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697

  “就如当年东南沿海的倭寇一样,袭扰建虏的沿海,也不用急着夺取城池恢复控制。只需要趁敌人防守的漏洞发起攻击,破坏他们的城池,抢掠他们的人口,钱财牲畜,杀死他们的士兵。就算每次取得小胜,可积少成多,最后也能让建虏流血不断,让建虏疲于奔命。”
  刘钧很知道自己短短时间能爬到这个高位,那是皇帝对他剿匪有力的酬谢,同时也是早寄希望他能带兵对付建虏再立新功。如果他不肯出兵辽东,那他对崇祯就没有价值了。而崇祯对于那些没有价值的臣子,是很无情的。
  可刘钧也实在不想去锦州,带着九头鸟去锦州跟建虏硬碰硬,还得在其它将领的指挥之下作战,这绝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辽西那是辽西将门们的地盘,那里已经差不多是军阀割据,外地的客军过去,绝对不会好过。
  这些天刘钧一直在思虑这个问题,最后他觉得,既然不能避免去关外作战,又想不受辽西督抚们的指挥,那最好就是避开宁锦那个绞肉机。
  他想到了毛文龙,当年毛文龙在皮岛也曾一度混的风声水起。一个溃败的小校,最终在皮岛建立起了一个军镇。虽然最后毛文龙的东江兵取得的战果有限,最后还因为不听朝廷调派,忙着搞交易做生意,而被袁崇焕杀了,但毛文龙却给刘钧一个启发。
  为何要去锦州硬拼呢,为何不如毛文龙一样,也独自作战呢。
  但刘钧并不想如毛文龙一样仅守着鸭绿江口的一个小岛上,做着转口贸易。刘钧想到了原来东南的倭乱,倭寇乘着船只在东南沿海随处登陆,四处抢掠,弄的明军焦头烂额。
  如果刘钧能有足够的战舰,那刘钧就能跟倭寇一样,在清朝控制的那长长的海岸线上,随处登陆,避实就虚。
  而且这样的作战方式还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避实就虚,不用跟清军硬碰硬。其二,能完全掌握主动权,想打哪就打哪,而不再如在辽西一样,只能被动的守在那些城堡里面,等着清军来围攻。
  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这种海盗式的登陆作战,还是一个大肆抢劫的机会。
  而这种作战方式,只要能达到一定规模,确实能让清军相当头疼,也肯定得从辽西撤回一些兵马到后方去。
  而从内心里,刘钧也是希望以此来保存自己的实力,甚至在未来继续壮大自己。
  “你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崇祯问,“当年毛文龙取得的效果就很有效,朝廷每年向东江镇提供数十万的军饷,可最后东江兵却在登莱作乱,最后还叛降建虏。”
  “毛文龙坐守皮岛,进取心也不足。但如果陛下能支持微臣,那么我们将让建虏千余里海岸线上永无宁日。”
  “福建的郑芝龙可信吗?”崇祯对于郑芝龙这个受招安了的大海盗头子也有些了解,这个海盗头子自被熊文灿招安之后,打着朝廷的名义,把刘香等其它大海盗集团先后击败,甚至还以朝廷水师的名义跟佛朗机人在海上发生大战,取得大捷。
  受招安之后,郑芝龙虽然不再袭扰沿海,可却一心做着海上贸易,据说拥有大海船数千艘,隐然已经是东南海上之王。朝廷也曾经数次调郑芝龙北上赴辽做战,可郑氏都以各种理由推脱。
  若不是朝廷当务之前是外虏内寇,而郑芝龙也没有再劫掠沿海,崇祯早就要派兵围剿郑氏了。可就算如此,崇祯对于郑芝龙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陛下可以将熊文灿赦免,让他负责联络郑芝龙,再给郑芝龙加官,相信郑芝龙当会遵旨。”
  崇祯却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臣愿意亲自劝说送芝龙。”
  “陛下,若有了郑氏的海上舰队,再加上臣训练之新军,定能让后金后方起火,自顾不暇,为辽西宁锦减轻压力。臣敢说,只要大破袭战术成功实行,三五年之后,后金必然实力大降,那时朝廷积蓄实力,可大举反攻,收复辽东。”
  崇祯有些心动,听了刘钧一番话,他也意识到现在反攻,有些太仓促,风险很大。而刘钧的这个计划,虽然有些保守,但也更稳妥一些。
  “如果实行你的计划,那么你需要多少钱粮?”崇祯问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打仗就得要钱粮,而崇祯现在最缺的就是钱粮。
  为了坚定崇祯的信心,刘钧连忙道,“今年辽海马上就要封冻了,而且臣还得与郑氏联络商议,粮草也需要筹备,因此,如果陛下能支持臣的计划。那么臣预计明年夏天可以出战,至于粮草问题,也不必陛下操心。今年湖北的屯田正在清理整顿之中,数百万亩屯田已经分授下去,等明年夏收之后,就将有数百万石的屯租收入,到时完全能够用以支持军粮支出,甚至如果计划进行顺利,我们还能从建虏的城池村庄夺取许多钱粮,可以用做兵饷支出。”
  不用需要崇祯支付粮饷,这一条让崇祯更加心动了。
  辽西兵马聚的越多,朝廷需要转运的粮饷也就越多,供给越困难。而刘钧的计划,却不需要朝廷支付供给粮饷,这是个难以忽略的条件。
  现在剩下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郑芝龙能否听旨,率他的舰队协助刘钧的作战了。
  “明年夏天。”崇祯缓缓念道,然后目光陡然严厉起来,“明年夏天,你能按时出兵?”
