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285

  凌云也不得不感慨,怪不得都说兵不好练,确实不好练。
  “让单雄信做骑兵营营将,秦叔宝做副营将。”凌云揉了揉脑袋,看着面前摆开的一份份各位原营主名单,“至于四个步营,我看就选王伯当、窦建德、高甲和王保四人。”这四个步营营将人选,凌云也是用心良苦,四人分别来自河南、河北,以前高家和猛虎盟这四个不同势力,也算是平衡各方了。
  “再让张金称做侦察团校尉,黄君汉统辎重营、苏邕统工兵团。”
  选择各营主将时,凌云故意忽略掉了从淮南来的杨广部下。
  这份营官名单公布后,倒没引起什么声响。可以说,这份名单照顾到了凌云手下的各方势力,唯独打压了扬州派,大家因此也就默认了这个结果。司马德戡虽然心中很是不满,不过他也知道,如今易风连打两次大胜仗,实力膨胀的极快,他就是高声反对,估计易风也不会理他,毕竟他手上就三百多号人马,如今还全被易风分散在了他那一万多大军中。而易风一手握着大棒,一手是甜枣,各种好礼隔三差五的送到他手里来,他也就乐的睁一只眼闲一只眼了。反正早晚要回晋王身边,他又没真打算在这塞北呆上一辈子。再说,所谓怀荒军在他看来,哪怕是打了两次胜仗,可也不过是山寨之间的群殴而已,哪怕人马摆的再多,和真正的大隋府兵精锐比起来,还是什么都不是。
  单雄信、王伯当等新任营官,接到任命后,一个个立即兴冲冲的开始组建自己的营团各部。
  不过很快,王伯当、高甲、窦建德和王保四个步兵营将就吵起来了,然后一路争执着闹到了凌云的面前,四位大将争的面红耳赤,差点打起来。
  其实他们争吵的原因很简单,争夺长弓手。
  新编四个步兵营,除去各级指挥层和直属兵丁外,每营有五十队人马,其中长弓手二十步,弩手十队,排矛手十队、刀牌手十队。五百排矛手和五百刀牌手还好找,就是五百弩手也好找,可是一千长弓手却不是那么好找的。上次一战,谁都看出了长弓手的厉害,那超远和射程,极快的射速,能让敌人靠不近身就把对方直接射的崩溃。可他们也都看出来了,尤其是做过长弓营营主的王伯当,更是十分清楚,长弓营的犀利三分靠长弓,七分是靠长弓手。
  怀荒军有足够的长弓来装备各营,可却没有足够的优秀长弓手分给各营。原来一千六百长弓手,一营也就分四百个,剩下的每营起码差六百个。本来若是大家平分,虽然少点,但毕竟公平,剩下的自己想办法。结果王伯当凭借着自己做过长弓营的营主,利用这层关系,暗中给老部下们许了不少好处,然后让那些长弓手们都争着要主动去王伯当的营,这下子其它三营营主不肯了。本来长弓手就缺,你还要多分,那我们怎么办。面对其它三位营主的责问,王伯当还坚持是大家自愿要选择他的营的,可窦建德王保高甲三人岂是那么好相与的,尤其是王保可是燕云十八骑排在首位的老马贼了,仗着是凌云的心腹铁杆,毫不给王伯当面子,高甲也一样不客气,窦建德倒是比较聪明,一直站在旁边假装谈道理,但实际上却一直在撩王保和高甲二人的火。这结果自然是谈不下去,最后只得到凌云面前来找仲裁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也是头痛。长弓手确实要求极高,长弓易制,长弓手难寻啊。
  长弓手个个得一米七五以上身高不说,还得手长力大,至少得开一石以上硬弓,而且光能开弓还不得,你得起码一分钟能开七箭以上。要不然,长弓的远射程超快射速,就没法发挥出来。可这样的条件,却是不低。
  “要不,到那两万战俘里去选一些合适的出来,那么多战俘,总有合适的吧?”窦建德知道自己争不过其它三人,便开始把主意打到了战俘身上,实在也是没办法。那一千六长弓手都只能算是半熟练长弓手,剩下拔下来的兵,根本不合格,里面挑选了半天,一成合格的都没有,这样的兵天生不足,就算练,也练不出什么结果来,还不如早换了。
  凌云摇了摇头:“那些战俘暂时还不能用!”
