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697

  刘钧的打算是以后全营编成一骑兵部一步兵部加一炮兵部然后一个直属部。
  不过暂时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毕竟新兵太多。六百老兵配三千新兵,最后刘钧还是打算把老兵都掺到新兵中去,以老带新,以期能早点形成战斗力。
  “在原来的编制基础上扩编吧,原来的炮兵局步兵局骑兵局,直接就升为部。原来的各局百总升任各部千总,各旗旗总升任各司把总,队总们按优选为局百总和旗旗总。伍长们选为各队队总。新兵中表现出色的,先暂任伍长。”
  队伍一下子扩张了数倍,刘钧也只得采用这种所有队员都破格越级提拔的办法,让老队员们担任各级军官职务,把九头鸟的骨架给立起来先。
  现在不论是马还是炮,都还是太少,因此暂时来说,九头鸟也只能是个步兵营,炮兵和骑兵依然只能是局级编制,会隶属到营直属司里。所以说,九头鸟营三部一直属司,其实就是三个步兵部,加上一个扩编前的九头鸟司。
  “让火器坊先给战兵营装备好火铳,优先供给我们自己,然后再满足外来的订单。”骑兵和炮兵一时受限发展不起来,刘钧便只好让自己的步兵先装备上足够的飞龙铳,以增强战斗力。
  “三个步兵部,按每旗一个全火铳队,一个全冷兵器的杀手队,再加一个冷热混编队的编组组成,步兵的火铳装备要达到百分之五十。火铳手们都要换装飞龙铳,辅兵也要装备火器。”
  “明白。”张山等新升任千总的原百总们高兴的点头,短短几月时间,他们从平民一路飞升到了千总。营千总,这可是相当于正六品的武官了。原来官服补子上的犀牛海马如今全换成了彪,走路都威风了几分。
  刘钧提醒他们道,“编组尽快完成,然后开始训练,扩编虽增添了人马,可我们的实力现在是不升反降,说不定我们很快就有调令来得上战场,我们必须得抓紧时间训练,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总理提拔他为守备,皇帝升他游击,官是不断高升,可他们肯定也不会让他们一直悠然的坐在麻城的。
  姚谦林锋等一群公子哥儿这些天一直留着虎头堡衙城里,每日里好吃好喝着,不过却没敢回家也没敢出衙城,盖因为刘钧几次有意无意的告诉他们说刘家人正在找他们呢。姚谦也曾气愤的要把此事禀报伯父姑父,跟姓刘的斗一斗,不过刘钧劝住了他,毕竟事情闹大了,不管结果如何,姚谦也肯定要受到家里责罚的,他又几次保证自己正在帮他们和刘家沟通说和。
  几个人也就安心把此事交给刘钧了,住了几天,倒也在这里玩的乐不思蜀。他们每天摇着折扇看着九头鸟招兵买马,看着他们训练,觉得十分新奇,有时也跟着后面练练,体验一下。
  特别是刘钧给这些公子哥们每人赠送了两把新近正试制的转轮打火手铳,短短的可以直接装在身上,而且不用火绳,事先装好了弹丸,要用的时候,直接扣下扳机,就会自生火点燃火门里的引药,轰击出铅弹。
  这种极新颖的手铳,据说在泰西诸国早有发明,但在大明还是比较新奇的。虽然说这种手铳的自生火也还不太灵光,打十次倒有五次不发火,可他们反正又不上战场,平时带着确实很新奇,拿去打鸟打猎反正一次不行可以多开几次火。特别是这种火铳还能在马上射击,不用担心后坐力太大。
  据说刘钧的火器坊研究试制这种火铳,也是打算装备给骑兵用的,不过暂时还在想办法解决发火率太低的毛病。一旦解决,那就能大量生产装备骑兵,虽然这种火铳短,射程也变的很短,但却不用火绳,不怕风雨,马上骑射击,如果给骑兵装备上三四支,先装填好弹药,骑战的时候,掏出来啪啪啪啪的当头射过去,这绝对比起关宁军那些简陋的三眼铳牛多了啊。
  这些天,姚谦等人每天无事时就拿着自生火手铳左右开弓,对着耙子打来打去,现在二十步外已经能十发九中了,个个自诩神铳手。
  “哎呀,没想到,刘钧的名字都已经直达天听,一下子就钦封游击将军了。”
  几个人打了半天的手铳,回到树下喝着酒,一面感叹着刘钧的厉害。
  “确实啊,半月前刘钧还是个从八品的县团练练总呢,谁能想到,转眼间已经青云直上,成了皇帝都钦封的游击将军了。”
  “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才二十岁啊!”
