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697

  就算造了船进攻,但旅顺金州驻有几千兵马,明军岂是对手。
  自降清以来,孔有德是坚定不移的站在清廷这边,全心全意的和明军战斗。他的忠心,也是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被封为恭顺王,还保留着都元帅的头衔,甚至有自己的兵马人口地盘,就和八旗诸王爷贝勒们一样。
  刚刚接到急报,真的有一支明军自海上来攻,而且已经攻破了旅顺、金州,还夺下了复州。
  这个消息大大出于他的意料。他本以为就算明军真的派一支兵马自海上来,也顶多只是为了策应锦州的战局,派支兵马来辽南搞搞骚扰,至于更多的事情,他们是做不了的。当年东江镇几万人马,都只能小打小闹,朝廷现在还能在海上有什么能力?
  可报告就放在他的桌上,辽南四卫丢了两卫。
  最最让他震惊的还是明军自五月初六登陆夺取旅顺,而金州也是五月初六丢的。同一天时间,相距一百三十里的两座城池同时丢失。
  根据他的经验,要一天内同时拿下这两座城池,那说明来犯的明军数量很多。传言中的十万兵马是不可能的,而另一个数字,五万兵马极有可能。明军极可能是兵分两路,自海上而来,同时展开了对两城的进攻。
  凭着突其不备,加上兵马数量上的优势,最后夺下了两城。
  “明军来者不善啊!”沈志详道。在清军中,他的地位远不如山东三叛徒,他也是东江镇的,是东江镇最后一任总兵沈世魁的侄子。沈世魁当年只是一个商人,后来把女儿嫁给毛文龙作妾,也成了东江将领,在毛文龙死后,还在东江内乱之后成了最后一任总兵。
  不过沈世魁虽然是个商贾出身,但却还是一心对抗清军,崇祯十年兵败被杀,他的侄子沈志详收拾败兵,想要做东江总兵,结果朝廷不同意,他就自称总兵,结果引得官军来攻,他便转而降清。入清后,得了个续顺公的爵位,也领着一众东江降兵。
  “明廷从哪来的这样一支大军,难不成是东南的郑芝龙北上了?”
  孔有德也并不清楚这些,他们本来是带兵前去参加锦州之围,结果中途被调回来,一路刚回到海州,就收到旅顺金州和复州失守的消息。他还来不及收集情报,但可以想象,来的明军定然是极强的,能够短时间拿下金州复州,可不仅是海上强,还得陆上强。
  “听说明军中近年出了两个能打的年青将领,一个辽西吴襄之子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年纪轻轻的就当了宁远总兵。另一个则更厉害,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从一个白丁武生,一路坐上了湖广提督之位。”
  “是说刘继业么,我听说他是梅之焕和李长庚两个内阁大学士的弟子。”
  耿仲明在一边道,“对这个刘钧我也听说过一些传闻,据说他其实是天启皇帝的私生子。”
  孔有德摇了摇头,“不是私生子,是义子。此人虽然年轻,可却天生大将之才,极会将兵。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平定了中原十几万流匪。如果这次来的是他,那么一切倒还真说的通了。”
  “再厉害也不过是二十岁的年轻人,平定一些流匪就敢号称名将了?呵呵!”尚可喜不屑地笑道。
  “如果真是这个刘钧前来,那我们这回正好把他生擒了,哼,崇祯皇帝的义子,内阁首辅和次辅的弟子,年纪的湖广提督,若献给皇上,咱们可少不了一份厚赏,哈哈。”
  几人大笑,只有孔有德没有笑。
  “元帅过于担忧了吧,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估计鸟毛都还没长齐呢,也就在流匪前充充样,到了辽东来,我们会让他知道什么才叫打仗。”耿仲明道。
  尚可喜也笑道,“对付这样的小子,先来一顿大炮轰击,再派骑兵一个冲击,他必然溃败,不溃败我输十个奴才。”
  “我赌他能承受两轮冲击才溃,我也赌十个奴才,我再加十个婢女。”沈志详跟着道。
  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之声。
  “报!”
  “禀报元帅,急报,盖州失守,海州边界发现许多明军探马!”亲兵大声禀报,并将一封急报送到孔有德手上。
  孔有德急忙接过打开看了起来,急报显示,明军已经攻克了盖州,并且兵马还在北进。现在海州和盖州之间,到处都是明军。而统领这支兵马的,正是他们刚才猜测的镇南侯刘钧。
  急报中还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明军拥有许多火炮,他们在攻打盖州时,甚至用一种能发射百斤石弹的大炮,另外还有一些比镇国龙尾大将军炮还要大的红夷大炮,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盖州城墙给轰塌了。
  明军攻破盖州后,并没有派兵驻守之意,反而在迁移百姓离开,最后他们还报告,攻打盖州的明军是自海上而来,在盖州附近登陆,突袭盖州,用大炮直接轰开城墙。
  “你们看吧,这回我们遇上敌手了!”孔有德长叹一声,将报告交给其它三人。
  “半个时辰不到就把盖州城墙给轰塌了?这……这怎么可能!”刚才还在嘲笑说只需要一顿炮轰再加上一次骑兵冲锋就能击溃来犯明军的了耿仲明失声惊呼!
