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697

  “粮饷未足,军中疲惫啊。”罗岱提出了麻烦。
  “这些我都知道,可我们继续呆在这里,一时半会也等不到钱粮,可熊总理却已经一日数催,再呆下去,只怕朝廷的罢免令就要下来了。”
  “他娘的皇帝还不差饿兵呢,谁有那本事来就让他来好了,老子巴不得打道回府呢。”罗岱发牢骚道。他是河南副总兵,而河南总兵张任学却是大明朝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进士总兵,一个文官转任的总兵官,实际上也是一个除了嘴皮子能说,什么带兵打仗都不懂的文官。
  河南原本没有总兵,近两年为剿匪才新设,河南兵也不及各镇兵马,罗岱领着这么一支兵马,也确实很难。
  “不管怎么说,熊文灿总理六省兵马,他的命令我们不得不听啊。而且,襄阳城里现在还坐着一位辅臣督师,手里捧着尚方宝剑呢。一个不好,说不定他就要拿咱们试剑了。”
  “可没有粮草,咱们怎么发兵?”罗岱问。
  左良玉道,“咱们为朝廷讨贼,军中缺粮,就先向本地的乡绅们暂借一些好了。”
  所谓暂借,其实就是明抢,罗岱心里很清楚所谓暂借是怎么回事,不过这种事情也是见惯不怪了。
  “什么时候出兵?”
  “明日一早。”
  “要等陈总兵吗?”
  “陈总兵在郧阳一时脱不开身,就我们两部出兵吧。我们两部加起来也有万余人,对付献贼等足矣。”左良玉说道,他做为总兵,麾下本只有有一个正兵营三千人马,后来招降了不少流匪,如今麾下已经有三营万人,而罗岱也有副将奇兵营一营人马,两人加起来足有一万三千人。这个兵力对付贼匪是足够的,不过前提得是贼匪不要避战逃窜。
  当天晚上,刚刚被官军收复不久的均州城突然火光冲天,河南副总兵罗岱与援剿总兵左良玉两将麾下兵马突然作乱,他们成群结队,公然抢掠城中大户商铺,掠夺钱粮,甚至有不少人趁机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直到天明以后,饱掠之后,左良玉才下令收兵,稍后两部一万余人拔营离城,往房且而去,留下了一个更加残破的均州城。
  许多幸存下来的百姓望着官军离去的背景,无不咬牙切齿,恨声痛骂,甚至有一些昨夜家破人亡的男子,掩埋了家人的尸体之后,转身就去投奔流匪去了,他们满心怒火怨恨,只希望余生能够有机会跟随义军击败那些比强盗还狠的官兵,亲手杀了那些仇人。
  消息很快传到了谷城,传到熊文灿的案上。熊文灿对于左良玉等人在均州的恶行,只是骂了一句跋扈后就扔到了一边。他更在意的是,左良玉和罗岱终于发兵进剿张献忠了,要是他们再不动作,熊文灿估计杨嗣昌就该出来发话了。
  他是由杨嗣昌举荐出任总理的,当初招抚张献忠也有杨嗣昌的授意。熊文灿知道杨嗣昌也不希望他被定罪免职,那样的话,一样会波及到杨嗣昌的威望。
  现在杨嗣昌在襄阳称病不出,这是在给他时间,让他有机会剿灭张献忠,起码有机会打一两个胜仗,改变眼下难堪的局势。
  可这个时间并不多,如果他无法掌握眼下的局势,又何谈扭转局势?如果形势再无好转,杨嗣昌必然只得出来了。
  还好,左蛮子终于还是出兵了。
  不过熊文灿对左良玉实在是没有什么信任,他叫来了自己的家丁。
  “再派人去一趟麻城,再催下刘钧,让他立即北上。告诉他,若来晚了,贼人就要被剿光了,可就没有立功之机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地震
  崇祯十二年七月中,张献忠在总理熊文灿的不断催促中与河南副将罗岱,率两部一万余人向房县进剿,由于军队欠饷乏粮,左良玉部沿路抢掠,引得沿途诸县百姓纷纷逃遁远避,村寨城堡更是门户紧避,拒不开门,如临大敌。
  十六日,左罗两军到达房县,可此时房县已经空无一人。张献忠与罗汝才两部早已撤离此地。他们走的时候,将房县洗劫一空,等贼人走后,剩下的百姓听说左良玉的兵马一路洗劫而来,比献贼更盛,一下子又全都逃进了附近山里。
  等左良玉到达时,只看到了一座空城。而此时左罗两部粮草已尽,他们又一次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局势。偏偏在此时,熊文灿又一道进剿令送到,并给他们下了最后通牒,再不击贼,就要问罪。
  与此同时,襄阳城中的杨嗣昌也送了一封信过来,让左良玉抓紧剿贼。
  左良玉不敢抗拒天子宠臣杨嗣昌的命令,只得带着兵马继续进军。好在此时他得到消息,贼匪撤离房县后往西逃跑,现在还没跑远,有情报表明贼匪此时正在竹山县城。
  左罗两部一万余兵马继续追击,当他们西出县城八十里的罗喉山簸箕寨时,却不料突遇伏击。八大王张献忠与曹操罗汝才两部早在此设伏,他们派了一支人马虚张旗帜,大张声势前往竹山县,而主力却一直埋伏在房县与竹山县之间的半路罗喉山上,扼守在最险的路段。