  “是啊,再过十年,刘钧难保不就是总兵甚至都督了。”
  “可惜他是个武人,若他是个文人进士,二十年后保不齐就是提督总督甚至总理经略了啊。”
  大家说着说着都心里都有了一个共识,哪怕刘钧只是个武夫,但以他的这种能力,以后肯定会前途不凡,大家跟刘钧多结交结交总不是坏事的。
  “刘钧其实是个蛮讲义气的人。”姚谦端着酒杯说道。
  而此时的刘钧,却正站在虎头堡南门外迎接着老爹的突然到来。
  “爹,你怎么来了?”刘钧走到马车旁扶着老爹下来。
  刘老爹拍着儿子的肩膀,眼睛里还有泪花在打转,“钧哥儿出息了,如今是堂堂游击将军了。你娘听说你被圣上钦封正三品后,高兴的都哭了。”
  这时马车上又钻出来一人。
  “这是?”
  刘老爹笑着道,“这是刘金吾的大公子,名字叫允升。”
  刘允升跳下马车,走到刘钧面前,“允升见过钧哥,论起来我是我们这一辈中最大的,而你是我们这辈中排行第三,我当称你声三弟。”
  刘钧一下子猜到了来人身份,刘侨的长子刘铤刘允升,武举人。
  刘铤的来意很简单,就是希望刘钧能归宗,甚至直接先去找了刘修。刘老爹其实心里很希望能够回到刘氏家族,这也是当初刘老爹父亲留下的一个遗愿。当刘铤找到刘修说明来意后,老爹立即就同意了,甚至急急的赶来虎头堡为刘铤做说客。
  刘钧当然知道回归刘氏家族对自己其实是利大于弊的,只是他不想被刘家人牵着走罢了,此时见老爹也出动了,当下也就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认祖归宗没问题,但得先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刘家得先把我手里的那两万两庄票给兑现了。其二,刘钢打了我的客人姚公子等人,我希望此事能就此了结,我择一日子摆一场酒宴,双方就此化干戈为玉帛。”
  刘铤点头,“这两个条件都没有问题。”
  “那好,最后一个条件,我希望刘家能借我五万两银子,没有利息,五年期限。”刘钧抛出最后一个条件,一脸笑意的看着刘铤。
第一百四十一章
今时不同往日
  九头鸟新近扩编,由原来的六百来人,一下子扩编到了现在战兵辅兵各一营,总计六千余人。
  这么多新招募的兵马,衙城已经安置不下,为此,刘钧特意又在南门和北门外各建了一个军营,就称南营和北营。
  北营驻战兵,南营驻辅兵,衙城里驻着亲兵。
  兵马已经招募足够,虎头堡到处都是新兵,南北大营开始紧张的训练之中。不过眼下九头鸟还缺军械少战马,火器也不足够。
  朝廷给刘钧的游兵营军额是三千,是营兵编制,不同于卫所,他的兵属于募兵,军饷是士兵每月银一两五钱,军官们的亲兵按家丁算每月二两,另外士兵和亲兵都另有每月一五斗的米。至于军官,则按各自品级领取相应的俸禄。
  刘钧现在的这六千多号人,那三千人的辅兵是不算营兵的,在刘钧报上去的公文里,这三千人属于长夫性质,所需耗费是要刘钧自己解决的。
  战兵营的刀枪火器,上面也答应拔给刘钧,不过刘钧对此不抱太大的期望,就跟他实际上对朝廷的军饷并不抱期望一样。如果自己不能解决粮饷军器的问题,想等朝廷拔付,九头鸟撑不了多久就得解散。
  刘钧明知如此,还如此大肆扩编,当然是打算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现在不再是练总了,成了皇帝钦封的游击将军,那就别想着再缩在麻城慢慢的练兵了。他随时有可能会被调去参与剿匪做战,到时如果还是六百来人,哪怕你再精锐,也扛不住流匪的人海战术的。
  三千战兵可以让刘钧安心不少,三千辅兵即可做为战兵的辎重辅兵,也可以做为一支预备队,随时能够提供支援。
  不过一下子从六百人扩编到了六千多人,压在刘钧头上的粮饷压力也立即大增。士兵们得装备刀枪火铳铠甲,得发饷发粮,哪一样都需要钱。
  好在刘钧向刘家狮子大开口,提出借银五万两的要求,出乎刘钧意料的是刘允升回去和刘家人商议过后,很快就做出了回复,他们愿意借这笔银子给刘钧。
  刘家这回说话算数,而且动作很快,当天刘允贞答复的时候,就已经把银子提出来了。刘家做为一方豪族,家族的地窖里藏银许多,五万两银子甚至都不需要去凑,直接就从族里公家帐上提了出来,五十两一锭的大银锭,上面还铸着刘家的印记。
  刘老太爷刘承启带着老二刘仲老三刘俭还是长孙刘铤一起亲到虎头堡。
  十四个大银箱摆在刘钧的面前,箱盖打开,一片银光灿烂。每个银箱里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银锭,每箱一百个,十四个箱子里整整是七万两白银。
