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0/697

  “陛下。”太后哭着喊道。
  朱慈烺眼睛眨了好一会,才恢复了神智。
  “母后。”
  “陛下,你为何要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啊,你要走了,留下母后可怎么独活啊。”
  朱慈烺咳嗽了几下,“御医呢,朕的身体如何?”
  王老御医过来,低头道,“陛下,您伤及脏腑,十分严重,请恕老臣医术低劣,无力回春。”
  “朕要死了吗?”朱慈烺喃喃的道。
  他怔怔的出了会神,然后长叹了一声。
  “王承恩!”
  “老奴在!”
  “首辅!”
  吴甡也上前跪下。
  “臣在。”
  “皇兄。”
  “皇兄!”
  王承恩低声道,“陛下,郡王还在通州主持御虏军务。”
  “哦,朕忘记了。”
  朱慈烺停顿了下,继续道,“朕要去见先皇了,你们听着,为朕记下遗诏。”
  “朕的遗诏,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套话朕就懒得在这里说了,你们回头自己加进去。朕在此立下遗诏,待朕死后,以皇三弟定王朱慈炯继皇帝位。”
  “封皇兄辽东郡王朱慈烨为汉王,封藩辽东镇江。在此任命汉王朱慈烺为顾命大臣,待朕死后,辅弼新君统领国事,俟皇三弟成年亲政后,请汉王就藩之国,为大明世代永镇辽东!”
  “陛下,辽东郡王只是陛下义兄,并非太祖子孙,封汉王有违祖制。”吴甡听到皇帝临终还要加封刘钧为亲王,再也忍不住了。
  朱慈烺却根本不理会吴甡的反对,“朕虽年轻,却也知道,大明的江山,在先帝手中时已经风雨飘摇,内外交困,若非郡王力挽狂澜,大明又何来今天。皇兄对大明有再造之恩,可惜朕要先走一步,无法看到大明中兴的那一天,希望皇兄能够辅佐朕一样的辅佐皇弟,中兴大明。”
  “三弟!”
  周太后把定王朱慈炯推到皇帝面前。
  定王朱慈炯和皇帝朱慈烺一母同胞,都是周太后嫡出,是崇祯第三子。今年刚十岁,崇祯生了不少儿子,但只有三个儿子存活,就是当今皇帝以及同胞的定王,以及田妃所生的永王朱慈照。
  皇帝朱慈烺继业才半年,都还没来的及大婚,也并没有儿子。此时临终,最符合继位的人也自然只有同胞的嫡兄弟定王了。
  朱慈烺握住还有些懵懂的定王的手,用力的握着,“三哥儿,哥哥要先走一步了,不能照顾你和母后了,以后你要记得替我照顾好母亲,还有,等你继位后,记得多听皇兄汉王的话。这大明天下,还得靠汉王帮助辅弼治理。我不是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切记,不要学我。”
  朱慈炯对着兄长不停点头,“我一定听皇兄的话。”
  吴甡在一边听的心头郁闷,他很想对皇帝说,绝不能如此轻信刘钧。刘钧根本不是朱家子孙,如此信任他,回头不会有好结果的。
  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这话根本说不出口。
  吴甡看着皇帝说话声音越来越小,连忙道,“陛下,只立汉王一人为新君顾命辅政大臣吗?”
  皇帝似乎没有听到那句话,他手指冲着王承恩点了几下,嘴里吐出轻轻的几个字,“拿国玺来!”
  王承恩取来国玺,又把刚拟好的遗诏一起拿到皇帝的面前。
  皇帝似乎看了眼,又似乎根本没看,然后点了点头,“盖印。”
  吴甡见王承恩要盖印,心中着急,忙又凑到皇帝耳边,“陛下,辅政大臣只立汉王一人吗?”
  皇帝却没了回复。
  王御医走上前来,伸手探着皇帝的脉博。
  “陛下大行了!”老御医用带着沉痛的低沉语气宣布这一哀讯。
  “陛下!”周太皇失声痛哭,扑在儿子的身上哭恸不已。
  吴甡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王承恩手上的那封已经盖上国玺的遗诏。这遗诏上面只有三件事情,一,立皇三弟定王朱慈炯为新皇,二,封刘钧为汉王,三,令刘钧为顾命大臣辅弼新皇统领国事,直至新皇成年亲政后,再去辽东金州封地就封之国。
  然后就没有了,没有了,新皇居然只有一个顾命辅政大臣。他这个龙武朝辅政大臣,首辅,居然没被立为新皇的顾命大臣。
第四百六十章
宫变
  乾清殿外廊下,兵部尚书陈新甲一脸忧色的站在那里。
  “听说陛下遗诏不仅晋封刘继业为汉王,还只立他一人为新君顾命大臣,并让他在天子亲政前全权统领国事?”
