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697

  朝鲜国王的嫡长静淑公主将正式下嫁给大明皇帝义子楚国公朱慈烨,两国之间的这场联姻在这个时候,也备倍两国关注和支持。
  对朝鲜来说,刚经历一场内乱,重回大明,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深深的得罪了清虏,再没有退路了,只能全心全意的站在大明这一边。而以他们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对抗清军的,只能依靠大明为他们防御北方,一场联姻,既能加深朝鲜与大明的亲近,同时还能真实确切的把手拥重兵,现在正布兵鸭绿江一线为他们抵挡着清军的楚国公拉的更近一些。
  唯一有些遗憾的,也就是楚国公已有嫡妻,为此大明皇帝特别下令,让静淑公主以平妻身份下嫁。这个身份比之一般的侧室要高,算是特旨特例,这个平妻实际上是兼祧之妻。因为刘钧原是刘家子,如今为皇帝义子改姓入朱家宗谱。
  皇帝对刘钧特别恩赐,让他可以娶两位正妻,元配陆雪琪所生儿子姓朱,入属籍。而娶静淑公主也为正妻,但公主却算是刘家媳妇,不是朱家媳妇。静淑公主以后生的孩子就姓刘,从某方面来说,陆雪琪和公主算是两家人,但实际上,陆的地位依然要高于公主,不过公主也是正室嫡妻。
  民间有些家族一个男子要继承两房,最后便娶两妻,生子各继一房,两妻算是妯娌关系。
  崇祯的这种安排,一来也是给了朝鲜极大的面子,毕竟堂堂一个嫡出公主嫁给大明臣子做妾的话说不过去。朝鲜需要大明,大明也需要朝鲜,这种安排两方都好看。
  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对刘钧的一种赏赐,让刘钧又保留了刘氏家族的身份。
  崇祯对于刘钧在朝鲜的动作很满意,朝鲜换了个国王,重新忠心于大明,这是相当好的结果。
  刘钧也是相当有本事的了,派兵在鸭绿江筑城修堡,把清虏派去朝鲜的几千兵马打的大败。据报这支清军是东虏中的精锐,可却依然在刘钧的堡垒前败北。
  一开始刘钧提议要发兵辽南,袭扰沿海之时,他还曾经有过担忧,认为这可能只会是小小骚扰,无法对清虏造成什么真正伤害,可现在看来,完全不一样。
  刘钧上呈奏折,朝鲜完全站到朝廷这边,而且以后在鸭绿江一带的楚军驻兵,都不需要再从朝廷运送粮食过去,可以直接在朝鲜本地采买,虽然也要花钱购买,但节省了路程和大量运费,其实相当划算。
  至于刘钧奏报中提出他向朝鲜租借了两个大岛做水师的军港基地之类的,崇祯没怎么放在眼里,既然一年只有两千两银子,而且朝鲜也愿意借,且这笔银子还不需要朝廷支付,他就更没意见了。
  何况刘钧还说要以这两个岛做贸易港,跟朝鲜做贸易,一年还能上缴给朝廷不少银子,那他还有什么可反对的。
  朝鲜要想要共同防御,崇祯也同意刘钧代表大明答应了,本来嘛,做为宗主国,大明就有权利和义务帮助蕃属国防御敌人,当年日本侵略朝鲜,大明就出兵帮他们复国了。而同样的,做为宗主国,他也有权利要求臣属藩国出兵协助作战。
  当年的萨尔浒之战,朝鲜人就派了一万三千人出战,虽然这些朝鲜兵打起仗来还不如明军,但是,这却是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今再次宣告一遍,也有助于稳固修复双方的关系。
  刘钧在奏章上要求以后一年四贡,每次进贡只贡少量朝鲜真正的土产,而不必再进行官方的朝贡贸易和官方和买,因为这种官方的朝贡贸易太麻烦,和买也是一样。不如改为民间自由贸易,如此一来,朝廷有需要朝鲜的牛马人参等物,完全可以交给民间的商人去朝鲜采买贸易,这种民间交易更灵活,也更有效率,双方各取所需。
  随奏章刘钧还呈交了一份商贸合同,由多家大明商和朝鲜商人签订的多项交易合同,从牛马到粮食到药材以及布匹等零零种种百余种商品,交易额达到百万银元。
  其中还有一张重要的订单,是朝鲜官方想要从大明湖北虎头堡火器坊,采购一批火炮和火铳及弹药的单子,另外还打算从福建的造船厂采购一批船只。数量不小,但崇祯仔细看过后,也发现朝鲜采购的这些火炮和火铳的型号,都是朝廷边军已经装备,且并非最新型号,考虑再三,他同意了。
  这批军械的出售价格真的很划算,而刘钧又表示这批火器是为了加强朝鲜在北边的防御,提高他们对清军的抵抗力,防止清军再从朝鲜取得人口和钱粮补充。另外,刘钧也表示,这批火器收益的一半将上交朝廷。这些条件,让他很爽快的答应了。
  崇祯笑了笑,提笔给刘钧写了一封密旨,在信中好好褒奖了刘钧一番,然后让他早日迎娶回朝鲜公主。信中还让刘钧早点结束朝鲜的事务,回到辽南主持军务。
  崇祯念念不忘的还是与清军的正面战场,锦州方面,洪承畴终于有了动静,不再屯驻宁远,而是开始派出了吴三桂、秦良玉、刘肇基、孙传庭等东移,屯驻松山、杏山、塔山、笔架山诸处。
  当崇祯的密旨发出送到朝鲜的时候,刘钧此时已经乘着战舰南下,到了朝鲜海峡。在巨济岛上转了一圈之后,刘钧便率着舰队直接到了朝鲜和日本两国边界,然后二话不说,毫不客气的派兵把对马岛给夺取了。
  岛上只有少量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被明军登陆岛上,直接俘虏了。
  刘钧放了几个俘虏回去。
  “回去告诉德川家光,对马岛、老岐岛、平户岛、五岛列岛割让予大明,作为当年入侵大明以及大明属国朝鲜,杀害大明将士的赔偿。告诉德川家光,若是他有什么不同意见,尽管率兵来战。”
  刘钧让翻译把自己的一番话原翻不动的告诉俘虏。
  俘虏一放走,刘钧立即让舰队直驱平户岛。
