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97

  大同叛乱,措手不及,但仔细分析过后,他却发现他们的敌人也只是群纸老虎。不过是趁着城里无兵之时作乱而已,他们没兵没炮,不过是群拼凑的家丁和一些收拢的地痞之类,这样的一群人,完全就是乌黑之众。
  从他们之前想要抢夺银行时的进攻就可以看出,一阵排铳过后,他们就四散而逃了。
  相反,他们虽是保安,可张队长手下的那支特别行动队,一百名队员却都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个个都是棒小伙,平时追辑假钞罪犯,那都是嗷嗷叫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装备着武器,事实上,张队长手下的这个行动队,就还是大同预备军下的一个预备队。张队长身上还挂着预备军的预备军官职务呢。
  燧发火铳、短铳、刀枪样样皆有,他们甚至还有绵甲、钢盔。
  “什么时候动手?”王黑子问。
  “就是今晚。”
  张队长虽然相信朝廷的官军一定会回来平乱,但他不想等到那个时候。做为一名曾经跟随皇帝参加过无数场大小战役的他,很不屑那些人的叛乱。从他们宣布叛乱后,到现在都没有什么像样的行动,张队长就已经完全不把这些人当成对手了。
  整整两天过去了,可这些人干了什么?
  什么也没干,就是摆宴庆祝,然后在那里不知所谓。他们到现在,连城里的几处最重要的地方都没拿下,银行、邮局、粮站、盐仓、商场,一个都没拿下。他们只是占据了衙门,然后在那里商议着如何写檄文,如何给洛阳朝廷上表,哪个人该封何职,哪个人该任何官,争论不休。
  “今晚夜半三更,我们一起出动,到时直攻代王府,擒贼先擒王。擒王代王之后,再夺取城门,来个关门打狗。”
  王黑子听到这里也热血沸腾起来,他不由的又想起先前在路上被两个酒楼伙计侮辱的事情。恨声道,“我可以再去联络些人,到时动员百姓一起围攻那些乱贼的府邸,把他们都揪出来。”
  “可以,不过有一点切记,不能烧杀打砸,得控制秩序。这大同城还是朝廷的,不能给毁了。”
  王黑子使劲点头,“放心吧,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当夜。
  大同城的代王府里,灯火辉煌,一众大同造反的士绅们聚在一起赴宴。造反已经第三天了,可他们就摆了三天大宴,喝了三天酒。
  “银行、粮站打下来没?”代王朱传(火齐)突然在酒席上问。
  “下官已经派人去劝降了,估计不出明日,这些人就会投降了。”原大同知府自信的道。
  “那就好,早点拿下银行和粮站,也有钱粮可以犒赏义军。”
  说着,朱传(火齐)正要举杯,结果只听到一声巨声,然后外面传来一阵霹雳啪拉的声音。
  “这个时候放什么炮仗。”代王不满地说道。
  结果话刚落,外面跌跌撞撞的跑进来一名太监。
  “不好了,汉军杀进来了!”
  “什么?”朱传(火齐)惊呼,手中的金杯再也握不住,跌落地上,叮铛作响。
第四百九十九章
敲山震虎
  大汉的皇旗又在大同城头飘扬。
  大同驻军还在北边没有回来,但大同城的叛军却已经被击败了。弄的声势不小的大同叛乱,最终却是被一个银行保安队长,带着一群银行保安、商场保安以及粮站的收粮队、盐仓的运盐队、商场搬运工,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给联合掀翻了。
  一夜之间,城头变幻大王旗。
  昨日还得意洋洋的那些缙绅士商,今日却全变成了阶下囚。那些想要趁机兴风作浪的地痞无赖,也全都跟那些叛乱缙绅们的家丁一起关了起来。
  保安队长张全,如今成了大同城里的最高临时军政长官。在楚军中,他最高不过是做到一个排长,现在却成了山西北部这个大镇的最高长官。
  相比起张全的意气风发,监狱里一众叛乱失败的官绅们却是一脸的晦气。
  当他们得知一举把他们掀翻的居然不是从北边调回来的大汉官军,而居然只是一群大同城里的保安、搬运工时,一个个都是又怒又羞。
  他们还口口声声喊着要打到洛阳去,打到北京去,结果呢,刘继业的私人产业银行里的一群保安,就把他们全干翻了。
  “哎,大意了啊。”
  一声叹息,却改变不了他们失败的结局。
  相比起被关押在监狱里的这些乱党,大同城里现在却是张灯结彩,热闹无比。不管是普通的店铺伙计,还是手工匠们,大家都涌上了街头。
  真的跟过节一样,到处都是种轻松的气氛。
  人们见着,总是带着笑意互相打招呼。
  “听说了吗,那些做乱的老爷们全要送去充军,他们的田地商铺全得没收呢。”
  “可不是吗,该。陛下对他们这般客气,还不知道满足感恩,居然还要造反。没诛他们满门,牵连三族,只是发配充军,已经是相当的仁厚了。”
  “就是,当今天子那可是圣仁天子,减租减息,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啊,也就本朝才有。”
  大同代王府,如今已经被封存,张全把他的临时指挥衙门设在了原巡抚衙门。大门口的八字墙上贴着新张贴的安民告示。
  门口站着两排背着步枪的士兵,站的笔挺。
  五月的正午太阳已经很辣,可大家却丝毫不在意这些,都站在衙门口附近游来游去。
  有人问,“听说抄没乱党的田产后,会把过去他们强占的那些地,发还给原主呢。”
  “可不是嘛,我也听说了。据说过去那些叛乱的商贾们借的高里贷,盘剥百姓的钱项,也会发还部份给原主。”
  “哎呦,真的吗,那我以前借太白楼东家王员外的债,是不是可以抵消了?”
