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697

  中年太监一听,大为惊讶,又低头看了眼手里的这张花花绿绿的纸,笑了。“嘿,咱家常呆在京城,倒是有些孤漏寡闻了,竟然不知如今还有这么便利的银行。这家四海银行是哪位富商所办的啊,以前倒没听过。”
  郑芝龙道,“这四海银行和江南钱庄都是同一家东主。”
  太监一听,连忙哦了一声,不再多说什么了。原本心里还有点小心思,这时全都熄灭了。江南钱庄如今的名气可是极大,他们的奖券天下皆知,最新一期开出的头奖居然开出了十万两银子,谁不知道这发财券,谁又不知道发行这发财券的是江南钱庄,又有谁不知道这江南钱庄是皇上义子镇南侯的产业。
  现在一听四海银行也是镇南侯的,太监根本不敢有什么想法,如今这位镇南侯风头之劲,大明朝无人可匹,想打这位侯爷的秋风,那是作死。
  这时郑芝龙又送上一个精致的盒子,太监打开一看,竟然是一盒珍珠,仅看一眼,他就知道这盒珍珠比一千两银子更值钱。太监呵呵的笑着,满意的收下了。
  送走心满意足的太监,郑芝龙坐在厅堂上,兴奋难耐。
  “海军提督!”郑芝龙一遍遍念叨着,“哈哈哈,如今我是海军提督了。”
  郑芝豹也在一边嘿嘿笑着,“大哥,我是副总兵了,副总兵。”
  郑彩也嘿嘿笑着,“我是参将了。”
  屋里的一众郑氏集团的人个个笑的合不拢嘴,就连门边站着的几个彪悍汉子,也咧着嘴笑个不停,他们也都得到了封赏,成为了百总、把总。
  大家笑了半天,总算稍微好些。
  “这位镇南侯还真是说话算数,这才几天,封赏就下来了,大哥保举的名单全都封赏了,一个没改。”郑芝豹笑道。
  郑芝龙捏着下巴,也是连连点头,通过这事,让郑芝龙更加看清楚了这位皇帝义子的能量。
  “镇南侯好大的魄力。”
  原本郑芝龙以为,那保举名单拟交上去,最后能够有一半得到封赏他都满足了,甚至能封赏个三分之一都足够了。却不料到,刘钧毫无削减的把那份名单上的人都要到封赏了。足足一千多个啊,从副总兵到百总,一千多个。
  “咱们得好好谢谢侯爷。”
  “那是当然。”郑芝龙点头。一想到如今不但是总兵官,还成为了提督,他心绪兴奋难平。想他不过三十余岁,当初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小民,后来为了生计,还做了海盗。他从不曾想到,他郑一官会有今天。
  有朝一日,他不但成了东南海上最强大的海商,甚至还做上了大官,总兵官,提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甚至他还把跟着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都求到了官职封赏。
  当天,郑芝龙带着兄弟们前往拜见刘钧,登门感谢。
  为了表示谢意,郑芝龙相当豪爽的给刘钧送上了二十箱黄金。
  每箱五千两黄金,整整十万两黄金。此时黄金与白银的兑换,差不多是一比十三。郑芝龙的这个礼,价值一百三十万两白银。
  刘钧看到这个礼物,也不禁咋舌,这个郑芝龙难怪短短十余年就成为闽海王,这份魄力相当了得。
  “多谢郑兄美意。”
  刘钧面对这份豪礼,也没有半点矫情,直接笑纳了。郑氏有钱,而且他也给郑氏办了一件大事,若不敢,郑氏还反而会不安。收了这笔大礼,以后两边关系可就更进一步了。
  “郑兄,上次所提起的向郑兄借船借人之事,不知道如何了?”刘钧笑问。
  郑芝龙回道,“此事我已安排下去,近日就会把人调来,船只也会抽调一批过来。正要向侯爷禀报,我已经抽调了五千船员水手,其中三千都是青壮,另外两千虽然年纪大些,但经验相当丰富。因为知道侯爷的炮手相当厉害,这回调来的人就没有炮手,多是船员水手。”
  五千名船员水手,足以撑起刘钧的北海舰队了。刘钧的北海舰队是打算拥有大小船只五百艘,其中主要的战舰是三桅炮舰和鸟船,这些都是主力炮舰,也是战斗舰,刘钧订购了十艘三桅炮舰和二十艘鸟船。