  这是一根红线,眼下扩编本来就让部队有些散乱,难以控制。若是再把那些山贼战俘给编进军中,那不是更加添乱。在凌云计划里,这些山贼必须先得进行个三个月时间的洗脑,教给他们各种怀荒镇的规矩,这三个月时间里,他们实际上是等于进行封闭式的监仓生活,目的就是打磨他们身上的那点山贼戾气,磨一磨他们的棱角,同时也查清他们的身份背景。三个月之后,一样还不能放出来。得把他们送去筑墙修城建房子,这个过程起码得半年。然后还要送去开山修路挖矿,至少得一年。然后看表现给他们安排其它的工作,或者选入军中。若是表现不好,继续挖矿。两万的山贼,凌云可不放心就这么放出来。
  “一千六长弓手,四营平分,每营四百。”凌云不偏不倚的做出了仲裁,“剩下的长弓手缺额,你们可以各自招募选拔,谁有本事谁招去。当然,我也给你们创造一个条件,骑兵是有每月有骑兵津贴的,我给长弓手也每月加长弓手津贴,只要考入长弓队,每月给兵种津贴,有这个条件,想必能吸引到优秀的弓手去考核了。另外,你们自己也可以训练,只要身体条件合适,暂时不会射箭也没有关系,你们可以教嘛,要发扬不等不靠的精神,没有长弓手,自己练一批长弓手出来。”
  解决了这个争端之后,几位营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底层的兵头们太少了。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久了。”凌云点了点头,最后他敲了敲桌子道,“我现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打算速度培养一批伍伙长出来。”
  “这怎么培养?”几个人都有些不解,历来伙伍长都算不得军官,只能算是个兵头。各朝军中,基本上只有成为了队头一级,才能算是有品级的军官,余者,那都是不入流的,甚至连不入流的都不算。可实际上,伍伙长在军队中,其作用却是巨大的,这些人才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基础。但正常情况下,这些伍伙长基本上只是提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可现在怀荒军最缺的就是这种老兵了。
  凌云从桌上拿起一张信张交给几人,“我把算,在队头副队头以下,拟立十资兵级。”
  “兵级?”
  “就是相当于武官的散阶,但是只是给队头以下无品阶的士卒们的,用以奖励士兵们勇猛作战。”
  这个兵资,基本上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士兵和士官的军衔,其实这十级军资,他基本上是抄的南宋时的一种士兵的等级。
  在南宋的时候,由于形势急迫,因此需要招募更多的士兵。可是宋朝招募士兵入伍后往往要在脸上或者手臂上刺字,这就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应招入伍。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当时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士兵,那就是效用。这些效用,相当于自愿兵,他们自愿入伍,因此朝廷并不给他们脸上刺字,而且因为是自愿兵,且很多人还是文人从军,因此这些人在军中的地位,比普通的士兵要官很多,他们不管是军饷还是各种赏赐,都要高于普通士兵。这些效用们有十个等级,因此凌云便把这些效用的等级拿来,当做了怀荒军士兵们的兵衔和士官衔。
  “一资守阙毅士,二资毅士、三资守阙效士,四资效士,五次守阙听候使唤,六资听候使唤,七资守确听候差使,八资听候差使,九资守阙准备使唤,十资准备使唤!”窦建德捏着纸张,仔细的诵读着。“这个是给无品军士的?兵阶?”
第160章
讲武堂
  高甲搔着头不解的道:“小兵也给官?”
  凌云耐心的给他们解释,“这不算是官,只是属于兵阶,分别上下序列。比如只要是加入怀荒军,一入军中,那么便是一资守阙毅士。然后,只要他一年内无过错,在也没有立功的情况下,他第二年就能晋升为二资的毅士……”
  按凌云的计划,这十资兵级,是可以凭年限熬资历升上去的。一资到四资,各级晋升的年限是一年。五六七三资,每级晋升年限是两年,然后八九十三资,每级的晋升年限是三级。
  魏征这个时候也过来凑热闹,他算了算,道,“如果不立功也不犯大错的情况下,一个士兵入伍后十九年便能晋升到十资了,那十九年以后呢,难道要自动晋升为副队头?”
