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697

  张山想想,确实如此,若三个月前,有人说他三月后能当上参将,他是如何也不会相信也不敢相信的,可现在他确实已经当上参将了。这么一想,原来心里的那一点小不痛快,也立即都消失了。
  “大哥教训的是,我一时头脑发昏。”
  “不说这些了。”刘钧拉着张山走到一边,“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虎头堡工坊一切都很好,赵顺把工坊管的很好,他按你当初订下的奖赏制度,把工坊管的井井有条。他奖赏了不少工匠,现在工坊那边产能上涨了许多,火炮坊、飞龙铳坊、鸟铳坊以及火药坊、铅弹坊还有定装坊热火朝天呢。”提到工坊,张山很是惊叹赵顺的能力。
  刘钧对工坊的事情其实一直有盯着,他知道赵顺严格遵守着他当初推出的奖赏计划,对于那些能提出工艺改进甚至新点子的工匠们,都大力赏赐。现在工坊就改进了数项重要工艺,使得生产能力大增。
  比如原来生产火铳最麻烦的一个工艺钻铳膛,最初人工钻膛一月钻一根,后来通过改进工艺以及使用三班倒生产,使得五天就能钻完一根。而现在,钻膛车间上马了水力钻床,加上使用油来冷却降温,一台水力钻床两个时辰就能钻完一根铳膛。曾经最为制约火铳生产的钻铳管环节,现在已经再不制约生产了。
  此外还有铅弹作坊,有一个工匠提出了一个新生产方法,建立了一个长长的斜坡水渠,然后从上方接通热水流过,再把融化的铅液通过一个筛子漏入那热水长渠中。铅液入水中慢慢冷却,然后在热水渠中滚动的过程中,会变成极为标准的圆铅弹。
  最后仅需要一个简单的打磨工序后,就能大批量迅速的制成标准化的火铳铅弹。比起过去用铅子模近乎手工制造,既快且好。
  铳坊炮坊生产都很顺利,如今飞龙铳坊月产能更是达到了一万支,只要原材料供应的上,铳坊就能源源不断的把一支支新铳给生产组装出来。
  “工坊那边我很放心,上次我交待你缉查私盐的情况进行的如何了?”
  提到这事,张山眉头皱了皱,“上次大哥放出要查私盐的风声后,倒也有些效果,有几家贩私盐的过来送了礼,然后消停了。但还有不少,对我们根本就不理会。我带兄弟们仔细的摸查,然后动手端了几个窝点。但端掉的都只是小窝点,那些稍大些的盐贩,很是敏锐,每次我要动手,他们就早做了防备。”
  “这些人自寻死路,正好,这次就先拿他动手。你回头把那些人的情况总结一下,做一份详细的报告给我。”
  不用张山说,刘钧也知道这些盐贩肯定是那些地方的大户豪强,他们之前完全就不理会张山这个守备。可现在刘钧是皇帝新封的镇南侯,还是郧阳总兵,更别说手里还有皇帝给他筹饷的便宜特旨,他手上还有一把尚方宝剑呢。
  再横再嚣张的地方豪强,在刘钧眼里,也不过是一些肥猪而已,正好杀了取肉。
  九头鸟营返回麻城后,刘钧给他们放了十天假,让他们好衣锦还乡。同时,也让这些新晋升的武官们,各自在家乡招些新兵回来。按刘钧的话说,你是一个新授千总,那你就去招一千个人回来,若你是把总,就招五百人回来,若你是个百总,你就招一百人回来。总之,只要是条件好的壮小伙,当然是多多益善。
  反正这些兵招回来并不就是就能加入九头鸟,他们招回来,只能算是候选者,最后还得通过统一的招兵考核,合格者才择优录取。
  给大家放了假后,刘钧也从府城赶往麻城西湾家中。
  刘钧往麻城家中赶回去的同时,湖广各地却有很多人都有些坐不住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郧阳镇原来的那些兵丁了。虽然刘钧一直认为郧阳原来无兵,但实际上郧阳还是有兵的,郧阳镇旧有兵一万三千人,马二千匹,这些是兵册上的数字,朝廷每年要支付郧阳镇这一万三千人二十多万两银子。
  现在,朝廷把郧阳升为一总镇,刘钧任总兵官,本来这是好事,可刘钧一上任,种种动作,就已经透露出一个极不好的信息。这位新封镇南侯,居然打算把所有的原郧阳人马给裁撤,然后再以他的九头鸟营为主,再招募新兵,建立郧阳新军。
  这个消息一出,郧阳的官兵大哗,尤其是那些带兵的将领们,刘钧这是在砸他们的饭碗啊。
  几名游击、守备、千总们迅速聚集在一起,密商应对之策。
  “刘钧来者不善啊!”
