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97

  再醒来的时候,外面已经是鸟雀清鸣,晨光清明了。
  摇了摇有些痛的脑袋,刘钧起床,这才发现自己原来在李家住了一夜。他一醒来,立即就有李家的丫环过来伺候,又是打水又是递毛巾,还拿来了青盐和牙刷给他刷牙。最后,甚至给他送来了一套全新的衣服鞋袜。
  “继业兄,脑袋一定还痛吧?”李春江揉着脑袋出现在刘钧房门前。
  “我昨晚喝醉后,没说什么失礼的话吧,哎,我连怎么到这的都不知道,醉太厉害了。”刘钧笑道。
  “虽然喝醉了确实难受,不过咱们昨天喝那么多酒还是很值得的,五千七百五十两银子,四十六匹良马,还有五百五十石粮食,值,非常值。要是再醉一次还能换这么多钱粮,我都愿意再大醉一回。”李春江道。
  “哈哈哈!”刘钧不由的哈哈大笑。
  “收拾一下,跟我走。”
  刘钧一边整理衣服,一边问,“去哪?”
  “当然是去弄装备了,现在咱们有了人有了马也有了钱和粮,唯一缺的就是装备了。”李春江有些迫不急待的道。
  说到这个,刘钧也是有些疑惑,他们这属于自建的乡绅武装,是隶属于梅之焕这位大乡绅的乡团之下。乡团属于乡绅武装,这装备从哪而来?
  他向李春江提出疑问,谁知李春江却只是一笑,丝毫没把他当成问题。
  “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有银钱,想要什么武器装备都成。”
  经李春江的介绍解释,刘钧才算解开了一些疑惑。原来,正是因为各地纷乱,尤其是陕西流贼乱起以后,现在已经不止是陕西,甚至是大半个中原都被流贼窜遍了。流贼四处流窜,又导致各地的山贼盗匪也是蜂拥而起。
  而各地的卫所军备早已经驰废,朝廷招募的兵马又多集中于北方边疆。虽然也派大臣督兵中原剿匪,可总是按起葫芦又起瓢。正是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朝廷便支持地方办乡团,练民兵。
  而地方官府又往往无钱办乡团,最后便允许各地的乡绅地主们自己出钱招募人马建立乡团,保护乡里。名义上,乡团还是地方官府统领下的,但实际上多成了乡绅们的私人武装。
  就好比在麻城,也并非只有梅家一支乡团。梅家的保生堡乡团只是势力最大的一支而已,麻城豪族众多,如梅李周刘四大望族,各家的奴仆都超过千人,每家都养有一支家丁队。原来还只是装备棍棒之类的,自农民军越来越势大后,各家都开始给自己的家丁装备刀枪箭矢。
  而如梅之焕,甚至通过自己的关系,出大钱弄来了许多大炮和火铳,甚至直接从南赣那边借来了一支达三百多人的火器部队。
  而如李家刘家周家等,也都纷纷通过关系,给自己的家丁队弄来了刀枪弓箭,战马火器。可以说,只要有关系,有钱,想要什么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武器装备,原本一直被国家禁的很严的铁甲火铳火炮,现在都一样能弄到了。
  因此,刘钧他们的乡勇马队,根本不用担心装备的问题。只要有钱,就可能通过现成的渠道,弄来各种各样的装备。
  当然,这些装备其实都是从各地的卫所甚至是国家的那些军械制作坊里弄出来的,这基本上算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没有什么风险。虽然事情听起来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乡绅们居然可以轻易的弄来大批国家武备,但事实就是如此。
  李春江拉刘钧要去的地方是沈庄保生堡,去那里找梅之焕的一个幕僚,他是专门负责装备之事的人。刘钧他们想要什么,直接找他帮忙联络就行,有专门的人出售各种装备。需要什么,准备好钱,然后找相应的联络人下单,谈好价钱,就可以坐等收货,绝不用担心其它问题,他们的信誉好的很。
  “你们准备买哪些装备?有清单吗?”梅之焕的这位幕僚是个中文人,留着一副非常漂亮的长胡须,对于刘钧和李春江的来意,丝毫不感到惊讶,好像刘钧不是来买军械,而只是来打酱油的一样淡定。
  李春江这时一拍脑袋,“嗯,先来一百套铁甲,再来两百把三眼铳,嗯,再来两百把腰刀,火药也还得要一些……”
  “等等。”刘钧听不下去了,你还真当是来打酱油的啊,这么重要的装备采购,你就一拍脑袋就决定了,不用仔细的商量下?
