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年(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211

  巴菲特笑道,“你是打算让美联合的股票大跌吗?不过这确实是一个办法,如果到时他们的股票跌至谷底,对于我们收购也能减少不少阻碍。”
  埃里森这次加入这个计划完全是看在李晨新的面子上才来的,所以对于这次收购他也并不是很热心。此时他歪着嘴道,“如今的美联合的股份已经跌到底了,再跌可就是破一美元了。一个资产两百多亿的公司,市值居然还不够买一架波音七四七,你们说这样的公司丢人不丢人。也不知道你们哪里觉得这家公司好了,居然高高兴兴的坐在这里算计着。有这功夫,还不如我们一起去找支股票赚点外块算了,那样还来的快一点。”
  李晨新坐在那里笑了笑,没有出声,虽然美联合市值不过亿,那是因为如今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困境,公司的大股东,也就是那些机师,机械师,空中小姐们,因为他们的短视,而在不断的让这家公司亏损着。所以才会没有人愿意投资这家公司,只是站在一旁围观,看着这家过去的庞然大物倒地。但是这样的一家拥有着五百多架客机的航空公司,资产达两百多亿美金的公司,其实价值还是不错的。
  如果他们能解决目前美联合的问题,那么也就等于解决了美联合亏损的问题,那么这家公司就很有可能重新获得赢利。这家公司的价值也会马上升高,这玩意就和买股票一样,在股票跌至最低谷的时候,抄底买入,然后一直看着他上涨,这其中的潜力是十分高的。
  对于李晨新来说,通过这样的一场收购,不但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更是一个可以提升新辰公司影响力的机会。今后的新辰公司做大做强后,肯定不会一直只做互联网业务,他们得将触手伸到其它的行业中去。而这个航空业,就是李晨新和新辰公司的第一次试水。
  结束了这次会议后,李晨新等人就开始看美联合的最后挣扎,对他们来说,美联合挣扎的厉害,对他们也越有利。
  3月15日格瑞顿首次向外界披露美联航即将破产,外界普遍把他的求救信息理解为向工会的最后通牒,借此增加谈判筹码。但最后提交给航空交通稳定委员会(ATSB)的节支方案却只有5%的减薪。压力下,4月初,工会推举出新CEO提尔顿,希望靠着他的谈判经验在5个工会间寻求妥协方案,使美联航的支出结构满足航空交通稳定委员会的要求。
  五月,美联航作出裁员9000名的决定,并计划削减6%的航班。同时为得到贷款担保,5个工会最终同意在未来5年半的时间里做出52亿美元的薪资让步,但11月27日,机械师工会投票拒绝了削减1.3万名机械师7亿美元薪金及福利的计划。这直接导致12月4日,美国航空运输稳定委员会拒绝了美联航18亿美元的贷款担保申请,并导致股价大跌66%,下降到每股低于1美元。公司无力偿还将于即将到期的8.75亿美元的债务,濒临破产的边缘。
  六月,终于走到了破产边缘,想申请破产保护,但要申请破产保护,必须解决融资问题。资产为228亿美元的美联航负有212亿美元的债务,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后,包括纽约银行等债权方纷纷要求偿债,更别说融资。
  眼看着已经山穷水尽的美联合航空公司,最后终于无奈之下找到了之前曾提出有意收购公司的以高盛集团为代表的收购团。
  按目前的情况,美联合航空公司的市值不足一亿美元,而公司的负债更是高达212亿美元。如果这个时候破产,那么这家公司的资产根本无法清算还清债务。
  最后由高盛公司等提出了整个收购计划,在进行了半个月的讨论后。最后双方达成协议,由高盛为代表的七方共出资10亿美元完全收购美联合航空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
  六月十五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一消息。在这个发布会上,媒体们有些吃惊的发现,居然有人肯出这么大的价钱买下这个已经乱七八糟的公司。要知道虽然美联合航空公司资产达到228亿美元,但那只是总资产,而高盛这一方出了10亿美元买下这家公司后,等于也将高达212亿的债务买了回来,并且最近的一笔贷款只有几个月的偿还期限了。要想不让这家公司一收购过来就破产,他们还得马上再次对公司进行新的一轮投资,而且预计不少于20亿美元,这样才能满足于未来的运营需求。
  花30亿美元现金买了一家市值不到一亿美元的公司,难道这些投资者都是傻子,还是钱多的没地方花?
