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697

  郑芝龙也发现了这些异常,不用点火火铳也能射击,而且并没发现有多少哑火,命中率也高。百步距离,几乎有八成以上的命中,这简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不用火绳的火铳枪他见识过,欧洲人的燧发火石枪,可是死火率极高,可他在楚军的火铳上似乎看到的并不一样。
  郑芝龙心里有些翻江倒海一般,虽然他也明白这定是刘钧故意炫耀武力,可楚军的武力确实震惊到他了。以往他觉得官军无能,觉得自己的炮舰火力强大,无可匹敌,尤其是当他两次大败荷兰人后,越发如此觉得。
  但今日一见,郑芝龙开始觉得自己过去有些坐井观天了。
  难怪这个刘钧能够仅仅半年就击败十几万的流匪,确实名不虚传。
  一行人继续前进,很快来到了刀门之前。
  看着面前森森刀门,郑彩和郑芝豹等人都面有不快。
  郑芝龙看了眼刀阵,忽然停了下来,并不往前,直接跪在地上,高呼:“卑职福建副总兵郑芝龙,拜见军门大人!”
  他的声音洪亮,传出许远。
  刘钧坐在帐中,见郑芝龙突然停在刀阵外跪拜,倒也是十分意外。本来他以为郑芝龙既然被人称为闽海王,那肯定也是有些脾气的,却不料居然一见就跪。
  这个时候,他也不好继续高坐帐中了。
  当下刘钧绕过帅案走到了大帐口,诸将也跟随出来。
  刘钧一挥手,刀阵收起。
  “哈哈哈,郑总兵快快请起!”
  刘钧亲自扶起郑芝龙,细细看去,这郑芝龙长的丰神俊秀,高大威猛,古铜色的肤色,浓浓的眉毛,还有一双大眼,唇上一对精心修饰的胡子,理得整整齐齐,胡梢上翘,颔下的须髯修长飘逸,很自然地垂着。
  郑芝龙确实是相貌出众,难怪他当年去日本投奔李旦,李旦一下子收他做了义子。后来郑芝龙在日本还娶回了日本大族田川氏的闺女,确实有副好本钱。
  刘钧打量了郑芝龙半天,笑道,“郑将军来的正好,本官奉有皇上的旨意,正要向你宣读。”
  郑芝龙只得又再次跪下。
  署都督同知,钦差镇守台湾总兵官。
  郑芝龙对于所谓台湾总兵官,并不怎么满意,他实际上想做福建总兵。台湾在此时就是个荒岛,当年海禁时曾是海盗们的休养港口,后来荷兰人占澎湖不成,转而到了台湾,从土著高山人手里骗了一块落脚地,然后修建据点堡垒,把那里当成贸易中转站。
  再后来颜思齐郑芝龙等一群在日本的海商,想要在日本造反,结果事情泄漏,只得逃跑,一路跑到了台湾。颜思齐与郑芝龙等开始在台湾立足,并从福建迁来流民屯田。当时台湾的荷兰人数量太少,并不敢招惹他们,甚至还要向他们交税。
  后来颜思齐早逝,郑芝龙接替首领之位,组建十八芝,加大了迁民屯田的力度,使得迁到台湾垦荒的汉人屯民达到两万余人,但说到底,两万人口算什么,大陆上再穷的一个县,也不止两万人口。
  等后来郑芝龙成功的得到朝廷招安后,他便也就把这个昔日的据点扔到一边了,带着自己的部下都回到了福建,台湾的许多屯民也跟着回来,还剩下部份屯民在台,虽也还向郑家交纳税赋,可却又还得受到在台的荷兰人的管理剥削。再后来,西班牙人也到台湾北部登陆,建立据点。
  现在的台湾,汉人移民大约也就两万左右,台南是几千荷兰人,台北是西班牙人,山里面是土著高山人。
  总之,台湾就是个郑芝龙根本看不上眼的荒地,也就澎湖还算好点。
  从福建副总兵,迁到台湾总兵,郑芝龙看来这是贬不是升。
  刘钧拉着郑芝龙往大帐里走,一面对他道,“陛下知道这几年郑将军和麾下战士为保守朝廷海疆立下汗马功劳。这次,我南来,不仅是要宣旨授郑将军总兵,还要对将军麾下将士们授官晋衔。”
  “皇上钦差我来,要大大赏赐提拔海防将士。此次陛下给我许多官职告身,计副总兵四员、参将八员、游击十六、都司三十二、守备六十四、千总一百二十八,把总三百六,百总七百二十员。”
  刘钧这话一出来,郑芝龙长吸一口气,眼睛都瞪大了许多。
  过去他们为朝廷剿灭了那么多海盗,还打退荷兰人的侵袭,可朝廷也不过授他一个副将,而他手下的许多兄弟更多最高只得千总衔。
  而现在,刘钧一开口就是四个副总兵八个参将,十六个游击,三十二个都司,六十四个守备,千总更是一百二十八个,更别提把总三百六,百总七百二了。这简直就是大赠送啊,武将官职如白菜一样不值钱了?
