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85

  在如今朝廷屡败突厥,将突厥分裂之后,高句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受到隋朝击败的强国。
  可谁都知道,两国之间必有一战,不可避免。因此双方都在积极准备,高句丽自隋灭陈后,就一直招兵买马,积谷练兵,修筑城防。而隋朝也是先灭南陈,再败突厥,万事齐备,只等着东征高丽了。高句丽人并不傻,他们不想做以待毙,因此他们在备战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拉拢东北的各部族,尤其是靺鞨和契丹,尤其是契丹。契丹处于突厥、大隋、高丽三家之间,无论契丹倒向谁,谁都能在这场对峙之中取得积极主动的地位。契丹此时就如同三国之时的荆州,关系全局。契丹人早年是突厥附属,后来依附隋朝,高丽人很希望把契丹给拉拢到他们一边,以增加战略缓冲地带,同时打通与突厥之间的通道,关键之时可以突厥高丽联手。
  “高丽狼子野心,朝廷早洞若观火,只是之前一直没有合适的出兵理由。现在,高丽人愚蠢的想把契丹绑上他们的战车,这正是授之以柄。我可以告诉你,朝廷方面已经正在讨论征讨高丽之事,我已经向天子上表,自请为行军元帅统军出征。到时本王统大隋雄兵数十万,高丽弹丸小国,必一举踏平尔。因此,这次让你北上,也有打前锋的意思,你多搜集下高丽情报。孤率军到后,调你帐前效力,灭高丽之后,必按功授赏,为你举荐受官。”
  凌云一愣,怎么杨广要率军去打高丽,这不对啊,历史上,开皇十八年征高句丽,杨谅才是统军元帅,高颎是行军长史,上柱国王世积是陆路元帅,周罗睺是水师元帅,统兵三十万征辽,最后大败而回。怎么现在成了杨广要去统兵征辽,他揉了揉脑袋,感觉不对劲。他不认为换了杨广去征辽,这次就能反败为胜,事实上,第一次征辽,三十万隋军并非败于高丽,而主要是出兵的时间不对,水师从山东半岛出发,结果遇上台风,几乎全军尽没,直接翻海上了。而陆军大部队,情况也不好。他们出发没多久,结果遇上大雨,道路大多淹没,泥泞难行,全军爆发了疫症,死伤无数。偏偏又因道路损坏,结果后续的粮草辎重难以及时补给,这就造成了更大的麻烦,全军缺粮。又是瘟疫又是断粮,加上地理形势不熟,这支大军最后好不容易抵达辽河与高丽对峙,还希望水军能及时抵达增援,结果最后只等来了水军遇风浪沉没的消息,隋军后无援军,内无粮草,最后只得撤军。可一路缺粮,加上瘟疫和沼泽一般的道路,最后撤回来的兵马,有人说只剩下两千多人,有人说还剩下了四万。但不论剩下多少,隋军是大败特败,甚至可称为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兵败。
  换杨广去统兵,能改变这结果么,凌云认为不能。杨谅虽然是个宠坏的皇子,没什么本事,可高颎可是大隋最能文能武的人,当年的平陈,高颎就是行军长史,真正节制五十二万大军的人。还有当初杨坚执掌北周时的叛乱,高颎就是监军。冲锋陷阵,高颎绝不会是贺若弼,韩擒虎,史万岁这些人的对手,可若统领大军,高颎绝对是大隋少有的名帅。
  “殿下,某以为征高丽之事殿下不宜亲去。高句丽山高水远,立国五百年,彪悍了得。尤其是辽东寒冷,且地形多山。高句丽修建了大量的山城堡寨,攻打高句丽会很难。最难的不止是天气和地形,还有后勤运输艰难,通往辽东之地根本没有像样的道路,尤其是辽西一带,每到春夏季节,那里就是一片泽国,二百余里,艰难通过。兵马越多,补给就会越艰难,到时大兵顿于险要关隘之下,如何能胜?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草率征辽太过冒险。殿下如今贤名在外,又有北御突厥南平陈朝的武功,何必要犯险征辽?胜了,不会有太大好处,若万一败了,到时可就带来极大的伤害了。”
  杨广有些惊讶于凌云对征辽的不看好,在杨广看来,高丽虽然说立国五百年,可不过是一个边荒的小部落罢了,算不得什么国度。想强大无匹的突厥汗国,还不是被大隋打的四分五裂,隋军精锐,天下无敌。小小高丽,不过是手到擒来,以往不过是没有腾出手来而已。怎么可能会打不过高丽呢?
