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697

  李树初听说后连忙赶来劝阻。李树初倒也不完全是迂腐,只是他也很欣赏刘钧,记住刘钧曾经救过他女儿的情,为刘钧的名声担忧。毕竟惹上一个嗜杀的名头,只怕传扬出去不好,况且,说不定到时朝中御史还会弹劾他杀俘,好好的战功,到时弄不好还成了污点。
  “我并非滥杀无辜,只不过是处死那些残暴之徒,他们双手早沾满血腥,不仅是官兵的,还有那些无辜百姓的,这些人死有余辜。”刘钧平静的对着李树初道,“对于那些可以挽救的,我们也不会放弃的,惩前毙后,我们会区别对待的。要不然,若只是一味的放掉他们,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这些人回去后,随时又会造反。”
  刘钧不是喜欢杀人,而是有些人确实没必要留了。若是连这些人都不杀,那以后造反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适当的斩杀,还是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的。
  本来有人提议刘钧,斩掉这些人的大脚趾,那样种地走路做工不成问题,只是不能负重不能奔跑,当然也就无法再从贼造反,刘钧却不肯这么便宜他们。
  “有些人还是杀了的好。”梅之焕等人已经习惯了刘钧的那一套,这个时候也站出来支持刘钧。“放心吧,杀的也只是少数贼匪而已。”
  营地里那六万多人,四万多贼,一万多贼家眷,一万多民夫。刘钧所杀的仅仅只有三千左右,烂泥沟一战,张献忠被俘,手下三千多老贼几乎战死,曹操逃跑,又带走了三千余,张可望等也带走了好几百。因此,实际上那些俘虏里并没剩下多少老贼了,好多都是今年才加入贼匪的。
  刘钧把其中那三千多够的上血债累累的贼匪们全都处死,依然是公开处决,几万俘虏们观看行刑,直接斩首。各部轮流充当刽子手。斩下的首级保存下来,被刘钧直接列入阵斩首级中,并对那些首领头目等首级专门编了号做了详细标准。
  至于其它的那些贼匪,原来朝廷一般是押回地方安置,或者就地安置。不过刘钧和梅之焕他们都不放心,而且这样随便安置,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刘钧与梅之焕等商议过后的结果是把这些人都带回湖广去。
  确切点说,是这些人都由刘钧接收了。
  对这些人刘钧的打算是其中那些被抓来的民夫,如果还有家的愿意回的可以让他们回去。已经无家可归的可以跟他去湖广,他会在蕲黄大别山西麓的山区里,组织这些人屯田,以多少人一个点集体屯田,刘钧为他们提供种子耕牛农具等,垦田耕种的收获,部份他们自留,部份交给刘钧。
  而对于那些俘虏,也按贼龄和他们在贼匪中犯下的罪情轻重而区分。杀过人的甚至是杀过百姓奸淫过妇人的当然大多被处决了,剩下的那些没处死的,但也有过杀人劫掠等情况的,会被送到矿山去做工,刘钧也会给他们薪水,但人身会受到些限制,这些人相当于劳动改造,看表现来确定劳改时间。
  而对那些加入时间可能较长,但没什么劣迹的贼匪,会安排去工坊做事,这些人会受到些监视管理,不能随意离开。最后一种,加入贼匪时间较短的,比较干净的,会安排去屯田。
  总之,刘钧提出的这个安置方案还是很让梅之焕他们动心的。毕竟刘钧接收这些人,会安置会管理,不会就随意扔一边,只要这些俘虏有人管,也能生活下去,那二次造反的可能性就很少。
  至于刘钧是不是等于一下子得了许多便宜劳工,梅之焕等人倒是不在意的,就算如此,又有什么关系,他们要的只是把这些人成功安置下去,然后以后不再闹事就行了。况且,安置这些人也不是那么轻松的,前期也还是得投入不少的,不管是去挖矿还是做工,甚至是去屯田,都得要花费。
  换一面来说,刘钧拿着钱去招募矿工、招募工匠、招募流民屯田,难道会招不到?
