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697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
  天气越发的凉起来,孔有德觉得自己的心也很冷。转战拼命半生,最后却是这等结局。他又想起了当年从辽南投奔东江,从东江出走登州,想到了在山东举起反旗,想到山东兵败他渡海投清。
  往事如烟,转眼间,自己又败于明军,不得不开城投降。
  孔有德并不甘愿投降,如果可以,他宁愿死战到底也不投降,他知道投降了明朝也不会宽待他。可他也很清楚,手下的兵没人愿意打下去了,只要刘继业一句话,有的是麾下的将校们愿意砍了他的首级献城投降。
  这种情况下,孔有德心灰意冷了,尤其是判断清军无法来救援后,更是心冷。
  盖州城五万余人马,在半个多月的围城中,死了四千多,依然还有五万余人。其中战兵两万余,辅兵两万余,民夫万余。
  除了他们,盖州城并没有其它百姓,百姓早被明军第一次攻破盖州后就迁走了。
  叛军一队一队的走出内堡,他们把兵器扔在堡门外两边的空地上,武器钉钉当当的落下,渐积如山。
  他们放下了武器,也解除了铠甲,仅留着镶黑的军袍。
  孔有德带着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领着上百名守备以上军官最后走出,他们举着自己的将旗。
  傅宗龙对于这一结果极为兴奋,他们都没有想过,刘钧真的能夺下盖州,还俘虏了数万叛军。
  太监王坤和卢维宁早张罗着在盖州城外的空旷地上,修建了一个临时的土台,做为受降仪式的地点。
  土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大帐,四周遍列铠甲森森刀光耀眼的楚军战士,台中摆在一排桌案,刘钧与傅宗龙、范志完、李春江和王坤、卢维宁、瞿式耜、傅山等一众督抚监军巡按总兵们在座,两侧也各摆了一排桌椅,那里坐的是楚军破城的第八镇的各师协标将校们。
  王坤和卢维宁自知这场大捷自己没出什么力,因此便把受降仪式的事情都揽在身上。他们还特意从刘钧的参谋部中借调来许多名会绘图的参谋们,交给他们一项重要的任务。
  “把今天的受降仪式完整的绘制记录下来,到时呈奏天子过目。”卢维宁一遍遍的交待道,“一定得把整个场面都绘下来,尽量详尽,把每个人物都绘画清楚,他们的衣服样貌甚至是表情……”
  李春江坐在刘钧的旁边,也是充满着感叹,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实际上,他与刘钧认识时间也不短了,当年他建立九头鸟,拉刘钧到自己的队伍里做副手,那时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他负责筹饷,刘钧负责练兵,然后一起剿匪。
  再后来,刘钧做了虎头关的巡检,李春江也去南京准备科举考试。他离开九头鸟也不过一年多时间,一年后,他参加科举,成了新科状元郎,选了庶吉士、入了翰林院,如今更是外放出任了辽东巡按御史,这升迁的速度,可以是青云直上。
  可跟刘钧相比起来,却又不值得一提了。
  当年的小小武生,去刘侨家中贺寿还被人轻视的刘钧,转眼间,已经天下闻名的大帅。是皇帝义子,辽东提督,征虏大将军,爵封楚国公勋加上柱国。
  李春江还只是正七品官,刘钧却已经位极人臣了。
  “继业,你打算怎么处置孔有德等人?”李春江挥去脑中的那些念头,望着刘钧问道。
  “孔有德主动开门投降,我可以饶他们一死。”
  李春江低声道,“孔有德是十恶不赦的叛徒汉奸……”
  刘钧一摆手,“孔有德等人确实是汉奸叛徒,可他们的投降,也避免了诸多伤亡。以后我们跟清军还有很多仗要打,清军中也还有许多如孔有德等汉奸叛将,如汉四旗的汉军,如蒙古八旗,甚至还有辽东的许多被奴役的汉人百姓,那些臣服于满清的辽东地方汉人大族。今天我们放孔有德一马,也是要传递一个信息给这些人,只要他们肯洗心革面,弃暗投明,那我们就可以给他一个既往不咎的机会。”
  “如果只是一味的清算,那只会把那些人推向满清,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满清对抗朝廷到底而已。尽量的分化敌人孤立敌人,对于我们收复辽东,击败清鞑有很大的帮助。”
  李春江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千金市骨我自然也是明白的,只是此事重大,只怕朝中官员并不会支持。”
  “管他们做什么,他们只是坐镇京中,指手划脚,又岂知国事艰难。打了几仗胜仗,还就真以为我们局势一片大好,完全可以辗压清虏了?不,一个失误,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事情有轻重缓急,现在当务之急是对付鞑虏,而不是急着要清算孔有德的清帐。说句不好听的,真要清算,也应当忍一忍,等到辽东局势真的平定了再说。”
  “那这些兵怎么处置?解散?还是收编?”