  “你的意见也有些道理,孤会考虑的,也许孤应当奏请圣上以杨素为行军长史。杨素将兵,百战百胜,向无一败,有他协助孤,必无问题。”
  凌云直摇头,杨广这是要作死啊。高丽真有那么好打,你后来又怎么会四征高丽而失败,还弄的亡国。杨广想作死,本不关他事,可如今他和杨广是绑在一起的,一条船上的人。杨广若后败辽东,估计这夺储之事可就难说了。
  “殿下,某以为殿下此时应当全力谋划夺储之事,实不应当再分散精力于征辽之事。何况杨素是展下朝中最大助力,此时怎么能轻离。我觉得,殿下不如静观其变,只要殿下不主动请将,陛下当会以汉王杨谅挂帅统兵,然后择一重臣节制兵马,最有可能的就是让左右仆射的高颎或者杨素前往,到时殿下可于宫中活动一二,让高颍出外带兵。”
  杨广打量凌云,考虑他的提议。
  “殿下,这样做好处有三,其一,殿下可专主谋划夺储之事。其二,将太子的最大支持者高颎调离朝廷,是去其左膀右臂也。其三,让汉王出兵征辽,也正好不让他有机会插手夺储之事。如此一举三得,岂不最好。不管征辽胜利如何,对于殿下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把太子拉下马,夺得储位。只要能借此机会夺得诸位,到时不管征辽败或胜,殿下都是最后的赢家。”
  这番话说的杨广果然动心,他原先考虑的是借征辽的机会,再赢取更多的声望,以此冲击太子之位。不过现在凌云这么一提,倒让他换了个角度来看待这次的征辽之事。也许这真的是一个机会,可以借征辽把威胁到他争储的高颍和杨谅两个都排除出外。
  “征辽真的会失败?”杨广还是有些迟疑的问道。
  “草率出征,必败!”凌云坚定回道。这可是历史明载,大隋第一次征辽,大败特败,全军覆没!
第059章
龙胆
  三月二十六,宜嫁娶、出行,忌上梁、造屋。
  连日的阴雨也终于停歇,雨过天晴,一大早麻雀叫个不停,经验丰富的高伯笑道:“麻雀叫的厉害,今天定是个大晴天。”凌云点头,今天的天气确实不错,一大早上一点霞云也没看到,昨晚却是晚霞满天,正应了那句老话,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仿佛老天也照顾他,让他出门之时天气晴好,一路顺风。
  这次去北方的人很多,浅雪和蔷薇两人虽然得留下做人质,可却一心牵挂着新婚的丈夫远行。高浅雪这几日和高家一众人商议后,已经决定由明月跟随凌云北上,同时管家高伯和帐户张叔,大夫钱叔三个老人也要随行,这三人在高家资历老有威望,同时也分管着高家核心机密,有他们随行去北方,到时能帮凌云更好的接掌高家。此处高家的四大护卫头甲乙丙丁四人全部跟随北上,另外四人手下的那二百训练有素的家丁也有同去。加上高家的一些管事、车夫、厨子、丫环等得有近三百人。
  而慕容蔷薇这边要跟凌云返回北方的也不少,她前后带了二百余人南下,这次除了二十余人留在江南外,其余的全都跟随凌云北返。
  杨广那边原本是订下了二百晋王府亲军外加十余名文武僚佐,不过昨夜的谈话过后,杨广又做了改动。他把派往北方的亲军增加了三百,另外军官和文僚也增加到了数十。
  最后北上的人员数量多的吓人,三家人马总数多达千人。
  这么多人自然不能一起浩浩荡荡大摇大摆的北上,不管怎么说,凌云的身份都是不能暴光的,而高家和猛虎盟的人如今身份也一样见不得光。就算是杨广的亲军,也不能无故这样大摇大摆跑去杨谅的地盘。因此,这支大部队最后会分成十余队,扮作商团北上。这方面大家都是轻车熟路,正好把高家今年新出的茶叶带上,再弄点丝绸、青瓷什么的,也就刚好。
  凌云的这一队人数并不多,总共只有三十余人,除凌云外,高伯、张叔、钱叔,外加高明月,高丁,还有魏豹、王保以及杨广这边派来的杨威和裴礼、司马德戡,外加青莲和木兰两丫头和三家共十八名精锐护卫。
  十余支队伍都准备启程,庄门前到处都是车马喧嚣,乱成一团。大家高声呼喝,将一箱箱的货物运上马车,为马匹套上缰绳马鞍。清风阵阵,凉爽宜人,大家都忙着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吃完早饭就正式出发。这十余支队伍,会先后出发,走不同的路线,最后到达北方。