  “侯爷莫要跟属下开玩笑了。”郑芝龙道。
  刘钧轻笑几声,“你觉得我会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跟你开玩笑吗?何况,这样的事情我敢拿来开玩笑吗?”
  郑芝龙心里怦怦直跳,“这事……当真?”
  “当然是真的,甚至我还可以告诉你,只要将军愿意为朝廷忠心效力,甚至将军不但以后是福建总兵,甚至还有可能是大明的提督海防军务,以后当个海军提督,统领提调海上军舰兵马也是可能的,甚至只要你能拿出实际行动来,听侯朝廷的调派,我可以跟你保证,将来还会晋爵封伯。”
  海军提督,封伯爵,这些诱人的条件让郑芝龙整个人都激动起来。虽然他有钱,是大明最有钱的海商,可说到底也只是个商人而已。郑芝龙野心很大,曾经他想做最大的海盗,后来他想招安,垄断海上贸易,做最大的海商。
  如今,他不仅想做个有钱的海商,他还想做一名贵族。他清楚的知道,在大明,仅仅有钱是不够的。
  “朝廷要属下做什么?”郑芝龙问。
  刘钧笑笑。
  “走,进帐慢慢说。”刘钧拉着郑芝龙入帐,一起坐下。
  “郑兄,朝廷这次命我督察东南军务,我听闻郑将军这几年保卫大明海疆,百姓甚至称你们为郑家军,说你们是海上长城。”
  “不敢,不敢。”郑芝龙连忙道。
  “郑兄不必担忧,这是好事,说明你们确实是有功于社稷的。朝廷对于有功之臣,向来是有功必赏的。你刚才也听到了,朝廷这次可是让我带来了一千多个官职告身,只等核对你们的功劳之后,就可以授予官职。”
  郑芝龙坐在那里既是兴奋又是紧张,一方面是高兴朝廷拿出这么多的官职来给郑氏集团,一方面又担心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郑兄,我知道你手下将士们劳苦功高,这次朝廷也打算嘉奖他们,不过官职升了,以后这队伍肯定也得编制清楚,以后你手下的兵可就是朝廷的正规经制兵马,要造册呈报兵部记录的。”
  “我呢,是这样想的,把将军手下的兵马编成四个水师舰队,分为东海、南海、北海和长江四个水师舰队,每位副总兵统领一支舰队,每支舰队下有二参将四游击八守备十六都司、三十二千总六十四把总一百二十八百总。”
  听说刘钧要把郑氏的人马分编成四个舰队,郑芝龙开始警惕起来。
  “郑兄请放心,朝廷并不打算把你的兵马拆分。虽然分设四个舰队,但原郑氏兵马,主要编为东海和南海两个舰队,每舰队一万人马,以后这些兵马就都是朝廷的军将,是正规经制兵,有粮有饷。”
  郑芝龙坐在那里不做声,认真听着。他早预料到刘钧来者不善,却没想到刘钧一来就是冲着兵马来的。郑氏现在拥有兵马三万余人,但这些人也多是海贸商船的水手兼职。做生意时是水手,打仗时就是战士。
  “朝廷打算从郑兄这里抽调少部份的兵马,算是借调吧。借调部份有经验的战士,充做骨干军官,替朝廷组建长江和北海两支水师舰队。”说到这里,刘钧笑道,“你大可放心,朝廷组建这两支舰队,并不会对你现在的生意有什么影响。”
  “长江舰队其实就是改编原来的长师,这支兵马主要是负责长江一线的内河守卫。”
  “至于北海水师,其实不瞒你,我先前上奏朝廷,准备明年要对辽东的清军发起进攻,从海上进攻。因此,我需要一支水师舰队协助我。因此我打算从郑兄这里借些人手,帮我建立这支北海舰队,不需要你太多人手,你觉得怎么样?”