  总之,刘钧提出的方案是一个双赢的方案。梅之焕他们把几万人的俘虏给安置好了,而刘钧得到了一批更廉价的劳力。
  俘虏们的家眷大部份是让他们回到家人身边的,那些家人已经战死的,或者已经逃跑的,刘钧则会把她们许配给那些没有妻子的单身俘虏,让他们重新组建家庭生活,顺便那些老营里的老人、孩子也一并归他们接收了。
  “要立即开始分批把这些人送回湖广去安置。”
  刘钧看着那一营营的俘虏,缓缓说道。一下子得了好几万的俘虏,虽也是个战功,但却一下子让刘钧他们负担极重起来。
  现在唐家湾营地里,聚集了近十万人马。俘虏等就有六万多,另外湖广兵和白杆兵也有近两万,大昌城兵溃后,虽然杨嗣昌一口气跑到了大宁城去与左良玉会和,并号令各部兵马往大宁汇合,可依然有不少溃兵跑到了唐家湾来,加上京营的猛如虎和虎大威两将率领的数千京军,也到了唐家湾,使得唐家湾现在兵马俘虏突破十万之数。
  十万人马,要供养维持,需要的粮草可不少,还好几支兵马都没有多少战马,要不然需求更多。
  现在数万俘虏每天只有一顿饭吃,官兵不是故意饿他们,实是为了减少供给压力,一面不让他们吃饱,也确实能避免这些俘虏们吃饱了有精力闹事。
  刘钧已经开始着手组织船队运送这些俘虏回湖广安置了,另一面,急着要运回去的还有大量的战利品,在唐家湾之战前,刘钧已经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刀枪铠甲、战马骡车,金银首饰、粮草等各种各样的战利品。到唐家湾后,曹操前后送来了二十万两价值的财物,刘钧分了十万,而随后曹操逃跑,也仅带走了很少部份的金银,其余的大批财物和粮草全都扔在唐家湾,然后成了刘钧他们的战利品。
  那是一笔很丰厚的战利品,张献忠和曹操他们转战十余年,本来就积聚了大笔的钱财,虽然去年曾归降朝廷,也拿出了不少来行贿官员,但他们的钱财依然得以保留着,这次再反,又一路攻陷了数座城池,积聚了不下百万价值的钱财物资。
  又是一次大瓜分,依然如前次一样,最后刘钧的九头鸟因为是战斗主力,最后得到了一半的钱财,而梅之焕、秦良玉、李长庚、袁继咸等各营分了剩下的一半。至于李树初、虎大威、猛如虎这些人,则是一点也没有份。
  前前后后,刘钧进军入川以后,缴获瓜分的财钱起码价值数十万,比起他这一万人的出兵耗费来说,还是有赚的。
  刘钧最在意的还是战马,他与其它几营经过协商交换之后,刘钧现在拿到了三千多匹马,加上自己原来的那几百匹,刘钧有了差不多四千余匹马。有了这么多战马,刘钧便打算把自己的骑兵单独扩编为一个骑兵营。
  哪怕仅是一个骑马步兵营,也能让九头鸟提升不少战斗力,拥有追击的能力。要不然,再碰上如这次曹操他们扔掉辎重逃跑的情况,也只能再次干瞪眼。
  杨嗣昌狼狈逃到大宁城,汇合了左良玉所部兵马,然后又召回了陈洪范的河南兵,正一路追击曹操等入了陕西汉中。杨嗣昌原本还传檄召猛如虎和虎大威率所部京军前去汇合,可惜二人都没理会,现在整天跟着梅之焕和刘钧他们身边。
  梅之焕也接到了杨嗣昌的传檄,但梅之焕以所部新近连续战斗,军疲马乏,且缺少粮草为由拒绝听令前去。
  杨嗣昌憋的要死,可也知道现在根本调不动梅之焕,只好带着左良玉、陈洪范等部兵马狠追曹操,一心想要歼灭这些漏网之鱼,以挽回一些颜面。但曹操等轻骑前进,却不是他们想追就追的到的,两边越追反而相距越远。
  梅之焕现在和刘钧、秦良玉他们早都是上下一条心了,仗打到现在这份上,他们的功绩谁也抹不去,因此他们现在根本没必要再去追再提,没必要,也追不上。
  反正奏捷的信使早已经去京师了,杨嗣昌这次是栽了一个大跟头了。先前判断贼匪逃窜方向有误,梅之焕判断对了,结果他还要写奏章给皇帝跟梅之焕打官司,最后证明蠢的人是他。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还没什么。