  “咱们不能就看着他把咱们都裁了,一万三千弟兄,裁了都吃西北风去啊!”一名守备叫道。郧阳官兵一万三,马二千匹,但实际上,这支兵也早烂了,一万三千人二千马,不过都是些名册上的数字。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游击,一营原本三千人,实际上却只有两千人,一千人只存在名册上,是游击将军一直吃的空饷。剩下的两千人中,也只有两百家丁能战,用那一千空额来养这二百家丁,剩下的一千八,也是层层克扣,武器简陋,战力低下凑数而已。其它的守备、千总们基本上都是如此,四层空额,剩下六成中又仅有一成家丁可战。
  在这次的剿匪中,他们跟随着杨嗣昌作战,结果先败于大昌,再败于汉中,更是损兵折将。那些军官们好不容易收拢了败兵回到郧阳,结果就听说刘钧准备把他们这些人全都裁了。
  这些军官打起仗来一个比一个没用,但却都把带兵当成了一个赚钱的行当。靠吃空额扣兵饷发财,如果刘钧把他们的编制裁了,那他们还靠什么赚钱。
  断人财路,那比杀人父母更加惹人怒!
  一名千总阴阴地说道,“刘钧要裁我们也可以,但朝廷欠了我们四个多月的粮饷了,这可是近十万两银子,只要刘钧能够现在把这十万两饷银给付了,咱们就让他载。”
  另一个守备接着道,“十万两可不够,咱们这次为朝廷剿匪,死伤了不少的弟兄,这抚恤总得要吧。另外,刘钧要裁撤咱们,总得给些遣散费吧,也不多算,这抚恤和遣散费加起来给个十万两吧。”
  “对,就是这样,咱们向刘钧讨要这二十万两银子,若是拿不出银子来,休想遣散我们!”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房
  出征近一月,刘钧终于又回家了。
  虽然刘钧给弟兄们放了假,可他如今堂堂镇南侯一镇总兵,手下亲兵们早做好了安排轮流休假,以保证侯爷身边随时都有一队亲卫。留下来的亲卫足有一百人,他们一路上早打起了刘钧的全套仪仗,镇南侯的,郧阳总兵官的。
  甚至黄州府和麻城县还早派出一队衙吏在前开道,鸣锣敲鼓的,好不热闹。一进西湾镇上,就立马能看到街口有一个新树立的高大石牌坊,这正是地方奉旨修建的,为的就是表彰刘钧的功绩。石牌坊很是气派,而西湾镇上稍有些脸面的人物,此时都早早聚到牌坊下迎接刘钧来了。
  对于这些父老乡邻,刘钧没摆什么架子,远过多下马来跟一众熟悉的乡邻们打招呼。刘家已经归宗锁口河刘家,但刘钧这次回来依然直接回西湾来,家人也早回了西湾。
  一阵寒嗐过后,刘钧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往家中走去。
  “二爷回来了!”