  此时日本由德川家族建立的第三代幕府控制,因为是在三十多年前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所建,因此称江户幕府。虽然日本名义上天皇才是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却是由征夷大将军和幕府统治日本。
  此时江户幕府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手里,德川家光三十六岁,是二代将军德川秀忠长子,他如今奉行的是锁国政策,只开放长崎和平户做为外贸商港,而且禁止葡萄牙、西班牙等信天主教国商人贸易,只许信新教的荷兰和中国商人前来贸易,以防止一些藩国因与外国贸易而乘机壮大实力,挑战幕府权威。
  日本此时的实力还是有的,但自侵朝失败后,德康家族乘机夺得权力一统日本,建立幕府,寻求的是对内的控制。
  刘钧跑到日本来,也没想过要征服日本什么的,他不过是想要武力威吓一下德川家光。让日本人继续对大明东印度公司开放贸易,而且他也想要诈取到独家贸易权,让大明东印度公司垄断对日贸易。
  如果可以,他也想占据平户这个此时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反正就是坑蒙拐骗,能骗就骗,也是顺路而已。
  在刘钧要求的诸岛中,都位于长崎附近,对马岛更是在朝鲜海峡当中。刘钧的主要目标还是平户岛,平户港是此时日本对外贸易的两个大港中的一个,也是以往无数中国商人在日本的根据地,这里有大量的中国商人以及中国侨民,当年郑芝龙也在这里发展,颜思齐等人甚至打算在这里发动叛乱,占据这里建立一个华人政权,后来事败才跑去台湾。
  至于其它几岛,都在平户周边,如果能拿下平户,那么再拥有周边的几岛,那就更稳固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登陆日本
  壹岐岛外。
  郑芝龙兄弟率领着舰队已经等候刘钧多时了,这大半年来,郑芝龙赚的盆满钵满,虽然大明开放互市与各国通商,荷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各都可以自由来大明贸易,可有协议约定在先,各国却不能涉足对日本朝鲜的贸易。
  郑芝龙在台湾做转口贸易,美洲来的白银,南洋来的香料、绵布,大陆来的茶叶、生丝、瓷器、砂糖,日本来的白银、铜料、漆器、谷物,朝鲜的药材,非洲的象牙、黄金等汇聚台湾,再由大明东印度公司转售给各方,这种转口贸易,转手就是大把的利润。
  虽然东印度公司郑家只占一成股份,可架不住垄断独享的巨大规模。以往郑家虽然海上称雄,可台湾的转口贸易是荷兰人控制,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瑞典诸国也在大陆沿海大量收购商货。郑芝龙主要还是替各国收购货物,相比于荷兰各国,他赚的并不多。
  现在,大明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公司的大量股东又多是外贸商货的上游控制者,有生丝巨商,瓷器大商人,茶叶大商人、丝绸大商人,有市场又有货源,大明东印度公司的生意做的顺畅无比,郑芝龙哪怕仅占据一成股份,收益也远超过去。
  更何况,他自己也还有生意,他的造船厂现在打造欧洲的软帆船,生意极好。而台湾移民挖矿屯田,也一样前景很好。更别说,如今台湾移民热潮,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朝廷和民间的动员,已经把五十万人送到了台湾。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许多人两手空空来到台湾,他们分田垦荒,或者为开发公司做雇员领薪水,每个人到了台湾要吃要喝要住要用,各种生活用品,生产物资,都需要从福建广东等地运来,而这些买卖也基本上被东印度公司垄断了。
  东印度公司还在南洋刘钧的那块封地上建立了商港,正式在南洋插上了一脚。
  当郑芝龙接到刘钧的信,说要准备在朝鲜海峡也插上一脚的时候,郑芝龙一点也不惊讶。刘钧做出什么再奇怪的决定,他现在都不奇怪了,而且当刘钧召他率舰队前往的时候,他也毫无犹豫。
  跟着刘钧有好处,这是郑芝龙如今得出的结论。跟着刘钧打台湾澳门,他的实力成倍的提升,当上了海军提督台湾总兵,手下编了两个舰队,兄弟们都做上了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将军。跟着刘钧建立东印度公司,更他让的生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郑芝龙清楚的知道日本的市场有多大,当年荷兰人不过是靠着从中国收购商货再转手卖给日本人,就每年获利数百万,如今他们有自己的货物渠道,中间减少了环节,赚的只会更多。
  与荷兰等各国的协议,使得如今海上贸易十分平稳,大家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各自忙着贸易赚钱。
  见到刘钧的时候,郑芝龙满脸的笑容,笑容里还带着恭谨。
  他在台湾忙着赚钱的时候,刘钧却又已经在辽东打了几场漂亮仗,如今都已经从侯爵高升国公了。
  “恭喜楚国公,听说朝鲜国王将爱女静淑公主嫁与大人,可喜可贺啊。”郑芝龙一面向刘钧行礼,一面恭贺道。
  刘钧侧身让过,没有受他全礼,“郑兄来的很快。”
  “大人相召,哪敢有半点耽误。”郑芝龙问,“大人真要攻打日本?”