  刘钧摇头,“我并不需要这些降兵,可也不会轻易的把他们放归。暂时来说,我们还没有能力马上反攻深入鞑子腹地内心,这些人我们放了,很可能转头又被鞑子征召起来,再调头来对付我们。”
  “那?”
  刘钧微微一笑,“孔有德、尚可喜等游击将军以上的军官,暂时留在辽东做为临时顾问吧,他们对于鞑子的虚实比较了解。百总到守备级的军官送去海南琼州安置,其余战辅兵民夫全送去台湾,打散安置,让他们屯田吧。以后若是收复了辽东,可以把他们的家眷也迁去。”
  “就这样?”刘钧的一番处置打算,让李春江大为惊讶。这处置也便宜那些叛军了,如果宽待那些士兵还说的过去,毕竟一般也只追究首恶,不问胁从。可刘钧不杀孔有德等人,起码也得弄个流放或者监禁吧。
  “这样的处置,只怕会引来科道言官的弹劾。”
  “既然要千金市骨,当然就得把姿态做足,既然都饶孔有德等人一死了,那再监禁或充军,岂不是效果大打折扣?再说了,孔有德等军官放在营里,也是监视着的。而且,他们也确实是有一些价值的。”
  “我总觉得此事还是应当慎重,最好先请示陛下,由陛下做决定。”李春江身为巡按,同样也负有对刘钧的监督弹劾的职责。
  “我会的,但陛下旨意下达之前,我还是会按我的决定处置他们。”
第三百三十五章
伪装者
  三千铁骑,狂风般的卷过秋日的辽西大地。
  义州城南,锦州镇的一队轻骑正在巡逻,发现这支骑兵到来。
  “打着秦军的旗号,好像是孙督臣的麾下。”一名锦州骑手远远的打量着这支骑兵的旗号,仔细辨认着道。
  “他们是赶来分口肉汤的么?”旁边几骑笑着说道。
  “哈哈,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他们倒是刚好赶上了,再晚会,义州城就要破了,到时他们连肉汤都喝不到一口了。走,咱们迎上去。”轻骑队长笑着跟自己的兄弟们说道,一夹马腹,率先迎接上前。
  “嘿,你们是孙督臣麾下的哪支兵马,是哪位将军统领带队?”
  那支骑兵打前一支百骑小队驰在最前面,看到他们也早迎了上来。“你们又是哪支队伍?”
  “嘿,秦军的兄弟,我们是锦州祖帅麾下,奉命在此巡哨。”
  打着秦军旗号的那支前锋百骑队的黑脸大汉军官点了点头,“哦,原来是祖帅麾下,兄弟,义州城下战况如何?”
  “嘿嘿,兄弟你们来的正好,跟你们说,我们吴提督已经带着五镇十二万大军把义州城包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义州鞑虏已经是插翅难飞。现在吴军门正指挥着十万大军展开攻城呢,你听那隆隆的炮声,跟打雷似的,已经打了半天了,听说义州南城墙都被轰开了一个大洞,差一点我们兄弟就冲过去了,可惜鞑子拼命堵住了。”
  那锦州骑兵军官说的眉飞色舞,“我的个天爷啊,你们是没见过那大炮,数百门大炮架在一起,对着义州南城墙就是狂轰烂炸,那真是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啊。那些炮可真厉害,尤其是从湖北购回的大炮,那叫一个猛,打的鞑子哭爹喊娘,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要我看,咱们今天就能轰开城墙,钉进城去,灭了这些鞑子。鞑子能堵住一次缺口,他还能堵住第二次第三次?咱们有这些大炮,想轰多少个口子就轰多少个口子。”
  那黑脸大汉听的脸色微变,“那就是说,义州城还没有攻破?”
