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697

  天还未亮,刘钧就已经得到了海战捷报,同时得知北线尾岛击败了一支荷兰军的偷袭,击杀二百余,俘虏近百。
  天亮后,热兰摭城里的德包尔也知道了昨夜战斗的结果。
  刘钧派一名战俘虏入城通知了他们战果。
  听说托马斯带的那连人死了二百多人,余者被俘,而范布隆率领的舰队虽然击沉了明军三十余艘船只,可自己却也沉了两艘,余皆被俘,连范布隆都成了俘虏后,他无比的绝望。
  现在,他只剩下了一座热兰摭城,以及东边的乌特勒支堡,两座城堡里只剩下了二千余人,士兵千余。
  这要怎么守?
  热兰摭城确实比四草海堡和赤嵌任何一座都要大和坚固,这座城池前身名为奥伦治城,在天启七年时,改名为热兰摭城,汉人则常称为台湾城。
  城堡建立在大员岛上,城堡占地约四十亩,长宽各近二百米。其东南方则是大员市镇,热兰摭城与市镇合称大员,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政治、经济与军事的中心。由于大员是此时台湾最繁华之地,因此,大员也往往被拿来当成台湾的代称。
  热兰摭城是一座典型的近代欧洲棱堡,壕沟围绕四周,斜坡土堤为台基,红砖砌成墙面,用糖水、糯米、蚵壳灰、砂捣和黏之。内城为方型,有上下两层。长宽皆为一百一十五米,城壁高约九米,厚一米二,四角棱堡厚一米八。地下室为仓库,为储存弹药、粮食及杂物之用,上层设有长官公署、教堂、了望台、士兵营房等设施。外城四角附城为长方型,长一百六十米宽,七十七米,较内城稍低,内有长官及职员宿舍、办公室、会议厅、医院、仓库等公共建筑。
  这样一座城堡,有千驻军,原本可以抵抗万人围攻半年甚至一年之久。
  可现在德包尔却没有这样的信心了,因为大员虽是个岛,可北面有北线尾岛,南面有台湾本岛,现在北线尾岛的四草海堡和南面本岛上的赤嵌城都落入明军手里,舰队也被明军俘获,如今大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岛。
  明军则四面围困,尤其是他们拥有大量的火炮。
  热兰摭城在防卫上外城有两个棱堡一个半月堡,内城有四个棱堡和三个半月堡,每个堡垒上都安有三门城防炮,共有三十门大炮,可以沿墙侧面与面对开扩地发挥火力。
  三十门大炮配合这种极具防御的棱堡,原本应当是坚固如磐石,可现在明军却拥有上千门火炮,其中有许多三十二磅二十四磅十八磅等对城堡有极大威胁力的火炮。
  尤其是明军还拥有一种极强的攻城臼炮,昨晚上明军从北线尾岛南炮的炮台上,向热兰摭城里发射了大约一百枚炮弹。德包尔的办公室就中了四十多枚,把那里夷为了废墟。
  昨晚上,城里的荷兰人被炮弹死了一百多人,伤了二百多。
  情况无比的严峻,也无比的让人绝望。
  明军依然在劝德包尔开城投降,以免徒增伤亡。
  德包尔一直在考虑,犹豫不绝。可等到午后,包特勒支堡的三百守军却开城投降了。那座城堡是热兰摭城的护卫,两城相距不远,可乌堡占据的位置正是一座高坡。当乌堡一失,那么明军就可以直接把大炮架到乌堡城堡上,居高临下的对着热兰摭城开炮,炮击堡内。
  黄昏之时,德包尔召开市民会议,商议是战是降,这时绝大多数市民都同意投降。
  “那就投降吧。”德包尔无奈的叹息。他派人出城,向刘钧提出投降,但有附加要求,他要求投降之后,刘钧把俘获的船只交还几只商船给他们,并让他们带着公司和私人财产离开。
  “我可以按照西班牙人投降的待遇对待你们。”
  使者把明军回复带回,德包尔长长叹息。西班牙人的投降条件可不好,所有台湾的西班牙人都成了刘钧的俘虏,而且他们的财产也都被没收了。
  他犹豫不绝,如果答应这个条件,那就成了明军的俘虏。可如果不答应,他们说不定就要被炮轰而死。
  “最后通牒,天黑之前若不投降,大明军队将用炮火夷平热兰摭城!”
