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697

  在许多辽军的思维中,步兵是打不过骑兵的。哪怕装备了火铳的步兵,也一样打不过骑兵,除非他们有炮。
  可眼前这支突然遭遇的步兵,明显只是一支巡逻步兵,他们没炮。
  不过当他们绕回来后,却发现战场上有些不太对劲。
  那些火铳兵既没有追来,也没有跑,他们反而像是早有预料到他们会杀个回马枪一样的,居然已经结起了一个方阵。
  “前排上刺刀!”
  张万年大吼一声。
  士兵们纷纷把刺刀从腰间出,套筒式刺刀也是楚军独创。
  刺刀早不是新鲜东西,大明早期的火门枪,就是一根长棍一端装上一截铳管,这种枪射程短,威力小,准度差,三眼枪就是火门枪的强化版。后来为了加强火门枪的威力,便设计了铳剑。
  当快枪发射过后,便把铳剑插入铳管中,快枪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支长矛。而三眼枪则因为是三个铳管在一起,因此发射完后,不需要再装铳剑,直接抡起来就能当个狼牙棒或者小铁锤使用。
  不过铳剑还是有许多缺口,因为一旦铳剑插到枪口上后,就不能再重新装填和发射了。
  楚军改良了铳剑,研制出了套筒式刺刀,刺刀末端的一侧带有空心握把,使用时握把套在枪口上,并旋转一定角度,就能让枪管外的卡隼卡入握把上的凹槽内,将两者固定在一起。
  这种新式的刺刀结构,刺刀刀身偏于枪管轴线的一侧,两者间隔一定距离,使射击与刺杀互不干涉。
  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动,却让步兵们远近兼战,配上刺刀后,楚军的步枪长达一米八,相当于一支标准的长矛,完全可以对付骑兵。
  张万年自己也抽出了刺刀,握着锋利刺刀的柄套在铳口用力一转,再一卡,刺刀已经严密的套进并卡在步枪上面。
  四个队组成一个四方空心阵,每面五十人,每排十人,列为五排。
  前面两排的士兵已经套好刺刀端起了六尺长的套刺刀步枪,后面三排的士兵则暂时没有套刺刀。
  刺刀虽不影响发射,可却还是会影响装填。
  特别是在战斗之时,紧张的战场形势,刺刀往往会刺刀士兵自己的手。为了保持射速,因此空心阵有时只外面的几排先装刺刀,后面的并不急装刺刀。
  望着那森森的刺刀,辽军的那名骑兵队长差点咬碎了满口牙。
  “大人,我们怎么办?”旁边的一名斥候大声的问他。
  “什么也不用管,只需要冲过去,撞上去,然后楚贼就会崩溃,逃窜!”队长大声的回答自己的属下。
  辽军纷纷发出怒吼声,向着楚军冲了过去。
  “放!”
  看着辽军已经冲入射程,张万年没有半分恐惧、紧张,有的只是越发的冷静。
  命令发出,他率先开枪。
  砰的一枪,冲在最前面的辽军斥候头长应声落马。
  砰砰砰的枪声不断,又有数名辽军落马。
  辽军还在冲,他们期待楚军逃散开来。
  距离越来越近,刺刀越来越明亮,森然,可楚军的方阵稳固如山,不动如钟。
  ……
  太阳悬在正中,潮河边上喊杀声已经停止,枪声不再响起,只剩下哗哗的潮河激流声。
  在不远处的那处战场上,一百辽骑已经全军覆没,他们最终还是败了。楚军的方阵没有乱,没有散,也没有退。
  辽军一直冲锋,可最终也没能冲入楚军的方阵中,他们全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也不愧为夜不收之名。
  他们就差数十余步就冲进了楚军阵中,可惜,他们并不知道,张万年这个连虽只有两百来人,却还带着四门山榴炮,虽只是最轻型的四磅山榴炮,可这种不过五十五斤,两匹马就能把整门炮和炮弹、工具都能拖着翻山越岭快速机动的山地榴,装备上榴霰弹,其威力还是很厉害的。
  在这场战斗中,他们一直隐藏在旁边的树林里,等到最后时刻才发射。而且他们都没有动用榴霰弹,直接装填霰弹,一次齐轰,就彻底粉碎了他们最后的那点奢望。
  当一个辽军伤兵躺在地上,艰难的呼吸着,看到楚军从后面的林子里把四门炮推了出来,过了一会,又牵来几百匹马的时候,他瞪大着眼睛,猛的吐出口血停止了呼吸,眼睛却至死也没闭上,死都不能瞑目!
