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697

  经历靖难之役后,明代的藩王们没有了兵权,也不再理事。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真真正正的成了养猪。
  刘钧如今称帝立国,他不希望自己帝国的皇族宗室以后也如明朝一样。在宗室制度方面,他倒是比较赞赏宋朝的作法,宗室要优待,但不能过份优待。
  如今他只有两子,都还年幼,因此他没急着立太子,甚至都没有给他们封王,都只封了一个国公。他的两个亲兄弟,也仅止封侯。
  刘钧打算以后皇子初只封公,成年出阁才封王,而且不一定都会封王,得看品德才能。若只是十分平庸,那么也许一辈子只能当个国公。
  至于其余的宗室,如他的兄弟,从侯封起,最高也只能封郡王。
  不管是皇子还是皇帝兄弟的儿子,只以其中嫡长袭封,其余的则只授以勋爵,可以入仕升转,但必须有功绩才能升迁,并且若非特别功绩,将不能晋升更高的爵位。就算是宗室诸郡王公侯的嫡子,降等袭爵以后,如非有特别功绩,也是不能凭资历晋升更高爵位的。
  宗室除了不能入内阁,不能做九卿、尚书以及总督、巡抚、提督、总兵这些重要职务,但是可以科举入仕,也可以加入军队为国效力的。
  而且刘钧不打算给宗室们分封授予藩地的,朝廷会根据他们的爵位给予相应的俸禄,但俸禄绝对不会如明代这样优厚。
  他还打算恢复对异姓功臣的五等封爵制度,定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大汉帝国的爵位制度从高到低将为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勋爵十一等。
  异姓不得封王。
  不论宗室和功臣都不论长幼只以嫡长子袭爵,宗室降二等袭爵,异姓功臣降三等袭爵,除长子降等袭爵后,其余儿子不论嫡庶皆封勋爵。
  勋爵为终身爵位,不世袭。
  所有封爵都无封地,也无食邑实封,只有俸禄,每二十户食邑折银元一块,随俸发放。
  异姓功臣爵位前面例加开国二字,以示与宗室爵位区分。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不许开第一枪
  四月二十。
  连阴了几天后,天终于放晴,阳光灿烂。
  清军在滦河畔停顿许久之后,终于再次有了动静,他们向前推进了百余里,推到了潮河北岸,扎下了营寨。
  次日,多铎下令,令祖大寿和吴三桂各率领一万辽骑越过潮河,距离大本营二十里东西下寨。
  清军的斥候前锋更是直接到达了古北口长城关下,他们在城下耀武扬威,叫骂挑衅。
  满语汉话在关下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有如唱大戏一般。
  古北口的关城上,负责值守的是老当益壮刚焕发新春的张万年。因为上次巡逻时以一连之力全歼清军百骑前锋斥候,战绩直传达天听,被特旨授予营长之职,晋衔左军校。手下领的兵也达到了六百余人。
  张万年身上的军服也换上了营长的新官服,臂膀上缝着两只银虎。
  脚踏高筒皮靴,腰系着黄铜头牛皮腰带,上面佩着一把皇帝亲赐的指挥刀,张万年站在城头上往下看,对那些小丑一般的清虏嗤笑几声。
  一连长正在城头上跟手下的几个队排长们开会,见到营长到来,连忙都起身立正敬礼。
  张万年回了个礼,“谈什么呢?”
  “报告营座,我们正开会商议,如果鞑子敢再靠近点进入射程,就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你打算怎么做?”
  一连长大声回答,“报告营座,我们连有好几个神射手,用连里配备的九头鸟五式阻击步枪干掉鞑子。”
  九头鸟五式,这是江南军械厂在原来的九头鸟抬枪的基础上加以研发改制的,经过数次改进之后,如今的九头鸟五式,是一种射程远超普通燧发铳的新式火铳,这种火铳射程能达到三百多步,使用的铅弹也是特制的破甲弹。
  这种新式的火铳,每一把都重达三十斤,使用时还需要配上三脚支架,这种阻击枪笨重而且装填速度缓慢,每次射击完必须仔细的清理枪膛。
  因为这些原因,这种枪注定不是用来装备普通步兵们的。从一开始,这种枪就是用于阻击作战,只给神射手们装备,专门用来在战阵上阻击敌军的指挥官,炮手、旗手等。
  正常的配制上只有那些尖兵们,才会配有阻击手,装备这种阻击枪,而且每把枪都有两名士兵,一个主射手,一个观察手。
  张万年的这个营,算是个轻步兵营,现在暂时放在关上协助防守。
  他们营几乎每连都有阻击手。
  不过张万年听了这报告并没高兴,反而是瞪了连长一眼。
  “前些天军中下达给你们的命令这么快就忘记了吗?我当时是怎么跟你们传达的命令的?不许擅自出击,绝不打响第一枪,只要鞑子没有越过城墙前的那道濠沟,就绝不许放一枪一箭,你们难道忘记了?”
  “可是……”
  “没有可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我们汉帝国官军的信条,这是陛下亲自说过的话,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可这些鞑子也太嚣张狂妄了。”
  “那又如何?陛下难道不知道鞑子狂妄,枢密使、兵部尚书、总参谋长他们难道不知道鞑子很嚣张?可既然他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那你们做为一个合格的帝国军人,就要绝对的服从命令。”
  “是!”连长挺胸抬头,高声回道。
  “说大声点!”