  稍后,德包尔终于下令开城投降。
  城堡门打开,德包尔终于带着城内的二千余人出城来降。
  明军举行了一个受降仪式,由刘钧接受了德包尔献上的佩剑,熊文灿、何腾蛟、郑芝龙等分别接受了名册、地图、仓储物资账本等。
  对于这些荷兰人,刘钧并没有给予他们比西班牙人更优惠的待遇,所有的人都成了明军的俘虏。
  刘钧把先前被荷兰人扣押的中国海商都放了出来,然后挑了几名荷兰人给了他们一条船让他们返回巴达维亚向东印度公司送信。
  刘钧在信里写明了大明收复荷兰的战斗,也向他们表明了大明愿意与荷兰通商互市。但一切都必须照着大明的规矩来,刘钧向荷兰要求两千万两银子的战争赔款以及荷兰人侵占台湾、掳掠大明沿海百姓以及他们赎回人质等全部费用。
  他在信中告诉他们,大明愿意与荷兰通商互市,大明也不怕与荷兰人交战。荷兰人此次在澎湖和大员损失了百艘战舰,如果他们还敢来,有多少大明灭多少。如果他们愿意交赔款赎金通市互市,那就派人前来大员谈判。
  “荷兰人肯接受吗?”
  “我们漫天要价,荷兰人也可以坐地还钱嘛。但不管怎么样,经此一战,荷兰人在东印度实力大减,他们短时间是无力再有什么大动作的。他们要么老实的赔款然后互市,要么就彻底放弃中国以及日本的贸易市场。我想,中国和日本的市场如此之大,荷兰人是不会舍得放弃。何况,我们这次还主动提出愿意跟他们通商互市呢,哪怕为此得先赔点钱,我估计荷兰人也是愿意来谈一谈的。至于能不能谈成,到时再说,相信等荷兰人认识到了我们的实力之后,他们不会胡来的。荷兰人,其实都是一群生意人。”
  刘钧笑着对郑芝龙说道。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明东印度公司
  “现在,台湾是我们的了!”热兰遮城堡里,刘钧与郑芝龙相对面坐,两人品偿着荷兰人窖藏的美酒。
  郑芝龙向刘钧举杯,“恭喜侯爷为朝廷驱除红夷,收复台湾。”
  “同贺。”刘钧举杯轻饮一口,慢慢品尝。
  “郑兄,如今台湾已经收复,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被赶走,以后这里就是朝廷的地盘,郑兄有没有过什么打算?”
  郑芝龙自有打算,他积极跟随刘钧参与收复台湾,最大的原因就是先前刘钧向他承诺,收复台湾之后,让他独占日本的对外贸易。
  “郑兄,你有没有想过要开公司?”刘钧突然问。
  “开公司?东印度公司这样的公司吗?”郑芝龙问。
  刘钧点了点头,“差不多吧,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你看看,各国都有东印度公司,都把东印度当成了金山银山,都想来捞一把。我们做为这东印度群岛最近的邻居,难道反而要看着那些西方人反客为主?”
  这些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做的都是海洋贸易,比如香料贸易,丝绸贸易,瓷器贸易,还有白银贸易等,又有些还主要做的是区间贸易,通过转口,赚取大量的利润。
  如今既然夺取了台湾,那么刘钧也想在这里插一脚。尤其是当美洲的白银产量大减,白银流入亚洲减少后,日本成为了此时最大的银产出国,偏偏大明又是当今世界白银需要最大的国家。
  而日本这个最大银产出国,和大明这个最大的银进口国,偏偏还是敌对关系,两国禁止贸易往来,这越发的加大的商机和利润。
  刘钧打算继续做以前西班牙和荷兰人在台湾做的生意,把台湾建设成一个转口贸易港,利用郑家在日本的关系,从日本运来白银等到台湾,然后大陆商人从中国运来生丝瓷器等中国商品到台湾,以物易物,从中赚取利益。
  不过刘钧一个人是干不了这生意的,他有上层的关系,但不可能长驻台湾。而郑芝龙在沿海一带,拥有极强的力量,却缺的是来自上层的合作者。刘钧觉得他们之间可以很好的合作。
  “我打算也成立一家东印度公司,就叫大明东印度公司好了。这个公司我想请郑兄合伙,而且打算再多邀请一些朋友,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你觉得呢?”
  郑芝龙认真的思虑着,他没有想到刘钧会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之前刘钧曾说过拿下台湾,他就能垄断对日贸易。后来拿下台湾北西班牙人时,他曾经向刘钧提出分给刘钧份额,刘钧说只要两成。
  转眼间,如今拿下荷兰,刘钧却要合伙开公司,这意思是他不满意原来的份额了。对于这种变化,他心里不喜,他更想独自垄断这个生意,然后哪怕从中再拿出部份钱财来给刘钧也行。
  “郑兄,眼光放长点。以后我们不仅仅要做对日的贸易,我们还要跟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乃至英国人等在南洋争夺利益,我们单枪匹马是跟那些有国家支持的大公司比不过的,我们也需要整合团结我们汉人的商圈,跟他们对抗。要做就做大生意,小打小闹屋里斗有什么意思呢,你说是吧?”