第四百四十四章
冷枪
  “元辅,这刘继业做事,也未免太过跋扈了。”不久前才刚刚入京出任兵部右左侍郎的冯元飙,坐在内阁首辅吴甡的值房里,一脸的不满。
  “怎么说?”吴甡问。
  “我自入京到任兵部之后,为了熟悉事务,查看了一下近年兵部公文档案。刘继业以武将短短数年之间,就已经窜升至顾命大臣爵加郡王。不仅如此,他一个武夫,居然还成了直隶总督兼了顺天巡抚,如此不算,还又入了内阁当了大学士,如今更成了内阁次辅。”
  “加之他还废五军都督府,设立枢密院和军机处,如此种种,都让人忧虑万分啊。”
  冯元飙,字尔弢,浙江慈溪人。
  父亲冯若愚,曾经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冯元飙,天启二年进士,兄弟冯元飏崇祯元年进士。
  冯元飙为东林健将,早年地方任职知县,后入京任户部给事中。崇祯时,冯氏兄弟并在科道,屡屡弹劾当朝大臣,周延儒、王应熊、温体仁等俱被其弹劾,后被调任南京太仆卿贬离中枢。
  如今,吴甡调冯元飙入京任兵部右侍郎,其兄冯元飏出任直隶按察副使兼天津兵备道。
  “元辅,我翻了翻兵部的名册,结果吓了一大跳啊。刘阁老之前大搞裁军并镇,结果是现在天下只剩下十六镇,剩下三十余万人马。这固然能节省开支,可兵者国家利器。如今天下军镇纷纷裁撤,只剩下了这三十余万人马,却有超过半数都是刘继业的楚军啊。”
  “辽军楚军秦军豫军等等,不过是寻常旧称。不管是哪来的兵,那都是朝廷的兵,绝不是某个人的私兵家丁。”吴甡说道,“如今确实有不少楚地出身的将领担任各镇要职,但那也是因为他们确实为国立下大功,是论功升赏到现在的位置。”
  “可这些人都是刘继业的旧部,有些还是他的结义兄弟、姻亲,甚至是门生弟子啊。从关外到直隶,再到中原、川湖,如今这四军区旧的军兵皆因战力不堪而被裁撤,全都换成了刘继业的这些旧部率着楚军驻守,甚至东南的两江、闽浙、两广,海军,那都跟刘继业关系紧密,这天下之兵如今半数握于刘继业,这已经非常危险了啊。”冯元飙大声劝道。
  “这样下去,那还了得?整个天下诸镇统兵者,都是其旧部朋党,天下之兵,皆楚军。万一哪天刘继业他登高一呼,这山河都将为之变色啊。”冯元飙越说越气,大明立国之初定下卫所军镇,中央有五军都督府统领。
  到了后期,更是以文驭武,兵部夺五军府之权,为何?为防武将坐大。
  随着辽东女真的兴起,朝廷在辽东用兵不断,不得不重用一些能战的武将,结果就是导致李成梁这样的跋扈武将的坐大,此后辽西将门形成,辽西军便尾大不掉。
  可比起辽西军,如今的楚军才真的让人惧怕。
  楚军太能战了,而偏偏现在朝廷还搞大裁并,结果中枢有了军机处和枢密院,兵部反而失了调兵权。刘钧在军机处,傅山在枢密院,还有赵顺、郑芝龙等在兵部。
  更可怕的还是关外、直隶、中原、川湖各省,现在旧的军队皆被裁并,留下的都是楚军为主的各镇新军。
  甚至连禁卫军、侍卫亲军都是自楚军中选拔的,连禁卫军的提督刘允升那都是刘继业的堂兄。加之刘继业的叔父刘侨执掌锦衣卫,可以说,半壁天下,都处于刘继业的掌控之中了。现在刘继业倒是表现的很忠心耿耿的模样,可一旦哪天刘钧来个黄袍加身,他们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裁并军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卫所早已糜烂,朝廷多年来都靠的是招募营兵作战。如今废除卫所,清理军屯,一来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二来也清理出大量的屯田,可以把这些原来被卫所武官们贪污掉的子粒用做军需。”吴甡叹气说道,冯元飙的话他不是没想过,只是做为首辅,他也不能因噎废食,他确实找不到更好的选择了。
  “裁并新军,也是同样道理。朝廷原来整编了三十六镇新军,加起来超过百万之众,可实际上,许多军镇空额严重,军官吃空饷、克扣军饷,以及养家丁,士兵多老弱不堪战等情况十分严重。”
  “这些军镇已经腐化的和原来的卫所军一样,打仗不行,做乱倒是时常发生。每年空耗着无数军饷钱粮,不但起不了半点作用,反而是地方上的祸乱之源。你说我们能不裁并整顿吗?”
