到了营州。然后不久后,杨广被部下所弑消息传到辽西,李靖趁机派使者前往密会韦冲,准备招降韦冲。韦冲见杨广已死,而中原局势又已明朗,最终决定归顺朝廷,向李靖投降。可这件事情却没能保持机密,最终为高元所察觉,高元发现韦冲要投降隋朝,而且还计划要与李靖联手,准备坑了高句丽军后,高元先下手为强了。
  他突然发难,闷入营州,突袭了营州兵马,然后杀了韦冲,乘机占据了营州,进而迅速占领了整个辽西。
  李靖得到消息之时,高元的兵马已经把辽西给占领了。李靖此时不敢再冒然出兵,因此立即向朝廷急奏,请求朝廷的定夺。
  看过这条奏报,易风皱起了眉头,不过也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当韦冲引高元率兵渡过辽水之时,他就已经想到过这种结局。韦冲营州兵马不过数千,却引高元八万兵马入境,这不是引狼入室是什么?只是当时没空立即发兵入辽西,高元一直等到韦冲想要卖他时才翻脸,已经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你们怎么看?”易风把奏报交给臣属们传阅。
第530章
萧妃请不要这样
  高颎最先接过奏报,浏览了一遍,转交给了杨素,问他,“左仆射觉得此事当如何处理?”
  杨素接过扫了一眼,淡定的道,“区区辽东跳梁小丑,还真敢趁火打劫,对于他们,唯有一个字,打!”
  “不妥。”高颎立即反对,“眼下殿下受禅登基在即,老臣以为当镇之以静,以稳定为最首要之事。可先让李靖继续守御渝关,勿使高句丽突入幽燕即可。待殿下登基之后,到时朝廷再做仔细布置,准备妥当之后再发兵一举扫灭高句丽不迟。殿下,去年征东之役,就是因为太过着急,结果未做好全面准备便仓促发兵,结果导致征东军覆没辽东。前车之鉴不远,切不可重蹈覆辙啊。”
  史万岁不待杨素反驳,已经按捺不住插话道,“太师未免太高看高句丽了,区区东胡蛮夷,数百年来不过是趁中原内乱,便偷偷收纳中原流民,吞食辽东汉地,如今更是公然敢侵入辽西,杀我朝廷官员,夺我朝廷疆土,抢夺我朝廷子民,这岂能容忍。对于他们,直接打他娘的就可以,打到他们服为止,打到他们举国臣服为止。臣向殿下请令,愿意往辽西统兵,擒拿高元献于阙下。”
  易风哈哈笑道,“高句丽趁火打劫,不可饶恕,但太师所言也有理,打是肯定要打的,但如何打,什么时候打,却得谋定而后动,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十八年的东征,就是过于仓促,毫无准备的一场仗,结果还未遇敌,三十万兵马已经折损的差不多了,我们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传旨渝关给李靖,让他镇守渝关,积极训练兵马,加强防备。同时,多派出探马,将辽西之状况敌情仔细侦察汇集,做好敌情分析判断。待受禅典礼过后,朝廷就会开始东征。”
  高颎心里十分佩服太子的这份沉着和镇定,他并没有因为如今的大好局势,就飘飘然,没有因为高元的挑衅,立即发兵辽西。能够谋而后定,肯隐忍,等做好准备之后再出手,这份沉稳,已经充分的有一个圣明天子的气势了。
  开皇十九年八月初七,易风受禅登基的前一个晚上。
  甘露殿内外,早布置的花团锦簇,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北衙禁卫军挺胸抬头,持矛佩刀,沿甬道两边次第排开。明天就是太子登基之日,宫中的守卫格外的森严。
  十九岁的易风,坐在甘露殿中,明天就要成为这个中央帝国的皇帝了,但他此刻心里却很平常。并没有那种特别的紧张,也许是自己早就在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将内侍宫人都叫出去,殿中只留下了自己一人独处。偌大的殿中,龙涎香烟弥漫,他靠在御榻上,回头看着墙边的两幅字,一副是高祖杨坚曾亲笔所书的宵衣旰食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另一幅则是杨秀篡位之后入主甘露殿中所写的那副字,天上天下唯吾独尊,狂野的草书透露出的是那副字中的狂傲与自负。易风入主甘露殿之后也写了一副字,却不是自己的诗词,而是直接写了一副后世极有名的词,略加改动后以狂草书就,装裱后取代了杨秀的那幅字。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晋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木杆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易风写的一手好字,深得王右军书法之风骨,而草书方面又独有建树,自创一派。他的草书配上这首词,真是相得益彰,将词中的那种大气豪迈展现无疑。词中列出了五位历史上极英雄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东晋开国皇帝中宗元皇帝司马睿,南朝第一帝、南宋开国之君高祖武皇帝刘裕,以及曾经征服西域的突厥大可汗木杆可汗。
  这些都是一时之雄,建立过赫赫的文治武功,不世功业。
  如今他也要成为一国天子,他能否达成他们一样的伟业,甚至超越他们?