  凌云置身于这混乱之中,镇定自若的发号施令。这几天,他已经跟这些人都熟悉了许多,高家的人本来就蛮熟悉,而猛虎盟南下的这些人多数以前跟凌云很熟,他花了点心思,很快就又跟他们弄的熟络起来。就连晋王府这边的人,他们也都早清楚这位易三郎其实是晋王的私生子,因此对于被选派跟随易风去北方,都没有什么不满。杨广对他们也不薄,每个选调出来的亲卫,都升赏一阶,并得到了一万钱的赏赐。因此大家其实还是很高兴跟随凌云北上的,一众军官文僚们也跟他弄的很熟。
  “殿下在找你!”司马德戡对凌云说,“殿下有些东西要给你。”这位年青的晋王府库真大都督,是此次杨广派出的三名高级武官之一。足见杨广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对于这次任务,司马德戡很高兴接下。面对以后的“上司”凌云,司马德戡表现的很尊重。
  “知道了。”凌云答道,“我马上过去。”他环顾身边的高浅雪和慕容蔷薇,看着两个依依不舍的女人,“真舍不得离开。”
  “奴也舍不得和夫君分离。”两个女人几乎异口同声,婚后时间虽然不长,可两个女人却是真心不舍凌云离开。
  凌云点点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怕自己舍不得离开。
  转身,留下蔷薇和浅雪恋恋不舍的站在庄门口,凌云走向大营。士兵们正在拔营,他们即将撤离这里。杨广稍后就要返回扬州,到时这里会留下一营人马看护高家庄,其余的人返回军营。
  杨广的大帐里,幕僚和侍卫们正在收拾东西,杨广正指挥着几个士兵把几个箱子打开。看到凌云过来,杨广笑道:“来的正好,快来看看我给你准备的东西。”
  “行李都已经收拾妥当了,这又是什么?”凌云看着那几口大箱子,饶有兴趣的问。
  杨广过来拉着他的手,笑道:“当然是好东西,我记得你在北疆可是赫赫有名的白马银枪易三郎,听说你还极擅长击剑骑射,因此,特意为你准备了几件礼物。”他指着那几个箱子,“打开。”
  几个箱子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凌云最先打开了那个长条箱子,那箱子的形状,一看就知道里面放的必是长兵器。果然,箱子打开,里面静静的躺着两枝长兵。
  一把漆黑如墨,狰狞必露,一把银光灿烂,优雅美丽。
  “试试!”杨广温笑着对他道,“冲锋陷阵的骑将,绝不能没有马槊。这支漆黑的长兵,便是武将神兵丈八马槊,这把马槊乃是名师所制,当年我率五十二万大军平南陈之时,就曾用的这把马槊。如今,赠给你了,喜欢不。”
  马槊,骑将的神兵,武器中的贵族,身份的象征。这把骑将的最佳武器,杀伤极强,造价极高且极耗时间。槊杆采用复合杆,拥有极强的性能,既刚又柔,最适合马上骑将,一支好的马槊,往往价值千金。
  凌云拿起来,入手极沉,充满着份量。马槊入手,立即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来,自然而然的,他就知道了一套槊法,然后就使了出来。步下使槊,虽不尽其性能,却也是让内行的杨广看的大为赞叹,果然是北方绿林中的好汉,一手马槊使的极好。
  “好槊。”一套槊法使完,凌云不由的赞叹道,槊不同于枪,属于硬杆兵器,而且其槊刃部份,狰狞无比,战阵之上,绝对的大杀伤器。据说,骑马对冲之时,马槊完全可以把对方洞穿挑起,槊杆足够承受这巨大的冲击力,顶多稍弯,然后弹性会把卡在槊头上的尸体再弹出去。而不会出现如西方骑枪那种只能冲锋一次,击中敌人立即就会断折,骑手必须击中敌人后立即弃枪的弊端。马槊可反复使用,而且杀伤力惊人。刺、拍、砸、挑各种招式都行,这既是长兵,同时也属于重兵。
  “此槊名为天龙破城槊,以后就归你了。再试试这把枪,真正的好枪,龙胆亮银枪,据说当年三国大将赵云的长枪就是这种。”
  长枪和马槊完全不同,马槊是硬杆重武器,而长枪却属于轻型武器,马上步下皆可。特别是枪杆,充满韧性,也最考验枪技,最厉害的招数就是挑。这把枪当然不是三国赵云的长枪,一把木枪不可能保存数百年还能用。这只是一把和赵云的枪同款同制式方式的而已。这把枪因为涂着银漆,银光闪闪,因此也称亮银枪,又因据说是和赵云的枪同种技术所制,因此也称龙胆亮银枪。