  “回陛下,只要陛下支持臣的计划,那么臣将马上向辽东沿海派出大量的间谍,开始搜集打探各地的情报。臣会抓紧时间与郑氏准备出兵之事,同时抓紧时间训练兵马,待明年辽海一解冻,臣将立即率军出征辽东。”
  “刘钧,朕对你寄以厚望,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刘钧退出殿中的时候,后背上竟然一阵凉意,他刚才背心全是汗水。出了大殿,刘钧站在殿外长呼了一口气,没想到他那么一番建议,崇祯居然还真的就同意了。看来他虽然年轻,可剿匪也立下了几分威名,让崇祯对他的话也十分重视了。
  跟着太监出了宫,到了皇城,刘侨和曹化淳还等在那里。
  “如何?”刘侨过来问。
  “一切顺利。”刘钧笑笑,“现在请叔父带我去诏狱,我要去见一个人。”
  “见谁?”
  “熊文灿!”
  “见他做什么?”刘侨问。原五省剿匪总理自被捉拿入京后,一直就呆在监狱里。若不是剿匪形势大好,熊文灿早就被砍了。可就算一时保得性命,可想出狱也很难。刘侨想不明白刘钧为何要见他。
  “熊大人现在已经是提督操江都御史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郑家
  熊文灿关押在北镇抚司的诏狱之中,刘侨亲自陪着刘钧来到狱中。这个监狱里面关押的尽是犯罪的官员,刘钧到达熊文灿狱前时,发现熊文灿监牢坐的还不错。
  并不是阴森的大牢,老鼠乱窜,发霉的稻草什么的,也没有各种刑具。
  虽然依然是在地下,可熊文灿的牢房很大一间,除了外面是铁栏杆让刘钧感觉几分像是牢房外,牢里却完全看不出牢房的样子。
  梨花木架子床,官帽椅,屏风、柜子,书桌、书架一应俱全。
  熊文灿穿着一身干净的道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坐在那里看着,旁边还挂着一只鸟笼,里面几只漂亮的鸟儿跳来跳去,甚至还有一个清秀的小厮在里面给他捶着腿。
  这哪像是在坐监,倒像是在清修隐居。
  刘侨看到刘钧的惊讶,道,“熊文灿虽是皇上御旨审问关押的钦犯,可他本来就是五省总督的高官,而且亲家还是当朝阁老,加之刘侨跟姚明恭还是同乡,因此对熊文灿也加以关照,最重要的是,熊文灿很有钱。有人又有钱,他自然在牢里受到特别关照。”
  “熊大人,处变而不惊,好淡定啊。”刘钧站在铁栏杆外笑着道。
  熊文灿听到声音,放下书,转过头来,看到是刘钧,有些意外。然后他看到刘钧身上的五爪坐蟒红袍,更是惊讶。
  他站了起来,打量着刘钧,“你是?”
