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697

  内心里忠君的思想一直束缚着他,让他无法踏出那一步。可到了现在,他也确实得承认,刘钧做皇帝,刘钧的汉帝国,确实远迈朱明。
  如今的天下,虽然还有纷争,可确实不复晚明之种种弊端腐朽。
  “先生也曾为李阁老门生,说来也与当今算是师出同门,陛下对老先生多有称赞,说先生为官多任,皆廉正公明造服一方,乃是为民着想的好官。陛下知先生在秦军中,特命我寻着先生,将先生请往京师,陛下要重用先生。”
  李化熙愣住,没想到皇帝居然还有这样的交待,一时之间,既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
  “老夫大明之臣,一人不事二主。”
  “老先生何出此言?明腐朽不堪,百姓苦不堪言,老先生为何还要死守着他?当今新朝初肇,各地百废待兴,正是我华夏复兴之时,百姓也需要先生这样的为民办事的能臣干吏,这个时候,老先生难道要负天下苍生?”
  郑芝龙继续道,“当年孔圣人本鲁国人,可也周游列国十余年,还领过卫国的俸禄。大汉与明虽为两朝,却是一脉相连,皆华夏正统,并非蛮夷入寇,老先生为何想不明白这其中道理呢?”
  李化熙长叹一声,默然无语。
  他身后的三千秦兵,却已经识相的纷纷抛下兵器。
  “老先生,大汉代明,乃是顺天应势,你看当今天下,重归一统,汉人不再积弱积贫,关外的满蒙皆依附称臣,此等强盛,振奋人心,难道老先生身为炎黄子孙,不感到自豪?”
  “再告诉老先生一个消息,马世耀已经率潼关守军献潼关而降了,眼下潼关已归朝廷,关中一众图谋复辟者,皆土鸡瓦狗,一战将定。”
  听到潼关守军投降献关,李化熙叹道,“天不佑大明啊。郑将军,老夫只有一个请求,希望将军不要为难这些将士们。”
  “放心吧,我们汉军向来不杀俘虏,相反,还会优待俘虏。”
  李化熙下马,就此归降。
  天亮之后,郑芝龙移师潼关。
  “大帅,我军兵不血刃拿下潼关。如今朱存极正亲率数万兵马赶来,还不知道这边的变化,我以为,我们当派精锐在半路埋伏,以逸待劳,待秦军路过,杀他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他们,然后趁胜进军,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西安。”
  参谋长的话让郑芝龙很是赞同。
  “不错,本帅也正有此意,眼下确实最佳战机。来人,传令前军进军,半道埋伏,准备拦截伏击秦军。”
  汉中。
  朱由菘与魏王罗汝才、忠王李自成等一起议事。
  “想不到,朱存机朱存极兄弟相杀。”李自成感叹着道,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朱存机暗算伏击他后,立即遭到他兄弟朱存极背后捅了一刀,弑兄夺位。若是早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也不必千里迢迢跑来投奔罗汝才了。
  朱由菘道,“朱存极弑兄之后,自称监国,僭越。”
  李自成目光一闪,连忙道,“陛下,臣愿意率兵入关中,劝说秦王去监国号,归附朝廷,尊奉陛下正朔。”
  罗汝才暗暗想着,李自成入汉中后,朱由菘就封了李自成为忠王,隐有想提升李自成,来分自己兵权之意。现在李自成自愿离开去陕中,这倒是好事。
  因此他略一沉思,便也出声道,“陛下,臣也以为关中对于朝廷极为重要。若能控制关中,朝廷便有了对抗汉贼根本。若我军再拿下四川,到时便可东联云贵西结陕甘。”
  “好,朕便允了忠王之请,特命忠王率本部前往陕西。”
  罗汝才这时也锦上添茶,表示愿意给李自成补充五千兵马,并部份军械粮草等。
  出了行在,罗汝才与李自成并行。
  “忠王打算如何拿下陕西?”
  李自成道,“若秦王肯听旨最好,若不肯尊奉旨意,我也不妨替朝廷除此狂逆。”
  “哈哈,说的好,如今局势不妙啊,谁也想不到这刘继业,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声势。兄台去了关中,当极早掌控关中局势。”
  “魏王有何打算?”
  “我打算发兵四川,蜀中天府之国,易守难攻。汉军虽有大炮火铳,可关中道路难行,火炮难以运输,只要我们肯流动起来,汉军也奈我若何。”
  “哈哈,正是如此。”李自成也笑着回道。
  两人正笑着,却看到一名罗汝才手下匆匆赶过来。
  “禀报魏王,关中,失守了。”
  “什么?”
  “禀报魏王,数日前,秦督师李化熙率军出潼关夜袭汉军营地,结果反被包围,最后全军皆降。而潼关守军马世耀率关上守军献关投降。郑芝龙拿下潼关后,派兵入关,半路埋伏,将来援潼关的秦王朱存极伏击大败,朱存极被斩杀于战场,余部皆被击溃俘虏。郑芝龙随后乘胜入西安,迅速攻占陕西各府县。”
  李自成和罗汝才两人震惊万分,呆若木鸡。
  “陕西就这样完了?”
