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697

  虽说他也在和荷兰人交战时损失了几千人,沉了不少船,可他也得了五艘荷兰船,还得了上千门荷兰大炮,对于郑氏的舰队来说,实力成倍的提升。原来郑氏的舰队,船小炮少,如今得了这批大炮,立即实力大涨。
  更别说,还得了许多钱货,在荷兰和西班牙退出台湾后,以后中国和日本两边的贸易份额他将得到更多。
  以眼下的局面,再给郑芝龙几年时间,郑氏的实力将再度达到质的飞跃。
  刘钧在想,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吗?
  毕竟自己的重心在荆襄一带,东南沿海他无法掌控,这个郑芝龙会不会到时失去控制?刘钧没想过要把郑芝龙变成自己的收下,可也不愿意到时郑芝龙实力强大后反成了自己的对手。
  如何取舍这是一个问题。
  可刘钧仔细的想一想,跟郑芝龙合作,对自己眼前来说也是大有利处的。不说这次借助他的舰队,才击败西班牙和荷兰人,才得了这些战舰大炮和许多西方工匠炮手佣兵,以及大量的财货。
  而且从远处看,等这个大明东印度公司一成立,到时刘钧也是能从中分得许多好处的。大明东印度公司若成立,不说别的,就是独揽与日本的贸易,那就是一年起码几百万的利润。这将是一头黄金奶牛,更不说,这公司成立后,以后刘钧与东南的那些富商们也将形成共同利益,以后能得到他的支持。
  而且刘钧的银行成立后,这些东南的海商丝商等等,正是其最大的客户。
  或许自己应当先留一手,在台湾驻扎一支兵马?
  可这种想法一升起来,刘钧很快又犹豫了。他大本营是在荆襄的,放一支兵马在台湾,这岂不是鞭长莫及?真正要有事,也反应不过来。
  罢了,就算郑氏到时真的不可控了,到那个时候,也无所谓了,投资也是早成倍收回了。刘钧收回心思,事情还是得一步步来,现在郑芝龙是自己的盟友,双方合作利大于弊这就足够了,以后的事情不想那么远。
  倒是台湾这个地方,确实值得经营一下。
  趁现在还在,就替何腾蛟好好扫荡一下那些野蛮的生蕃吧,想要在台湾称王,那是不可能的。
  大肚王,台湾的汉人移民称他为番仔王·阿拉米,台湾土著则称他为白昼之王。由巴布拉族,巴则海族与部分洪雅族等数族几十个村社组成的联盟,一个部落国的初级阶段,占据着台中一带。
  不过虽然称王,可也就是几十个村子的规模,连荷兰几百人的进攻都挡不住。
  对付这样的小部落,刘钧直接派出一个司的兵马都足够了。不过刘钧为了起到震慑台湾土著的作用,特意调集九头鸟来了一次全军进发,搞了一次武装大游行。
  也算是对这段时间各营的训练后的一次武装演习。
  虽然是打的几个小村子,可刘钧依然让新成立的九头鸟参谋部仔细研究,做好出兵计划。参谋部立即派出了其下辖的情报处调夜不收前往台中一带收集情报,绘制地图,然后传回参谋部。
  参谋部作战处根据得到的情报,再制定行军路线,补给方案以及作战计划。
  一条条煞有介事,刘钧还不许他们草率了事。用刘钧的话说,良好的军事素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虽然大家腹诽不止,可没人敢忽视刘钧的命令。
  参谋部在收集情报、制定计划的时候,刘钧也召集各部军官举行作战会议,让各军官们报告所带士兵们的士气,健康情况等,同时也让军官们对于战斗任务发表议见。最后参谋部的作战计划出来,又拿到作战会议上讨论。
  当参谋部的作战计划以及备用计划经过讨论并修改和通过后,刘钧开始安排各个战斗群,并选派将领。
  刘钧不再是简单的把各个营调出去,而是把几个不同兵种的部队抽调一起,组成数个战斗群。使得每个战斗群,都可以单独的承担一个区域的作战任务,完成一次战役。