  可梅之焕在南面,仅凭着刘钧等几个营的万把兵马,连战连捷,还生擒了张献忠。而杨嗣昌呢,一路慢腾腾的赶不上来,最后关时候已经合围了贼匪,但他统领的几万兵马,却发生了哗变逃跑这种事情,并且这还不算,最后不但错失全围歼敌的大好机会,还让几千败逃贼匪把他的两万多人把守的城池可破了,扬长而去,而杨嗣昌所部两万余人,却一箭未发,就全军溃败而散,无论如何,杨嗣昌这回都是表现糟糕,特别是和总理梅之焕一对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杨嗣昌这督师还能不能坐下去,都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一百九十二章
帝国双璧:刘钧、吴三桂
  崇祯站在殿中沙盘前,看着那大好河山,心里却是愤怒。
  愤怒,极其的愤怒。
  这些天,每天都有快马到京,飞报军情。先是飞报烂泥沟大捷,总理梅之焕与李长庚、袁继威三位督抚率刘钧、胡公国等兵将在烂泥沟再次诱敌伏击,一战斩首八千余级,阵斩一条龙、二只虎等贼首,并生擒张献忠。
  曹操等经此大败,率兵南遁。
  梅之焕率部迅速撤回巫山然后乘船赶往奉节大梅溪,抢先一步赶到北岸贼匪必经之路唐家湾布兵拦截,这时四川总兵秦良玉率五千白杆兵赶到唐家湾。
  同时,杨嗣昌也率领三万余各种兵马赶到大昌城。
  督师、总理两路兵马,成功的把曹操等数万贼匪包围起来,贼人至此已经插翅难飞。
  眼看着胜利在即,剿匪即将竞全功之时,受命出京督师一直表现不佳的杨嗣昌这边却出问题了,先是陕西总兵贺人龙明明早就到了大昌城,可他得知烂泥沟大战之时,却没有率兵增援,一直呆在大昌城不出。
  而等杨嗣昌等各路官军到达大昌城,准备进军合围歼灭贼匪时,贺人龙等率领的秦军却哗变,还抢了友军的粮食马骡等跑了。这个时候如果杨嗣昌暂时不管贺人龙,直接进兵也是好的,偏偏杨嗣昌却派河南总兵陈洪范率豫军去追贺人龙。
  然后杨嗣昌就那样错过大好合击时机,坐守在大昌城还全无防备,被曹操等三千余败匪突袭且大溃,杨嗣昌两万余兵马就这样全军大溃而散,眼睁睁看着曹贼就这样轻松的突破了包围圈,扬长而去。
  崇祯只觉得愤怒难言。
  贺人龙李国奇部一路西归,在途经汉中咋略阳的时候,这些乱兵还抢了瑞王的田租。陈洪范率领的豫兵因为追不上贺人龙所部,便也鼓噪着直接返回了河南。
  杨嗣昌汇合左良玉所部追击曹操等贼,却在川陕边界被曹操伏击,杨嗣昌和左良玉所部大败,几乎全军尽没,只有左良玉护着杨嗣昌、郑崇俭带着几百人逃回郧阳。张献忠击溃杨嗣昌所部后,再无拦截,成功的遁逃于汉中的绵绵群山中,再无消息。
  一场完美的大捷,结果最后却成了这样的结果。
  “不过又是一个袁崇焕!”崇祯拔剑一剑砍掉那沙盘桌案的一角,恨声骂道。他对杨嗣昌的信任,可以说不出当年对袁崇焕之下,可结果呢,结果就是年初杨嗣昌故意见死不救,置总督天下兵马的卢向升孤军战死。然后杨嗣昌举荐的熊文灿做剿匪总理,结果却一力招安,错失一网打尽贼匪的大好机会。然后这次让杨嗣昌做督师,却屡屡判断错误。
  崇祯失望无比,爱之深则恨之切,当初多少人弹劾过杨嗣昌,可他都一直维护着他。
  崇祯回到御案前,看着上面摆着的几封奏折,其中一封是杨嗣昌举荐熊文灿为总理,一封是弹劾卢向升,一封是弹劾孙传庭,还有一封是弹劾梅之焕,还有两封一封是举荐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举荐贺人龙为陕西总兵,最后一封则是弹劾兵部尚书傅宗龙筹措粮饷不力。