  左良玉和罗岱措手不及,加之两部兵马本一路行军又缺粮,士气正低,贼军伏兵四起,官兵不及提防,大部被逼进深山峡谷密林之中,走投无路被杀。
  一日激战,左罗两部一万余官兵,最后只有左良玉凭着一股凶悍带着千余家丁杀出重围,而率部走在前面的河南副将罗岱与其部尽皆战死。一万两千人马,最终折损了一万余,左良玉甚至连自己的总兵关防大印都在战场上遗失了。
  左良玉一路狼狈逃回房县,继而再退往均州,连谷城和襄阳都不敢回,生怕熊文灿拿他问罪。到达均州后,左良玉立即派人招刘国能李万庆金声恒等诸将。这些将领原本都是流贼中的悍匪大寇,如刘国能匪号闯塌天,李万庆号射塌天,王光恩号小秦王,马进忠号混十万,金声恒号一斗粟,刘洪起号刘扁子。
  这些人原来在流匪之中都是老字号,是与张献忠等地位相当的老贼,在这几年里,先后被左良玉击败招降,比起张献忠的反复无常,这些人受招安后倒是坚定的站在朝廷一面,诸将也都因用功剿匪而都获得朝廷的升赏,刘国能等俱带副总兵衔,各领一营人马驻守在郧阳一带。
  左良玉大败而归,立即派亲信召集这些名义上隶属于他的诸降将带兵前来。诸将纷纷赶来均州,转眼间左良玉麾下又聚起近两万兵马。
  直到此时,左良玉才派人向熊文灿和杨嗣昌禀报败讯。但在报告中,他却把此战失败责任,都归于沿途地方官府不给粮草,导致其部官军断粮士气大降,又说罗岱担任前锋,却无警戒防备,致使官军进入贼匪伏击之中,导致大败。
  坐镇于谷城的熊文灿得到战败消息之后,惊的面无人色,然后当天就跑回了襄阳城中。杨嗣昌得此败讯,也终于无法再装病了,不得不紧急召来熊文灿、方孔炤、张学任等人商议。
  远在房县千里之外的刘钧并没有第一时间得知房县之败的讯息,但到了月底,原来见天收到的熊文灿催促北上命令,却突然断了。
  三天之后,左罗两部房县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河南副总兵阵亡,左良玉仅带千余人得逃,连总兵关防大印都丢失战场上的消息传回,震惊了所有人。
  原本已经准备妥当要出兵的刘钧,下令暂缓出发。
  刘钧一面下令暂缓出兵,一面却让新扩编的诸营加紧操练,特别是对于那些炮手和铳手,敞开了弹药供给他们训练,每个火铳手每天进行三次实弹射击训练,每次九发子弹。并且对成绩做评判,分为九等,上中下等各三则。
  九中者,准超等,八中者,准上上等,七中者,准上中等。六中者,准上下等。五中者,准中上等。四中三中者,准中中等。二中者,准中下等。一中者,准下上等。不中者,准下中等。不知者,准下下等。
  八十步的靶子,四中三中者无赏,五中以上者都有赏赐,而二中一中者要打三棍,不中者打五棍,第二次成绩没有进步,则要罚银,三次成绩没提升,降入火兵。
  甚至还把士兵的训练成绩与各自的队官挂钩,实行连坐制度。各队也要比试排名,如果队中成绩垫底,要受罚,连续垫底成绩无进步,队总会被免职降为战兵。
  整个虎头堡外,每天都是铳声炮声不断,响声震天。在优厚的赏赐以及严厉的惩罚条件下,各营的训练十分吃苦卖力。
  一连半月时间,九头鸟营似乎被遗忘了。
  然后就在九头鸟技艺不断的精进之时,在八月的第一天,方以智拿着一封信直接找到刘钧。
  “继业,有襄阳那边的消息了。”
  信是方以智的父亲湖广巡抚方孔炤写给方以智的,之前刘钧托方以智帮他打探襄阳那边的动静,现在终于有了结果。
  之前襄阳城那边突然没有了动静,其实是因为房县战败事情太严重,直接呈奏天子。刚刚还因为一场蕲黄大捷而高兴的崇祯皇帝没想到这么快就遭遇了一场大败,而且败的如此难看。
  围绕着这场战败,朝中这段时间也是风云涌动,各方势力都纷纷出身。杨嗣昌原本想要保熊文灿,结果他在朝中也并非没有对手,他的敌手们抓住这次机会,开始大举攻击熊文灿以及熊文灿的保举者杨嗣昌,甚至攻击杨嗣昌在内阁中的盟友首辅薛国观。
  朝中的这场斗争极期激烈,直到几天前,才终于有了分晓。
  崇祯下旨,革除六省剿匪总理熊文灿官职,差锦衣卫押解进京。湖广巡抚方孔炤革职,由湖北参议、分守下江防道袁继咸接任。郧员巡抚戴东旻革职,由原吏部尚书李长庚接任,河南巡抚李仙风革职,由原山西按察副使李树初接任。河南总兵张学任革职,陈洪范调任河南总兵官。而熊文灿被革职逮捕后,由原甘肃巡抚梅之焕接任六省剿匪总理。
  左良玉则被以轻进贬三秩,但仍允戴罪视事,并授湖广总兵官。
  受这次房县之败影响,大批官员和将领被贬官免职,同时也有大批的官员得到升任甚至重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梅之焕、李长庚以及李树初这三位湖广官员的重新启用,这三人都是楚人,且都是东林党人,还都曾因和阉党魏忠贤和奸臣温体仁不和而被排斥罢官,此时这几人都致仕在家数年,皇帝却突然一下子把他们重新启用,而且一下子就安排了这么重要的职位上,不免让人十分迷惑不解。
  难道皇帝准备用楚人来解决楚地的贼匪?
