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697

  连着许多白彝也跟着反了。
  按刘侨的报告,现在贵州解放的农奴已经有十几万人了,而倒戈加入他们的白彝数量更多,超过五十万的白彝加入了他们。
  白彝是彝人的主体,半数彝人都是白彝,白彝也是彝族土司中的骨干土兵。现在这些白彝的全面倒戈,使得贵州土司们陷入了自己人的包围之中。
  都不需要汉军费力,许多白彝已经解开了农奴们的锁链,带领着他们把土官土目还有那些黑彝给抓了起来,送来献给汉军。
  那些苗寨、侗寨、土寨等,也已经纷纷臣服归顺。
  贵州的大局已定,许多贵州土著已经败退逃窜到了广西和云南二省,把千百年来世代相袭的家业根基扔下不管了。
  刘侨还告诉刘钧一个好消息,这次在贵州用兵,南征六万兵马不但没有消耗多少钱粮,相反,还大赚了一笔。他们抄获了无数的土官的寨堡,夺得的战利品将贵阳城里的好几个仓库都堆满了。
  虽然发了一部份钱粮给那些“民兵”,可那仅占了一小部份而已。更别说,朝廷得到的另一项重要的资产,是那些已经没了主人的田产、城堡、商铺、矿场、作坊等。
  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
  朝廷也成功的分化了这些土著,让那些曾经被上层剥削奴役的土著,纷纷起来反抗过去的主子,革他们的命。
  以土攻土,这招很成功,刘侨的六万大军,基本上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刘钧原本还担心贵州道路艰难,粮草炮弹等转运不及。现在,贵阳城里的物资仓库全是满的,还越堆越多。
  不需要出动大炮,连汉军的火枪都不用动,狂热的民兵队们就已经把他们过去的主子全掀翻了。
  “贵州已经编设了十万民兵。”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刘钧吓了一跳。不过转念一想,编了这么多民兵,说明贵州的土著已经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至于编了这么多民兵,要给饷给赏赐,虽然会是一笔不小的钱,但刘钧觉得值得。这是贵州的改天换地,让这些过去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站起来,成为朝廷的编户齐民,得让他们出这口闷气,同时也得让他们确切的感受到成为帝国子民后的不同。
  跟着帝国,是前途光明的。
  也要让他们彻底的跟以前的主子决裂,再不给那些人有可乘之机。
  刘钧拿起笔,开始给刘侨写谕旨。他让刘侨尽快清理田亩,把田产尽量的分给那些民兵们佃种,也允许他们购买这些官田。
  田价定个比过去市价略低些的价钱,只要这些民兵们愿意赎买,就卖给他们,甚至可以让银行那边给他们办按揭买田。
  朝廷不需要留着这些地,也不要在意田价、利息这些,可以的话,尽量把田卖到百姓手中,这样一来,有了田地的百姓,会更加对朝廷感恩戴德,同时朝廷也不用费心管理这些田产,朝廷只需要收税就好了。
  现在百姓们当民兵挣到的银钱,也会通过买地,转手又回到朝廷手中,还能彻底的稳固朝廷在贵州的统治。
  对于贵州民兵,让他们都有机会上过战场,也就行了,不需要一直保持,每个民兵打两仗,然后可以解散他们回乡,或者雇佣他们在贵州修建道路。
  至于那些被俘的土官土兵,刘钧的意思是不杀,但也不会轻易的放过。得接受劳动改造,就在贵州开山修路,每个人起码得劳改五年以上,等修了五年路后,就把他们迁到海南台湾或者辽东等地去,给他们块荒地,让他们重新做人自给自足。
  刘侨希望朝廷能够马上选派一批地方官员过去,接管地方官衙。
  秦良玉已经进入了云南,刘侨也希望能早点结束贵州这边的后续,早点入云南。
  刘钧拿起笔,在信中告诉刘侨,不要急着南下云南,先把贵州稳固,等朝廷选派的官员到达后,也还得继续在贵州维持一段时间。
  至于云南的叛乱,不需要着急,让叛军先跳一回,朝廷也更希望那些乱党尽数冒出来,到时正好一网打尽。至于叛军造成的破坏,反正云南也没有多少汉人。
  刘钧写到这里,停下笔,沉思一会。
  许久后,他又提起了笔,接着往下写。
  “如果有机会,别急着把云南的乱军消灭,试着把他们往南赶!”