  “完了。”
  两人出神中,又有名校尉跑来。
  “报,魏王,前军急报,汉军提督张山、蔡远二将,率三万精锐出了郧阳,正向汉中杀来,平利、兴安二城守军,皆已被击溃,兵败城失。”
  罗汝才感觉一阵目晕眼花。
  刚刚还觉得形势不错,谁也想不到,形势转变如此之快。转眼间,郑芝龙的西路军就破了潼关夺了西安。而之前攻破洛阳的张山和蔡远,也迅速自南阳、襄阳、郧阳,沿着汉水杀入汉中。
  咬了咬牙,罗汝才道,“此地不宜久留,张山正面逼来,而郑芝龙又夺了陕西,若他自凤翔出大散关杀进汉中,那时我们就将被两面夹击,无处可退了。”
  “现在我们往哪退,四川吗?”
  “只能是四川了。”
  “可四川有秦良玉总督川湖三省。”
  “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这些了,先进四川再说。”罗汝才和李自成都曾入过川,也都跟秦良玉交过手,基本上都在这个女人手里吃过亏。
  可现在他们也是无路可走,不入川,汉中这块小地方更无法立足。
  两人追身回到宫里,再次面见朱由菘。朱由菘一听汉军已经夺取陕西,而张山蔡远又向汉中杀来,吓的脸色都白了。
  听到两人打算率军入川,忙不迭的点头应允。
  “入川,入川,马上入川。”
  张山的兵马还在兴安,可罗汝才和李自成已经迅速收拾东西,往四川逃窜。
  汉中本地的许多缙绅商绅们,先前为了一点税收,纷纷加入汉中朝廷,此时一见皇帝将军们要跑,一个个都慌了。
  他们已经造反了,等汉军一来,那岂不就完蛋了。
  可他们又不想逃,他们的家他们的地他们的祖坟都在这里,许多汉中本地的官绅商贾们联名请求朝廷留驻汉中,他们甚至表示愿意捐银招募兵马,守卫汉中。
  可惜他们的请求,根本没人理会。
  罗汝才和李自成率兵护着朱由菘匆匆撤走了,只留下了无数惊惶不安的本地缙绅地主商人,风中凌乱。
第五百二十七章
窜天猴
  马世耀到达西安的时候,太阳正好落山。
  从潼关到西安,他和他的几千弟兄被分散成数队,夹在数万汉军之中前行。他们的武器被收缴,暂时充当着民夫,帮助运输汉军的大炮。
  他运输的是一门数千斤的大炮,据说足有七千多斤,发射三十斤炮子,一炮能打数里之远。一路上,他和手下以及那些汉军炮兵还有护炮的步兵一起,马拉手推,每日步行不过三四十里,走了好些天才到达西安。
  等他们到达时,西安早就已经不战而降了,西安城里的那点秦军,都跟着朱存极御驾亲征,结果半路上被汉军伏击大败,他运炮时曾经路过战场,看到不少汉军士兵正押着那些败兵在打扫战场,收敛尸体。
  百人坑挖了许多个。
  路上的时候,他和汉军的一个炮长,一个和他同样出身陕西的年青人处的不错,休息时经常聊天。他急于打听汉军会如何处置他们,然后这位小老乡似乎也不清楚,只是告诉他不必担忧,说汉军向来优待俘虏,且如今大汉法律中已经很少有死刑了。
  不过,这并不能让他放心,毕竟自己是造反的,当年造大明的反,如今又造过大汉的反。而造反,向来都是十恶不赦之罪,遇赦不赦。
  小老乡虽是个炮长,身上挂着的是一个前军士长衔,是正从品官。不过他从军时间并不算长,但入伍就是炮兵,后来还在军中的教导营中受训了一段时间,运气很好的又在燕北之战中立了功,便提升为了前军士长。
  小老乡总是笑着对他说,等再立个功,他就能升为上军士长,那时就是七品官了,跟家乡的知县老爷同品级,这样过个一两年,积功就能升为都尉,那时他说不定能当个炮兵连长或者副营长了。
  他还告诉他,在燕北立功后,他也拿到了一枚勋章。这勋章不但是黄金的,而且还有一百亩地。
  如今家里已经给他来信,地方官府已经把这一百亩地给了他家。
  “幸好这是勋田,授田时不用再缴契税,要不然,一百亩好田,契税就得八亩地价了。”
  小老乡名叫李安,家中也是穷困百姓,一家人从陕西逃到京师。
  “那时我们一家都在京师讨饭,后来皇上招兵,我就去试了,结果还真试上了。皇上仁慈,英主。当兵后,每月都能拿到足饷,训练的好还有赏赐还有津贴,那以后,我一家人都有饭吃了。皇上后来在京郊开工坊,我爹和我弟我姐他们都还被安排了一份活计,再不用乞讨了。”
  说到一家人的境遇变化,他充满对皇帝的感激,那是种真诚的感激,马世耀很清楚他说到皇帝时眼中的那目光,那意味着他真的会愿意为皇帝刘钧去死。
  一群从陕西逃难到京城,却只能在京乞讨为生的流民,挣扎求生,是刘钧给了他们新生。如今李安已经成为了一个八品的前军士长,一个炮长。而他的父亲弟弟姐妹们,也都在京郊的工坊里有了工做。
  一家人还在京郊租了一套不错的院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挨饿受冻。原本因逃难而耽误了两个姐姐,本来都已经过了二十岁了,都成了老姑娘了,如今却也因为有了家里置办的嫁妆,而找到了两家同是曾经陕西来京师逃荒的老乡家的儿子,订亲成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