  除了水师部队外,刘钧把自己的其余差不多两万余人,分成了三个战斗群,每个群辖将近八千余人,下辖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部,另加一个辎重部,以及五个步兵部。
  每个战斗群临时任命一个司令官,下辖一个指挥部和一个参谋部,由他们指挥整个战斗群的各部司兵马。
  “拿出你们的精气神来,这一次,我们要让所有的土著都为我们大明的军威所震慑,让他们从此拜服到我们王师之下。对于如番仔王这种不服王化者,要坚决的打击,但对于那些愿意臣服的,则要宽宏。另外,严禁伤害那些番民,也不许侵夺他们的财产,以后,他们都是我们大明的子民。”
  刘钧还给各部一个命令,每经过一个番人村社,都要仔细的普查清楚他们的人口以及族群,还有他们的领土村界等,并且还得将这些调查清楚的东西让那睦村社头领们签字画押,然后刻成碑文,树在村中。
  对于肯臣服的蕃民,要好生安慰,给他们发些衣物食品,帮他们免费看看病检查下身体。可对于那些不服教化王法的,则要适当的展示一下军威,教训一下。
  这一次出兵,就是要让台湾的蕃民起码三十年不敢胡来。
  顺便,刘钧也让他们每到一地,就跟当地蕃人交易。拿银币盐巴布匹等,换他们的鹿皮牛角黄金硫磺珍珠玉石等等,交易总是最能沟通的。
  刘钧率大军分成三路出发,左右两路分别沿着台湾两边海岸一带向北前进,而中路则直接在中部北上。同时刘钧在大员留下少数的人马驻守,并通知郑芝龙,让他带着舰队截获了荷兰的商船队后,航行到基隆等他,刘钧打算这次三路兵马大游行,从台南一直走到台北的基隆,然后再乘船返回大员。
  台南台北相距数百里,刘钧打算花半个月时间来走这一趟,好好的扫一遍。
  “好好的把各村社部族的领土界限登记好了,以后我们就以此为证。属于那些部族村社的土地归他们所有,但是不在登记上的土地,则属于朝廷所有。今后朝廷移民前来台湾,就将这些土地分发给移民。”
  “若要耕种各土人的领地,需要购买或者交换,不得无故侵占,免生纠纷。”
  何腾蛟对于刘钧的这番安排,表示同意。
  “只要侯爷能与各村社立下公约,划清界限,那么以后下官定会遵守。”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初,京师紫禁城。
  乾清宫中,崇祯正与梅之焕李长庚两人议事。
  “两位先生,朕又有好消息告诉你们,镇南侯继招降台湾北盘踞的西班牙人后,前些日子又移师台湾南部。盘踞在那里的荷兰人还试图抗拒我大明天威,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梅之焕望着满脸眉飞色舞的皇帝,也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事实上,他其实比皇帝更早知道了大员的战况。刘钧出京之后,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络,基本上每隔两三天他都能收到一封书信。
  澎湖海战,大员海战,攻城之战,几场大战打的十分激烈。尤其是他从信中看到刘钧禀报红夷们的战舰居然有二十多丈长,主桅高达十几丈的时候,拥有数层的炮甲板,一艘战舰就拥有一百多门大炮,全是三千斤到七千斤的巨炮,威力远胜红夷炮。
  听到刘钧说两门十八磅只要百发就能轰塌一堵数丈高丈厚的墙堡墙壁时,梅之焕确实是相当震惊的,尤其听说红夷舰上的加长大炮,能够一炮轰击十二三里远,不是夸张,而是真的能打十二三里远时,梅之焕当时惊的手都发抖了。
  而当刘钧在信里告诉他,他们从荷兰和英国以及西班牙人手里夺取了近三千门各式大炮时,他更是惊的差点一口气没喘过来。