  云南的南面是缅甸和越南。
  此时,缅甸与云南交界的不少地方,都曾经是元明时的土司,但后来为缅甸所占。比如木邦,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路。治所在今缅甸兴威。辖境相当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明洪武十五年改为府,永乐二年改为军民宣慰使司;万历三十四年地入缅甸。
  东南的越南,更是在秦汉时就已经是中原设立的郡县,到唐末时又叛出,明初曾经收回,可后来越南人叛乱,建立后黎朝,明军退出。
  在刘钧看来,虽然这里面有种种历史原因,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不过以前朝廷连云贵广西这些地方的实力控制权都很弱,对于缅甸越南这些天边的丛林地带,鞭长莫及也是正常。
  可现在大汉正是强盛之时,朝廷拿下云贵改土归流后,对西南的控制自然会大大提升。这个时候,朝廷往南扩展,也是应该的。
  国与国之争,本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不管以前中原王朝是否曾经拥有这些地方的主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大汉,有这个实力向西南再拓展一步了。
  哪怕只是先把这些地方征服,收为帝国的羁縻州郡,一步步把他们纳入帝国版图,也是非常值得的。
  刘钧很清楚,其实一个朝代,真正有进取心和进取能力的时候,大都是在前百年。前百年,就会固定王朝的版图疆域,如果在国初之时不拓展疆域,以后基本上也难有作为。
  西南和东北一样值得朝廷开拓,甚至相比寒冷的东北,西南更具开发价值。
  刘钧已经盯上这两个地方了。
  不过他还需要一个理由,正所谓师出必须有名。无缘无故的征伐,当然不行。
  刘钧相信刘侨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云贵等地的叛乱土司逃入缅甸越南,朝廷就有了出师入境的理由了。
  不过缅甸和越南两国,如今的局势却完全不同。
  缅甸现在是其历史上第二大统一王朝东吁王朝时期,近百年前,缅甸东吁国统一缅甸各部。但在四十年前,国内农民起义不断,阿拉干王朝的将领联合葡萄牙人攻占了缅甸国都,生擒了国王。缅甸差点亡国,丢失半壁江山,经历了十几年时间,才击败了葡萄军雇佣军,重新完成统一,再次中兴。
  如今他隆王在位,缅甸国力不弱,但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势力再次入侵,东吁王朝的实力再次开始衰弱。
  而东面的越南,不论国土还是实力都要弱于此时的缅甸东吁王朝。
  明初,明朝灭越南胡朝,收复越南。但不久后,越南各地反叛,明军退出,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国号大越。明朝册封了黎利,承认了黎朝,越南每三年向大明朝贡一次。
  立国不到百年后,后黎衰弱,权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
  莫朝一度占领整个越南,但后黎朝的官员将领起义不断。最终后黎朝复辟,占据南方半壁江山。但在后黎朝形势大好时,复辟的后黎朝实际上的统帅陆淦却被莫朝降将毒杀。阮淦的女婿郑松继承了阮淦的权利,成为后黎朝的掌权者。郑松率军击败了莫朝,夺回了首都升龙府,莫朝退向北方。
  从四十余年前郑松夺回升龙府,黎氏朝廷重返升龙,实际上黎朝皇帝不过是个傀儡,是汉献帝,郑松就是曹操。
  此后,黎朝与莫朝一直南北对立,互有攻伐,莫朝越来越弱,但一直苟延残喘着。而黎朝也不太平,郑松死后,郑松儿子先是内讧,后来新的郑主又与阮淦的儿子互相猜忌。郑主把阮淦之子阮潢打发去了南方偏僻的地方,结果阮淦的儿子很有本事,在偏僻的顺化积极经营,争取人心,后来发展成了割据南方的阮主政权。
  同时,在后黎朝,还有割据宣光镇的保主武氏。
  因此在如今,越南这块狭小的地方,既有北方苟延残喘的莫朝,也有南方被谋朝篡位又复辟且占据了越南大部份地区的后黎朝。