  “是的。”吴甡看起来苍老了许多。“也许陛下遗言还未交待完,可惜陛下已经驾崩了。”
  “那他刘继业岂不成了摄政王?岂有此理,大明王朝还从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怎么能行,祖宗制度还要不要了,还有,为何陛下会去西山操纵火炮,为什么火炮会炸膛?那些随驾的侍卫亲军为什么不劝阻陛下,为什么不保护好陛下。我怀疑,只怕这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没证据的事情不要胡说。”
  “也非完全胡说,陛下的侍卫亲军全是刘钧的旧部,从军官到士兵都是。还有陛下那个龙骑兵连的铳炮,也俱是自侍卫亲军中所调,楚军造的铳炮向来精良,不可能侍卫亲军的装备反而粗制滥造的道理,而且既然是调到陛下手里的炮,难道事先就没有检验过,为何陛下一用就炸?若说这里面没鬼,我绝不相信。”
  “可陛下遗诏立定王继位,令刘继业辅政。陛下并没让我辅政,这朝中老夫还有何脸面留着,我准备等陛下丧事过后,便辞职归乡。”
  陈新甲急了,他气的胡子乱抖。“元辅糊涂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居然还想着个人。你想过没有,万一火炮炸膛之事并非意外呢,那你想过这里面的可怕可能吗?这个时候,唯有元辅才能压着刘继业,你这若一去,那是亲者痛仇者快啊。定王才十岁,还什么都不懂,若让刘继业单独辅政,大明二百余年江山就要完了。”
  吴甡根本没听见似的,可是他也没有反驳,只是沉默着。
  “元辅,现在先不管其它的,我认为首要之务,就是立即解除侍卫亲军的武装,这些人严重失职,没有资格再守卫宫城皇城和随驾护卫。”
  “拿什么解除?”吴甡说,“侍卫亲军虽然人数不多,可皇城侍卫、宫城侍卫以及随驾侍卫和仪卫队加起来也足一万余人,这些人可都是楚军中精选出来的,统兵的也是刘钧心腹。况且,把守着京师内外城的九门提督还是刘允升。他统领着整整三万人的禁卫军,整个京师内外城都在他的掌握下,另外京师五城兵马司还有八千人,指挥使是罗平安,刘钧的门生部下,锦衣卫指挥使也有许多番子校尉,指挥使是刘侨,那是刘钧的叔父。而刘继业现在正带着五万人马就在京师不远的通州呢。”
  陈新甲当然知道这些,刘继业如今早已经把京师内外掌控在手。
  “大人,唯今只有放手一博,才有一线机会。若不然,等宫里的人前往通州召刘继业回来,则一切都晚了。”
  陈新甲走近两步,他们站在殿外的廊下,两边都无旁人,惨白的宫灯发出昏黄的灯光。隐约还能听到殿中传来的哭泣之声。
  “大人,我与东厂提督王之心关系不错,而且京师诸勋戚家也常有走动。只要大人肯支持,我可以马上与他们联络,今晚就解除侍卫亲军的武装。”
  “本兵,我得提醒你一下,侍卫亲军兵马过万,东厂未必有能力解除他们的武装。而且就算解除了侍卫亲军,还有禁卫军呢,还有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甚至还有通州的刘继业呢,你打算如何解决?”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得先发制人。侍卫亲军人虽不少,但未必没有办法解决。利用东厂的人马,召侍卫亲军的军官们聚焦议事,然后一举拿下他们,如此一来,侍卫亲军便群龙无首。然后我们联合京中的勋戚们把刘侨、刘允升父子拿住,控制禁卫军后,五城兵马司不过是些衙役巡警而已,不足为惧。”
  吴甡脸色平静,冷冷的打量着陈新甲,“不说这个计划有多大的胜算,就只问一句,通州的刘继业呢?”
  陈新甲又上前一步,凑到吴甡耳边低沉着道,“那我还有一策,召刘业入京,待他一入京进宫觐见之时,安排东厂杀手捕杀之。甚至必要之时,我们还可以废定王另立新君。”
  “你疯了?”吴甡眼中闪过恼怒之色,“陛下尸骨未寒,我们都是大明的臣子,现在却在讨论这些,这是不忠不义。”
  陈新甲退后一步,冷声道,“这个时候了,还谈这些做什么。机会只此一次,若我们错过,就再无机会了。要么,我们都回去写辞章吧,弃官回乡,也不必去管这天下将如何变化。”
  “刘钧未必就是乱臣贼子。”
  “真让刘继业回来独掌朝政之后,这天下他要篡夺不过是举手之劳,试问,谁面临这样的机会如此的诱惑,谁会不动心?他刘继业又不是圣人,他只是个二十余岁的年青人而已。”
  “世间总还有忠孝礼义。”
  “跟天下江山相比,那些又算什么。”说完,陈新甲也无心在劝说,转身离去。
  吴甡回到殿中,看着开始为皇帝整理遗容的宫人,心神恍惚。
  他在想,陈新甲说的那些话确实有道理,在江山皇位面前,什么仁义礼智忠孝都不值得一提。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宋太宗也有烛光斧影,连本朝的成祖,不也是靖难起兵,从自家侄子手中夺的江山。
  最是无情帝王家。
  刘继业也勉强算是半个皇家人,又是一个手握天下半数兵权的权臣,高欢宇文泰刘裕陈霸先杨坚,哪一个不是权臣篡位。
  可陈新甲提的那些计划,并没有多少可行性。刘继业虽不在京中,可京中却尽是他的心腹和兵马。
  稍后些时候,吴甡回到总理处衙门,虽然皇帝遗诏令刘钧为新皇顾命大臣,但现在刘钧还在通州,京中还是得先由吴甡主持局面。
  一年时间不到,两位皇帝相继驾崩,还都是意外之死,这让朝中根本没有准备。崇祯才刚刚下葬,这边龙武又驾崩了,山陵没有,好在如今内库和国库都还有银子,倒不是那么慌张了。
  “把王之心请来。”吴甡叫来自己的属吏,“不管他在忙什么,一定要马上将他请来。”
  内阁首辅的待客厅里,王之心僵着身子,低着头看着桌上的茶杯。此时他很后悔过来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首辅居然提出如此骇人的提议。
  这真是一个要命的提议,大明的首辅和兵部尚书居然想要杀未来的摄政王,他们甚至想要废立天子,另立新君。
  王之心真想跟吴甡说,我跟你们有这么熟吗,你们就敢找我谋这么大的事情。他跟吴甡甚至一点都不熟,顶多也就和陈新甲关系稍近些,但这个近,也不过是陈新甲以往给他送过些银子,他这个东厂提督,也只是想在朝中结个人缘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