  远远的,刘安就在高声叫喊。
  然后几个仆人便开始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声中,刘家的中门大开。刘钧这时也才发现,刘家的那栋宅子也有不少的变化,大门明显刚整修过,门楣更高,门口的狮子也大了,原来只是简单的两扇大门,现在门更大,且钉着铜钉泡,漆着朱漆。两边还各有一座小门。
  仅看这门面,就知道刘家今时不同往日了。
  刘家今天张灯结彩,上下喜气洋洋。大门打开,刘老爹和大哥刘钊兄弟刘键都出来迎接,老爹看到儿子更是激动的眼泪都落下来了。
  他拉着刘钧的手,激动的半天说不出话来,儿子居然已经封侯了,光宗耀祖啊,连他这个老秀才都因此得了一个散官荣衔,刘母也得了诰命,甚至刘钧的祖父都被追赠了一个五品官。
  进了府,刘钧便看到雪琪陪着母亲、姨娘带着大嫂、姐妹们站在里面迎接。
  到了家,放下行李,稍洗漱了一下,刘钧便先跟着老爹和两个兄弟一起先去祖父的灵前告祭,刘老爹对着父亲的牌位,激动的说了大半天,一会哭一会笑的,把刘钧升官封爵的好消息仔细的报告了一遍。
  接下来,刘家便是宾客不断,锁口河刘家的人最先过来,还着大车的礼物,接着是刘钧的岳父陆维章,同样带着许多礼物赶来,然后是刘钧的几个姐夫们,再是本地的官员、乡绅们。
  这个时候,庆祝似乎也就是吃吃喝喝。
  陆老爹早把一切张罗好了,请来了一个后厨班子自带材料上门操办酒宴。对于这些前来的客人,刘老爹倒是个个欢迎。刘钧则倒比较淡定,这就是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闻了。
  想当初,他巴巴的赶去刘家贺寿,送上重礼可人家都没正眼瞧他。而现在呢,刘家对他的态度,那可真是天上地下了。这虽然有些势利了一些,可这些事情却是不可能太在意的。
  对于前来锦上添花的人,刘钧也是欢迎的,他脸上一直带着笑跟大家打着招呼,起码表面上做到了礼节。
  好多赶来的人都委婉的向刘钧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能不能送些家族子弟进九头鸟营,他们都已经知道九头鸟又要扩招了。当然,这些人也并不是打算让子弟直接去做普通的士兵,他们知道如今九头鸟待遇很好,希望的是子弟进入九头鸟中,担任些小军官或者文职吏员之类的。
  好多人都看到,许多早先加入九头鸟的那些麻城子弟,大多原来只是些普通的商人子弟、秀才子弟,甚至是农夫、工匠还有和尚等,可几个月后,最早加入的那批人如今哪个不是军官,运气好的,刘钧的那些把兄弟,全都成了副将参将游击将军。混的差些的,起码也是八九品的军官武职了。
  “九头鸟确实还要扩招,诸位父老乡亲们肯大力支持,这自然是最好的。”刘钧对这些人提的要求都笑着答应下来,不过却也说明他们送来的人还得经过一次考核选拔,不过家乡子弟肯定会优先录取的。
  “最近我正准备干一票大买卖,收益会很高,但凭我一人之力肯定干不了,希望多拉一些人合伙,如果世伯手中正好有闲才没处投,那么到时可以考虑下我这边。别的我不敢多说,但我敢保证,这生意做起来,绝对比投钱买田收益更大,而且更稳更长久。”
  刘钧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消息,但具体的又不肯透露,只说如果想要合伙做这个买卖,那可以先准备银钱。而且这买卖很大,起码也得一千两以上才有资格入伙。
  虽然说朝廷很穷,可在地方上,尤其是湖广,士绅们还是很有钱的。不过很多人有钱却没地方投资,想买田都很难买到,大把的银子只能埋在地窖里。而现在刘钧提出有一个大买卖,居然收益比买田还要高还要稳,立即就激起了许多人的好奇之心。
  可惜刘钧点到为止,不肯多谈,还直接抛出了入伙最低一千两银子的门槛,可这种态度,却反而使得更多人有了兴趣。若是刘钧一上来就谈他的买卖如何如何有前景,怎么怎么能赚钱,说不定大家反而会有警惕提防之心,不会相信。
  可现在刘钧这样的态度,大家却都反而认定这生意估计是真能赚钱的买卖,而不是什么骗局。况且,刘钧如今可不是那个小小的练总了,当初他要靠李家梅家等撑腰,而如今刘钧自己就是侯爷了。
  “哎呀,侯爷一定要带上某啊,银子好说,万八千两的马上就能筹集。”一个西湾镇的商人立即道,若不是跟候爷是十几年的乡邻,他一个小小的商人,哪有机会跟候爷拉上关系。现在候爷要做生意,那不赶快跟上还等什么时候。谁都知道,在大明,商人必须得跟官绅勋贵们搭上关系,才能保证做的长久。
  “这事暂时不急,若世伯有心,准备好银子就行,到时候我会通知你们。”刘钧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然后又似漫不经心的抛出一句,“这个买卖起始将会筹集至少百万两银子入股合伙,但收益也高,现在我只能告诉你们一句,这买卖比买田可划算多了,甚至能比盐买卖的利润!”
