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年(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11

  但是如今李晨新却突然明白了,不是父亲不喜欢自己,偏爱哪个儿女,也不是父亲不支持儿女,不给最好的条件。只是那时生活的负担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让他把感情放在了心里,而那时的李晨新却没有理解。
  而今天李晨新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父爱如山,突然感觉鼻子好酸。
  ……
  小镇街上的街尾,李晨新和李玉平,李军三人来到了他刚租下的店面。
  “星辰网吧”四个大字的红底白字招牌挂在网吧的大门上方。此时里面刚打扫干净。而金小云此刻正指挥着工人们,将电脑一台台的装好,网吧里的风格,也完全就是按照李晨新后来记忆中的来,订做的桌台和沙发椅,看起来可是相当的豪华的。用李玉平的话来说那就像是公司老板似的。
  “一起开始干吧,时间有早的话我们今天中午就在这玩一会。”
  等又忙活了半天,终于把电脑都装好了,虽然现在只有十台电脑。但对于这个小镇来说已经算得上是稀奇的东西了。很多人见都还没有见过呢,不要说玩了。
  “这些电脑都不错,比学校里的可是好多了啊”金小云看着眼前的这些电脑。本来他的意思是想买一般的就行了,不过李晨新觉得要用就用好的。每台都是17纯平显示器。一台电脑五千多,十台就要五万。再加上租店面的钱,等一些开销一下子从老妈那拿的5万块就不够了,只好又去拿了两万。
  看着当一台台电脑启动后,李玉平他们两个早已经是一人一机守在那里了,不过两人现在可不会玩。不停的问李晨新怎么玩。
  虽说开的是网吧,但是现在这里可还没有网线,所以现在也只能是单机游戏而已,上网聊天什么的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局域网对战倒是可以的。
  “哦,我们这电脑现在安装了红色警戒和星际争霸等还有些游戏,你们想玩哪个?”这些老牌的游戏肯定是要有的。多少人玩电脑游戏都是从事些开始的啊。
  “哦,这都跟真的一样啊,比游戏机好玩多了啊”当李晨新打开红警时两人已经不住的惊叹了。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菜鸟。还好这里只是小镇,要不还真让人笑话。
  李晨新只好坐在那里和金小云两人一人带一个,手把手的教他们怎么建电站,怎么开矿厂,怎么用狗跑地图。
  只是这两人水平太菜,李晨新都不好意思和他们玩,只好让他们和电脑玩,但就算和电脑玩,每次也是没一会就让电脑给玩死了,屏幕出现“任务失败”的英文字母。
  “你打算收多少钱一个小时呢?”金小云看着这些崭新的电脑道。对于网吧的前景他现在却有点没底了,小镇太小了,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高。
  “呵,三块钱一小时,不过我们可以搞一个电脑培训班的,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上啊,也可以招点小学生的,他们晚上不上课的,一个人培训一个月就好了,就教他们最简单的电脑入门知识啊。而且我估计到时候也有大人来玩的,不一定就是小孩子才玩游戏啊。”
  这网吧虽然全是李晨新投的钱,不过两人也说好了,李晨新投钱进来,平时不大管理的,而金小云有两成的股份。这样两人也才能合作的长久。
  直到李晨新叫两人去上课,两人都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感觉。一个劲的和李晨新讲着这游戏,叫着下课时再来。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李晨新不禁想到了他当初刚接触网吧时,也是这样子沉迷进去的沉迷进去的。
  “要玩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你们的学习,要不你们就不要到这里来玩”站在路边上,李晨新表情严肃的对他们认真的说道,他不希望他们去走一条自己已经走的路。那是一条注定失败的路。
第23章
又一个一百万
  现在老爸老妈也都搬到小店来住了,李晨新也吃上了久违的家常饭菜了。他也终于摆脱了食堂,那能让人做恶梦般都的饭菜。老妈的菜虽然不如老爸做的,但也还是不错的了,每天都能有丰富的三菜一汤了。
  一边喝酒的老爸一边用摇控翻看着电视,以前家里可是没有闭路的,现在有了后,因此他老爸看电视就成这样了,一看电视就要抓个摇控在手上换来换去的。没一个台能看到半小时的。
  “铃铃铃。”家里的电话响了,那也是李晨新为了家里方便新装的。听到电话响起老爸倒是直接放下摇控抢电话去了,跟个小孩似的,看到什么新鲜玩什么。
  “晨新,找你的。是出版社的。”看到电话不是打给自己的,他老爸还有点失望呢,这电话装到现在还没有人给他打过电话呢。
  “晨新,吃过饭没呢?”听声音就知道是地中海打来的了。
  “哦,正在吃呢,怎么,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我吗?”看地中海这时打电话来,李晨新估计可能是好消息了。
  “是啊,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大好的消息,你想先听哪一个呢?”电话里地中海笑着道。
