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2/697

  洛阳的穷百姓都在怀着殷切的心情等着新政策的推行到来,期望着能重新拿回自己的田地。
  但官绅和大户都怀着惴惴忧虑的心情,等待着即将砍下来的那一刀。
  面对着新朝推行的种种新政,他们从内心里反对。这个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怀念起大明朝时的好处来,读书出人头地,当官就高高在上,拥有种种特权,田地不纳粮,不当差,甚至还做着生意经着商,钱财大把的进帐。不管国家如何艰难,反正都不敢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
  愿意就捐三五百两银子,不愿意一毛也不拔,皇帝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现在,刘继业却把刀磨的雪亮,挥向了他们。
  之前,他们还觉得,不管天下谁来当皇帝,反正都无所谓。刘继业当皇帝,这地方上还是他们乡绅地主们的。但现在看来,他们想错了,刘继业就是个强盗,他居然想要均贫富,这是杀富济贫啊。
  吕维祺仍是洛阳官绅的重心,被看做是官绅的带头人。
  吕维祺是洛阳官绅代表,吕家也是洛阳大族。吕氏家族田产不少,还涉及商业。甚至放高里贷,搞彩券,卖盐卖茶,他们家还是洛阳的大粮商。
  但现在,新皇推行新政,各种新政却都是奔着他们口袋里的利益来的。如果新政推行下去,那吕家也要大受损失。不但盐茶等买卖得放弃,而且按朝廷的法令,奖券的发行只归属朝廷所有。地方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发行奖券。
  而国家粮食部署的设立,各地粮站的建立,也将使得吕家的粮食买卖大受冲击。更别提清丈田地,他们家的许多田产就无法再隐藏了,那些投献的田地也得重还给百姓。
  以后连高利代这样的暴利买卖也做不了了。
  这不是割肉,简直就是要命。
  吕维祺决不肯放弃这些,所以他下决心要跟朝廷说不,跟刘继业说不。
  正好此时李自成派人来见,提出要归降,要尊奉福王为天子,光复大明。这让吕维祺激动不已,心中的想法终于能够成为现实。
  这几天,吕维祺不断的在福王和洛阳各大家族中间来往串连,他还让自己的门生子弟故人们,不断的四处联络。
  福王对于当皇帝并不怎么上心,或者说他不太相信吕维祺他们能成功,更别说让他去相信那个曾经挖了朱家祖坟的闯贼李自成了。
  但世子朱由菘却很上心,很是积极。
  朱常洵觉得儿子和吕维祺等人都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他们现在只肯相信自己想要的事实,完全忽视了刘继业不但篡夺了大明的皇位,而且刘继业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可朱由菘听不进去,他问福王,难道我们就要被刘继业逼的最后如长恒王一样的下场?如果是那样,那我宁愿跟他们拼了。
  就算一时拼不过,大不了撤去关中,撤去云南,忠于大明的臣子还是有很多的。
  “父王,我宁愿这千万家财都散尽,用来招募犒赏勤王的将士们,也绝不送给刘继业一分一毫!”
  看到儿子如此的决绝,福王笑了。
  他享乐了大半生,也五十多余了。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还能活几年呢。以后,这副家业终究是要交给世子的,既然他选择这条路,那就由他吧。
  说实在的,他确实不愿意离开这座王宫。
  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早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让他搬离这里,遣散所有的奴仆,那他还过的有什么意思?
  他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带着世子来到了自己的库房。
  典库官打开了仓库,里边堆满金银。
  朱常洵指着这些金银对儿子道,“这些都是神宗皇帝辛苦从天下各地弄来再赐给寡人的,也有不少是寡人三十年来自己经营的家产,寡人现在把这些都给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寡人老了,你还年青。”
  朱由菘得了这大笔金银,越发有了底气。他找来吕维祺,让他加紧筹备。
  五月五,端午节。
  但洛阳城中的官绅们今年却没有观看龙舟,他们齐聚吕府,共商勤王大事。
  吕维祺向众人介绍。
  “这位是李岩将军。”
  大家都明白,这人就是李自成的部将,甚至大家也知道,李岩曾经还是一名举人,后来投奔了李闯。对于这样一个人,大家过去是不屑的,但现在,大家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我家将军愿意尊奉福王继承大统,再复大明!”