  刘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银子,如此多银子摆一起确实很有些气势。
  刘家答应的如此干脆,还把银子一分不少的都送来,确实让刘钧有些意外。他先前开价五万两银子,也不过是想漫天开价,然后等刘家落地还钱,最后能借个万把两银子就不错了。
  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自己如今对刘家的重要性。
  既然刘家如此干脆的把银子送来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着这些银子的份上,刘钧也要笑着迎接刘家一行人。
  刘家老三刘俭一直冷着一张脸,他心里确实不太痛快。赵武那两万两银子确实是他拿给赵武去放贷的,结果直接就被刘钧给抄了去,本还想拒绝支付,如今刘家强压着让他付帐,这两万两银子他几乎是心里流着血拿出来的。
  这可不是公中银钱,而是属于他私人的,两万两银子对他来说已经很大笔银子了。
  乱世之中,刘家也已经很敏锐的感受到了兵的力量了。刘钧这个他们曾经俯视而不屑的小人物,如今只因手里握着一支兵马,他们便得放低姿态来拉拢。
  收下了刘家送来的七万两银子,也大大缓解了下刘钧的财务危机。当然收了钱,就得办事。当天,刘钧亲自在衙城设宴,充当中人为刘姚两家说和。
  其实如果不是这段时间刘钧两边不时的挑拨,本来刘钢与姚谦两边的斗殴仅只是场误会而已,而且两人其实都有些忌惮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刘钧把姚谦等人一直留在衙城内,不让两边见面,使得本来简单的一件事情,弄的好像很严重似的。
  此时他又假装大好人,居中来调和,两边不明就里,反而对刘钧很是感激。
  姚刘两边本来就不打算要闹大的,现在刘钧这么居中一调和,当然是各找台阶,立即和解。
  酒宴结束,姚谦长松了一口气,这事总算解决了,要不然他还真一直担心着锦衣卫来找他麻烦。
  “继业兄,什么也不多说了,此事多亏你周旋,帮了为兄一个大忙了。我欠你一个人情,他日必报。”
  “既然我们都称兄道弟了,说那些话就太见外了,况且你本来就是我的客人,在我地盘上出了事,是我招待不周才对,说来还应当由我向你致歉的。”
  刘钧心里对姚谦这种公子哥是没啥好感的,但谁让人家有个做内阁大学士的伯父,还有一个是如今总理六省的姑父呢,尤其是熊文灿,现在还是刘钧的顶头上司,跟这个姚谦弄好点关系,对他也是百利无一害的事情。
  随后,刘家人也找到刘钧,对他表示感谢。
  “不愧是我们刘家自己人,这次刘钢闯下的祸事,多亏你帮忙解决。”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的。”刘钧笑着回道。
  第二天,刘钧带着亲兵先回了趟西湾,然后全家人一起前往锁口河,这次连刘钧的三弟刘键也被叫了回来,刘钧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兄弟,瘦高的个子,有些清瘦,但一双眼睛很清澈。
  他还是刚刚得知,原来西湾刘家居然是锁口河刘家出来的分支。但并没有什么太高兴,甚至觉得既然出来了,就没必要再回去。刘钧看的出来,这是一个虽然年少,但却已经有了读书人傲骨的年轻人。
  刘修和刘钊两个却对这一天充满激动,刘修是因为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至于刘钊,肯定是因为感觉攀上了锦衣世家的激动。
  对于刘钊的这种抱大腿的想法,刘钧只是笑笑。其实当初一开始,他得知刘侨是族亲的时候,不也一样有这种抱大腿的想法吗。不过现在,经历了这么多后,他想法更加成熟了一些,想抱大腿没什么不对的,但却首先得自己有实力,要不然,你就想抱大腿人家都不屑看你一眼。
  锁口河刘家的祖祠里,西湾刘家认祖归宗的仪式弄的很隆重而又盛大。这本来只是刘家人的事情,可出于一些原因,刘家特意大肆宣扬,因此当刘钧一家人赶到的时候,锁口河刘家集上热闹无比,四邻八里赶来许多人观看。
  刘老爷子还派人向各家下贴,广邀各方前来参与见证这场仪式。
  最后,这场认祖归宗办的比前些时候刘承启大寿之时还要热闹。
  “原来当今陛下钦封的游击将军刘钧竟然是刘大帅的从子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