  不过当公布了整个收购方名单后,大家马上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看看这组团收购的八方代表都是谁?高盛集团、摩根大通集团,这两家都是业内最著名的投资银行,谁都傻了,他们也不会傻。这些人靠的就是投资吃饭的,怎么可能会看不清楚情况呢。
  而另外剩下的五方也十分有名,那就是股神巴菲特,微软的盖茨,甲骨文的埃里森,还有一个全球知名的天才人物李晨新,最后加上他的公司新辰公司。
  如此豪华的收购团,不会有人认为他们都是傻子的。
  而当公布了新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最新的董事会名单时,所人媒体都再一次惊讶了。
  整个公司的董事会共设七个代表,七个投资方各出一位代表。但最让人惊讶的是,公司董事会的主席竟然是李晨新。原本大家以为,这次的投资肯定是以几家银行为主,新辰公司和李晨新就算也参与了其中,那么也最多就是在其中占有少份量股份罢了。而如今虽然还没有知道具体的股权结构,但既然李晨新能坐上公司董事会宝座,那么他所持有的股份就一定不会少。
  李晨新这次所持有的股份确实不少,当初在谈判的时候,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那边最需要的还是融资而不是被收购,但李晨新等人对于融资毫无兴趣,一心只打算收购,要么收购,要么拉倒。最后对方退了一步,愿意接受收购,但是价格却开的很高,几经谈判都不肯让步,最后李晨新给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百分百收购,一次性付给10亿美金现金。
  虽然最后总算达成了收购协议,但是这样的结果却让收购方有些意外。因为当初他们的预算是按照二十亿美金左右来计算的,从收购到投一笔资金注入公司,全加一起二十亿。可如今却得三十亿,这结果让大家有些意料之外,而且一下子大家也不能拿出这么多的现金来。
  看到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有些不太满意,李晨新最后决定,大家按原计划分摊二十亿的任务,而剩下的十亿计划之外的资金由他提供。
  二十亿八方分摊,每方二点五亿美金。不过临到最后关头,花旗银行却表示他们公司董事会无法通过这个收购计划,原因是收购价高出他们的预计,他们退出。大家对于这样的高收购价明显也是勉强接受,对于这临时多出来的二点五亿美金缺口却是没有人愿意去堵了。
  最后,还是李晨新将这份原本属于花旗银行的份额给认领了。这样一来,李晨新一个人就得付出十五的美金,也导致了李晨新一人手中就持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而且新辰公司也还有超过百分之八的股份,这样一来,李晨新的手中就已经能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占有了绝对的控股权。这就和过去差不多了,不过过去是员工所组成的工会在董事会占控制权,如今是李晨新一人对整个公司占有控股权。
  不过大家对于这样的一家公司也并没有太过于看重,所以对于李晨新这么出人意料的掌握了如此多的股份也没意见。
  李晨新上次通过新辰博客网套现后,手上本来还有十二亿美金左右,不过后来马上又投了四个多亿进新辰实业公司,这样一来,手上不过八亿美金,而他这一次得拿出十五亿美金来,而且马上又得对新辰实业公司进行第二轮投资,这又是四个亿的投资。如此一来,李晨新手上的资金差额高达十一亿美元。