  崇祯兴奋的在那里走来走去,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两位先生,你们知道吗,镇南侯在台湾先败西班牙,再败荷兰,其中还有个什么英国的也插了一脚,也被打的大败回家去了。你们知道吗,镇南侯收复了台湾,俘虏了数千红夷,还缴获了十几艘战舰,其中有的战舰足有一百多门大炮,全是数各斤的红夷大炮,比我们的红夷大炮还要强。”
  “这个镇南侯,真是处处出乎意料啊,简直就是朕的霍去病,朕的卫青,朕的李靖、李绩。哦,还有个好消息,镇南侯还缴获了不少红夷们的商货,估计拍卖后能得二三百万两银子。”
  崇祯在此之前,其实对台湾一无所知。而现在,崇祯却天天趴在地盘上,打量着台湾的位置。
  “镇南侯还上奏称,要在台湾设立一个特别贸易区,说是以后这里经营好了,每年能为朝廷带来数十万两银子的收益。他还请求朝廷允许向台湾移民,他说那里要是开发出来,能安置千万百姓移民屯田,还说开垦出来的田地耕种出来的粮食,能够供应数几千万人,还说那里会成为朝廷的一个新粮仓。”
  崇祯兴奋的停不下来,走来走去的说个不停。
  “两位先生,镇南侯还说,要向西班牙和荷兰索要赔款,这个事情你们怎么看?”
  梅之焕望了眼李长庚,然后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此事镇南侯最为清楚其中状况,此等事情,还是由镇南侯钦差处置为好,臣相信,镇南侯当能妥善处置。不过陛下还是当下旨提醒镇南海,东南海上之事,适可而止,收复台湾就好,莫要过而不及,若与这些红夷纠缠不清,倒时反而牵扯不清。至于赔款之事,只要夷人肯适当的赔偿一些也就行了,真向他们索要向千万几百万也不实际,不若早点把过去之事斱揭去,谈好通商互市之事,以后和睦相处,共赢互利才是。”
  李长庚也点了点头,“首辅老成持重之言,镇南侯南下时日不短,当下旨催促其早日办好东南之事,然后率军回防湖北,休整准备,以备明夏之出征。”
  “两位先生说的对,湖北也离不开镇南侯,债券的事情也很重要,还有清理屯田,训练湖南新军等等,哎呦,朕发现处处都离不开镇南侯了啊。两位先生,你们当初怎么就没多为朕教导出几位这样的好学生来呢。哈哈哈!”
  崇祯大笑了一阵,背负双手在殿中迈步,“镇南侯今年在东南牛刀小试,就把一群红夷打的跪地求降,等明年他率军征辽,一定能再奏凯歌!”
第二百七十五章
人傻钱多
  基隆港,九头鸟的三路兵马终于在此汇合。
  此时距离从大员分路出发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比预计中多花些数天时间。不过这一趟的收获也很大,两万余九头鸟进行了一次武装拉练,实兵演习,尤其是刘钧打破营制,把诸兵种混合组成战斗群的模样,经过了一次检验。
  这种新的作战方式,为九头鸟以后辽东做了很好的测验。
  而通过这次行军,也向土著们展示了大明的武力。顺便还普查了土著的族群村社分布情况,人口数量,矿产资源等情况。一路上的交易,还为九头鸟换来了大约三十余万张鹿皮,数万斤的蔗糖,以及上千斤黄金还有不少的牛皮、牛角等物,这些都算是台湾最有价值的土产了。
  台湾的鹿皮销往日本,每百张最好的鹿皮销往日本,能值六十两银子,而刘钧从这些土著手里用布匹、铁锅等商品交换,成本等于只有每百张十两银子。而这个十两银子,其实又还是赚了一道的,刘钧把从福建等地运来的价格很低的布匹、铁锅等卖给土著时,已经是以高价卖出,这中间先赚了一笔,然后换回的鹿皮,还能再赚一大笔。
  除去布匹铁器等的赢利,仅是鹿皮交易每百张就能有百张五十两的毛利,三十万张鹿皮就有上万两银子的利润,而这还仅是其中一项。另外土著手里也有不少的黄金、宝石等,刘钧也通过交易,用布匹等商品换取他们手中的黄金等,一转手,也赚了有几万两。