  副队头是从九品官,这已经是正式的有品阶军官了,凌云摇头,“这只是兵阶,当然不可能升到官阶。从兵到官,自然得依制度立功才能升赏。如果十九年还不能立功升为军官,那么他就可以退伍了。”这也算是凌云给士兵们的一个福利了,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府兵还是朝廷的募兵,很多情况下只要招进去了,那就是终身制。而凌云的设想,是如果不能从兵升到官,那么你最多只需要当十九年兵就可以退伍了。十八岁当兵,十九年后退伍,那也才三十七岁而已。如果你能立功,成为军官,当然是最好的了。
  而从怀荒军角度上看,虽然放走了一个还很年青的兵,可实际上一个当了十九年兵都没能混上军官的兵,退役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另一方面,有这个十资兵级,也是用以激励士兵,这十资兵级当然不是摆的好看的。他是要和薪水、津贴、甚至是职务挂勾的。
  “最低的一资,他的月俸是一千文,折麦折布钱五百文,外加米两石,春冬衣绢四匹。”凌云道。
  “月俸一贯?比原来降低了,这个米两石和折麦折布钱又是什么?”高甲有些糊涂了。
  “俸钱没有降低,而是把原来单纯给钱,改成了给钱粮,一贯是月俸,这折麦折布钱就是一资的士兵每月得五百钱用以抵折发麦和布的钱,由他们自己去买。这个米两石,则是一资士兵每月发的粮食,这个是在口粮之外的。士兵每日给米二升是他们的食用口粮,而这个月两石,是他们薪俸的其中一种,和官员的俸禄类似。”官员的禄,就是发粮食了。凌云也把俸钱一部份换成粮食发下去,也是为了安士兵的心,毕竟粮食这东西不单纯是表面的价值,这是每日必须品,由军队直接下发,比他们自己去买要好。有稳定的粮食发,这更能安士兵的心。毕竟这个时候,粮食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买到的,特别是这里是怀荒塞外。
  “当然,这只是基本的俸钱,士兵平时营中吃的,穿的衣鞋,这些也都是要军中发放的。另外逢年过节,也要另外赏赐。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最低级的一资士兵,一年的养兵之费起码要五十贯左右。”养兵要钱,而且很费钱。凌云的这个粮饷和军资挂勾,不是为了省养兵费用,而是为了弄出等级高低,以此来激励士兵们良好表现。有了高低,才有竞争。而且这种新的粮饷方式,其实是比原来单纯的只给钱要成本高的。但为了激励士兵,凌云也只能多掏钱了。
  一资基本俸钱是一贯,十资的则已经是月俸五贯了,折麦折布钱还得两贯,另外十资的每月米则是六石,春冬的衣绢十匹。不过十资的士兵,已经算是高等士官了,一般至少也是伙长,在军中作用极大,因此俸钱高点也是正常。
  “这个兵级和职务怎么对称?”魏征问。
  “新入伍的兵是一资,副伍长五资,伍长六资,副伙长七资,伙长八资,傔旗九资、执旗十资。”正常情况下,当了五年的老兵,才是根本算不得正式职务的副伍长。当个伍长,都得要六资的。当伙长得八资,而要当旗手,得十资。这个要求是很高的,不过眼下怀荒军是一支新兵,各级低级兵头职位,肯定只能用些年资不够的。
  当然,五资也不一定就要五年兵。
  “杀一敌,可升一资。”作战杀敌立功,当然是可能晋升的。不过晋升也很严格,升二三四这三资,每资各一个首级就够了。而升五六七三资,则各要两个首级,升八九十三资,则各需要三个首级功。如果你有本事一次砍下十九个首级上次,那么你就能从一个一资的菜鸟新兵,直接晋升到十资老兵,当然也就有了担任旗头这样的精英战士的资格。
  总之,凌云搞了一套严密的兵阶,并且和俸钱和职务一起挂勾。
  “这兵级可升可不可降呢?”魏征又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然,如果严重违犯军纪,士兵的兵阶可以降级,降级后,其本级阶龄要从降级之日起重新计算。但如果对所犯错误已经改正,并在作战和训练中作出显著成绩,其兵阶的晋升期限可以缩短。而且,士兵的兵阶不但可以降级,而且还可以取消和剥夺!”凌云毫不犹豫的道。可升不可降,这是不行的。有升有降,才能更好的刺激士兵。
  “新兵阶制和新俸钱制将一起下达施行,怀荒军完成编制后,就照这个制度施行。所有队头副队头虞侯教头以下的士兵,皆自一资算起,然后把上次石河与这次桃山之战的表现及功劳一起算进去,再按他们计算后的兵阶高低,给予他们伙伍等各级兵级。”凌云也知道就算把这两战算进去,也没有足够的高资士兵来担任伙伍长等各级,“按资级,从高到低授给他们职务。”
  “就算这样,顶多能凑够旗头傔旗伙长副伙长这些兵头,低级的伍长副伍长,估计已经没有高资士兵了。”