  这么大的一笔资金需求,不尽让李晨新也有点头痛。看起来他好像很难赚钱,可是这钱花起来更容易,这边到手那边就用完了。无奈之下,李晨新最后还是只好通过中国银行紧急借贷了十二亿美金。突然间从一下子欠了银行十二亿美金,这让一向不喜欢贷款的他,十分的不舒服。
  李晨新一边恨恨的将十亿美元的资金,打进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边又将五十亿人民币转进新辰实业的帐户上,然后看着自己帐上又只剩下了一亿美元的时候,心里那个恨啊。
  带着对自己十五亿钞票流进了航空公司的怨念,李晨新一接手美联合后,马上宣布,公司原有的“前程万里”特惠计划、“红地毯俱乐部”和其他客户服务项目照常运营;继续支付燃料供应商的货款;继续为海外供应商提供商品和服务付款;航空公司间的合作协议仍然有效;继续履行对旅行社的承诺。
  在让众多债权方放心的同时,李晨新却也同样毫不客气的拿起刀对准了他早已经看不顺眼的,那些原美联合航空公司的那些敌视的股东兼员工们。
  李晨新对媒体称,航空公司将在一年内,从现在的10万名员工减少为7万名,一次性裁员3万名。
  既然已经开了裁员,那么紧接下来减薪肯定也是势在必行的了。感受到公司新来的年青大老板的雷历风行,那些过去曾经让公司一次次受到罢工,加薪等困扰的员工们,也终于意识到了他们的前景堪忧。
  如今手上没有了股份,再也无法对抗公司的员工们,为了自己的饭碗着想,在李晨新的裁员计划刚公布后不久。美联航工会中的“空乘人员协会”首先主动发表声明说,在公司内67%的空乘人员参加、其中87%的投票者赞成的情况下,公司空乘人员当天通过了一项减薪协议,以重振如今依然在亏损的联合航空公司。根据该协议,“空乘人员协会”将在今后5年半内削减4.12亿美元营运开支。
  不过李晨新对于这样的示好行为,并没有完全接受,当天下午,李晨新就发布公告称,在未来的五年内,该公司必须每年削减员工工资24亿美元,以降低经营成本。而在随后的几天之后,李晨新派出的谈判团成功的和员工组织初步达成降薪协议,其中飞机驾驶员薪酬的降幅将高达29%,空中服务人员的工资也将下降9%。
  对于李晨新一反国内的高薪福利待遇模式,在美国实行大规模减薪裁员行为,罗永薇有次在和李晨新激情过后,得到的答案是,一下子吃了我的15亿美金进去了,不减薪裁员,什么时候才能让公司把我的钱赚回来啊。再说了,他们又不是中国人。
第382章
翻了三倍了……
  8月1号,美联合航空公司经过收购重组后,再次将股票重新上市。总股权数达到四亿股,其中按着流通股最低发行量百分之二十五的份额,公司向二级市场发行一亿股流通股,每股暂时订价为一美元。
  这样的发行定价和发行数量都让美国航空业内很是惊讶,如今整个美国的航空业每年的净利润都是低的惊人。整个美国航空业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从银行贷款,然后买飞机扩张,最后负债过高,两家航空公司合并,接着再继续贷款,再扩张,然后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最后再重组,然后继续贷款。
  美国西部沙漠中停飞的飞机早已经有几千架,可是整个行业却依然还是在不停的盲目扩张着。每家公司的负债和资产都是差不多,资产和负债比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次李晨新等人突然杀了出来,将原本要申请破产保护的美联合给收购了,又不惜投入巨额资金以保证其运营。在不少人看来,这都是一次不划算的买卖。而如今美联合一经收购,短时间内居然就这么快的有了大动作,裁员、减薪、如今股票重新上市。可是股票却一下子发行了一亿,公司总股数更是达到了四亿,股权也直接定价一美元每股。这怎么不让他们吃惊呢!