  刘侨挥手让牢子开锁,一边道,“熊大人,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乃是舍侄。”
  “镇南侯刘继业!”熊文灿一下子叫了起来,“想不到,我们竟然在这样的场合下见面。”说话之时,熊文灿充满着感慨,当年他是五省总督,刘钧只是个小小练总,还是他破格提拔刘钧为守备。当初他一心想调刘钧到自己标下,甚至还特别从自己腰包里拔了五万两银子过去。
  可惜,左良玉兵败,使得他被罢免捉拿入京下狱。
  虽然在狱中,可熊文灿对外面的事情也是很清楚,他知道他罢免后,梅之焕接任了总理一职,然后带着刘钧入川,接连打了多个大胜仗,擒拿了张献忠,大败了罗汝才,最后杨嗣昌被迫辞职,相反梅之焕却因功连连高升,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内阁首辅,就连李长庚都入阁成了次辅。
  而据他对剿匪之事的了解,梅李二人的成功都多亏了刘钧的能战。每想到此,他都无尽的感慨,若是当初左良玉没有大败,若是刘钧率兵到了襄阳成了他的标营,然后他率着刘钧生擒张献忠大败罗汝才,那破贼之功就是他的了。不但不会有牢狱之灾,说不定他也能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
  “侯爷怎么想起来看老夫了?”熊文灿问。
  刘钧笑笑,“刘某没有忘记当初老大人破格提拔某为守备,也没忘记老大人当初拔给刘某所部的五万两饷银。”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是老夫没有那个福份啊。”
  刘侨这时在一边笑道,“熊老,今天来是有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你。今日继业入宫面圣,在陛下面前替你说了不少的好话,还特意为你求情,向陛下请求赦免你出狱。这不,陛下已经决定赦免你的罪责,而且还要让你出来做事呢。”
  “真的?”熊文灿惊问,有些难以置信。
  刘钧点了点头,“陛下已经赦免老大人的罪责,还授你提督操江重职。”
  “提督操江?”熊文灿有些意外,提督操江一般是在南京任职,管理的是上下江防,是个比较重要的职务,具体的还是管理水师,一般都是以佥都御史充任,因此也称为提督操江都御史,和各地巡抚的品级相当。
  熊文灿还有些难以相信,他又向刘钧询问,“当真?”
  “千真万确,稍后就会有圣旨下来了。”
  熊文灿心中激动莫名,但他也很快在思虑着,刘钧为何要帮他,而他又为何有这么大的面子,尤其是皇帝为什么任他为提督操江这个职务。
  他想来想去,似乎有点线索了。提督操江,水师,难道跟郑芝龙有关?熊文灿为官多年,最大的成就不是五省总理,而是当年他在任福建巡抚时招降了郑芝龙,后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时又剿灭了李魁奇和刘香等海盗集团。
  “侯爷可以跟我说说具体什么情况吗?”熊文灿问。
  刘钧笑笑,熊文灿是个很聪明的人,当年朝廷让他出任五省剿匪总理,他早有自知之明,便提出了五难四不可,结果最后还是被崇祯强行赶鸭子上架了。他任总理之后,手下都是群不听他调动的跋扈将领,连个标营都立不起来,最后熊文灿才一心想要招抚。
  “老大人现在和福建副将郑一官还有联系吗?”
  熊文灿一听刘钧提到郑芝龙,心里立即松了一口气,果然他猜到了。当下道,“熊某与郑一官一直都有联系,侯爷找郑一官有事?”
  “是朝廷找郑一官有事。”刘钧道,“刘钧想请老大人帮忙联络郑将军,会个面。哦对了,皇上已经刚刚加封郑将军为总兵。”
  “熊某会马上联络郑一官的。”熊文灿倒没故意拿捏。
  刘钧和刘侨亲自把熊文灿众狱中接出,送回他在京城的府中。然后当天晚上,熊文灿就派人来请刘钧,“郑氏有人要见侯爷。”
  刘钧骑马前往熊府,熊文灿白天时候已经接到圣旨,正式授任提督操江之职,他听说刘钧来了,亲自赶来大门相迎。
  “郑家有人在京?”刘钧问。
  熊文灿一边迎着刘钧入府,一面道,“也是恰巧,郑芝龙的兄弟郑芝凤刚好在京,他今年乡试考取了武举人,如今是来考武进士的。听说老夫得释,便来拜访,这不是正好。”
  郑芝凤今年不过二十六七岁,一个面色有些黝黑的年青人,身子不算太高,家族中排行第四。一见到刘钧,立即行了一个跪拜之礼,表现的无可挑剔。不过这种表现,却让刘钧越发的高看了郑芝凤几分。
  他可比别人更清楚的知道郑氏在东南海上的地位,那可是海上之王。郑家拥有船只数千,在海上无人可及。尤其是当年郑一官相当聪明的受朝廷招安,就是意图借用朝廷命官的身份,扫除海上的异己势力,垄断福建、广东等地的对外贸易,而郑芝龙确实做到了这些。
  他不但清除了李魁奇、刘香等大海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