  此时崇祯看着这些奏折,越看越恼火。
  他突然的想,自己这些年为何就这么相信杨嗣昌呢,自己竟然被他骗了这么多年。
  事实证明,十个杨嗣昌也不如一个梅之焕。左良玉加上贺人龙,两个一起还不如一个年轻的刘继业。
  感觉到被欺骗的崇祯很愤怒,就如同他当初感觉被袁崇焕所欺骗一样。而让他觉得被欺骗,后果是很严重的,崇祯继位十二年来,撤换的内阁辅臣无数,杀过的督抚总兵更不少。年初更是一次就杀了三十六个督抚总监总兵级的官员。
  崇祯向来认为乱世当用重典,对于有才能的人不能拘于成规旧例,当破格重用,而对于那些只会说却不会做事的官员,他也不能容允尸位素餐,那些无能而又误事的官员,他更不会轻饶。
  “往四川的圣旨追回来没有?”崇祯问。
  一直安静的站在一侧的王承恩连忙回道,“回万岁爷,发往四川的诏书都已经追回来了。”
  先前捷报连连,崇祯接连发出不少奖赏诏书,其中既有大功臣梅之焕刘钧等人的,也有杨嗣昌左良玉等将的。不过诏书刚发出去不久,结果就又传来贺人龙所部哗变,杨嗣昌兵败,梅之焕俘虏贼匪数万等新消息。
  “拟旨,晋梅之焕文渊阁大学士加礼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衔,加少保兼太子太师,赐尚方宝剑、坐蟒,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赏白金五万两。”
  王承恩在一边听的暗自咋舌,梅之焕居然凭此次剿匪之功,一下子就入阁了。
  崇祯继续道,“着梅之焕以辅臣督师,统领中原各省兵马剿匪灭贼。”
  杨嗣昌原来就是以辅臣身份督师,朝廷不可能立两个辅臣督师,果然,崇祯接着道,“另调杨嗣昌即日回京,回阁办差,中原剿匪事宜皆交予梅之焕。”
  “再拟,陕西总督郑崇年免官夺职,授孙传庭为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为陕西巡抚。四川巡抚邵春捷革职查办,授汪乔年为四川巡抚。升郧阳巡抚李长庚为总督江南江北以及河南湖广军务,坐镇凤阳。原漕运总督朱大典调任郧阳巡抚,史可法夺情,授漕运总督兼江北巡抚,授陈奇瑜为江南巡抚。”
  崇祯一口气调整了数名督抚要员职务,其中不乏如此时还在监狱中的孙传庭,早年曾任五省总督后来被革职的阿奇瑜,甚至还有在家守丧的史可法也夺情起复。从这里面,王承恩就意识到,朝廷只怕又要开始一轮大地震了。
  崇祯停顿了许久,似乎有些犹豫不决,最后才道,“新设郧阳为总镇,晋刘钧为郧阳团练总兵官,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加太子少保衔,授镇南侯爵位,特赐尚方宝剑。”
  “晋辽东前锋右营副将吴三桂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罢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由左都督刘侨接任。”
  “把这些交给内阁,让他们商议一下,然后拟旨发出吧。”崇祯有些疲倦的挥了挥手。
  ……
  “圣旨到,左都督刘侨接旨!”
  刘侨今天休沐,难得在家享受一天的轻闲,结果一大早却有天使前来宣旨。刘侨连忙让家人大开中门,焚香设案迎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宣旨的公公一番抑扬顿挫,好半天旨意才宣读完。
  “刘大人,接旨吧。”
  刘侨连忙上前迎接圣旨,小心的拱在大堂案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