  “公辑,我觉得我们还是应当再仔细商量一下。比如咱们现在有七十来人,装备就先按这数量来购买,另外咱们的马队,用不着铁甲吧?另外,三眼铳似乎也不是很适合我们啊。”
  李春江倒觉得应当多买些,“咱们现在七十来人,以后肯定还要增加的嘛,另外训练作战肯定也会有些损毁,因此多买些总是有备无患的。另外,三眼铳很好啊,据说辽东铁骑就曾经大量装备三眼铳,将士们都说三眼铳好用,临阵可以三发,而且打完了还可以当做狼牙棒使,既能远攻又能近战,是个好东西。”
  刘钧虽然对火器懂的不多,可好歹也是知道明末之时,三眼铳绝不是最好的火器,而且他在卫所武学的时候是演练过三眼铳的,知道这种能够三发的火器,其实是一种相当落后的火门铳,要用火折子引燃火药射击,连火绳枪这种他印象里最落后的火器都大大不如。
  不说精确度极低,而且射击距离也极短,按他记忆中在武学中用过的三眼铳,那有效打击距离似乎只有两丈的时候才有杀伤力。一超过两丈,那就跟对着天射击没什么区别了,打不到人,也打不死人。
  唯一的优点,估计就是李春江所说的发射完了之后,还能当做狼牙棒使用。毕竟这玩意其实就是一根木棒捅在三根铁枪管连在一起的一坨好几斤的铁管上。
  “三眼铳我用过,绝不是什么厉害的火器,依我看来,买三眼铳还不如买鸟铳,那是火绳枪,比起三眼铳才两丈的打击距离,鸟铳百步之内能破铁甲,且有很高的精准性。”刘钧说道。
  “可我听说鸟铳用起来会非常麻烦,装填发射一次可能得好半天,甚至很多人根本搞不清要怎么用。”
  “那只是未经训练而已,只要训练有素,一柱香至少能射一枪,甚至能射两枪。”
  李春江有些意外,“鸟铳真这么好用?那为何北方边军都不用鸟铳?”
  这时那中年幕僚一边插嘴道,“鸟铳确实比三眼铳更强,但武器是死的,人才是活的。若是用的人不习惯更好的鸟铳,那又有什么用。”一边说着他一边打量着刘钧,有些意外这个年轻的武生居然对火器还了解的这么多。
  “不过鸟铳确实用起来很复杂,若没有充足的训练,鸟铳反而发挥不出应有的厉害,反不如三眼铳,毕竟三眼铳用起来简单,尤其是那些北军蛮子,性子一上来,还总喜欢把火器当成狼牙棒用,鸟铳若是不用来射击,那其实还不如烧火棍好使的。”他笑着介绍。
  “原来还这么复杂啊。那我们就买鸟铳?”
  刘钧依然摇了摇头,“火铳虽厉害,但需要时间训练,没有充足的训练,鸟铳很难发挥。我们马队新建,我以为不适合全部装备鸟铳。可以购买部份鸟铳,然后再购买部份弓箭,再购进一些钩枪、腰刀做为近战武器。”
  “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照你的意思,我们先拟一个清单出来。”李春江没坚持自己的三眼神铳,也不再坚持建立一支纯火铳骑兵,从谏如流的决定听从刘钧的建议,先火器弓箭刀枪各弄一批回来再说。
第三十三章
买买买
  装备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绝对是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的。军队首要的是兵,有兵然后得有装备,然后再加上训练,配以严格的纪律,顽强的斗志,优秀的指挥领导者,如此才能成为一支优秀的军队。
  装备在其中,起码占据到三分之一重要。
  而如何选择装备也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兵种,合理的搭配不同的装备,才能最大的发挥出武器的性能效果。
  刘钧和李春江要建立的是一支马队,一支乡团马队,以巡逻为主,也捕盗剿匪。要面对的是盗贼劫匪逃犯等,因此刘钧觉得,他们购买装备就得按照这个特点来定。
  “铁甲我觉得暂时没有必要,一来铁甲费用昂贵,一副铁甲制造的成本都得十五两,而我们虽有路子可以花钱买到,但一副铁甲却得花五十两银,这个价钱已经是成本的三倍有余,贵的离谱。”
  刘钧摇了摇手指,对铁甲并不重视。
  “况且,铁甲沉重,我们要建的是轻骑马队,巡逻侦察,需要的是机动速度。装备上铁甲,面对着一般的盗贼作用不大,却反而增加负重减慢速度,实在是划不来。我以为,如果考虑防御需求的话,我们可以购买一批水牛皮甲,重量轻,而且对付盗贼时也有不错的防护力。”
  “绵甲是不是更好些?”李春江问。
  那位中文幕僚在一边向李春江解释道,“绵甲倒是不重,标准的绵甲用绵花七斤,打湿后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绵片,然后粗线缝紧。这种绵甲轻便,对火器也有不错的防护力。甚至还可以加厚,做成十六层的,差不多能刀枪不入。不过也有一个缺点,北方寒冷地区还好,南方地区穿绵甲可却不太适合。我觉得刘公子所选的牛皮甲就不错,朝廷早在多年前就已经下令南方各卫所的军队,将原来的铁甲改为水牛皮甲。”
  他还特意的拿了四套铠甲过来给二人观看,一套是牛皮甲,一套是铁札甲,然后一套绵甲,一套布面甲。
  经过他的一番介绍,刘钧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看影视作品里那种清军的泡钉甲并不是棉甲,也不是清军的发明,实际上这种铠甲叫布面甲,据说是自欧洲传到大朝的。
  这是一种真正的重甲,甚至比原来的铁札甲还重。这种铠甲表面是布,里面则是铁甲片,再用铜铁钉泡把布衣和里面的铁甲片固定住。这样的铁甲一副份量不轻,刘钧掂量了一下,估计摸着不下三十斤。而据那幕僚所说,这种布面甲又叫布铁甲,标准重量是二十四斤到三十五斤,但后来越造越重,往往一整套布面甲达到四五十斤。
  这种布铁甲其实也就是绵甲的前身,绵甲则要轻的多,一副绵甲轻的也就十斤。加厚的绵甲也不过超过二十斤。
  真正的绵甲只是用压实的薄绵片缝制而成,里面没有铁甲片,外面也没有铜钉泡,因为不需要固定甲片。摸着绵甲,让刘钧感觉这有些类似鞋垫,很硬很厚实,难怪能挡刀枪火器。
  “绵甲加上铜钉泡,是不是能更坚固一些,防御更强?”刘钧问道。
  那幕僚笑着摇摇头,“坚固肯定是比原来坚固,但没这必要。你真要去加钉泡,那你还不如选那二十四斤一副的布铁甲,重量和加了钉泡的绵甲差不多,但肯定更结实。”
  “里面加些丝绸,肯定防护能力会提升不少吧?”
