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697

  在这些有心人的煽动之下,不少京军都被煽动起来,准备争取自己的利益。
  “别怕,法不责众,大家起来闹一闹,到时朝廷就不会支持辽东王的计划,九头鸟就不能入京,到时大家也不会被裁撤了。”
  数天后,总理处正式下令,整顿裁汰京军,重新整编各部。
  命令一出,京军各营顿时气氛紧张。
  当天,兵部派官员开始清点原禁卫大营三镇兵马。兵部官员进入第一镇的军营点验之时,第一镇官兵群起汹汹,开始包围兵部官员,索要欠饷。
  几个倒霉的兵部官员被绑了起来,吊到了旗杆之上。
  乾清门广场,四顾命大臣正陪着皇帝喝茶,商议建立侍卫亲军的事情。这时,王德化匆匆随着王承德赶到。
  “陛下,郡王,大事不好,第一镇的官兵哗变了,他们绑了兵部派去点验名册的官员,把他们吊在了旗杆上,还喊出了发放欠饷,九头鸟滚出京师的口号。”
  一听兵变,朱慈烺顿时惊呆了。崇祯二年清军兵临京师城下的时候,他还刚出生,什么记忆都没留下。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那次,清军没有打到京师城下,但也让他惊吓不已。当时整个京师都紧张不已,城门日夜坚闭,连宫中都感受到那股气氛。
  “皇兄,这如何是好?”
  “皇上不必担忧,不过是群士兵在些心怀不轨的少数人的煽动之下,被人利用而已。不过是闹饷而已,不足为虑。”刘钧道。
  朱慈烺还是很担忧。
  周延儒见皇帝如此惊动,却暗暗高兴。“陛下,老臣当初就反对如此整顿京营,还劝过郡王到时可能会生乱。现在果然不幸言中矣。陛下,京师不可乱呀。老臣以为,还是当先下旨,收回裁撤京军旨意,暂时维持不变,保持稳定为上。”
  刘钧冷笑一声,“周阁老之意,以后京军随意闹一闹,就有求必应了?这些京军本就腐化无用,现在还想搞这种威胁举动,岂能纵容?”
  周延儒反唇相讥,“郡王难道想让整个京军都乱起来才满意?”
  “就算整个京军都乱起来,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京郊就是三万北洋精锐,他们对陛下对朝廷可是忠心耿耿,只要陛下一声令下,立即可以把那些闹饷做乱的乱兵都能拿下,平定动乱。”
  正说话间,又有宦官跑来禀报,一脸惊惶。
  “陛下,大事不好,第二镇和第三镇也都乱起来了,他们喊着讨饷的名号,已经冲出营地,正四处打砸抢掠,还有人在放火!”
  周延儒一听,连忙上前,“陛下,请立即下旨收回前令,加以抚慰。”
  刘钧也上前,“陛下,请立即下旨调北洋镇兵马入京平乱,并调五城兵马司、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马一起平乱。”
  朱慈烺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真是吓到了。
  他犹豫难决。
  “陛下,请立即下旨调北洋镇兵入城平乱。”
  “陛下,不可啊,眼下当以抚为要啊。”周延儒在一边喊道。
  刘钧加大声音,“陛下,臣要亲率北洋镇兵入城平乱,保证天黑之前平定叛乱,若不能平定,陛下到时可撤我的官免我的职,再下旨安抚乱兵也不迟。”
  “皇兄,你真有把握平定乱兵吗?现在可是禁卫军三镇皆乱!”
  “陛下,禁卫营三镇实际兵马不足三万,数量还不如北洋镇,论战力更不如自辽东凯旋的北洋镇,臣有足够的自信半天可平定乱局。”
  刘宗周这个时候也出声了,“陛下,臣也赞同郡王之意,乱兵不可纵也。”
  “好,郡王听令,朕命你立即调北洋镇兵平乱!”
  “遵旨!”
