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97

  知县陆晋锡一听这么多人,脸都有些白。如今西面不远的谷城均州等地乱贼复反,这么多人聚齐起来,万一有人鼓动,很容易出乱子的。
  “快,立即调集所有的三班衙役,让他们过去维持秩序,切不乱生了乱子。”
  知县陆晋锡亲自带着一众衙役过来,帮忙维持,秩序总算没有失控。不过依然有大量人在赶来,排队等着报名的人已经从关公庙排到了南门外。
  李春江这个时候也听到报告,连忙从家里抽调了百十号家丁赶了过来。一见那人山人海的场景,也不由的咋舌,好不容易才在家丁护卫下挤入场中。
  一见面他就拉着刘钧问:“继业,怎么这么大动静?”
  刘钧也有些忙的一头是汗,摇头苦笑道,“哥哥啊,咱们这招募的条件这么好,谁不想来?一月二两银,就是一月一两银愿意来吃这碗饭的都会打破头,何况还有月粮和安家银子。五两银子,都够买一个小丫头了。”
  “可我们也不能亏待了他们,我李春江招募乡勇,是为了为乡里做事,而不是为了克扣喝兵血什么的,这钱可都是我自己掏腰包的。”
  刘钧也知道他是想做些事的,这个待遇其实也是仿照家丁的待遇给的,自然不是一般的卫所或者边军小兵们经过重重折扣后的待遇能比。
  “这么多人来报名,那咱们人招满了没有?”
  “哪有这么容易,报名的虽多,但要经过重重选拔,真正适合的不多。”按刘钧的挑选标准,大多数人能过身高年龄力气这三关,但许多人都被卡在了骑马和射箭这两关上,更别提刘钧甚至还要求考核识字。虽然最后一关识字仅是参考条件之一。
  但是既年轻又高大还力大的会骑能射的真不多。
  李春江拿起桌案上的名册,看了一遍,皱了下眉头,“到现在合格的才不到十个?”
  “宁缺勿滥啊。”刘钧道,“我倒觉得不必急,今天能招到这七八个已经不错了,何况我带来的那十二个兄弟却都是符合条件的,算来我们已经有二十来个了,加上你的八个家丁,已经有三十人,一队人马招了过半了。”
  “若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到时再把年龄什么的放一放,会射箭不会骑马的也行。”
  刘钧点了点头,“没问题,听你的。”然后他指了指那里三层外三层围观招募的百姓,“你看今天动静这么大,来的不下千人,还有很多人赶来。可咱们只招这么点人,我怕大家会不高兴啊。我觉得,咱们今天不如干脆运点粮食过来,在家里架起灶台做饭,请赶来的乡亲们吃一顿饭,也宣传一下我们马队,如何?”
  刘钧这样做也是怕万一有人一路赶来,结果却没被选上,到时万一心生不满,煽动一下,很容易出事。弄顿饭给大家吃,也算是安抚下人心,还能顺便比马队打点广告。毕竟他们是乡团,以后还得在县乡里呆的。
  “这没问题,我马上让人去家里拉粮食过来,你帮着维持下秩序!”
  李春江刚走没一会,张山满头大汗的挤了过来,“二哥,来了一伙和尚,虽说要来应募当兵,不答应就不走,占着位置不动,你去看一下吧。”
  “和尚?”刘钧来了兴趣,跟张山往那边过去。
  走到那边白线边,果然,几个光头的大和尚一身的麻布僧衣显得十分的扎眼,这些僧人一人手里拿着个钵,此时却占据着报名的位置不动。
  “师傅有礼了!”刘钧走过去笑着道。
  为首的一个大和尚估计有三十岁左右,他抬着打量了刘钧两眼,“你是负责招兵的?”
  “正是。”
  “那好,我们要报名。”和尚很干脆的道。
  刘钧笑着问,“几位都是出世之人,不知却为何要来应募?不如在下布施一点钱粮,几位法师请回山门如何?”
