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697

  可这六千人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的八瓣明铁盔,一样的铜泡钉镶着的绵甲,甚至他们的装备也基本上差不多,火铳,钩枪、镗钯、腰刀、藤牌、方牌、弓刀……
  “这不可能!”
  一个官员嘴巴张开许久忘记了收回,这时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喊道,“这怎么可能?难道说镇南侯有六千家丁?”
  六千家丁,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谁有这么多钱粮养这么多家丁。
  “也许这些只是普通的楚军。”
  一名官员说出了一句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普通的楚军?这样的装备,这样的精气神,这怎么看也都不可能是普通的楚军啊。若是楚军普通的军士都有这股气势,那家丁是什么样的?
  史可法此时站在那里听着部下们的议论惊讶,看着面前那些整齐肃穆的方阵,他心里也正翻江倒海一般,在承受着一股巨大的风暴,眼前的一切颠覆了他的认知。
  楚兵继续在登陆,很快,码头附近已经摆开了十个千人方阵。
  一万人,一万楚兵,一万个装备整齐,军容肃穆的楚军。这时所有的迎接官员们都明白了,这些兵不是镇南侯的家丁,这些兵真的竟然只是楚军的普通士兵。
  天啊,镇南侯怎么做到的?
  两万余兵马全都登陆过后,接着靠岸的船上,一袋袋的粮食运了下来。
  “镇南侯还自己带了粮草!”一名官员终于又说了一句话,他们已经对那两万楚兵不想多说什么了,两万余让人震惊的无法评述的楚军。
  “嗯,是啊。”另一人心不在焉的答复了一句。
  可很快他们又被震憾了。
  江上还有许多船只,后面的船只上再没有兵下岸,每条船上都是大袋大袋的粮食和一箱箱的军械。
  搬下船的粮食很快在码头上堆起了小山。
  “镇南侯带了很多粮食啊。”
  “是啊。”
  那两个官员说话时,已经是处于一种凌乱的状态了。
  起码百斤的粮袋,码头上到底堆了多少?一万还是两万?
  史可法也惊的说不出话来了,刚刚从船上起码搬下来了上万石粮食,还在搬。镇南侯自带了军粮来,而且带了过万石粮食,难道侯爷给自己的两万兵马每人带了一石粮食?
  一人一石,那不相当于一月的口粮?
  出兵打仗,客军作战,还随军带一个月军粮?
  史可法觉得眼前的一切完全颠覆了他对刘钧原来的认知,两万楚军的精良装备,雄壮的气势,严格的军纪,甚至现在还自带了一月军粮。
  不过船上还在继续卸货,这次卸的又是什么?
  接着卸下来的是煤炭,还有给骡马的黑豆草料。
  最后从船上下来的是数千匹战马以及数千匹骡子。
  “楚军好大手笔!”
  “真阔气!”
  “镇南侯大气!”
  来迎接的江北官员们真心服了镇南侯,带兵援剿,客军作战,居然自备了一月粮草,甚至还准备了这么多骡马,车辆,这是既不打算在地方征集粮草,也不打算征召地方民夫运送辎重了。
  人家镇南侯不但练出了一支两万人的家丁般的精锐部队,还装备了精良无比的军械,现在人家还带着自足的粮草,连运送辎重的车辆骡马都自备了。
  “这就是九头鸟,真雄壮!”
  “听说侯爷的九头鸟才练了不过半年!”
  江北官员们都一齐呸了一口,“胡说,谁瞎说的,半年,半年能练出这样的兵马来,练二十个二百个我相信,谁能练出两千个来,何况这还是两万个。”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这九头鸟怎么可能只练了半年,一定是早就练了。有人这时想到,据说崇祯初,梅督师和李总督被奸相温体仁陷害罢归,然后梅督师便开始在蕲黄训练乡兵。
  嗯,算算时间,梅督师罢归乡里有十年了,十年时间训练一支精锐,确实可以了。听说刘钧还是梅督和李督的学生,这么说来倒有些合理了。这支楚军定是早就编练多年了,只不过以前是以乡兵的名义编练着,直到今年梅督他们重新为皇帝启用后,这些乡兵才正式改为官军。
  一定是这样。
  最后一条船靠岸,一群穿着铠甲和官袍的官员将领从船上下来。
  史可法连忙带着属下官吏迎接上前。
  “史可法迎接来迟,告罪!”
  朱大典这时越众而出,大步走到史可法面前,哈哈笑道,“史大人怎么亲自来迎接,真是不胜荣幸啊。老伙计,我们又见面了。”
  他是史可法的前任,那时史可法还是他的下属。
  “大人精神不错,一路可还顺利吧,还请大人为某介绍一下诸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钧身穿皇帝御赐的金甲,一撩背上披着皇后亲自缝制的猩红披风,露面了里面袁贵妃亲自制作的腰带。大步走上前,一拱手,“湖北总兵刘钧,见过抚台。”
  史可法刚才就注意到刘钧,刘钧站在那的气势,尤其是他身上穿的铠甲披风,甚至是龙纹。他觉得这就是刘钧,却又觉得这衣甲太过尊贵,与刘钧身份有些不合,倒似某位亲王宗室装束,而且刘钧的样子也太过年纪了。
  现在刘钧自报家门,史可法惊讶不已。
  王坤看着史可法一直盯着刘钧身上的衣甲,笑着上前道,“侯爷身上穿的金甲原是陛下穿过的御用宝甲,那披风料子是蕃国进贡之物,由周皇后亲自缝制送给陛下的,还有那腰带,是袁贵妃替皇上做的,那靴,是田妃替陛下做的。皇上有感侯爷功高且忠心,特赐下这些于侯爷,并特让侯爷出征之时穿戴在身。”
  “原来如此!”史可法惊叹的道。
  王坤笑眯眯的继续道:“咱家是湖北总监王坤,见过史军门。”
  史可法对太监似乎不喜,尤其听说他是皇帝派出的监军后,态度更冷了几分,只是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直接转头面向刘钧,脸上却立刻换上了亲切的笑容,“史某久仰刘提督大名,年少英雄,四川生擒张献忠,大败罗汝才。此次会剿,得提督提两万虎贲亲至,必将旗开得胜,马到功成!”