  盐买卖的利润!
  短短五个字,却把一众围过来的乡绅商人们齐齐震惊了。盐买卖的利润啊,这年头跟盐的买卖都是最赚钱的,那些微商,哪个不是腰缠数十万上百万身家,靠的是什么,不就是盐吗?
  不过盐这行当虽暴利,可都被那些勋贵盐商们垄断,外人想要进入难上登天啊。这位新候爷,有什么办法插手其中吗?
  刘钧只是抛出了一个诱人的开头,然后就不肯再多说半点了,甚至他都没时间再理会这些人,他举杯跟大家敬了一杯酒后,便推说身体疲倦要先告退休息了。镇南侯发话,大家当然不敢有意见。
  刘钧留下老爹和兄弟替他招待客人,自己直接回房了。
  陆雪琪坐在屋里,见他回来,立即要给刘钧倒茶,刘钧一把拉住她的手,“你现在可是侯爷夫人了,而且还有身孕呢,这事让别人做就是了。”
  所谓小别胜新婚,刘钧出兵在外近月,还真很想陆雪琪了。
  “夫人,你看天色不早了,咱们早点安歇吧!”一面说着,刘钧一面伸手去揽她的腰,结果陆雪琪却是躲到一边,“夫君,妾身身子不便,不能陪夫君了。今晚,你去西厢屋睡吧。”
  刘钧有些怔怔的望着陆雪琪,“夫人,其实你现在身子并不碍事的。”
  “不行,万一伤了孩子怎么办。”陆雪琪不肯给刘钧丝毫机会。
  刘钧有些哭笑不得,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结果,本来喝了点酒,心中一股火头升起,现在却无处可浇灭了。沈曼陈圆圆还在虎头堡,也是远水难解近渴,没想到,他拥有美,现在却只能孤枕难眠。
  但这事情他也不想勉强陆雪琪,知道她是在意孩子,与她又聊了会分别之后的事情,最后刘钧只得往西厢去。
  进了西厢房,刘钧却发现屋里居然点着灯,还熏了香,一股好闻的气息飘荡着。
  床上还有个人!
  刘钧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房间,然后他看到床上的人是瑶瑶,见到他满面红晕,立即低头不敢看他。刘钧左右打量了一下,又看了看她,心里差不多想到了什么。
  “雪琪安排你的?”
  瑶瑶点了点头,用蚊子般的声音回了声嗯。
  刘钧走过去,坐到她身边,瑶瑶的身子抖动了一下,刘钧坐开了些。瑶瑶是雪琪的贴身丫环,还是陪嫁丫环,这种丫环按此时的习俗,是小姐的贴身人,陪嫁之后,往往会成为姑爷的通房,在小姐生病来月事甚至怀孕等情况下,替代小姐陪姑爷。若是运气好的,以后也许还能抬举做个姨娘。要是再能生一儿半女,地位会更稳固。
  “好了,我有些困了,想早点睡,你也早点下去休息吧。”瑶瑶是个很漂亮的姑娘,但刘钧不是那种见到白菜就要拱的人,他不会去强迫别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