  最后刘钧算了一下,这趟大游行,他们顺便做的生意,居然赢利不下十万两。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这也让刘钧发现,虽然台湾都是些土著,可土著的生意才更好做啊。他们对于从大陆运来的许多商品,如布匹衣料以及铁器等等很是喜欢,这方面他们技术不足。而他们则拥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鹿皮、牛角、黄金等东西,这些东西他们以往也很难交易出去。
  当欧洲黄金白银都一比十五,大明一比十三了的时候,这里的土著手里的黄金,其实才相当于一比四兑换银币的价格。
  台湾岛上的土著并不少,既有在平原地带生活的不浦族熟蕃,也有在山中生活的高山族,这些土著以村社聚落而居,也有些以数个村社结盟共同对敌对部落的,在这片富饶的宝岛上,经过刘钧的手下这次的普查统计,岛上大约超过千个村社,登记的人口足有三十多万。
  而这个数字肯定还有些遗漏,毕竟许多深山老林里面,九头鸟的士兵也来不及去查探,不过三十万这个数字也起码得占到实际的七八成左右了。
  三四十万人口,那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了,尤其是如果独享这个市场的话。特别是九头鸟这次还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矿产,其中不乏有金矿银矿硫磺矿铜矿等,只需要向土著付少数商品就能取得开采权,甚至许多根本就还是无主之物。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刘钧在基隆见到郑芝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跟他提出要在大明东印度公司下,建立一个台湾开发公司,下面设一个矿产分部和一个垦植分部。矿产部负责堪探那些有价值易开采的台湾矿产,而垦植公司利用台湾的那些适宜的气候,和平原地带开垦良田,种植甘蔗和粮食。种植的甘蔗直接榨糖,制作成砂糖和冰糖,而种植粮食则是做为开发台湾时供给以后越来越多的来台湾工匠和屯田农民们使用。
  糖一直和茶叶一样都是一个高需要紧销产品,利润极高,而台湾最适合种植甘蔗,并发展制糖业。只要糖业发展起来,不但日本大量需求,而且大明,以及南洋的那些欧洲人一样大量需求。
  台湾本地的土著不过三四十万总人口,却还分成了许多部族,上千个村社。这些人许多还是世代仇敌,动不动就要出草猎人头。整个台湾的土著,不猎人头的部族几乎没有。甚至有些山里面的部族,有仇要出草猎人头,就算没仇,有喜事了,也要跑去敌对部族猎人头,总之,猎人头成了他们的传统。
  这些部族完全就是一盘散沙,这么多年来,也就是在台中那小小的地方有了一个稍大点的大肚联盟。
  这个已经存在百年的联盟,实力渐强,若是没有外部势力的干涉下,也许再过个几百年,还真有可能形成一个初始的王国。但现在,大肚王阿米拉,却已经丢了自己的脑袋。
  他的脑袋就挂在基隆港口码头上面,随风飘荡着,旁边还有上百颗大肚社的人头。
  大肚王不过一井底之蛙,根本不知道大明究竟有多大,妄想着在台湾称王称霸,结果左路的九头鸟一路进军,大肚王还带人想要偷袭埋伏,结果行动却早为九头鸟的夜不收探知,一番将计就计后,明军来了一个反包围。
  大肚王当场战死,手下的百余勇士也都被杀,其余上千部族战士被俘。随后九头鸟一连抄了三十多个大肚联盟的村社,那些敢反抗的头人都被当众处死,然后明军从新让他们选举了新的首领,并从并村社中征走了不少青壮。
  基隆港,一次更大的台湾大会即将召开。九头鸟一路北上行来,每到一处,都要登记各村社,然后邀请他们的首领带着他们的青壮北上。
  等三路人马到达基隆汇合后,跟随他们前来的土著也多达上万人,总共有一千七百多个村社的人前来参与此次大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