  “白马银枪易三郎,这把龙胆亮银枪正好配你。”杨广看来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临出发时,拿出这些名槊名枪相赠,摆明了要大力拉拢凌云。
  槊是好槊,枪更是好枪。
  “有好槊,就得有好甲,有了好枪,还得有好马。我都给你准备好了,我珍藏的麒麟亮银明光铠甲一套,外加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白龙驹,一起送你,另外还有一把名师制作的宝剑七星龙泉剑。”一件件珍贵的礼物奉上,凌云都看的有些眼花缭乱了,又是好槊又是好枪,还有宝剑宝马宝甲。
  “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杨广看着试穿上铠甲,骑上了白龙驹,背着七星龙泉,端着天龙破城槊的凌云,惊叹道,“有朝一日,你定能为我统帅百万雄师,扬威天下。”
  最后,杨广低声对他道:“我昨晚又仔细考虑了你的提议,嗯,这次征辽我不打算亲自统军了。不出意外,行军元帅就是阿客,高颎会担任行军长史,另外会调与高颎、太子关系极近的上柱国王世积等一批将领出征。”
  “朝廷如果草率出军,只怕必败无疑。”凌云道。
  杨广挑眉,“高颎、杨谅若兵败则更好。高颎在最近几次的朝廷讨论中,都坚决反对出兵高丽,若是到时他任行军元帅出征,结果却兵败而回,这可就有戏可唱了。”
  凌云惊讶不已,他没有想到杨广居然只考虑到权力的争斗,而丝毫没有考虑到那三十万出征的大军。三十万大军出征,只余两千人还,这几十万隋军难道就这样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虽然说战争中牺牲在所难免,可这样的牺牲,凌云却有些难以接受。
第二卷
饮马长城窟
第060章
单雄信
  路程遥远,旅途漫漫。
  大隋帝国疆域辽阔,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而从扬州到关外辽西营州,选择最快捷最短的路线,也足足三千里路。
  三千里路,望断天涯。
  若是在后世,三千里路坐飞机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就算自驾出游也能一天足够。但真正跟随着队伍起程,长途跋涉数天之后,他才深切的体会到古代的交通出行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时代,多数人出行还是只能依靠双脚,少数商旅富人,才能选择车马代步出行。走路一天能走多远,百里为计,毕竟还得携带行李,还需要安排时间选择好在城镇等地宿夜。此时的道路也没有柏油、水泥路面,甚至连宽阔平坦的道路都很难得,靠近城池的地方道路还算宽阔,可一旦远离城镇,道路便开始难行,尤其是在春夏多雨季节,雨量充沛,汛期时候道路不但会翻浆难行,而且往往会有山洪淹没路面,甚至泥石流等等情况。这个时代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不是走路也不是骑马坐车,而是乘船。一般便捷的河道,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绝大多数的物资商货都是通过水路转运,甚至长途旅客们也多选择乘船出行。安全,快速,舒适。
  凌云这支三十一人的队伍,也同样选择了这时代最便捷的水路。他们没有雇船,而是直接有自己的一只小型船队,由三条不算太大的船只组成。从扬州出发,沿刊沟北上至淮河,然后再从清口入泗水北上至徐州,再走陆路折向东到宋州,再从那经汴河到洛阳附近的荥阳,从那里换乘船只,渡黄河入河北,再一路北上直达营州。这是一张复杂的行程计划表,一路上得数次转换车船。不过主要还是水路乘船为主,陆上乘车为辅。
  他们和其它的十余支队伍于同一天离开高家庄,迎着春风,汇入江南的中心扬州,夹入无数的商旅之中,最后分道扬镳。
  最初从扬州到徐州这一路都还算顺利,一路都是走的水路,刊沟、淮河、泗水几乎已经连通在了一起,并不需要转换船只,就一路顺利到达了徐州。到了徐州之后,他们的船只就无法继续北上了,他们不得不将船只留在徐州,然后从船上牵下马匹乘马西行向宋州,到达宋州之后才又能登船,顺汴水直达洛阳附近的黄河汴口。越往北行,天气越趋寒冷,四月初的江南,早已经是芳菲开尽,而过了徐州后的北方,天气却还似乎停留在初春的季节。