第二百九十七章
骑虎难下
  孔有德等人接到盖州失守的情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率兵南下夺回盖州,而是迅速派出大股轻骑四下搜集辽南明军的情报。
  同时紧守海州,并从各自的驻地抽调更多壮丁前来。
  既然明军拥有了可以半个时辰就能轰开城墙的大炮,那么现在就不是如何把这支明军扫灭,而是先如何守住海州了。
  一支支兵马集结海州,到五月下旬,海州已经集结了五万人马。其中战士两万,另有三万是青壮辅兵。
  此时金复盖三州失守的消息也早传到了辽阳,黄台吉本来已经亲自到了锦州坐镇指挥围攻锦州的战役,得知辽南失守的消息后,不得不回到辽阳坐镇。黄台吉也得到了明军进攻辽东的确切情报,由明朝镇南侯朱慈烨率领的三万水陆兵马。
  “是不是暂缓围攻锦州,先调兵击败辽南来犯之兵?”四大贝勒之一的代善向黄台吉提议道。代善在努尔哈赤在位时,就与另三位兄弟被立为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时,请兄弟立皇太极为大汗,但却要与其它三位大贝勒一同主持朝政,他们称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
  如今,三贝勒莽尔古泰死了七八年,死后还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了封爵。二贝勒阿敏本是努尔哈赤兄弟之子,其父子兄弟因谋叛太祖,兄阿尔通阿、弟扎萨克图被杀,父囚禁而死。他免于一死,养于太祖处。
  早先屡立战功,后来成为镶蓝旗主,又成为四大贝勒,最后还与黄台吉共同主持朝政,深为黄台吉所忌。在十年前进攻明朝时因烧杀抢掠丢失了永平等四城,结果被黄台吉找到机会削爵囚禁,一禁就是十年,估计到死都没机会再出来了。
  相比余其它贝勒们,代善也勇武善战,多有战功,但又表现乖巧,对皇太极誓表忠诚,因此深得其信任。
  黄台吉摇了摇头,“锦州之战,筹划多时,如今箭已在弦上,我们不得不发。明军这次有备而来,洪承畴率八总兵十三万兵马援锦州祖大寿,又抽调了秦良玉和孙传庭率五万兵马援辽,锦州集结兵马将不下二十万。”
  他叹了一声气,原本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宁锦早成了勒在明朝脖子上的一个绳索,他只要动一动,明朝必然会有大反应。
  他筑义州驻兵屯田,就是要迫明军集结兵马来战。锦州远离中原,补给线漫长,如果明军不想舍弃宁锦,必然得大兵来援。黄台吉就有了主动权,他想打就打,想耗就耗,明军到时就被吊在锦州,等他们后勤撑不下去的时候,清军再一举将他们击破,到时宁锦自下。
  计划是好的,可他没料到的是,明军能够那么快把中原的流匪做乱剿平。二来,他也没有料到明军还能从海上攻辽南,还攻势这么猛烈。
  另外,明军集结锦州的兵马,似乎也超过他的预料。
  锦州集结不下二十万兵马,这是股不可小瞧的力量,尤其洪承畴、祖大寿、孙传庭、秦良玉都是能战之将,要是弄不好,到时这钓鱼不成,反要被鱼吞。
  无论如何,黄台吉都无法把锦州的兵马撤回来了,现在双方已经对峙起来,谁一松懈,谁就危险。现在撤回锦州的兵马,那义州新筑之城将失守,明军说不定还要反攻大凌河,甚至要收复广宁。
  “明军二十万人马集结锦州,势力粮草消耗极大,只要我们撑住了,那明军就肯定要先撑不住。从其它地方再抽调一些兵马给孔有德,让他务必收复辽南。”
  黄台吉看着辽南的地图,辽南的明军现在已经不仅仅是牵制部份清军力量了,他们占据着金州旅顺等地,这还使得明军可以把中原的粮草从山东海上运到旅顺,运到宁锦。而且若让辽南的明军继续占据着盖复地区,他们还能随时威胁到锦州大凌河的清军。
  “先收复盖州,一定得收复盖州,复州和金州可以缓点。”黄台吉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盖州距离锦州太近了,而且这里距离辽河口和大凌河口更近,对于清军的威胁实在是太大。
  辽南。
  在孔有德紧守着海州集结兵马的时候,九头鸟各部在盖复金三州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拆迁活动。短短半个余月,三州十几万的百姓被迁走,他们先迁到沿海的岛上,然后有船只日夜不停的把东西运输回金州旅顺。