  “如果有选择,朝廷当然也不希望成现在这样子。当初曾经被朝廷寄以厚望的辽镇,空耗无数钱粮,却根本打不过清虏,进不能克,退不能守。义州松锦之败,差点让清军打入关来,要不是楚军,哪又有后来的议和?”
  “结果呢,辽镇现在却反了,这就是那些军镇,要么只是腐化难堪一战,要么就是跋扈骄纵,稍有不满,就敢哗变,就敢叛乱。相比起来,楚军能战又能打,军纪还好,朝廷不用他们用谁?”
  冯元飙急道,“可也不能这样,楚军势必尾大难掉啊。”
  “楚军必须加以遏制,不然祸乱尽在眼前啊。”冯元飙把身子往吴甡跟前凑了凑,说,“元辅,当初四大顾命辅臣,周延儒畏罪自杀,刘阁老丁忧在乡,现在可就只剩下了你和刘继业了。若元辅再不想办法遏制他,只怕这刘继业就要反客为主,爬到你头上去了。”
  正说着,一名吏员进来,把一份公文递到吴甡面前。
  “首辅,这是密云刚发回来的塘报。吴三桂的兵马已经到了潮河,昨日驻守密云的卫戍军一支巡逻队与吴逆的前锋斥候遭遇,卫戍军一个连二百骑巡逻队,全歼了吴逆的一百骑前锋斥候。”
  “嗯,知道了。”
  吴甡接过塘报翻看了一遍,点头示意吏员退下。
  “尔弢啊,你看,京师的京营原来是个什么样子你是清楚的,真正能堪战者五万人都凑不起。可却有几十万编制,后来陛下整编京营,裁汰了一些,还是编出了九个镇。
  结果上次闹饷哗变,却被刘继业仅以半个北洋镇就迅速平定了。事后点验,空额大半,老弱无数。从北洋和登莱调了五万人马进京,又招募了三万,再从京营里选用了五万。新整编成了如今的侍卫、禁卫、警备、卫戍四军,侍卫和禁卫把守皇城宫城和京师内外城。刘钧的直隶统辖警备和卫戍两镇兵马,才短短半年时间,京营就脱胎换骨了。有时,老夫也不是不承认,刘继业确实会统兵练兵。”
  “正因此,才越加得提防啊,千万不可武人乱政,让武夫当国啊。”
  吴甡瞟了眼冯元飙,有些无奈。
  他岂不知道要防刘钧,可防的住吗?刘钧当初在中原剿匪时,凭杀了张献忠,又有梅之焕等的全力举荐,才勉强坐上了郧阳总兵之职。可此后刘钧入江北剿匪,再南下巡海,紧接着又出兵辽东,一场接一场的胜利。
  另一面却是朝廷在其它战场上一场接一场的失败,朝廷除了重用刘钧有其它办法?当初先帝不是没想过要遏制刘钧,可每次计划都赶不上变化。说来当初任刘钧当直隶总督,还就是为了把刘钧调入京中,让他不再统领楚军这支雄师的。
  结果呢?松锦大败,皇帝不得不又让刘继业出任督师,等战后调刘继业入京,结果他还没进京,皇帝先死了。
  一步步走到如今,确实也是无法预料到的结果。
  现在北边得靠楚军防御清虏,还得迎战叛乱的辽军,中原也同样需要楚军围剿闯贼。
  “元辅,叛乱的辽军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你看这一百斥候前锋,居然被二百巡逻队给全歼了。我还听说,吴三桂这一路行军过来,还没到达长城脚下,已经有四万部下逃亡。真要打起来,他绝不是刘钧对手。”
  “这是好事啊。”吴甡道。
  “这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好事,我以为,应当留着吴三桂,留着辽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