  “那是自然,内有丝绸做衬,外有铜钉泡,比普通的绵甲肯定要好的多。”
  刘钧想了想跟李春江道,“要不我们就订这种绵甲,牛皮甲也不轻便,性能估计还不如这种改进的绵甲。”
  “你说行那就行,先订一百套吧。对了,周先生,这样的绵甲一套多少钱?”
  姓张的幕僚嘿嘿一笑,捋了捋漂亮的胡须,“绵甲本身不便宜,你这还是订制型的,就更不便宜了。一套普通绵甲成本得十五两以上,我估计你们得掏五十两才能拿下来。”
  “五十两一套,一百套就是五千两了。”刘钧不由的咋了下舌。
  “买了。”李春江一挥手。“既然需要,那就买,钱的问题你不用操心。”
  刘钧点了点头,冷兵器时代,铠甲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那我就给你们登记了,订制绵甲一百套,嗯,到时我会帮你们压压价的,说不定还能让那边搭你们一百顶八瓣盔。”
  “赵先生,这绵甲一定得在前胸和后背两处加上两块铜制护心镜。”刘钧仔细交待。
  “嗯,帮你记下来了。其它方面呢?”
  “弓一百把,配大箭一万支。鸟铳一百把,各配五百份的铅弹、火药以及火绳等。”刘钧觉得还是应当弓箭和火铳一起配备。
  “小梢角弓一张五两银,一支大箭五分银,鸟铳一把二十两银,每份铅弹火药一钱银,各要一百份是吗?”
  “你说多少?”刘钧感觉自己听错了,这价格也贵的有些太离谱了吧,一把弓五两银,一支箭五分银,一把鸟铳更是要价二十两银!
  “和各家往来都是老交情了,一直都是这价,这还是我看你们也是自家人,才按梅公与那边的价格走的,要不然,只会更高。”赵先生一脸本该就是如此的表情。
  “可这也太贵了吧?”
  赵先生笑笑,“成本肯定不会这么高的,甚至我差不多都能知道各家卖的这些装备的制造成本。比如说这小梢角弓,虽然制造很麻烦,可一张弓成本也就二两银左右,一支箭成本大约三钱银子。鸟铳制造起来麻烦一些,每把的成本大约五两银。如果要质量有保证的精品,那一把也不过八两银。”
  “八两成本卖二十两,这翻了二倍半了。”刘钧叹道。
  “这可不是买豆腐白菜,哪都有的买。这可是军械,而且还是鸟铳这么先进的火器,哪怕上面睁只眼闭只眼的,可这毕竟不是公开的正经买卖,还是担着些风险的,这个价自然也就卖的贵了。”
  话确实是这么个理,军火买卖又不是买白菜萝卜,利润要不高,谁愿意承担这风险。可这样一来,刘钧不得不考虑开支问题了。
  之前一百套绵价就已经是五千两,如果再买一百张弓和一百把鸟铳,加起来又得五千两。他们昨天虽然得一众土豪支持,可也只拿到五千来两银子而已。全投进来,还都只够买绵甲而已。哪怕有李春江说不差钱,可刘钧还是觉得不能如此大手大脚的一步搞定,还是得一步步来。
  “公辑,你看,我有一个想法,咱们的马队现在有七十二个人,我们把他按十二个人一小队编制,三个小队编为一个中队,然后刚好编成两个中队合六个小队。我们每个小队分配不同的武器,一队十二人,一个队长,一个伙兵,然后配四个鸟铳手,四个弓刀手和两个钩枪手。”
  “队长配一把旗枪一把腰刀再加一把角弓,伙兵配双尖铁扁担。四个鸟铳手各配一把鸟铳,再配一把腰刀。四个弓刀手各配一把长刀和一把角弓,两个钩枪手则各配一把钩镰枪和一把角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