  为了能够拆的更彻底一些,刘钧甚至派人从天津和登记发出告示,叫那些商人前往辽地南。许多商人闻讯而来,他们驾着船,带着人登陆辽南,开始如蝗虫一般的跟在九头鸟的后面。
  对于那些城镇乡村集市上还有许多来不及带走的诸多东西,刘钧让九头鸟给那些赶来的商人们出售。不是按件出售,而是划片出售。一次一个村子甚至是一条街道这样,大致说好一个价格,然后他们就拥有了独家权。
  可以向这片区里原来的主人购买那些他们搬不走的东西,各种家具甚至是牲畜粮食等许多东西,那些原本属于鞑子的私产官产,也都由九头鸟便宜卖给他们。数个州县好几个城池以及许多的村庄集镇,有太多的来不及搬走的东西了。
  许多最先过来的商人载着满满一船的低价买回来的各种物品回到河北山东等地,转手就销了出去,立即大赚一笔,然后立即又雇佣更多船和更多的人去低价回收了。
  从金州到复州再到盖州的沿海,到处都是人,那些沿海的小岛上,全都挤的满满的,堆满了各种物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一些精明的商人从山东河北运来一船船的粮食,出售后,再在岛上岸上选购一些不错的家具等运回山东。
  甚至许多渔民驾着船来帮忙运货运人回金州旅顺,那热门的景象,让人有种恍惚的感觉。这种热闹,一直持续到了五月底。
  进入六月时,沿岸边的热闹消散了,只剩下少许商人们堆起在岸边的一堆堆便宜收来的物品。偶尔还有从海州等地方跑来的汉人百姓,他们也听说了大明反攻辽南,迁百姓回金州和山东,一些在鞑子手里做牛做马的汉人,不想再做包衣奴才,便逃跑而来,有些甚至相约杀了他们的鞑子主人后抢了马而来。
  对于这些人,九头鸟自然是来者不拒。
  岸上的热闹不再,但在沿海的许多岛上,此时依然还是热闹如旧。迁移的人太多,物资也太多,由于孔有德等人一直在海州没有马上南下,因此百姓们带来的物品还是很多的,不但锅碗瓢盆被子都带着,甚至还带着鸡鸭牛羊粮食农具等。一些实在不方便带的,就便宜卖了,可好多东西还是带着。要把这些物资和人全运回去,还得需要不少时间。
  好在现在大家都有时间。
  自攻下盖州之后,九头鸟就没有再攻打城池。他们在努力的把从复盖金三州迁来的人口和物资运回金州。
  孔有德等则在继续收集着情报,集结着兵马。
  隔海相望的锦州也差不多情况,明军还在不断的集结着兵马,清军方面也源源不断的往义州集结兵马,双方的兵马在不断的增加着,实力也在扩大着。
  不论是锦州还是金州,都是大风暴前的宁静,大战即将要爆发,可此时却反而宁静无比。
  金州。
  每天都有数百上千船的百姓和物资运送过来,金州湾已经加急修建了一个新的大码头,货船停靠。
  “金州到了,大家准备下船了!”
  一艘平底的大沙船缓缓驶入金州湾港口,船上的皮肤黝黑的船老大高声叫道。这船老大并非九头鸟的人,而是一个登州船主,这段时间也算是在辽南发了笔财,他和人合伙承包下了一个小集市的物品收购权,忙活了大半个月,把那个有着几十家店铺数百户人的小镇子翻了个底朝天,能搬的都搬走了。
  船老大算了算,自己这个月起码赚了有一千块银元,去除开支的净收益。赚了钱,脸上自然就满是笑容,前天他已经把剩下的一点东西全低价打包卖给了另一个小商人。不过他也没急着离开,而是开着船帮官军运送人员物资来金州。
  这并非是强制任务,九头鸟也愿意给酬劳,不过船老大不在意那点钱,其实那价钱已经很合理了,但他并非靠跑船赚钱。他自愿替官军跑几天船,也算是对官军这次让他大赚一笔的回报了。
  “满仓,来。”船老大向着船尾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后生招手。
  “张哥,啥事。”
  船老大笑着把刘满仓拉到一边,“满仓啊,这些天你天天帮我跑上跑下的,辛苦了。来,这是给你的工钱。收好了,然后上岸,那里会有官军安排的。”
  刘满仓接过一个布钱袋,倒出来看了一眼,都是明晃晃的银元,这是大明的新钱,据说很受欢迎,一块银元值五钱银子,也不用称也不用量,还不用再鉴定成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