  许久之后,他才从这些思绪中退出来。
  内侍王海轻声禀报,“萧妃求见。”
  易风皱了皱眉,“我不是说过不想见她吗?”这几天萧氏每天都来前见,她打着看望皇太后以及外甥女萧素美的名义入宫,易风也不好拦着她。可每次入宫之后,她最终都要来求见易风。对于萧氏,易风并不想见,或者说觉得没有半点见的需求。他是杨广的私生子不假,可跟萧氏又没半点关系,顶多跟杨暕倒算是异母兄弟,可这关系也是私密的。毕竟,如今易风是绝不可能承认他是杨广和元氏的私生子。这永远只会成为一个传闻,一个流言,而不会有官方史书记载下来。萧氏来找他的原因,他差不多都能猜到,不外乎是想求他善待杨暕。高颎、杨素等人在审理二王谋逆案时,都主张将杨秀和杨广的诸子处死,不可赦免。对于这个结果,易风还没有做出决断。他有心想放过,但又顾忌到太后的面子,又打算饶他们一命只是废为庶人,目前还未决断,因此他更不想见萧氏。
  “萧氏执意要面见殿下,不肯离去。”王海禀报道。
  “让她回去吧。”
  “是。”
  “等下。”易风叫住王海,想了想又道,“你叫她进来吧。”易风也不想萧氏天天来缠着,干脆见一面,听听她到底什么意思,顺便也跟她当面讲明白。
  王海将萧氏带进殿中,躬身想要退出,易风叫住他,“你就呆在这,我与萧妃谈几句话,一会你送她出宫。”
  萧美娘一身素槁,在为杨广服丧,甚至也还为高祖服丧。虽洗尽铅华,不着妆扮,可三十多岁的萧氏却越发的显出一股独特的成熟丰韵来。
  “你一直求见我,有什么事吗?”易风对这美丽没有任何非份之想,萧氏确实美丽,也很诱人,但表面上他是叔父之妻是婶母,另一面他更是亲生父亲的妻子,算是他的母亲,这个界线是绝不能越过的。也许对于刚经历北方几百年来的胡化,对于这些事情有许多贵族并不是那么的全然在意,可如果易风敢越过这个线,那就会留下极不好的名声。况且,易风也不是什么色中饿鬼,自己妻妾不少。况且就算爱恋美人,他只要一开口,甚至只要透露那么一点意思,就会有大量的贵族豪门会把家中那些云英未嫁的美丽小娘子们争着送进宫来,何必又要为了一个萧氏而惹一身骚。也许有些人有些特殊的僻好,可易风倒不好这些。
  萧氏向易风屈身行了一礼,然后柔声道,“陛下当自称朕而非我,明天就要受禅登基,成为大隋天子,陛下当从现在开始适应习惯这些。”
  易风笑笑,“称朕还是称我,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我不是更习惯自称我,这样显得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有距离感。”
  “朕是皇帝专属,旁人不可逾越。陛下自称朕,确实是会显得高高在上,但这种划线,却是要无时无刻的提醒着臣下,让他们知道尊卑上下有序,不可逾越,因此,称朕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随意的一件事情,而是很重要的。就如天子冠冕,宫殿仪制等等,处处都要与普通臣民百姓区分开来,就是因为如此。”
  “呵呵,王妃所言确实有些道理,但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真正的权威并不是靠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矩建立起来的。真正的皇帝威权,靠的也不仅仅是军队,他真正靠的是天下百姓拥护爱戴,虽然说起来的些玄虚,可却就是如此。”
  萧美娘见易风跟她辩论起这些来,当下心里有些苦笑。她这么辛苦的求见到太子一面,可不是为了这些来的。
  “陛下,臣妾想请陛下开恩,能放过阿孩。”萧氏终于主动提起来意。
  易风轻轻呼了一口气,“此事已经交由尚书省主持,御史台、刑部、大理寺三司联合处置,目前暂时还未有结果报上来。我相信诸位宰相与三司的官员们,都会依照律令秉公执法的。还有,我现在还是太子,请称呼我为殿下,而不是陛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