  和尚却是摇了摇头,“不瞒这位施主,我们都是自均州而来,原也一心在山门清修,奈何这世道,连佛门也无清静了。我们的山门被流贼烧了,粮食金像都被抢掠,方丈阻止贼人被杀,寺院也被烧了,就剩下我们师兄弟八个逃了出来。我们现在也无法再修练佛法,想加入乡团,讨伐那些流贼。”
  “诸位法师还请节哀,不过我们要招募的是马队骑手,只怕诸位不太适合。”
  “不试怎么知道不适合呢,实不相瞒,多年来均州之地盗贼极多,因此寺院也早立有护法武僧,我等师兄弟原皆是护寺武僧,不但修习佛以,也常习练武艺,骑马步战,也样样皆通。若不信,我们可以一个个测试。”
  刘钧倒有些意外,没料到居然碰到了八个武僧。这时代寺庙众多,武僧也不少。他记得少林寺就曾有一位被封为三奇和尚的武僧,那位正德年间的三奇和尚,就是因为立下过三大奇功得此名号。
  出身于少林的这个武僧,蒙钦取宣调,带武僧入朝征战,镇守山东、陕西布政使司辖下的堡塞,屡立战功,御封为“都提调总兵”。他亦曾奉命统征云南,讨伐叛蛮。敕名“天下对手,教会武僧”。
  明代时的僧兵主要是少林寺,伏牛山中各寺和山西省五台山中各寺的僧兵。这些僧兵也经常受召入朝征战,战亦多胜。
  眼前这几位和尚虽不是来自河南少林和山西五台,不过也一样是武僧。
  想了想,刘钧倒也想通了。和尚又如何,只要他愿意应募,又符合条件,也不是问题啊。既然能为朝廷征战,那他们主动加入乡团马队,自然也不是问题。
第三十章
募饷
  “好,那就请各位展示一下你们的功夫。只要符合条件,那某就录取你们。”刘钧笑着一摆手,请他们下场测试。
  年龄和身高都不用测试,这些和尚都年轻力壮,顶着一个个光头,可却都很强健,身高基本超过一米七,常年练武的武僧确实不一样。
  第三关测试力气,更没问题。
  在无数围观者的注视下,八个和尚依次上前,他们没有去举石锁,而是直接走向那把二百斤的青龙偃月刀。
  这把从关公庙里借出来的铁铸大刀,沉重无比。
  可是几个依次上前的和尚,却舞动如飞,举重若轻,甚至真的如舞出一套刀法来。这还是今天招募以来这关表现的最漂亮的了,立即迎来围观者的一群掌声叫好。
  刘钧也大为惊讶,没想到这群和尚果然不简单。两百斤的大刀啊,他都只能勉强耍耍,可这群和尚一趟刀法舞下来,却脸不红汗不淌,力气是真的大。
  “漂亮,诸位法师神力。”
  领头和尚却一脸平静,“请牵马来。”
  “王谦,牵马过来。”
  王谦等人把自己的坐骑牵了过来,八匹高大的健马排开,八个和尚走上前去,接过缰绳。然后整齐划一的上马,动作娴熟,让人惊叹。那八匹马极为驯服,与他无配合默契,没丝毫反抗。
  “驾!”八个光头和尚穿着僧衣骑着大马,开始在圈起来的场子里小跑起来,甚至有几个不时还来一个蹬里藏身,有一个家伙更是直接站在了马鞍上,双手打开,连缰绳都不控了。
  这番精彩的骑术立即迎来一波更响亮的叫好声,刘钧也看的眼都亮起来。这样的骑术,他自己都没有。
  他看了看旁边李春江的那个家丁头李震,“如何?”
  李震咂了咂嘴唇,“没有个七八年功底,可做不到这样。”
  专业的人都如此肯定,这骑马考核自然没有半点问题,在这一项上,刘钧亲自打分,给了和尚们最高的分数。
  “几位法师法号?”
