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97

  原本以为只是周家抢亲,却不料又来了个刘家。
  陆家也是乡绅之家,陆小姐的父亲虽无功名在身,可他的祖父曾是进士,还在江西做过官,最后以知府致仕,老爷子故去多年。但陆家家境条件很不错,一栋占地数亩的大宅院,白墙绿瓦。
  陆老爷没有功名,早年读过书也考过科举,不中后就不再研读经书,花钱捐了个监生后转而经商。读书虽不成,可经商却很顺畅,家里有几千亩地,而且在麻城、黄州府城和武昌省城等许多地方拥有诸多商号,说来家境非常不错,唯一遗憾的就是一没功名在身,二没有儿子。
  诺大家业,将来也不知道交由谁来继承。
  刘钧估计周瘸子退亲又再来提亲还要抢亲,估计也是看中了陆家的这份万贯家业。
  陆家门里出来一个家丁,远远的回了一声,“我家老爷不想见你,请回吧。”
  “那能不能通报一声陆姑娘,我有些话想对她说。”
  家丁直接把门关上了。
  刘钧望着紧闭的大门,无可奈何。
  距离陆家不远的大路上,周文江骑着一匹大白马,马的额头还扎着一朵丝绸大红花,他自己的身上也披了一朵大红花。
  他满脸的欣喜。
  陆家小姐的美名是人所共知的,两年多前他意外的遇见她后,便深深的被吸引住了,然后心里全是她。他让父亲去陆家提亲,陆家同意了。
  可谁又能想到,最后又会出那些事情,陆家小姐居然跟刘家小子有私情,还差点要私奔。虽然如此,可他依然忘不掉她,也不嫌弃她,依然愿意娶她。
  两年多过去了,他的心意依然没变过。
  终于,今天他就要得偿所愿了,虽然得用抢亲这样的手段。可他相信,只要把陆小姐抢回去,然后一起生活,她肯定会改变主意的,他们以的一定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公子,不好了,不好了。”周家的一名家丁一路路了过来。
  “怎么了?”
  “刘二愣子,刘二愣子到陆府去了,现在就站在陆家门口。”家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周文江一听脸色就变了,对于刘二愣子这个名字他现在完全听不得,一听就要怒。这个王八蛋,先坏了他未婚妻名声,还曾想拐走她私奔,如今他迎亲之日,他还敢上来捣乱。
  “狗日的,老子要打死他。”周文江咬牙切齿道。幸好他早有准备,他扭头对着身边的一个彪悍男子道,“周兄,一会拜托你了。”
  那男子咧嘴大笔,“刘二愣子来了,这是要热闹了啊。不过新郎官,咱们之前说好只是抢人,可没有对付刘二愣子这事,你得加钱。”
  “我加十两。”周文江道。
  那彪悍男子却摇头,“不不不,刘二愣子可不是一般人,早在几年前,这西湾可都是他称雄,如今虽然他走了两年,可他身上又混了个武生头衔,不是常人。一百两,我包帮你摆平他。”
  周文江狞着脸,“好,就一百两,我相信你们天罡百龙的信誉和实力。”
  彪悍男子生意做成,一阵哈哈大笑,满意不已。
  “放心吧,有我们天罡百龙在,什么事情还摆不平。两年以前,这里也许是刘二愣子的地盘,可如今,这里是我们天罡百龙会的地盘。”
  天罡百龙会,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天罡百龙会是一家打行的名字,打行,则是晚明以来兴起的一种特殊行业,就是拿钱替人办事,说白了就是一群打手。专凭勇力,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们与镖行的护院有些相似,但却更没有下限,是一种行走在灰色地带的灰色组织。
  由于晚明以来土地兼并严重,市镇的兴起繁荣,大量的农村人口失去土地涌入城镇。许多人根本没有一技之长,最终便走上了这种靠打人吃饭的行当。
  在江南地区,打兴十分兴盛,到处都是,各种什么地皇会、红枪会等名目,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群流氓。这些人既受雇打人,也充当保镖,甚至帮人斗殴,乃至设局行骗,设施勒索,欺凌抢劫,总之行的尽是非法的勾当。