第二百二十七章
黄得功、刘良佐
  史可法是漕运总督兼江北巡抚,他的部院衔是户部右侍郎和右佥都御史。而刘钧是湖广提督兼湖北总兵,也挂着兵部右侍郎和右副都御使的衔,甚至都察院的衔还比史可法高。刘钧完全有与史可法平起平坐的资格。
  “末将凤泗总兵牟文绶,拜见刘军门!”
  牟文绶是员久经沙场的悍将,此时才四十出头,正当壮年。他的履历十分丰富,老家湖广利川人,家里是施州土司,后参与平定川贵奢安之乱,守贵阳,授参将。崇祯初的登莱孔有德之乱,又率兵参与平乱,后又驻守古北口,曾出使朝鲜,回国后,奉命援剿凤阳,与各路官军夺回中都凤阳,后升至凤泗总兵,镇守江北各地。
  不过虽同是总兵,可牟文绶身上却没有部院衔,只有都督府职,因此在挂着提督衔的刘钧面前,便只得行参拜之礼。
  “有劳牟总镇相迎,刘某不胜惶恐。”
  刘钧笑着上前扶住牟文绶,他若让牟文绶拜下去了,只怕这江北的官将们对自己可就会有意见了。
  牟文绶见刘钧如此客气,很是高兴,亲自为刘钧介绍自己麾下两员副将。
  “庐州副总兵黄得功,徐州副总兵刘良佐。这两个打仗都很勇猛,牟某麾下大将。”
  黄得功和刘良佐两人上前参拜,刘钧也笑着一一扶起,他仔细的打量着这两人,都正当壮年,长的很高大。黄得功一张大红脸,还有个酒糟鼻,身上都还带着股酒味,一看就是个爱酒之的。
  “侯爷,这黄得功爱酒,每次上阵之前,越要喝上几口,喝过酒之后,勇悍疯狂,因此军中都称黄闯子。这位刘良佐,不爱酒唯爱马,最爱的是一匹大花马,宝贝的跟自己女人一样,因此人称花马刘。”说话的是朱大典,这些人原都是他的属下,尤其是刘良佐,更是他当初从山东平乱之后带回江北的。
  刘钧听着这些名字,总觉得有些熟悉,想了许久,才想起来。朱大典、史可法、黄得功、刘良佐,这些人不都是南明时的风云人物吗?史可法是南明的兵部尚书,这黄得功和刘良佐好像是南明的江北四镇之二啊。
  史可法在后世可是被称颂为民族英雄,与岳飞、文天祥并称,印象实在是很深,连带着跟史可法有关的黄得功等人刘钧也都因此还记得一些。
  倒是这个牟文绶总兵官,他倒没半点印象。
  不曾想,这些南明风云人物,他今天倒是见了好几个,而且这些人还都向他行参拜之礼。
  牟文绶和黄得功、刘良佐望着刘钧的兵,都不住感叹,“好兵,威武之师。”
  刘钧随他们一起入安庆城,史可法还让九头鸟进驻城中。刘钧拒绝了,“他们就在城外选个空旷之处安营即可,就不入城拢民了。”
  “侯爷所统兵马真王者之师。”史可法动容称赞。
  “兵之本份而已。”刘钧早已经习惯了大明官员们对于九头鸟军纪的惊叹,“史抚台怎么在安庆?”
  史可法也骑着一匹马,紧挨着刘钧同行,闻言道,“我来安庆,也是梅李二督之意。两位督臣计划,此次会剿匪,实行南北两面夹击围剿,二督臣统北路之兵,负责从北往南压。而提督统南路之兵,由南往北剿,最后一举将贼剿灭!”
  “两位督臣都相信信任提督,把大别山之西面交给了提督的蕲黄驻兵,以及蕲黄联防民团,咱们南北两路只管南北夹击即可。”
  梅之焕和李长庚的计划很清晰,南北夹击。
  兵力安排上,梅之焕和李长庚统兵四万,而刘钧的南面也是四万,其中刘钧的九头鸟两万,另外两万则是史可法和牟文绶各一万。
  八万大军,听着就已经很吓人了。当然,实际上刘钧并不太相信江北的六万大军。这里面肯定有很多水份,进城之后,他暗自打量路上所见到的官兵,发现大都还是睦老式的军队,装备不良,训练不精,军纪也一般,老弱皆有的兵马。
  他还很肯定,这些兵马一定有不少的惯例空额。如果是惯例的三四成空额,那六万人说不定就只有四万左右。梅之焕和李长庚四川之战后移驻江北整军,可时间这么短,想要达成效果也是很难的,这么短时间里,能把江北的各支兵马理清来就不错了,至于裁撤老弱,置换装备之类的,肯定一时难以办到。
  不过,梅李二人手里还有一支从四川带回去的万余标兵,倒不用太担心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