  要知道美联合被收购前,每股已经跌破了一美元,市值还不到一架波音飞机。而如今新的美联合重新发行股票,数量更是直接翻了数倍。
  按他们的定价来算,新的美联合市值最少值四亿美元,这样的情况,让那些业内的人都暗地里笑那个中国小子想钱想疯了。美国航空公司的CEO更是在一次聚会上笑着称,“李晨新以前的各种投资操作他十分佩服,但是这次李晨新拿十五亿美元买了个美联合,绝对是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失手。而且,几天后的股市,将会直接狠狠的给这个中国毛头小子一个教训。”
  李晨新当然也听到了这话,不过李晨新更认为这家伙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如今的美国航空公司和之前的美联合也差不到哪去,他们同样是负债两百多亿美元,公司市值同样跌的只剩下五亿美元左右的市值。而且按如今的形势,肯定还会跌,说不定用不了多久,也会和美联合之前一样的跌破一架波音飞机的价钱。
  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场,距离芝加哥市27公里,总共有6个跑道,并且有高速公路穿梭其中,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在这都有自己的登机口,在这里,平均不到3分钟就有一班航班起降,这里也是美联航的主要基地之一。今天是美联航的股票上市日期,公司的董事会七位代表都赶到了这里,在这公司最大的基地等待第一天的上市情况。
  此次公司股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挂牌上市,而且直接比几个月前的市值高了几倍,虽然如今入主公司的都是七位强势的代表方,但是能不能提到投资者的认可,这却也是一个问题。
  “开盘了,直接开出了1.2美元每股,比发行价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亨利高兴的道。一开盘就能开出这样的价格,也让他放心了不少。
  巴菲特眼睛盯着电脑屏幕,一手捧胸,一手摸着下巴道,“现在高兴还太早,虽然股价上涨很快,但也很有可能是一些投机者在行动。如果他们马上买进,然后又很快获得卖出的话,对我们的股票反而是一种打击。”
  巴菲特的话一出来,大家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玩股票,这里绝对没有人玩的过巴股特,他可是号称股神的。这也让大家有些焦急起来,毕竟大家花了这么多心血,希望的就是能让美联航起死回生,如果失败了,那么他们之前投入的二点五亿美金基本上也就是掉入了泥塘了。
  股票自以一点二美元价格开出后,就开始一直上涨,虽然涨幅并不是太大,但是也撑不住这样的涨势。
  “破两美元了,还在继续涨!”埃里森高兴的道,其实这里每个人都在盯着电脑屏幕,那上面的情况大家一清二楚,不过还是有人克制不住自己。
  这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涨幅了,涨一美元,就等于公司的市值已经翻了一倍,这才多少点功夫,公司的资产就已经达到了八亿美元。而公司也成功的从股市上融资到了一亿美元,虽然不多,但对于现在的美联航来说却是急需的。
  李晨新之前持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上市后被稀释到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五,新辰公司的手里还有百分之六点二五,依然保持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手上的股份也同样将公司控制在手中。
  不同于外界其它人对于美联合航空的犹豫,李晨新向来是既然做了,就全身心投入。他这次自家和公司一起投了入二十亿美元进去,又怎么可能让这么大笔钱投资失败呢。
  而且李晨新也完全相信有了他们这些人,这家公司也一定能起死回生,不为别的,光看下公司董事会成员,就能让人有无限信心。看着越来越高的股价,李晨新站在那里嘴角弧线也张的越大,早在公司开盘前,他就已经吩咐了他的助理赵琳,等公司开盘时全力买进股票。一来来将股价托起来一点,二来,他十分看好美联航的前景,自然要趁着这个机会多从股票吃进一点股票了。这样不但是一笔划算的投资,而且还能让他手上的股份增加,更加确保他在美联航的控制权。
  “已经涨到三美元了,巴菲特,你说还能不能再涨?”摩根大通集团的代表有些激动的说,今天的涨幅已经达室了百分之二百,这样的涨幅想不激动都不行。
  巴菲特依然是摸着自己的下巴,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大正常,我估计是我们之前的宣传起作用了。大家看来对我们的这个组合十分感次兴趣,对我们的信心比对美联航的信心大多了。要不然,按正常情况,今天的股票是不可能这么火的。”