  “那也要看,告示上不是说了嘛,按朝廷律令办。付息只要达到本金两倍的,本利全消,达到本金一倍的,只还本不再付利。而超过两倍的,则多出的会在清理账目后,交还债主。”
  听到这里有人说的清楚,立即就围上来一群人。
  有一个老汉道,“我家以前也借赵家典当铺的银钱,利滚利还不清后,我女儿被拉去抵债了,能把人要回来吗?”
  “这个是肯定行的,告示上也说了,这种逼人还债的,是可以把人带回去的。你等着吧,马上就要开始清理这些乱党的账目了,到时被他们侵占的田地,欠他们的高里贷,被卖到他们家抵债的儿女,都是能够要回来的。”
  张全此时也是忙的不可开交,一面派人去北面向官军报信,一面又要组织人维持大同的秩序,还要忙着查封这些乱党的田宅庄院,并要追捕那些漏网的乱党。
  张全已经让城中和郊外各县的预备役、乡兵和民兵们全都集合起来,负责维持局面,守卫城池。
  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士绅商贾们,则都不安而又小心的关门闭户,缩在家中。
  赵长生拿了一副梯子架在院墙上,站在上面露出头小心的打量着外面热闹的街道。在他后面,全府上下都紧张万分,男丁不论老少都抄起了各式家伙,菜刀擀面杖铡刀,而女子也全都躲在后院花园的地下室了。
  赵家是读书人家,祖上也出过官,不过到赵长生父亲一辈就没人出仕了,他父亲读书出身,转而经商,赵家本就家境不错,经商也还顺利,在大同府也是中上人家,家里在城外有十顷地,城里还有好几个铺面,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赵长生父亲还给他和儿子都捐过监生,也算是有功名在身。
  新朝成立之后,各种新政推行,对于他们这些大户还是很有影响的。许多人都因此对新皇不满,当洛阳一反,大同的这些人再也坐不住了,立即也拥着代王反了。当时也有人来联络赵长生父亲,不过赵老员外借口生病了,拒不见客。
  还交待家人不得出去掺合。
  当时赵长生有些热血上头,很不解父亲的想法。
  “当今也许对朱家有些亏欠,但对天下官商肯定没有亏欠。哪怕对朱家的亏欠,也算不了什么,那点点亏欠,如果他们自己肯安份,是能换得一个富贵的。可他们却不知足,最终只是自取灭亡,我们赵家绝不能去掺和。”
  赵长生不解,“父亲,新皇立国之后,推行种种新政,实是乱命。这是要拿天下富户开刀,这是抢劫。”
  赵老爷子冷冷打断儿子的话,“我倒不这么看,不就是清空追欠嘛,追的也只是五年。有亏空难道不应当追查,有欠缴难道不应当追索?前明贪污横行,因此才有各地叛乱,外虏入侵。最后朝廷又只得加饷加征,百姓日子难过,我们这些富户也一样为此付出不少代价。”
  老爷子教他从另一面看问题。
  “清欠追缴,虽然看起来那些过去的官员和地方的大户们要出一笔血,但你反过来算,他们出的这点血,哪来的?那是过去他们贪污来的。朝廷只追欠五年的,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补交点钱,过去的贪污罪行可就一笔勾消了,有什么不满的?”
  “至于士绅优免特权没了,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本来大明朝的时候,优免也是有限制的,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完全优免。如今新朝要废除优免,本身来说,并不算什么大事。清丈田亩等等,那更是每个新朝都该有的。”
  赵长生还是不满,“新皇帝太贪。”
  “你错了,贪的不是皇帝,而是天下士绅,大家在前明过惯了好日子,也就忘记了还有朝廷这一回事。什么是朝廷?天下都是朝廷的。”赵老爷子半生打拼,人生阅历丰富,什么样的世道没见过。
  虽然他也是过去那些享受特权的一员,但他心里也是不喜欢那样的朝廷的。
  “不要在意那点点钱,只要朝廷新政推行了,吏治刷新了,虽然看起来我们多交了税,但实际上,生意更好做了,我们过去上交的各种例规各种孝敬各种打点也少了,论起来,我更喜欢新朝的这套,不管什么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摆到台面上来,而不是一切靠人情靠关系。”
  “减租减息,不光是那些穷百姓受益,我们一样受益。有了银行,有了那不断降低的利息,我们做生意周转起来,也是很方便资金拆借的。”
  老爷子对于那点被减掉的地租更不在意,“地租一年才能收多少?如今这天下太平,生意好做了,这才是更有利的。咱们把买地的钱多投到这生意上来,怎么也比置地收租强十倍八倍的。”
  当时赵长生虽心有不服,但终究听从了老爷子的劝,没有参与进去。结果短短几天,事情就变了,叛乱旋起旋灭。
  不过做为大户的一员,赵长生还是很担心这个时候会清算到他们头上来。
  不过事实证明他还是多虑了。
  一整天,都没有发现一起烧杀抢掠,趁火打劫的事情。赵府没受到打搅,只有到了傍晚时,有人送来了一个衙门的帖子,说是请赵家老爷明日去参加衙门的议事。
  “爹,不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吧?”
  赵老爷子看过帖子后,拈着胡须不语,最后叫了几个信的过的伙计出去外面打探打探下消息。
  半天后,伙计们回来禀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