  郑芝龙一笑,“不知侯爷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呢?”
  “我呢,是这样想的。咱们把那些有名的大海商,还有沿海的大造船厂,另外还有江南那些有名的丝绸商人一起联合起来,咱们成立一家股份制的公司,就是各自入股,占有份额。建立一家集丝绸强造、造船、海洋运输、海上护卫甚至是垦殖等为一体的大公司。”
  郑芝龙听到这里面有许多新鲜的名词,问,“如何入股,股份如何划分,公司以后谁掌事?”
  “这些都很简单,例如,我们先筹集银两,比如说我们可以先订好公司的股本为一千万股,每股价一两,然后筹集股本。最后出资入股的就是股东,我们由全体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成员,再由董事会选举董事长、副董事长。”
  “董事会有多少人?副董事长几人?”
  “董事会成员可以设定十三到十九人,人多一些好集思广议,但也不能太多,不难会臃肿。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也一人,但也还可以增加一个常务董事协助。董事会上议事表决时,每人一票,以多数通过。”
  “董事长有什么权力?”
  刘钧耐心的向他解释道,“公司最高权力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而董事会中,董事长具有最大权限,是董事会的主席,他主要有召集和主持董事会的权利。在董事会体会期间,行使董事会权利,对外代表公司,有代表公司签署重大协议的权利等,说白了,董事长就相当于商铺的东家,大老板。”
  “如何选举董事长、副董事长?”
  “董事长和副董事长首先必须得是股东大会选举出来的董事,他们也必须是股东。其次,在董事会选举中,按董事中得票数最多者当选。”
  “按得票数不是按手中股份数?”郑芝龙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股份最多不代表就是董事长,董事长是董事会选举中得票最多者担任。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公司的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
  “董事长不管公司事务?”郑芝龙又听出了一个重要的地方。
  “嗯,董事长相当于商铺的东家,但公司会另外请一个总经理,就相当于商铺的掌柜。平时事情都归总经理管理,不过董事长有权罢免、任命总经理。总经理可以是股东,也可以不是。”
  刘钧计划大明东印度公司一开始就将获得极大的资金,联合那些大商人为合伙股东,集资至少一千万两白银,集远洋贸易、港口转口贸易,造船、海洋运输、保镖护卫、垦植等。一开始就得初具规模,以达到和西洋各国贸易公司对抗的能力。
  这么大的资本,也确实让郑芝龙惊讶,同时也有些心动。
  “郑兄对于东南富商比较熟悉,就由郑兄来联络他们如何?”刘钧笑着道,“不过我们也不是所有的富商都要拉过来,最主要的还是与海上贸易有关的那些商人,比如船厂主、大丝织厂主、海商船主等,我们未来的股东,一得是有钱,身家没有个百万不必去拉过来,二来他们经营的生意得跟我们公司未来的业务有关,这样才能更好的合作。还有一点,原则上,每个股东至少得入股五万两以上,五万以下的不做考虑。”
  郑芝龙望着刘钧,“不知侯爷打算入股多少?”
  “我打算以七艘武装商船入股,你说能值多少银子?”刘钧笑道,他前后从西班牙和荷兰人手里弄到了七艘武装商船,另外还有五艘战舰,其中西班牙投降的一艘,从澎湖打捞一艘荷兰战舰维修好,另外大员海战夺得三艘。
  那些战舰他自然是不会卖掉的,甚至之前郑芝龙也有透露出那么一点意思,想要刘钧分他一两艘,刘钧也没理会。开什么玩笑,这样的战舰,刘钧舍得让?不过商船嘛,作战性能上又不如战舰,如果用作以后运兵之类的,则有些浪费。毕竟这些船是远洋船,你在近海用,还不如用沙船,便宜又实在。
  “船上的炮我要留下,七艘大商船都可以做价转到新公司名下。”
  郑芝龙咽了咽口水,这些商船的优秀性能他是知道的,如果可以他多想要啊。“这种大商船就荷兰造价也不便宜,一艘起码得二十多万荷兰盾,相当于得七八万两银子。不过我们大明造不出这种远洋商船,因此就算做价十万一艘也一样值得。七艘大商船,可做价七十万。”
  “那就七十万吧,另外基笼和大员的城堡我们交给朝廷,但市镇上的房产仓库商铺等应当属于我们的,这个我们就折个价算六十万吧,我们一人一半,我那半也都入股公司,那一起,就算我入股一百万两银子吧。”
  “那侯爷就在公司占股一成了。”
  “哈哈,若是入股的人多,到时超过一千万也没关系,具体情况具体看嘛。若是入股的不够一千万,那我们两个就再投点,起码凑够一千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