  “也不算是攻打日本,我收到消息,江户幕府准备进一步的闭关锁国,他们要把平户港关掉,把那里的外国商站迁到长崎,以后只允许外国商人到长崎贸易,而且还要规定贸易船只的数额,每年只允许多少船只入港贸易,这些对我们是十分不利的。”
  刘钧好不容易才跟荷兰等国确定了大明东印度公司对日本的独家贸易权,怎么又能允许日本的这种新政策。
  “我们这次就是要跟日本人展示下我们的武力,迫使日本人跟我们签定独家贸易协议,而且不能有各种限定。如果可以,那么还要寻求控制平户岛。你对日本很熟,尤其是平户,这方面得靠你了。”
  郑芝龙确实在日本生活多年,他当初在日本时就是在平户。
  平户是一座大岛,距离松浦最窄处仅有五六百米宽而已。百年前,这里仅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中国的海盗王直与日本松浦家合作,在平户招揽浪人武士,水手,建立很强大的海盗组织,屡次前往中国沿海袭扰,想要迫使明朝开放海禁,允许海上贸易。
  不过明朝态度强硬,王直等人便开始屡屡在大明沿海劫掠,最后成了当时严重的倭寇侵略,而平户也成了当时的倭寇大本营,后来又成为自由港,百年过去,虽然倭寇已经被日本幕府约束,但平户也成了日本繁华的港口。
  当年的许多中国海商,中国海盗,也在这里生根发芽,到处都是华人。除了中国人,平户还有许多洋人,曾经这里也是荷兰葡萄牙人等各国在日本的贸易港口。许多欧洲传教士就是在这里开始向日本传教。
  当年郑芝龙在日本时,就在平户,还在这里娶了日本妻子,生下了福松丸郑森。后来郑芝龙接走了郑森,再后来又让他拜在刘钧膝下为义子,改名朱成功。
  但郑芝龙的日本妻子却还在平户,不是郑芝龙不接他走,而是自日本的锁国令颁下后,日本幕府规定,所有日本人不得出国,所有在海外的日本人不许归国,南蛮子也就是欧洲人不得在日本传教,所有原来信教的日本人必须改掉他们对洋教的信仰。
  “平户归于平户藩,平户藩领取肥前国北松浦郡和壹岐国,藩厅就在平户,以水军著称。”
  日本的藩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国,藩主称为大名。在江户幕府时代,知行一万石以上者便称为大名。此时日本有两百多家大名,基本分为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就是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镇共同管理日本。
  平户藩属于外样大名,知行六万三千石,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并不得德康家族信任。比起外样大名中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零二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平户藩的实力相当弱小。
  “听说你的妻子田川氏家族是平户藩主松浦家族的家臣?”刘钧问。
  平户藩的当代藩主是松浦镇信,是第四代藩主。据说当年郑芝龙在平户时,和松浦家关系不错。
  “当初我派人来接成功和田川氏回福建,松浦氏各种阻拦,最后我派了战船前来,他也才交出了成功,却不肯交出田川氏,我和松浦家的关系早就断绝了。”郑芝龙道。
  其实郑芝龙的话没说完全,当年他在平户时松浦家跟他关系不错,可后来郑芝龙却和颜思齐等一群中国人谋划着要起兵夺占平户,结果事情不密泄露他被迫逃去台湾,妻小扔在平户。松浦家没有罪及她们,也是看在田川氏是松浦家的家臣。
  自从锁国令后,平户港已经大不如前。
  “你准备好了吗?”望着平户港,刘钧问郑芝龙。
  “准备好了。”郑芝龙回道,“大人,让我带人先进港登陆吧。”
  刘钧点了点头。
  数百艘舰船浩浩荡荡的出现在平户港口外,引得一片惊惶。
  “那不是商船!是战舰!”港口的松浦家武士惊慌喊道。
  日月旗在高高的桅杆上飘扬,红色的旗帜。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望着那鲜红的日月旗帜,脸上露出恐惧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