  “暂时还没有而已,用不了多久了,你们来的刚好,正好赶上,到时这破攻之功里也能有你们一份。”
  黑脸大汉点点头,“吴帅的炮阵如此猛烈吗?这炮阵设在哪边啊,一会我们也过去瞧瞧。”
  “就在义州城东南三百步的那片高坡上,远远的就能看到了,硝烟弥漫的,不过你们也靠不过去,吴帅派兵守着呢。有三千骑兵和几千步兵牢牢守着炮阵,防备着鞑子出城袭击炮阵呢。嘿嘿,咱们如此厉害的炮阵,可不会给鞑子这种机会。”
  “多谢兄弟的相告。”黑脸大汉咧嘴一笑。
  那锦州骑队军官突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就在这时,那黑脸大汉一声大吼,迅速拔刀猛砍了过来,那骑队军官慌乱之中向一边侧开,可紧接着那刀又一次砍了过来,他再闪避不及,被一刀砍落马下。
  鲜血沽沽而出,他疑惑的问,“为什么?”
  “让你死个明白,我们是大清的兵马。”
  “你明明是个汉人。”骑队军官艰难的吐出一句话。
  “我们是汉四旗的。”
  “汉奸!”骑队官愤怒地吼道,黑脸汉一刀刺中他的胸口,骑队官的骂声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那队锦州轻骑也被百余汉军旗骑士突起发难,纷纷被砍死。
  黑脸汉子翻身上马,跑回大队前。
  “大人,吴三桂正率兵用大炮猛攻义州城,不过义州城还未破。吴三桂的炮阵就设在义州东南端距城墙三百步左右的一处土坡上,有数千步骑守护炮阵。”
  一身明军将领装束的石廷柱闻言,点了点头,“还好我们来的快。”
  石廷柱是清军汉四旗四固山额真之一,深得黄台吉信任的大将。但他原本是明军将领,原是广宁守备,天启二年广宁失守,出降后金,被授为世职游击。此后随清军出征蒙古、攻打朝鲜,统一黑龙江流域诸部,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深得信任,为后金立下汗马功劳。
  他在征蒙古之时表现出众,战后升三等副将,又因攻皮岛、打察哈尔而升任副将,参与攻宁远破大凌河之战而受赏,又率兵破旅顺而升总兵。十年,乌真超哈分为左右汉军两翼,石廷柱与马光远为两翼固山额真,去年,两翼升为汉军四旗,他也是四固山额真之一。
  这次,他又亲率三千铁骑伪装成明军,一路沿大凌河北上赶来义州增援。
  石廷柱其实并非汉人,他是个女真人,祖上成化年间曾经是建州左卫指挥,后来移家辽东,以石为姓,在辽东为武职,成为一个汉化的女真人。后来广宁失守,他归降后金,但依然一直保持着汉人装束,也一直统领着清军中的汉军。
  从乌真超哈到左右两翼汉军再到现在的汉军四旗,他一直都是努尔哈赤与黄台吉父亲极为相信的大将。
  石廷柱这次带来的是以阿礼哈超哈营为主的汉军旗精锐骑兵,这是每位固山额真的直属营,相当于大明督抚们的标营,这样的阿礼哈超哈营,整个清军,现在不过二十个营。
  石廷柱知道了义州城下的最新形势,听说吴三桂拥有一支强大的炮兵,义州城岌岌可危之时,依然没有半点惊慌害怕的神色。只是按着刀沉思,他率着这三千精骑打着汉人的旗帜穿着明军的军袍,一路大胆却又顺利的穿行到了这里。
  明军虽多,但又有何可惧。
  石廷柱指着向义州方向,指着那个炮声隆隆的方向。
  “明军的炮不是猛嘛,那咱们就去把他们的炮给端了。干掉他们的炮火,咱们再回头干掉吴三桂砍翻祖大寿,踏平明军。”
  身边的梅勒章京刘之源在旁边道,“大人,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刚才他们也说了,明军的炮阵有好几千步骑守护。”
  石廷柱看着自己要进攻的方向一眼,伸手直接把刀拔了出来,他缓缓举起刀,身后三千精骑都在等候着他的命令。
  “不用犹豫,明军所仗着唯有大炮。只要我们毁掉明军的炮阵,明军就是无牙的老虎。”
  他说完,长刀一挥,就朝着身后正在静静等候命令的部下大吼一声,“弟兄们,我们的面前是十万明军,可那又如何?这么多年来,败在我们手下的明军还少了?广宁之战、宁远之战、大凌河之战,我们当初甚至打到了北京城下,打到了山东济南,弟兄们,这些年,你们随我一起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西征蒙古,东威朝鲜,北压诸部,无人可敌,无人能挡,我们冲锋陷阵,我们所向披糜,今天,义州城下十万明军,他们不过是将要见证我们的又一次胜利!”
  “弟兄们,功名富贵,就在眼前,但凭你们马上夺取,用你们的马刀弓箭夺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