  看着店外的微风轻轻的吹动着树叶。那碧绿的杨树叶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摆动着。李晨新好像都能穿过那树叶的间隙直接看到电话那头的地中海。
  “又不是小孩子,还来那一套,你就直说吧。”
  “呵,好消息是,我们的《品三国》这次参加了上海书展,而且成绩是非常好的,你猜有多少?单日销售超过了一万本,一共是11047本呢,这可是今天的最高销售成绩了,而且还创下了单日销售最高纪录呢。怎么样,这是好消息吧。”在电话的这一头都能听到他那激动的声音。
  看来情况和自己知道的也差不多的,记得后世时这本书是分开来卖的,第一次出版的上册,在书展上第一天好像是卖了六千多册,看来两次来书的受欢迎程度到是一样的。
  “哦,那你说的坏消息是什么?”李晨新这时还真不知道能有什么事,会让他在这么好的成绩面前称为坏消息了。
  “本来今天的成绩估计没有这么好的。刚好上次你说的那个秘密作者炒作的事,也是吸引了不少人来购买的。只是当时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没有作者现身,现在很多人就在那里乱说话来拿书炒作自己了。这些人怎么都像是和你学的一样啊”
  “哦,还有这样的事?说什么呢?”
  “你那能看到闭路电视不?要是看得到的话,你晚上多关注下电视就能知道了。好了,我不和你多说了,打电话就是通知下你的,现在我可是很忙的,还有个事,就是我们已经决定再加印刷这本书,十万册。到时我会让人来和你签下约的。先挂了啊。”
  “老爸,电视换下台看下。”看到老爸很关注自己,连台刚才也没有换,李晨新只好对老爸说道。
  “哦,发生了什么事吗?”
  “没什么,刚才打电话来说书卖的很好,又印刷了十万册,我又有一百万到手了。”听着儿子这么轻描淡写的说着又赚了一百万,就算是已经对钱不再是看的那么重的父母,也还是一下子就愣住了。
  “哎,晨新,那不是你写的那本书吗?”老妈这时却突然刚换台的电视里,主持人正和几个人谈论《品三国》。
  电视里的正放着一个现场新闻:“在上海书展现场,一个颇具针对性的讲座‘史学家必须还历史以真实———“时尚史学”之批判’吸引了不少听众。主讲者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李自亭,他以相当激动的口吻把时下包括木子在内的一些“时尚史学家”批了个遍,称其缺乏常识,品位低下。”
  而且记者还当面采访了他,只见他对记者说道:“现在,历史的真实性遇到危机,再没有批评和不同意见出现,人们就会把误传当作真理,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他表示:“历史材料可以用来做各种东西,可以写论文、写小说、写话本、写电视剧本,但不管怎么用,第一位必须是‘真实’,这是绝对而不可替代的,否则就是歪曲。”
  看到这里李晨新也郁闷了,没想到那么有名的学者。专家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自己写的可是小说,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虚构的啊。跟三国一样的东西,他居然用史学的角度来评论,让李晨新觉得这叫兽也是很蛋疼的人。
  这时电视里也播出了记者事先采访的一此名人的画面。
  “我建议大家不要去买他的《说三国》,而可以去看、去听。他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说书先生,也许听他讲话比看他的文字感觉更好。”
  “我对这个不知道是谁的木子也没有意见,只要这个东西不触犯法律,他可以做一切他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搞清楚,他做的不是学术。”
  其实对于第最后一个专家说的话,李晨新倒是很赞同的,自己本来就没有说自己做的是学术啊,自己明明写的就是小说嘛。
  电视里现场有中学生提出,“木子热”会不会对三国历史带来“扫盲”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人文学院院长江原说:“木子不会引导更多人看《三国志》,而且很可能会减少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人。”他说,木子的《品三国》只是开发了历史的娱乐功能,而且开发成功了。最近出版界出了一大批用通俗方式解读历史的书,其实这种传统以前早就有,木子也并不是首创者。
  看到这些砖家叫兽一个个的不好好去教书,上课,跑电视里来和自己过不去。李晨新看的也是越看脸越冷。对于这些人真的是无语了。说白了这些人,他觉得不过是想搭下顺风车,增加点自己的名气罢了。
  看到这情况,老爸老妈连忙把台又换走了,“算了,晨新,自己做事哪管的了别人说呢,再说说下也没什么的,他也不知道你说是木子啊。”
  听到老爸老妈说的这话,让他的心情也一下子好多了,是啊,自己跟他们较什么劲呢,他们连木子是哪个现在都还不知道呢。
  “好吧,说就让他们说吧,我就当他们在那里扯蛋好了,他们说的越热闹,我这书还卖的越好呢,这不,刚才出版社来电话不就又赚了一百万嘛,我应当还要感谢他们呢。”李晨新想通后也是笑嬉嬉的道。
  正说着话呢,电话铃声又响了。不过这次他老爸也不去接了,估计接了也不会是自己的。
  “晨新啊,是我啊,刚才电视看了没有啊?呵,不要太在意了。”地中海估计还以为李晨新这样的年青人肯定受不了那些人的批评呢。
  “哦,没事,这不正好给我们的书做宣传嘛,我还正想着怎么给再加把火呢?”