  吕维祺点头道,“奸贼篡位窃国,神州陆沉,我等皆为皇明之忠臣,岂能坐视。连李将军都能深明大义,站出来讨逆,我等自然更责无旁贷。经过我等劝谏,福王已经同意出来担此大任。”
  “但是福王只答应暂任监国之位,我等将建立临时朝廷,招募兵马,联络四方忠贞义士,一起讨逆勤王,恢复大明。”
  朱由菘也站了出来,“监国有令,为表李将军忠义之心,特赐封李自成为信国公,刘宗敏为义国公,李岩将军为宁国侯,李过将军为兴国侯。其余以下将军,俱授以官职。”
  李岩向朱由菘谢礼,“多谢监国殿下,多谢世子殿下。”
  朱由菘心情不错,点头道,“信国公忠心向明,待大明光复之后,大明也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到时定会重重厚赏。”
  吕维祺也趁机道,“监国殿下已经决定拿出一百万块银元,用来赏赐勤于王事的忠勇将士们。”
  李岩问,“福王殿下何时正式就任监国之位,我军又何时进入洛阳?”
  吕维祺对于放闯军入洛阳还是有一些担忧的,不过朱由菘却是不在意这些了。
  “请宁国侯立即回返宜阳,我会派人随同前往,宣布对信国公和将士们的封赏。待封赏过后,就请信国公立即带兵入洛阳,协且守卫。”
  李岩听到这个答复,十分满意,当下便谢恩后带着使者离开洛阳。
  宜阳城里,李自成都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最新的情报显示,张山和蔡远的剿匪军已经开拔,向西而来。
  就在他焦急之时,李岩回来了。
  而且带回了让他难以相信的好消息。
  “臣李自成接旨!”
  李自成跪在地上听太监宣读完封赏旨意后,大声谢恩接旨。
  校场之上,无数闯军亲眼见证这一幕。
  从今天起,他们就不再是倡义营了,而改名忠贞营。闯王也不再是奉天倡义大将军,而是信国公,制将军刘宗敏封了义国公,李岩封为宁国侯,而闯将军的侄子一只虎李过则封为兴国侯。
  其实的将领,也都各授了总兵、副将、参将等等职务,摇身一变,大家就从匪变成了官军,还个个都是高官大将了。
  “升日月旗!”李自成高喊一声,早有士兵将准备好的日月旗高高升起。
  看着这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李自成心怀激昂,他娘的,古人诚不欺我,果然还是杀人放火受招安。
  如今,俺也是堂堂国公爷了。
  “传令下去,拔营,入洛阳!”
  “入洛阳喽!”
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要措施
  前段时间双方还隔着围城拼死拼活,转眼之间,洛阳城的大门却已经大开,迎接着闯军入城。
  洛阳的许多百姓都觉得很茫然,不解。
  可洛阳的官绅们却齐至城门迎接,好像迎接亲人一样。
  一夜之间,洛阳变了天。
  洛阳又打起了日月旗帜,福王出任监国,吕维祺出任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而福王世子则晋封福王。李自成晋封信国公,任兵部尚书兼河南总督。其余拥立的洛阳官绅,闯军将士,也是个个加官晋爵。
  总之,一切很热闹。
  洛阳被立为东京,做为新朝廷的临时行在。至于年号,朝廷一致决定沿用崇祯年号,今年就是崇祯十四年。
  朱常洵就任监国仅仅三天,三天后,百官三次劝进,朱常洵三次推让后同意称帝。
  五月初八,朱常洵洛阳称帝,改次年为弘光元年。
  朱常洵登基仪式有些草率,匆匆忙忙举行登基大典,然后立世子朱由菘为太子。
  洛阳复辟,汉军却已经一路打到了洛阳城下。
  李自成留在外围的部下虽然拼死抵抗,可对上汉军,几乎是每战必败,数天之下,各路兵马尽皆败入洛阳,五万汉军杀到洛阳城下。
  中原剿匪总指挥张山气的暴跳如雷,他在河南剿匪剿了大半年,不是这里出意外,就是那里出意外,虽然也有皇帝的旨意,可毕竟大半年都没能扫平流匪。
  结果现在倒好,皇帝刚御驾亲征歼灭十几万清军,他这里正要再添喜讯,结果就遇上这事。
  摊上大事了。
  在他的眼皮底下,李自成居然跟一群前朝宗室遗老们串连起来搞了复辟。
  当着他的面,在他眼皮底下,朱常洵那个死胖子,居然敢称帝,李自成这个流匪居然也成了国公?
  一群流匪跟一群遗老的复辟,张山不怕。可他知道此事必然造成极坏的影响,大汉建国不久,天下人心不稳,这个时候洛阳复辟,必然影响到整个天下局势。
  张山发了一通火,走回桌前,开始提笔写奏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2/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