  埃里森撇撇嘴道,“你也不看下我们的组合,我们可是当今商界最耀眼的巨星组合,简直就是黄金组合。不过要是能少掉一个人的话,那就是钻石组合了。”说话的时候,还不忘记瞟了比尔·盖茨一眼。这两个家伙到现在还是互相看不顺眼,虽然如今都是李晨新的好友,大家也经常一起见面,可是埃里森和其它人也都成了朋友,就是依然和盖茨看不顺眼。每次都会动不动的来上那么一两句的冷嘲热讽,好在盖茨也算是一位比较有风度的人了,对于埃里森的经常挑衅,一般都是以冷漠回应。
  “既然如今情况这么火热,那我们何不再加上一把火呢,大家各种发动自己的门路,把这火热的情况再加把柴吧。”亨利也笑着道。
  大家一听亨利的话,也是各自走到一旁拿起电话开始吩咐起来。这里每一个都是商界的巨头,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关系人脉,这个时候,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大家自然也是发动各种的关系,准备让这把火烧的更旺一点。
  李晨新也将电话打回了新辰公司,让新辰公司旗下的各个网站全力将眼前的情况宣传起来。
  杨澜一边笑着答应一边道,“晨新,半天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百的涨幅,这真是让人兴奋啊。看来我们的投资已经差不多都已经成功了,告诉你个事,刚才看到股票涨的那么厉害,我也让公司投资部买进了一点,不过买的不多,看这股票涨的这么疯,我也不敢买多了。”
  “没事,买一点还是赚了的,至于买太多,倒是不用,现在谁也不知道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现在的情况估计是我们这些投资者和那些投机者一起推动炒作的结果,所以保险一点公司还是暂时不要吃进太多。”
  挂掉电话,李晨新给助理赵琳拨了过去,此刻赵琳正亲自坐镇美国证券交易市场,拿着李晨新给他的最后一亿美金,正在股市里豪气的吃进着美联航的股票。
  “老板,我们的股票太火了,到现在我才收购到了两千万股,已经用了五千万美元了,还要不要买进,现在股价涨的太快了,我都不敢买了。”赵琳的电话那头声音很大,李晨新甚至都能听到不少人在大声的叫着,“买,买美联航……”
  五千万两千万股,这已经不错了,看来赵琳下手的早。两千万股已经是相当于百分之五的股份了,这数字还真是有些恐怖,居然一下子就花进去了五千万美金。
  “好了,买这么多已经够了,再买,我可是就得成穷光蛋了。你回来吧!”
第383章
595亿身家,能不能超越盖茨?
  花旗集团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总资产达7000亿美元,净收入为500亿美元,在100个国家有1亿客户,拥有6000万张信用卡的消费客户。
  这样的一家大型集团,可以说世界上每个角落里发生的那些大点的金融事件当中,都有他们的身影。集团CEO威尔坐在办公室,看着电视里美联航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市场的如此火爆,他不禁感到十分的生气。
  是的,他看走眼了,原本他是十分高兴和李晨新等人一起组团收购美联航的,但是最后突然杀出来的高价,将公司的董事们吓退了。大家认为新的方案比原计划高出了百分之五十的投资,这样的计划太冒险,他们不赞成。最后威尔也同意了董事们的意见,退出了这次合作,可是如今看着电视上的画面,他知道,他们都看走眼了。
  美联航在短短的一天内,股票从一美元发行价,直接涨到了收盘时的五点一三美元,最高记录更是达到了五点三美元。一天的涨幅居然达到了百分之五百一十三,虽然这里面水分很多,有着投资者和投机者的炒作。但是做为一家世界顶级金融服务集团的总裁,他还是一眼看出来了这家公司的前景。
  办公室里还有其它的几位高层,大家都有些尴尬的看着电视里的情况,这结果无疑是在他们的脸上抽了一个耳光。他们说这公司没前途,结果人家大涨百分之五百。
  威尔起身绕着办公室走了好几圈,然后坐了下来看着众人道,“这次是我们失误了,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单子,不过是两个亿的投资,我们集团每天都会有更多的投资在运作。但这却是一个不好的现像,说明我们的判断力已经跟不如今的节奏了。这件事情对我们是一个教训,花旗集团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大家的努力与眼光,如果大家不能再和以前一样锐意进取,而只等着机会上门。甚至机会上门都不能抓住的话,那我们也就无法再保持着我们全球最顶级金融服务集团的名号了。好了,这次的事情就这样了,大家解散吧。”
  八月一日下午,纽约证券交易市场收盘,在当天,美联航成为当天最大的黑马。以一美元的发行价,一点二美元的开盘价开盘,结果整个一天,股价就一直在涨,直到收盘结束前才有小幅度下挫。整个股票当日上涨达到百分之五百一十三,美联航市值增加了五倍多,达到了二十多亿美金。
  这样的结果一出来,再加上数双手在幕后不断推波助澜,美联航的股票一下子就成了一支热门股。
  八月六日,纽约证券交易市场再次开市,美联航的股票一开盘就开始不断走高,当天收于七美元每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2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