  “那就培养!”凌云敲打着桌面道,“针对眼下的这种情况,我打算建立教导团。”
  “教导队?”魏征对于凌云层出不穷冒出来的新词语都有些免疫了。
  教导队虽然名为队,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最低层的伍伙长的轮训营,这实际上也是凌云直接按照后世军中的设置直接拿来的。这个教导队直属于军部,抽调一批优秀的军官充任教头,轮训伙长和伍长这些最基层的兵头们。轮训伙长为一到三个月,培养伍长则为四到六个月。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战术、技术以及文化知识,让这些最底层的士兵经过培训后,具有较好的战术水平和军事技能以及组织指挥、训练、管理队伍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要让他们从一个小兵,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小兵头,知道如何带领一支小部队。这个教导队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一批准备升任伍长、伙长的士兵,进行一次短期培训,然后再升任新职务。
  这也是凌云无奈之下想到的办法,新兵太多,老兵太少,让老兵一带一,一带二,总不如直接选出最优秀的教头,系统的全面的专业的培训这些预提兵头们。
  “好,这个办法不错。”做过北齐御林军军官的高甲马上看出这个教导队的作用,大声称赞。窦建德更是举一反三,立即向凌云进言,“我们目前都队级的军官也还缺少锻炼,依某看,大帅完全可以再建一个教导团,由大帅组织都队级军官,亲自教导他们如何带兵打仗。以大帅的熟悉兵法,用兵如神的兵法,教导都队级军官,定然能让他们一个个水平大涨。而且如此一来,各级都队军官,也都是大帅的亲传学生,大家必然对大帅越发的忠诚。”
  这番话说的很有水平,既拍了凌云的马屁,又给凌云出了一个收买人心,加强控制军队的手段。都队级军官职位确实不高,但如果这些人都成了凌云的学生,有了这层师生关系,那他们必然会更加的忠于凌云了。更高级的团营级军官虽然职位高,可也还得依靠这些都队级的下层军官掌控部队的。
  “嗯,这个提议不错。不过叫教导团不太合适,有了一个教导队就不用再叫教导团了。我看,可以改称讲武堂,轮流抽调军中各都队级军官前来听课学习,我可以来当这个山长,另外你们也可以来担任这个教习嘛。全军现在近千都队级官员,我看一期可以抽调个一百人进修。”对于这个讲武堂山长的位置,凌云没有让出去。有历史上的那位校长,凌云可不敢大意。想了想,凌云又道:“干脆,教导队也归到讲武堂下面,嗯,再调一些兵,和这些受训的都队级和伙伍级的学员,组成一个教导团。”
  虽然这些受训的都是各级军官,可凌云也不会太过娇养他们。讲武堂将会是随军学堂,因此,若遇到打仗,凌云也会把他们派到战场上去。
  教导团,就是讲武堂的学军,也将是易风的警卫团,亲兵队!
第161章
镇将
  扬州。
  “大夫,她们身体如何?”大总管府西院,萧美娘看到大夫从屋里出来后,连忙问道,“她们身体没什么大碍吧?”
  “回萧妃娘娘话,两位娘子是有喜事了!”鹤发医者拱手道,他一大早被晋王府的侍卫请到总管府来看病,起初他还以为是晋王或者晋王妃身体不适。可等进了总管府,虽然是进了内院,可看病的却是两个年青的姑娘,他也摸不清二人的身份。不过两人却并不是生病,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只是一搭脉,就已经十成十的确认二人都是喜脉,虽然还不足三月,可确实是皆有身孕。
  “确定?”萧美娘有些意外,这几天慕容蔷薇和高浅雪总是日渐销瘦,又不怎么愿意吃东西。她本来还以为是二人思念易风,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怀孕了。她眉头微皱,快三个月的身子,论起来她们应当是早就清楚了的,可却一直没有跟她说过,显然,她们并不愿意告诉她。平日里萧美娘也是对二人照顾有加,可如今看来,她们依然对她防备有加。想到这里,她轻叹一声,“有劳先生了,还请开些养胎的药膳方法。”
  “这个是自然的,老朽一会开好方子,并且把一些照顾孕妇的注意事项细说分明。”
  “给先生拿一铤银银铤酬谢。”
  “不敢不敢,诊金和药钱都要不了多少。”大夫忙摇手。
  萧美娘道:“安胎养身子的药一定得用最好的,另外余下的是对先生的酬金。另外,还希望老先生不要轻传此事。”
  “一定,一定。”