  郑芝龙没说话。
  “如果郑兄能够支持我这个计划,那么我将立即上奏朝廷和陛下,举荐郑兄为台湾总兵官兼提督海防军务。”
第二百五十一章
向红夷开战
  心动,郑芝龙很心动。
  只要答应抽调部份人马给刘钧,帮他建立长江水师和北海水师,那么不但自己的兄弟们能得到一千多个武职,而且以后他还能得到提督海军这样的要职。
  刘钧看着郑芝龙的表情,知道他心动了。这个时候,他又加了一份筹码,“郑兄当知道,这次我南来,在扬州曾经惩治一些不法盐商,之后还在扬州设立了海关。”
  “末将有所耳闻。”
  “实话告诉郑兄,这次我督察江南军务,祭祀海神之余,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身,那就是在东南各省设立市舶司,在各港口建立海关。”
  郑芝龙脸色微微变动。
  “其实郑兄不用担忧这些,这些对郑兄来说只会是好事。”
  “为何?”郑芝龙问。
  “你想想看,朝廷此举代表着朝廷以后要全面开放海禁,大力支持海上贸易。以后做海贸再不用摭摭掩掩,也不用费尽心力却贿赂地方官员,不用担忧会有官员军将勒索。可以想象,今后的海贸全面放开,那么海商肯定得利最大。而郑兄做为最大的海商,难道不是会因此大大得利吗?”
  刘钧笑笑,“以后市舶司和海关建立起来,海贸会更加繁荣,海贸也将从无序变为有序。朝廷以后只管着港口,海上依然还将要依靠郑兄的海上舰队。朝廷在港口收关税,你们在海上继续收保护费,这不是双赢吗?”
  郑芝龙讪笑,收保护费的事情被刘钧直接拿出来说,让他有些不知怎么回答。
  “郑兄,实不相瞒,只要你们能帮助朝廷建立水师四舰队,支持朝廷开设市舶司建立海关,那么朝廷不但会让你提督海军,同时也继续保护你们的海贸地位。甚至,朝廷还将出兵助你拿下澳门的葡萄牙、台湾的荷兰和西班牙,把他们赶走。以后,各国想来与我朝贸易,都可以来,再无哪国可以把持独占贸易之权。”
  郑氏现在的海上贸易,实际上都做的是转口贸易,他们从沿海收了国内的出口商品,然后运到台湾卖给荷兰人,荷兰人再运到日本去卖或者南亚的巴达维亚。而葡萄牙人占据着澳门,又把持着大明的出口商品,其它各国不得插手,甚至以前郑芝龙等中国海商,其实也是没有权利可以把商品出口的,他们一直以来做海贸,其实都是非法的。尤其是崇祯上台后,那些官员又搞出来一个海禁,更使得澳门葡萄牙人独占出口权。
  不过实际上,这个法令当然也就对荷兰、西班牙人有效,对于郑芝龙等中国海商是无效的。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有这样的规定。而如果像刘钧所说的一样,朝廷要出兵把葡萄牙、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收拾了赶出去,不再给他们这种独家权利,也不再让他们在中国沿海建据点。
  如果以后中国海商可以自由出海贸易,各国海商也能来华贸易,那这海上贸易必然更加繁华。
  “郑兄,我知道现在日本人已经闭关锁国,不再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贸易,只有你们郑氏和荷兰人可以与日本人贸易,只要你能支持我,那么等荷兰人被赶出台湾,那以后对日贸易可就是你们郑氏的独家权力。想想看,独享日本的贸易权,这将是多大的利益!”
  郑芝龙越听是越心动了。
  独占对日本的贸易权,这确实相当诱人。因为明朝和日本的朝鲜战争,使得明朝和日本是敌对关系,两国是不许贸易的,不过郑氏出自海盗,他们早年就是以日本为大本营,因此他们有钱有战舰又有关系,使得他们可以不用理睬日本人如今新定的锁国政策。
  日本以往的海上贸易是块极大的蛋糕,但早年郑氏得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几国分享,甚至如今连英国人都跑过来了。可偏偏日本因为教案,搞了个锁国政策,不再对信天主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贸易,只剩下了信奉基督新教的荷兰人以及在日本关系极好的郑氏集团可以有贸易权。
  “朝廷要对红夷开战?”郑芝龙问。
  “算不得开战,朝廷既然放开海禁,那么当然允许各国来贸易。但是,各国可以来贸易,不代表着他们可以在我们的国土上修建据点城堡,搞国中之国。他们要来贸易可以,但接受我们大明的法律,他们的船只可以入港,但他们的人上岸不许携带武器,居住岸上,只得租住我们的房屋,不得自建房屋,更不许建筑堡垒。总之,他们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郑芝龙听着这番话,大为惊讶。不过想想,如果真的把这些夷人占据的土地城堡夺回,那么对于以后的贸易也是有好处的。
  “郑兄,等他日时机成熟之时,我们还可以进攻吕守、马六甲,把这些地方给夺回来。西班牙人在万历时和今年两次大规模屠杀我华商,杀死汉人商人百姓数万之众。这些,难道我们能视而不见?”
  “何况,吕宋和马六甲联通万国,是海贸中转站,占据这些地方,那可就是占据着一颗摇钱树一个聚宝盆。我们为何要把这样的宝地送给红夷,为什么我们不能占据,然后让红夷按着我们的规矩来做贸易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