  这些船上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老船员水手,其它的赶缯船和沙船等,则都是以运兵、运粮为主,因此需要的船员稍少,也不需要太多经验丰富的船员,刘钧可以自己派人或者招募些船员,配和一些郑家抽调来的船员就足够了。
  有五千人,确实能撑起刘钧的北海舰队,哪怕其中还有两千属于经验丰富但不适合战斗的教练人员,刘钧也相当满足了。事实上,刘钧也不放心让郑芝龙真的调太多人过来,那样的话,这舰队控制方面就有隐患了。现在这样,五千人,其中两千还属于非战斗型的,刘钧很满意。
  船只方面,郑芝龙给刘钧抽调了两艘三桅炮舰,十艘大青头炮舰,另外其余沙船、福船等数十艘。
  大青头又叫鸟船,因为船体多饰以青色而闻名,长约十丈,宽两丈一尺,高一丈五尺,吃水八尺,载重四千石,前后各配备一门大炮。
  对于这些临时调来的船只,刘钧倒没挑剔,先拿着给九头鸟适应一下。据刘钧这段时间打听来的消息,此时欧洲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开建巨舰,许多炮舰甚至拥有一百多门大炮,数层甲板,排水量数千吨,不管是规模还是威力都远超明朝的战舰。
  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一支舰队拥有数十艘战舰,全舰队的船员加上战士高达六万余人。
  “船只和水手什么时候能到南京?”刘钧问。
  “三天后就能到。”郑芝龙回道。
  “你的船调了多少过来?”
  “三十条船,三千战士。”
  听到这个数字,刘钧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咱们新立了市舶司和海关,可这江南的商人们似乎熟视无睹,根本没有几个老实却申请由引,入港报批纳税的。”
  郑芝龙心中一动,从这话里听到了一股杀意。“侯爷是要拿他们开刀?”
  “不杀几只鸡,猴子怎么又会老实呢。郑兄,你现在是海军提督了,保卫海疆是你的职责,缉私防盗也是你的职责。以后海上,凡是没有朝廷海关发给的由引,就通通都是走私份子。对于走私份子,定要严惩不殆,一定得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法令,是不能轻视的。”
  “属下明白。”郑芝龙从这杀气腾腾的话中听出了刘钧的狠绝,不敢出声反对。
  “郑提督,派出你的快艇,把那些走私船都找出来。然后我们一起去海上狩猎,收获的猎物,分为三份,你我各一份,然后一份上交朝廷,如何?”
  “属下听从侯爷吩咐。”虽然已经被加封为提督海防军务,可在钦差督察江南军务,手捧着尚方宝剑的皇帝义子面前,郑芝龙还是很恭敬的。
  三天之后,郑芝龙的三千人马到了,抽调给刘钧的几十船和几千水手也到了。刘钧带了两营人马登船,与郑芝龙一起率舰出海。数十条大小海船组成的舰队,载着一万余兵马扬帆出海,引得南京官民百姓纷纷前来围观。
  “侯爷这是要去哪?”
  “听说是要去收复辽东!”
  “胡说,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你没看到熊提督和郑提督也都去了,三位提督带兵乘船出海,兴师动众的,不是去打辽东,难道是去打鱼?”
  “镇南侯一出马,辽东必复啊。”有人喊道。
  长江上,一艘三桅炮舰充做了刘钧的旗舰,桅杆上高高挂着九头鸟的旗帜。这艘拥有四十余门大炮的战舰,可不是什么旧舰破船,而是郑芝龙军中的一条新下水没多久的主力战舰,是他特意调来给刘钧做旗舰的。
  现在,由刘钧命名为镇海号的旗舰上,提督操江熊文灿和提督海防军务郑芝龙都随刘钧站在甲板上面。
  “郑兄,情报准确吗?”刘钧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江风问道。
  “请侯爷放心,我的人打探的清清楚楚,这几日在苏州崇明,有一支海商船队要出海。这支船队很大,有十二条大海商,要出海的货物价值百万,都是苏松有名的海商,他们是要去台湾跟荷兰人交易。”
  刘钧冷哼了一声,“顶风做案,完全不把我刘钧放在眼中,既然如此,那这回就拿他们开刀!”