  打发了大夫,萧美娘又进屋笑声恭喜慕容蔷薇和高浅雪二人,说了不少的高兴话,只是两个名义上的儿媳对她这个婆婆并没什么亲切,只是假假的敷衍。坐了一会,萧美娘便也就离开了。出来后,她直往杨广的书房而去。刚靠近书房,便听到书房里段达的声音,“易风倒是出乎大王的意料啊,短短时间,居然又败了大青山诸盗匪联军两万余人马,如今已经是边塞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了。”段达拿着新送到不久的飞鸽传书一脸的惊叹,“这才多久的时间啊,他从扬州启程到现在还不到三月时间,这已经是把一群乌合之众的猛虎盟给整合好了,随后石河一战败了数千胡骑,转眼桃山一战,又败两万余盗匪。眼看着,他已经在北疆站稳脚跟,坐稳实力了。”
  “殿下,这易风确实实力扩展迅速,不光光是内安猛虎盟,外破青山盟,而且依北面传回来的情报来看,他志趣不小啊。撤寨建城,开边市整编兵马,一项项无人让人惊叹。这才多久时间,他已经在坝上占稳脚跟,手下人口突破了三十万众,编练了二万余兵马。”虽然一开始他们都认为放易风去北疆,能借着猛虎盟和高家的势力,在北疆插下一颗钉子,为将来布子伏兵。可易风实在是太猛了,这短短的时间,已经在怀荒闹的是轰轰烈烈的。居然这么快的时间,就已经整合拉起了一支强大的势力。特别是易风收拢的那三十余万人口,这更是让段达等人惊叹的。北方多年战乱,连疆之上有许多百姓在边界之上生活,他们结寨自保,半匪半民,而如今易风通过桃山之战,一下子把二十余万的这些边民给迁到了怀荒。加上原来怀荒的这些人口,其手下人口已经超出了三十万人,中原一个下县,人口都不满万户,易风现在的人口已经差不多是五个下县的人口了。只要有了充足的人口,那就是根基本钱,其势力的壮大是无庸置疑的。
  “易风的发展确实超出我们之前的意料,某觉得我们应当加强对易风的控制。怀荒如今的势力,只要经营的好,那完全大有作为。某认为,不能再放任易风独自控制怀荒,得派人手去怀荒,派大量人手过去,一定得把怀荒牢牢控制在殿下手中。”张衡也赞成段达对怀荒要加以重视的意见,“幽州的燕荣如今还在观望,如果我们能把怀荒控制在手,那么对于燕荣也是一个压力。”幽州总管燕荣自开皇十年起就已经坐镇幽州,到现在已经有八年没有挪过位置,对于幽州的控制极强。而且燕荣并不仅仅是只管幽州一州,大隋的总管有三等,燕荣就是仅次于几位皇子的总管,他使持节邢、瀛、恒、定、幽、营、平、檀、沧、贝、妫、易十二州大总管。可以说,整个河北的北部,都在他的节制之下。
  虽然说燕荣的十二州其实也还在汉王杨谅这个并州大总管辖下的山东五十二州的控制之下,但新任并州总管的杨谅,对于河北北部的控制,其实完全借助于燕荣。
  对于这样重要的人物,杨广一派是极力要拉拢的。只不过燕荣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回复。送去的钱都收下,可却没有明确的表态。这让杨广也是无奈,燕荣是一个实权地方派,手握河北北部十二州的军政大权,且在幽州坐镇经营了八年,并且他还与朝中五贵之一的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宗正卿、清漳王杨雄是儿女亲家,他的儿子娶杨雄之女为妻。而且杨荣还极得杨坚的信任,在幽州一镇八年。
  燕荣这样的实力派,动又动不得,很让杨广有些无奈,现在张衡的意思是,易风在怀荒发展迅猛,正好处于燕荣的北面。虽然易风如今的实力奈何不了燕荣,但如果杨广趁机派人手去接掌怀荒,加固怀荒的实力,那么对燕荣来说,无疑能增加一些影响。尤其是易风搞的这个边市,张衡是赞同的,这个边市的前景是易见的,肯定会很有收益,不妨把燕荣也拉进去,给他分一份,如此一来,大家有相同利益,自然就更有机会把燕荣拉到这边来。
  杨广听着两位手下的话,沉吟深思。
  易风虽是他的私生子,可毕竟多年未见,说不上什么亲近,要不然他也不会扣留慕容蔷薇和高浅雪二人了。不过易风在北疆的成果,还是让他心中高兴。
  “你们说的也有道理,虽然眼下易风形势不错,可他越弄的热闹,也越引起朝廷的注目。朝廷不太可能任由他们这样没有根底的人在北疆坐大的,但若是有我们的名义那就不一样了。不过这事情还得小心操作,孤坐镇江淮,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在塞外经营。我看,可以由杨素出面在朝中说话,正式把怀荒编为朝廷正式的军镇,然后委派一个可信之人前往控制。如此一来,也就名正言顺了。”
  “你们以为,可派何人前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28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