第四百零七章
雷霆
  刘钧接旨后,立即派亲卫往城外调北洋兵入城平乱。
  他亲自坐镇德胜门箭楼之上,“立即传令,全城戒严,所有商铺暂时关门,百姓闭户,未解除戒严之前,不得出门上街,有违者重处。”
  宫城皇城已经由锦衣卫和东厂第一时间接管,第一镇的执守兵马都被解除了武装。
  戒严令一下,京师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城里东西校场和城外的北校场的禁卫大营三镇士兵虽然已经开始闹事,但他们也不敢闹的太大,打砸店铺也不过是做个样子。
  京师诸勋贵公侯伯府,第一时间被锦衣卫的校尉们围住了。
  刘侨亲自出马,请所有在京的勋臣们去锦衣卫衙门喝茶,面对着一队队绣春刀飞鱼服的锦衣卫包围宅子,这些公侯伯爵位没人敢反抗。谁都没料到这次朝廷态度这么强势,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丝毫妥协退让的意思。
  外城,永定门。
  一队身穿飞鱼服挎绣春刀的锦衣卫缓缓打开了永定门,在他们身后,原来城门的一营守卫,老实的站在边上。
  刘允贞陪着刘键站在城门楼上,他们身边站着的是永定门城门守兵把总吕四。
  “吕把总忠于陛下,没有参与作乱,本官定会如实禀告郡王与陛下,到时不会少你这打开城门之功的。”
  吕四满脸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平时虽然总自称是郡王的人,但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他妹子是郡王兄弟刘键的一个丫环而已。
  此时他都激动的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刘允贞在一边看着吕四,笑骂道,“还不快谢恩,等这次事了,少不了给你一个标总的位置。”
  “多谢大人,多谢将军,提拔赏识之恩,没齿难忘,以后但有所驱,万死不辞。”
  刘键只是笑笑没说话,以他们兄弟如今的地位,想要投靠的人多不胜数。事实上,今天就算吕四不开永定门也没关系,那些京军虽然闹饷做乱,但根本没想过要真的怎么大干一场,连城门都没真正的全都控制。
  北洋兵可以轻易的入城平乱。
  不过如吕四这样的人,还是应当表彰一下的。
  蹄声隆隆,北洋兵到了。
  接到命令之后,这几天早就在营里整装待命的他们立即从西山和卢沟桥营地赶来。
  北洋军入城了。
  一队队的北洋兵顶盔贯甲,手持长铳,刺刀已经套上,明晃晃的刺刀亮的刺眼。在每队北洋兵的前面,还有数名军官骑在马上,走在最前面,他们手里举着一个铁卷的大喇叭一边走一边反复的宣示着朝廷的戒严令。
  令所有的商铺关门,百姓闭户,街上行人返家,不得逗留。让所有的士兵都返回营地,不得闹事。
  “敢有持械作乱,执迷不悟者,一律视同叛乱,杀无赦!”
  整齐的队伍,明亮的盔甲,闪耀寒光的刺刀,同样整齐而统一的步伐,在那一遍遍的戒严宣告之下,显得越发的肃杀。
  北洋兵沿途所过街道,行人纷纷避让,街铺关门,百姓闭户。
  所谓的闹饷,在大明是件很普遍的事情,朝廷经常欠饷,欠饷成了惯例,不欠的还反而是反常。
  平时士兵们也习惯了欠饷,可有的时候欠的久了,也便不免闹上一闹。每次一闹,朝廷便得想办法调拔些钱粮,哪怕不能把欠饷全补发了,可也多少会发上一些。这样一来,大家便也满足了。
  只要不是闹的太过份,杀官抢劫等,一般都不会太过追究的。
  只有当事情闹的太大了,失控了,如当年辽兵闹饷,把巡抚都绑到了城头鞭打,最后弄的巡抚都自尽了,这才导致朝廷事后严历追究。
  京军的这次闹饷也是如此,有心人煽动下,以要饷的名头闹一闹,迫朝廷满足他们的要求,事后也不怕朝廷追究,法不责众嘛。
  可是现在,几处大营里里的一些军官们听说北洋军入城后,都懵了。
  这次闹饷,也如寻常的闹饷一样,高级的军官,全都缩在后面,并不出面带头。真正在外面喊的欢带头闹事的,都是些把总甚至是百总级带头。
  东校场外,第一镇的许多官兵正在校场外的街道上打砸,虽然上面的军官们早说过,不能过火,但一旦闹开了,还是有许多人借机打砸,甚至还有不少并非京营的地痞流氓也趁火打动。
  一队九头鸟出现,一名军官高声的宣示着朝廷命令。
  “敢有持械作乱,执迷不悟者,一律视同叛乱,杀无赦!”
  几名提着刀正在砸一家绸缎店铺门的兵丁,闻言转头看了看,依然视若无睹的继续砸门。
  “立即放下兵器,胆敢反抗者,视同叛乱,杀无赦!”
  一个京军转头对着九头鸟吐了唾沫,毫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北洋兵带队的营长冷哼一声,还真有不怕死的。
  “宣示三遍,拒不缴械者,杀!”
  “是!”教头高声应令,然后向后面的一营六百余北洋兵高喝,“宣示三遍,拒不缴械者,杀!”
  “敢有持械作乱,执迷不悟者,一律视同叛乱,杀无赦!”
  “敢有持械作乱,执迷不悟者,一律视同叛乱,杀无赦!”
  “敢有持械作乱,执迷不悟者,一律视同叛乱,杀无赦!”
  六百余人高声大喊三遍,声震云宵。
  几个砸门的京军回过头来,其中几个稍年轻些的脸上带了些不安,为首的一个魁梧京军却冷笑一声,“北洋兵敢动手?呸,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
  三遍喊完,几个京军却没一人弃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