  但是在后黎朝内,黎皇却只是傀儡,真正执政掌权的是郑氏家族。不过南方又还有阮主,阮氏割据政权,中部还另有保主武氏。
  越南如今既是南北朝时期,又是藩镇割据时代。但不论是郑主还是阮主,实际都不弱,尤其是阮氏占据南方,吞并占城等小国,与西夷洋人贸易,拥有新式的火器部队。
  根据锦衣卫的情报,郑阮两派在天启七年到现在,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进行了三次大战。第一次打了一年,第二次打了三年,而这第三次,已经打了六年还没有结束。
  不过不管是缅甸的东吁王朝,还是越南的南北朝、藩镇割据,都是在走下坡路。
  刘钧觉得,这正是大汉插手的不错时机。
第五百五十三章
众叛亲离
  “那么,漠南二十四部中有二十部背叛了我们,如今连漠北喀尔喀三汗部也背叛了我们。现在除了科尔沁四部还站在我们这边,我们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满清新都哈尔温,辅政和硕礼亲王代善躺在床上一边咳嗽着一边对坐在床边的多尔衮问。
  “没错,刘继业正在召集漠南漠北蒙古诸部,将在乌兰哈达会盟。”多尔衮坐在那里,看着已经枯瘦如柴的二兄,他已经瘦脱了形,连眼神都无光了,他活不过这个冬天了,多尔衮心想,若是以往,他表面上会很难过,但心里肯定会十分高兴。
  可是现在,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四大辅政王,豪格降汉,济尔哈朗留守辽阳,代善本来驻守沈阳,他亲自坐镇新京哈尔温。可是代善突然就病了,而且一病不起,转眼间就已经看着要死了。
  如今局势,如果代善这一走,只怕越发的艰难。
  “刘继业这是冲着我们来的,打着征讨科尔沁四部的名头,但你我都知道,他这是要把我们最后的一条臂膀也给砍断啊。我们若救,那好不容易取得的和议就算撕毁了,还是我们主动撕毁的,那时刘继业就有理由可以顺势征讨我们。我们若坐观,那么唇亡齿寒,科尔沁一完,我们也就要完了。”
  一段话,代善说的断断续续的,不时的停下来咳嗽喘息。
  “九王,你想好怎么应对没有?”
  “我们一步步退让,可刘继业却步步紧逼,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其实无路可退了也好,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如今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多尔衮似乎在说一件极小的事情,而不是关系到女真一族生死存亡的大事。
  “哎!”
  代善长长叹息一声。确实无路可退了,我们放弃了辽西,甚至把都城从沈阳迁到了哈尔温,可汉人还是要步步紧逼。他们就算想退,也无处可退了。
  “你之前不该对喀尔喀三部逼的过急的,喀尔喀实力不弱于漠南蒙古诸部,这几十年来,甚至就连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下的和托辉特部也能压着漠西卫特拉打,我们太急了,喀尔喀干脆直接归附汉人,现在我们不但要面对西面南面的汉军和漠南蒙古诸部,还得小心北面的漠北喀尔喀三部。四面楚歌啊。”
  多尔衮其实也早就后悔了。
  但当初他逼的那么急,也是想要迫切的赶紧改变满清困窘的局面,他没有料到,喀尔喀三部居然毫不犹豫的就投了汉了,这些没有半点羞耻之心的家伙。
  可后悔不是多尔衮的风格,事情既然已经成这样了,现在后悔也没有用,只能想办法弥补。不过面对着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一向睿智多谋的多尔衮也完全没有了对策。
  “我们也并非完全没有一拼的机会。”多尔衮冷静的道,“我准备把人马全撤回到哈尔温,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往瑗珲暂避。如果刘继业还不肯放弃,那我们等到冬季之时,跟他拼命。”
  瑗珲,又名黑龙江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