第二百五十五章
走私
  崇明岛。
  在得知东南督抚大换血,镇南侯杀气腾腾的南下,一个个市舶司与海关相继建起后,苏松的一群大海商们坐不住了。在一番密议过后,这些人没有等官府在吴松设立海关,他们打算提前今年的出海时间。
  甚至还把出海的货物增加了,原本四艘大海船,最后却增加到了十二艘大海船。
  他们迫不及待的提前出海,就是要避开朝廷的海关,逃避要交付的一大笔税收。
  虽然海贸利润惊人,可他们依然不愿意拿出部份利润来交税,这么多年了,他们也早习惯了不用向朝廷交税了。
  “货物都装好没有,我们得抓紧时间出海。”苏州大海商王英催促道。
  “都差不多了。”
  松州海商,也是这次船队的一个商船主赵嗣祖有些担忧的道,“我听说这个朱慈烨来势汹汹,在扬州,那些盐商没招没惹他,可他却一下子杀了三十六家盐商,还把他们的家都给抄了。这次他渡江南来,设市舶司,建海关,咱们这样,会不会得罪他。”
  王英冷笑几声,“怕什么,他建他的市舶司海关,咱们跑咱们的海上。我们也不是不交税,这不是苏松的海关还没建起来嘛,若是建起来了,咱们肯定会交税的啊,怪只怪他速度太慢。”
  “前几天郑家的数十条船过了吴淞口往南京去了,会不会对咱们不利?”
  “你别瞎担忧了,我听说郑芝龙如今当上了台湾总兵官,还被加封了个什么海军提督,他们郑家军现在要编成东海南海北海和长江四个水师舰队。这些郑家的船只,说不定就是调到南京去,改编成长江水师舰队的,跟咱们没关系。”王英丝毫不担忧,“况且,咱们跟郑家也是老交打道了,每次出海,咱们都有买他郑家的旗帜,一条大海船两千两银子一面旗,咱们每次一文钱都没少郑家的。”
  听王英这么一说,其它船主们倒也轻松了不少。觉得事实确实如此,每次他们出海都要花大价买郑家的旗,虽然说两千两银子贵了些,可有了郑家的旗帜,他们在海上航行就能无忧无虑,没有哪个海盗敢打劫挂着郑家旗帜的船只。两千两,花的物有所值,再不用提心吊胆,甚至连荷兰人、西班牙人也不敢打劫他们。
  “听说那海关收税不少,又是水税又是陆税还有什么进出口税、附加税、引税什么的,朝廷这是想银子想疯了,抢劫吧。”一名商船主笑道。
  “还不是看着咱们出海放洋赚了点钱就眼红呗。”一人道,“这些税还只是明面上的,这关键还是受不了这个折腾劲。出海得先去跟他们申请由引,办许可证,这办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进衙门,那就是一张张要钱的手,哪一张嘴没喂饱,事情都别想办好。”
  “就是,贪官污吏,没一个好的。”大家都有同感。
  “引税看着不多,几两银子的事情,可要把这由引办下来,你前后得跑多少趟衙门,得请客喝酒还得送礼送钱,要是有人故意拿捏,这还不知道得花多少冤枉钱呢,还耽误时间。”
  “一个由引就如此麻烦,更别说后面了。我打听了一下,这海关,可麻烦着呢。拿着由引了,才能出海,然后每次出海前,还得把货物先送到海关港口的码头库区,把货都一件件送进去,让他们核查。查啥?查多少货,值多少钱,然后最后根据这个货物价值来征税,据说要征货价百分之五的税,交了税之后,才能提着货出库上船。”
  另一个忙道,“还不止呢,我听说海关还会有许多什么违禁物品,如出洋不能带金子银子甚至铜铁都不行,另外什么硝啊硫磺啊等等,违禁的东西多着呢。一经查到有违禁品,都得没收,还得罚银。”
  “这就是变着法子在弄我们的钱啊。”王英拿着根玉嘴金斗大烟杆,吧嗒吧嗒的吸了几口,道,“这货来回折腾不说,放在海关仓库里咱们放心吗?谁知道放在那里,那些官吏不会侵占偷走一些。”
  “就是,而且如果以后大家都得这样,要把货物先送进海关仓库,就以衙门里的那些老爷们,只怕货物进去,一时半会都别想马上出来。”
  有人说,“百分之五的抽税,这才是要了亲命啊。这要贩十万两银子货,就得交五千两税,我的个亲娘,这不是要了亲命吗。”
  “这还不止呢,货进了海关仓库,值多少钱,还不是他们说了算。你十万两银子的货,要是他硬说值二十万两,那你就得交一万两税了。”
  一众商船主水手们你一言我一语,反正对于朝廷要搞的这个什么市舶司的海关,还有那征税之法那是极不信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