  不管怎么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官场大地震。
  与此同时,崇祯也给他新选定的这些督抚们下了一个限时剿匪令,限定他们在崇祯十二年年底之前,剿灭献贼曹贼等流匪,安定中原。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钧确实极为惊讶,他原来对历史并不熟悉,因此也不知道历史上熊文灿最后是什么结局,而后来又是谁代替了他做总理。不过朝廷的新任命,对于刘钧来说是个好消息。
  梅之焕那是他的老师,他出任总理,那对自己自然是好事,何况新的郧阳巡抚李长庚、湖广巡抚袁继咸,那都是湖广人,而且还都是与他关系不错的,新任河南巡抚李树初他虽没见过面,可刘钧却救过他女儿。
  接到这消息之后,刘钧第一时间前往了麻城沈庄,面见梅之焕。
  沈庄,梅之焕看到刘钧到来,并没有意外,笑着道,“我猜你今天肯定会来。”
  “学生恭喜先生出任总理。”
  梅之焕脸色很平静,“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有何好恭喜的。看看朝廷这几年的剿匪总督总理们,不论是五省总督陈奇瑜、洪承畴,还是五省总理卢向升、六省总理熊文灿,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下场。”
  刘钧笑着道,“五省总督洪承畴调入北方任蓟辽总督,应当还算是更受重用了吧。五省总理卢向升后来入京主掌兵部,更曾经以三十九岁的年纪总督天下兵马,何其了得。”
  “再了得,如今也化作了一捧尘土。”梅之焕并不愿意过多谈及卢向升,卢向升确实是个有能力的大臣,虽为进士出身,但练总统兵一道却是天生帅才,可惜这样忠君爱国的能臣统帅,最后却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斗争中被陷害而死。
  “继业,关于剿匪,你有何建议?”新任的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的总督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六省军务的剿匪统帅梅之焕问道。
第一百五十六章
出兵
  面对梅之焕的询问,刘钧心中早有答案。
  “回禀老师,学生以为,朝廷剿匪剿了这么多年,并非因为贼匪有多强悍,实因贼匪就如星星之火,根本扑来不及,随时都能死灰复燃,再成燎原之势。因此,关键还是得剿抚并用。”
  “剿抚并用?”梅之焕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个答案有些失望,实在是这四个字不知道多少大臣们提过,这些年来负责剿匪的重臣从杨鹤到熊文灿,提出剿抚的人太多了。甚至其中力主抚的杨鹤和熊文灿都没好下场。
  “当然,剿匪并用,首先得剿,然后再抚,恩威并济。并且,抚也得要有手段。比如每剿来一贼,得将贼区分开来,那些为祸多年的贼首自然不能轻饶,就算要抚,也必须把他们的兵马给拆分,兵将分离。而且必须得是先打服了再抚,尤其是不能贼一失势喊降就同意,得彻底掌握了主动权才能抚。”
  事实上,这些年朝廷打服的贼匪并不少,不少被打服后投降的贼将,也有好多从此死心为朝廷卖命的,其中不乏许多都曾是贼匪中有名的首脑头目。
  “先打服,再招抚,然后是安置。安置也很重要,如果不能安置好,贼匪随时都有可能复反,当年的杨鹤招抚流贼,贼也一度受抚,可最终还是反了。为何,只因活不下去。”
  梅之焕听了长叹一口气,刘钧说的并不新鲜,朝廷中有识之士都能意识到这些,可关键是如何做到。现在别说抚,就是打都打不到贼匪了,他们四处逃窜。
  杨嗣昌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剿匪之策,其实就是因为贼人流窜不定而特别提出的策略。他的想法其实是不错的,把中原划分为十个战区,四个专防,六个专堵,而督师总理则专门追击。
  可这种看似完美的策略,其实毫无可行性,因为这需要太好的配合了。而事实上,如今大明朝廷最缺的就是配合,总有各种猪队友扯后腿,掉裤裆。这就导致,根本堵不住,围不了,贼人总能逃出包围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