  天罡百龙会,就是近两年才在麻城兴起的一家打行,实力强劲,有百余人,号称天罡百龙,这些人大多数都不是麻城的本地人,而多是自周边各地流入的流民。凭借着勇力,渐闯出了一些名头。
  周家抢亲,按例雇佣了打行过来撑场面。
  天罡百龙的老大自号一条龙周清,早年也是在军伍中干过的,后来欠饷当了逃卒,四下流窜,最后到了麻城,在这里落脚,又拉拢了一批差不多身份的健壮流民,干起了打行,甚至差不多垄断了麻城的打行生意,混的着实不错。
  就如现在,轻松的谈成了一笔百两银子的大单。
  虽然他也听说在他们来之前,刘二愣子曾经是麻城无赖少年的首领,可他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至于所谓武生身份,他一样不放在心上,刚才不过是跟周文江好抬价而已。
  一行人很快来到陆家门口,刘钧依然站在那里。
  周文江远远的就看到刘钧,眼里顿时迸出怒火。
  刘钧也看到了周文江,当初被他打的满嘴求饶的周文江有了不少变化,原来是个文弱的书生,如今倒有几分阴郁的气息。
  他走上前去,拦在他马前。
  “回去。”
  周文江紧咬着牙齿,“好狗不挡道,让开。”
  “我话不说第三遍,回去。”
  周文江扭头望向周清,“周兄,该你出手了。”
  周清嘿嘿笑了两声,然后走上前来,打量了刘钧两眼,“想必这位就是刘二爷了。”
  “你又是谁?”刘钧一眼就感觉出这个家伙身上有股子凶戾之气。
  “在下天罡百龙会的一条龙周清。”
  一听这名字,刘钧立即知道这人是打行的了。打行虽然是流氓组织,但因为他们往往依附于地方的乡绅,勾结衙门的胥吏,因此虽是个人人清楚的流氓组织,可依然能扎根发芽。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有需求,所有他们就能站脚。
  晚明以来,明朝的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百姓都是被固定在乡村,固定在土地上,乡村无陌生人,有宗法管理着他们。但渐渐的,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没有了土地,成了佃农,成了流民。朝廷的税赋征派越来越重,地主们的田租也越来越重,百姓生活越来越艰苦,地主和佃农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时有抗租的事情发生,甚至山贼流匪越来越多。
  地主们也不安全了,很多时候不得不依靠那些打行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正因为这些需求,打行虽然是一个流氓组织,却依然越来越兴盛,遍地开花,到处都是。
  打行、访行、讼师、脚行这几个行业,都属于灰色行业,也都是晚明以来兴起的特色行业。
  知道了对方的身份和性质,刘钧知道今天这事怕是不能善了了。
  “你们要插手此事?”刘钧问。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周公子付了钱,我就得替他办事。”周清笑笑,“我听说过刘公子过去的名头,你是个聪明人,不如请回,也算是给某周某一个面子,过几天,由刘公子挑个地儿,我周某摆宴陪罪,如何?”
  “我若是不给你这个面子呢?”刘钧冷笑。一个小小的流氓打手,居然也敢这样人五人六的。
  “若这样可就不好了,你知道我们不如刘公子金贵,都是贱命一条。刘公子不认真考虑考虑,非要拿玉碗来碰我们这样的破瓦盆吗?”
  这时,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大笑的声音,“哈哈哈,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也敢称大王。姓周的,你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连我们钧哥儿也敢威胁,也不先问问我们是否答应。”
  一群年青人缓缓走来,约摸有十来人。
  “你们是谁?”