  越往北,道路越加难行,各条河流虽多,可很难有相互贯通之处,而且到了徐州以北的这块北齐旧地,也明显的不如江南的繁华。
  这块地方,在十余年前,还曾经是北齐、北周、南陈三家不断征战不休,争夺不止的兵家要地。甚至再往前推,自汉末三国起,这里就是战乱之地,西晋短暂的统一过后,中原长期陷入南北对峙局面,北方南征,南朝北伐,几乎必然要在这一块地方鏖战不休,长期的战乱,使得这块黄淮流域,中原的富裕平原之地,却十分的荒凉。哪怕大隋平定天下已有多年,连南陈旧地都已经恢复繁华,甚至更盛往昔,可偏偏这块地方,却还一直没什么起色。
  很难想象,在均田制下的大隋治下,这里居然还会有许多荒芜的田地。战乱不止,这里的百姓人口减少极多,虽然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可依然还是地广人稀。在这里,田地有的是,关键是没有人种。均田制下,家家都能分到上百亩地,可很多家庭都缺少壮劳力,也没有耕牛,根本耕不了多少。纵有大片土地,可粗耕之下,也只能勉强温饱而已,这还是在如今的盛世之下。不难想象,一旦出现大的天灾人祸,他们必然难以承担。
  自荥阳补给过后,凌云一队人在黄河汴口雇佣了几条船,乘人装马向东顺水而行。黄河上缓慢行了三日,已经进入了滑州地界。猛虎盟白马堂燕云十八骑之一的王保独自来见凌云,“大姐头把虎、令、印、册已经给三郎了吧?”
  凌云点点头,漫长的旅途让他有些精神不振,这几天甚至连上船头看沿岸风景的心情都没有了,每天只叫青莲和木兰两丫头陪他下下五子棋,有时也斗斗地主。听到王保问,他点头,“嗯,蔷薇已经把这些都交予我。”
  “那三郎看过名册没?”
  “这些名册都是用暗语所写,而且里面还有好多绿林切口,看起来实在是太过费神,到现在还没有看完呢。”凌云摇头苦笑,这绿林花名册,真正看的比当年考英语过级考试还要命。“怎么,有什么问题么?”
  “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们刚好到了滑州地界,前面就是东郡。那里有我们的几个朋友,我看三郎这些天连续赶路也有些烦闷了,不如咱们上岸去,正好休整几日,另外,也见见老朋友。如今三郎代掌盟主之位,正好可以顺便告诉这里的朋友一声。”
  凌云微微一愣,这里可是山东地界,不,按照隋时的说法,黄河以南地区算是河南地区,而黄河以北太行以东的地方,才算山东地区。而猛虎盟的势力不是在燕山一带,稍带着阴山一带也有些势力,怎么现在却连河南也有他们的朋友?绿林好汉们的朋友,肯定不会是什么正当的宦官豪强,说不定就是同道中人。
  “你知道我以前的事情都不记得了,那名册我也还没看完,你就直说咱们这里的朋友是谁?”
  “哎呀,要是让单二哥知道三郎居然已经不记得他是谁了,肯定得罚三郎烈酒三杯。”王保摇头笑道。
  “单二哥?”凌云却不由的吸了一口冷气,东郡,单二哥,绿林道上的朋友,我擦,这个单二哥不会就是那个他吧?
  “东郡二贤庄的二庄主,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中排行第二,道上都称单二哥,可是河南道上响当当的人物。”王保介绍道。
  凌云震惊当场,他没有想到,这单二哥还真是那位瓦岗五虎上将飞将军单雄信啊,简直就是难以相信。难道演义上的单雄信并非完全是演义,而是这位隋末的猛将真的曾经在道上混过?
  “单家原本也是雁北豪族,祖上是北魏武将,后来南下移居滑州东郡,建起二贤庄,是方圆百里远近有名的大善人,修桥铺路,赡养孤寡,真正的大善人。”王保笑着解说道,不过凌云却挑了挑眉头,既然这位单二哥祖上是北魏武将,南迁之后却成了大善人,而且又还是绿林道上的朋友,这里面就有些猫腻了。莫非,这单雄信家表面是滑州的良善人家,暗中却跟绿林朋友暗通往来,做着什么生意不成。将他的想法一说,王保这位彪悍好汉也震惊了,他没想到凌云失去以往的记忆后,居然还能凭着仅仅几条线索,就把单家真正的身份猜测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