  “无欲、无我、无心、无念、无为、无邪、无色、无空。”
  提着笔的刘钧不由的怔了一下,然后笑道,“好名字。”
  最后一项测试射术。
  场上摆上十把弓,从五个力的弓到十五个力的弓。
  和尚们这次倒没有什么直接去选十五个力的弓,他们依次上前,都选的是十个力的弓,也就是俗称一石弓。
  这已经相当于一百多磅的拉力了,刘钧自己也就是用这等的弓。
  八个无字号和尚依次上前,先骑射,再步射。
  骑射二十五步,步射八十步。各射十箭,基本上都能十中七以上。这个成绩,非常漂亮。而且这些和尚还都识字,他们都是孤儿,自小在寺庙长大,从小接受武僧训练,同时念经修佛也是必备功课,因此除了有一身好武艺,还都算是文化人。
  刘钧心中感叹,若不是他们是一群和尚,他们还真是一群相当完美的新兵了。不过,和尚也不是问题。
  这天的招募可以说,这八个和尚是最大的收获,最后又陆续招募了半天。但却再没有如几个和尚这么优秀的。不过最后矮个子里拔高个,又选了二十个。
  其中有十来个猎户,都是来自麻城北部的山区,那里自来就是山区因此多贫,主要靠打猎为生,不少人都是好猎手,射的一手好箭,还会设陷阱。刘钧从这些猎手中精挑细选了十来个箭术最好,同时又年轻高大健壮,又力气极大的。
  剩下又挑了几个骑术不错的,这几个原本都是驿站的驿夫,马术不错。早年裁减驿站,没有了营生,打打零工散的不算好,这次也算是凭一技之长挣得了一份好工作。
  最后又招募了几个匠人,有兽医、还有外科大夫,此外还有铁匠、木匠、厨子、马夫等,这些人算是后勤人员。
  刘钧最后拿着名册看了一遍,今天一共招募了四十个乡勇,另外还有十个后勤人员。加上刘钧的十二个兄弟,以及李春江的那八个家丁,他们的马队人员算是初步招募满了,七十名队员,加上李春江和刘钧,总共七十二人。
  “给大家发包子馒头,人人有份,每人两个包子两个馒头。”李春江这时终于从家里又赶了过来,还带来了几车刚做好的包子馒头。另外还拉来了锅灶,现场开始垒灶架锅,开始煮白粥和鸡蛋汤发放。
  “今天一共招募了四十人。”刘钧把招兵名册递给李春江。
  李春江看了看,又招头打量了几眼坐在那边柳树下的四十个新募乡勇,看到其中几个光亮亮的光头和那几身僧袍,有些意外,然后又看到刘钧在招兵册上详细的说明了八个和尚的考核成绩后,没再说什么。
  “明天是不是继续再招,先招满一百人再说?”李春江问。在李春江看来,四十人太少了,至于他的家丁和刘钧的兄弟,他并没算在乡勇里面,这些人,在他看来应当算是两人的家丁队。
  刘钧摇了摇头,“我觉得暂时先招这么多足够了。一来,今天把合适的差不多都招募进来了,再招,也不一定能再招到什么适合的兵勇。二来,兵不在多,我们先招这些,训练好了,到时再增募不迟。新兵太多,也不好带,而且,兵多开销就大,光安家银就不是笔小数字,况且,我们不可能只招兵吧,招了兵还得开饷,另外咱们还得置办马匹装备武器呢,这是大头。”
  他们这是乡团,因此是没有朝廷粮饷的,刘钧可不想招了兵却没钱买装备。
  “这个你不用操心,钱的事情我来解决,马匹军械也不成问题。”李春江倒是表现的很淡定,“不过既然你觉得先招这么多就行,那就听你的。”
  “今晚李家摆宴,会邀请麻城诸乡绅名望地主富商们齐至,我们今晚也得去亮相。我带来了一千两银子,你先给大家把安家银发下去,再先发一月饷钱,然后给他们去成衣铺里先置办一套新衣服,今晚亮眼,大家一定得精神点。”
  李家摆宴?刘钧脑子一转,这时已经差不多想到了某些可能,“公辑你莫非打算请令伯出面,为我们筹款募饷?”
  李春江轻轻一笑,“我们组建乡团马队,这也是为了保一方安全嘛,怎么可能让我们既出力又出钱呢,当然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才对。放心吧,等今晚酒宴结束,到时咱们就不愁银钱供军了。”
  刘钧却觉得事情不会有这么简单。
  想历史上崇祯皇帝后来想调关宁军入卫京师,结果需要饷钱一百万两才能调动关宁军。然后国库没钱,崇祯便让朝廷百官捐银,并拟了一份名单,按官职大小认捐银两,想凑足这一百万调关宁军入京。
  结果满朝大臣一个比一个能装一个比一个能哭穷,崇祯让捐五万,结果就捐五百,甚至捐一百、五十的都有,最后根本凑不齐这笔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