  为首一个年轻人笑道,“呸,你也好意思自称什么天罡百龙会,既然你要在这块地方讨饭吃,那你怎么就没打听过这里以前是由谁罩着?难道你连十三太保的名字也没听过吗?”
  “十三太保?”周清的脸色变的有些难看起来了。
第二十六章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呀。”有人在一边小声的道。
  “是啊,十三太保又聚齐了。”
  “这下有好戏看了,十三太保对上天罡百龙,你们说哪个更厉害。”
  “强龙不压地头蛇,我觉得十三太保更厉害。”有人支持十三太保,但有人却更看好天罡百龙,“十三太保哪压的住天罡百龙,光人数就不是对手。”
  大家议论纷纷,兴奋不已,纷纷等待着看一场好戏。
  “二哥。”那伙自称十三太保的年轻人大步走到刘钧面前,高声大喊。这一声喊,让刘钧又记起了许多事情,让他知道,原来他也是这十三太保的一员。
  刘钧觉得脸上有些发烧,怎么有这么二的名字啊。刘钧去府城之前,曾经是乡里的中二少年,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没事吃吃喝喝,偶尔打抱不平什么的。总之,完全就是受了水浒传的影响,总想着要替天行道什么的。
  甚至还歃血结盟,十三个少年人义结金兰。并且为他们的组织取了一个自认为很拉风的名字,“十三太保。”不得不说,水浒传对明传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尤其是对那些百姓们来说,看看明末的那些造反的流贼,每个人都有一个牛逼的外号,有叫闯王的,有叫闯塌天的,还有射塌天的,有人叫混一万,就有人叫混十万,还有什么满天星,过天星,混天王、争世王等等,好像没有一个响亮的江湖名号就不好意思在道上混似的。
  就连各地的打行的打手们,也都一个个都取了浑号,一条龙、天罡百龙、斧王、枪神等等。民间的一些游侠儿无赖儿也一样,个个都先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
  刘钧他们那个时候因为正好是十三个人,因此就自号西湾十三太保,当时都觉得很拉风。但在现在的刘钧眼里,只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浓的中二感。
  不过虽然说当初他们自号西湾十三太保,可又与天罡百龙这种混迹灰色地带的打行打手们不同。十三太保其实都和刘钧一样,都是良家子弟,而且还都是地主乡绅商人们的子弟,家里有钱,生活条件不错,那个时候被家里送到书院里读书,可又读不进去,结果便整天在外面瞎混。
  他们其实更类似于唐宋时代的那种游侠儿,而不是在地方做恶的无赖子,更不是青皮打手们。
  曾经刘钧跟着这十几个兄弟也是混迹了好些年,但两年多前,他远走府城。然后他的那些兄弟们一个个也都年纪不小了,最终结束了挂名书院里然后到处瞎混的日子,回到家里去了。
  当初刘钧与他们结识,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同一所书院里读书,本是同学。大家都是麻城人,不过只有刘钧是西湾人。
  前些天,他们知道刘钧从府城回来了,便相约来找刘钧。结果又听说了周瘸子要来陆家抢亲,他们一琢磨,陆小姐和刘钧的那段旧情是大家都知的,周瘸子要抢亲,刘钧肯定会来,因此他们便直奔陆家而来,刚好赶上了。
  “二哥,回来好几天了,怎么也不去找兄弟们聚聚。”一个魁梧的青年走了过来,跟刘钧差不多,都是六尺多的身高,脸上还长了络腮胡,穿着生员衣巾。
  刘钧从记忆里知道,这是十三太保的老二张山,家在县北,家境殷实,为人热诚,但也是个读不进书的。看他现在却穿着生员衣巾,很明显不可能是自己考上了秀才,十有八九是家里花钱纳捐买了个监生。这也是现在天下乡绅地主们的普遍做法,家里有钱,子弟却考不出功名,便花钱纳个监。
  这时三太保王谦也走了上来,在刘钧肩膀上重重一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