  “哦,加把火?什么意思啊?难道要跟他们打口水仗?嘿,这事就不用你出面了,明天你多买几张报纸看就行了,我们会搞定的。”
  “杨老爷子,你可误会我的意思了。其实这是个可以增加我们书销量的好方法,你难道不想知道吗?”李晨新听完地中海主编的话后笑着在那里诱惑道。
  “能增加销量?怎么增加?”
  “当然是炒作啊,我们就和他们在报纸电视上,找人和他们对着来就行了啊,那们这书倒是可就更多人知道了,到时还怕销量上不去吗。呵呵”
  “好,好办法。真不知道你脑子里都是什么,这事就都交给我们了,你就等着看戏就是了。”说罢地中海主编就给挂掉了电话。
第24章
骄傲
  “昨天上午,1999上海书展在烈日中拉开序幕,入场2万人次,销售309万元。这些数字再一次显示了全国各地爱书者对上海书展的热情,神秘作者木子的作品《品三国(上)》单日销售6349册,成为销售冠军。而《品三国(下)》也有5000多册。”
  当第二天李晨新看电视时发现,居然大多数电视里都有放关于《品三国》的新闻。
  “迂回曲折的队伍塞满了整个中心活动区。据现场保安推算,人数不会少于三千人,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根本无暇统计已销售数量,不停地向柜台补充新书。
  记者发现在一位张先生的购书车里堆放着十几本《品三国》,他告诉记者,这已是他今天第二次排队。‘我自己已经买过了,这些都是帮同事和朋友代购的。’望着厚厚的一摞新书,张先生有些担心:‘我一个人就买这么多书,不知回去时要怎么拿回去呢?’”
  销售成绩一出来一时间如平地一声雷啊。不知道多少的中国出版界,新闻界,以及文学界与网络媒体给震住了。看着这销售成绩许多人都觉得相当无语。用他们的观点来看,这不过是一本像是说书先生一样的小说而已,怎么会有那么好的成绩呢?
  而上海文艺出版社此时更是全体上下都喜气洋溢,书卖的火他们可也是会有奖金的。地中海主编此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啊,要知道这可是自己跑到江西去签下来的。而过万的销售也还只是在书展一天的销量而已。此时成绩一出,那么早就向各地书店备好货的出版社,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卖出更多的书。
  现在地中海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加印,全力加印。随着这个决定,整个出版社更是忙得鸡飞狗跳。
  而一向就追逐新闻焦点的媒体们,更不会放过这一次的新闻大热点了。一时间那真是火热无比啊。
  东方网就发表评论说:“神秘木子的《品三国》,只是一次如同是香港小姐选秀那样子,靠用着神秘作者这个卖点来包装出来的好成绩。其作者也不过是有点文化知识的单田芳。”
  最让中国理论家们不平衡的是,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来的大部头、大块文章,报纸上宣传,电视里讲座,可就是深不下去,别说是一般老百姓,就是相当一级的干部也往往是一头雾水。
  要说那些理论不精采,那可是没良心,那是多少精英多少个日日夜夜“爬坡”、“翻山”才整出来的呀!有一位理论家曾就一篇得意之作发表感想:这篇文章有许多创新的东西,其中有些话非常经典,很快就会流传开的。可文章发表了几个月,经典并没有流传开来。
  反而是这次的《品三国》中的许多句子却一下子给火了。很多看过书的人都对采访的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喜欢的句子。
  而对于这些特别火的句子,在刚创立没多久的天涯社区论坛里也给汇总起来,编了一个《木子语录》的贴子,而那语录在论坛上的点击,更是短短时间就一路飚升,突破了十万点击的大关,而且随着网上的流传向着更高的点击冲去。
  “诺,相当于现在的OK。”
  “清朝入关前将领们都学三国,把《三国演义》印了一千本,发给各个将领作内部文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