  “是!”连长放声嘶喊,张万年满意的点点头,“这样的错误可一不可再,我不希望再看到第二次发生,要不然,你就等着解甲归田吧。回头,写一份检查给我,不得少于一千字!”
  “是!”连长嘴上高喊,心里却苦涩无比。
  张万年转身离去,继续往前面巡查,连长放下手,长叹一声,苦涩的坐在地上。
  连里的几名队排长们都小心的安慰着连长。
  “你们说,陛下难道真要和鞑子议和?”
  “这些鞑子也太嚣张了啊,要我说,就应当狠狠的打回去。”
  “就是,要是下令开打,老子一定要干死他娘的三五个,回头也挣份军功,拿个勋章。”
  连长瞪了几个属下一眼,“别瞎吵吵了,上面有上面的考虑安排,你们平时没上过课吗?这叫全局统筹,大局观,不要只盯着眼前这一小块,陛下那是天子,他站在最高处,看到的是整个天下的局势。咱们要做的不是在这瞎起哄,咱们守好自己的任务,当上面真下令咱们出兵的时候,到时一个个就得拿出精气神来,狠狠的干他娘的鞑子。别以为勋章这么好难,军功这么好挣,看我们营长没,当了三十多年的老兵了。上次出外,硬是指挥着一个连干掉了一百鞑子斥候骑兵。”
  “那可不是一百流匪,是一百鞑子斥候骑兵,里面还有好几个领催和巴牙喇呢。”
  一队长笑着道,“那次可惜不是咱们遇上鞑子斥候骑兵,要不然这功劳说不定就是咱们的了,连长你说不定就是营长了。”
  “都他妈的认真点,别嬉皮笑脸的,骄兵必败知道不?陛下平时花了那么多银子,给我们丰厚的薪饷,精良的装备,充足的训练,咱们打赢鞑子那是正常,打不赢才不正常,关键得是咱们要赢的漂亮,得和营长一样赢得漂亮。营长带二百来人歼灭了一百鞑子骑兵,听起来是以多打少,但结果是全歼鞑子一百骑,而营长那连一个都没死,甚至一个重伤残疾的都没有,只有几个是皮外伤。这才是最了不起的地方,别平时这个不服那个不岔的,要挣军功挣勋章,得真本事。等你有了营长这样的本事,到时你也能得一个勋章了。”
  连长自己在张万年那里受了气,便使劲的把一帮手下狠批一通,总算心里平衡了一些。
  “好了,各回各部,记住了,只要鞑子没越过那道壕沟,就绝不许反击,我们绝不许放第一枪,明白了吗?”
  “是,连座。”
  “现在都滚吧。”
  燕北长城各关隘堡垒,大汉各级军官们都在重申上面的命令,不许擅自出击,不许放第一枪。
  不管将士们理不理解,但这命令还是很好的执行了。
  鞑子一连在关下挑衅了三天,结果汉军却是不为所动。
  城下一天热闹似一天,就如搭起了戏台子唱大戏,可城头上却静悄悄的仿佛无人,只有垛堞后偶尔投下几道冷厉的目光,这种无声的反应,让下面挑衅的鞑虏都觉得索然无趣,感觉自己就是个傻瓜和疯子一样。
  又一天时过中午,阳光刺眼,有了几分热辣,鞑子在城下喊的口干舌燥,脸上满是油汗,可长城上还是没一丝动静。
  后方潮河对岸的清军大营里,多铎、豪格、阿济格三人坐在一起,也有些沉不住气了。
  天气看着一天比一天热,夏季到来,可他们的计划却进展极不顺利。
  他们派去关内的使者一拔接一拔,可根本就是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刘继业到底在想什么?他真想跟我们拖下去吗?难道他就不怕中原造反,不怕后院起火?”
  豪格撇了多铎一眼,冷声道,“也许你高估了朱元璋的那些子孙,虽然中原有七八万朱元璋的子孙,可这些人明显都是些没用的家伙,到现在也没听说哪个宗室起来反刘继业了。”
  “而且,你也低估了刘继业,这人向来不能用常理判断。刘继业拖的下去,我们却拖不下去了。军中粮草只剩下半月,我们必须早做决断。”
  多铎怒瞪着豪格,“这个时候马后炮有什么意思,你要有什么好办法就直说。”
  豪格不屑的瞧了多铎一眼,然后道,“其实要是按我的意思,我们本来有两个选择,要么见好即收,派人面见刘钧表达我们愿意重达和议的态度,然后立即撤回辽河。或者,我们直接发兵进攻长城关防。”
  “长城固若金汤,有如铜墙铁壁,刘钧正站在那里笑等着我们去攻呢,进攻,那就是送死。我还以为你有什么好计策,却不料居然是如此愚蠢的计划。”
  “愚蠢的不是我的计划,是你自己。我们攻长城,并不是要真攻,我们要做的只是表明我们的态度,让刘钧知道我们的意志之坚决,迫他跟我们和议,这是以打促和。可是你呢,仗着有多尔衮的支持,不把我这个西征大将军放在眼里,处处擅作主张,现在错失大好机会,以致于进退失据,才有如今难堪局势。”
  “以打促和,你真以为那有用吗?我们现在不就是兵进长城之下,都到了长城关下了,可你看到刘继业来议和了吗?”
  豪格毫不示弱,“那是因为你错失了大好时机,若是一开始就打,刘继业当然会怕。可你拖到了现在,而且只是派了几个人在关下叫骂,这就叫展示进攻决心?你当刘继业傻,还是你以为自己很聪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