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697

  魏山跟三大爷打过招呼,加快步伐向自己家里走去。路上又遇到几个村里大爷,他也一一打过招呼,让他们一会过去家里坐。
  魏山走到家门口,推开那扇熟悉的柴门,头发花白的母亲正在院里剁猪草。年初,家里用他从青岛干活带回的钱,买了四只猪崽,家里养起了猪。这四头猪不是养给自己吃的,而是用来卖的,这算是家里难得的赚钱之法。
  以前家里欠一屁股债的时候,想养还养不起。
  院门响动,魏母转过头来,看到大儿子回来了,扔下刀就连忙迎上前。
  “大娃,你咋个回来了。”
  “吃过饭没。”
  魏山把包袱放下,笑道,“回来有事,还没吃饭呢。”
  “我给你做饭,做饼。”
  “娘,我带了些粉条回来,你拿着多下点,一会我喊三大爷他们一起来吃饭,要谈事。”
  魏山母亲看着他从包袱里拿出的几大捆灰色的粉丝,忙道,“这就是粉丝,花不少钱吧,哎,花那个钱做啥,有钱也得攒着,你还没娶媳妇呢。”
  “这是用番薯粉做成的,也不值几个钱,而且都是我工友们送的。你就把水煮开了,然后放下去煮就好了,跟煮面条一样。”魏山跟母亲介绍粉丝的作法。
  “娘,我爹跟我弟他们还在外修路呢?”
  “嗯,前些天村东的小山回来过一次,说现在那边工地上很忙,大家还要加班赶工呢,得修到年前才能放半个月假。不过忙是忙,但加班还有加钱的。”说到这里,魏母觉得很欣慰,穷了大半辈子,心里对于钱比常人更渴望。
  “妹子呢,娘?”
  “哦,放羊去了,估计也快回来了。”
  魏山姐妹很多,这也是这里的传统,虽然家家穷,可越穷孩子生的越多。他母亲前后生了十多个,夭折了几个,也还有九个孩子,但在山里,并不算多。
  魏山是兄弟几个中的老大,但他上头却还有四个姐姐,当年他母亲一连生了好几个不带把的,把他爹给急的。好在后来,生了魏山后,又连生了好几个儿子。
  四个姐姐都出嫁了,嫁的也都是附近村子,一样的穷。家里现在只还有一个妹妹,已经十二了,三个弟弟则从十八到十四都有,现在都跟着父亲在外修路。本来,他是打算给兄弟在青岛谋个事做的,不过现在他另有打算了。
  “大娃,你回来是在青岛给你兄弟找到工了不?”
  魏山在青岛干活,一月能挣四块银元,这让他成了村子庄的能人,很多人都希望魏山能带他们家孩子去青岛。
  魏山却想着,在青岛揽活,也是替人打工,如何比的上有自己的地好呢。
  他这次赶回来跟家里人商量,要动员大家移民去关外,甚至连地方都选好了,就去辽北省。在青岛的时候,他听说了不少的消息,知道辽西漠南等地早有了不少移民过去,好地肯定都让别人挑走了。
  而且他也听说,辽北省那块是大平原,土地比辽西还肥沃,更别说漠南了。而且那里分的田地也多,远点就远点。
  现在到处都是移民的人,去关外东北的,去塞上的。
  甚至现在还有了专门的称呼,比如去辽西辽东甚至辽北的,那叫闯关东。而如果是出宣府张家口去燕北、漠南的,那叫走东口。
  如果是从山西出杀虎口去绥远、宁夏,那叫走西口。
  朝廷的大军如今东征西讨,长城外的胡人们也纷纷降服,朝廷新设了许多省府,开拓了大片的疆土,正需要移民前往。
  不管是闯关东还是走东口走西口,移民的条件是极其好的。朝廷大加鼓励百姓移民关外,条件很好,去了就能分田地,这对于许多如魏山这样没有田地的贫穷百姓来说,极为有吸引力。
  与其守着贫穷的小山窝,世世代代穷下去,不如狠下心背井离乡迁居他处。
  魏山回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山村,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都赶了过来,就连不少妇女也都过来了,山村里人,不比外城面里规矩那么多。
  魏山拿出许多东西招待大家,来的都算是他的长辈。
  烟丝,酒,甚至还有些给孩子的糖果。这些外面带回来的新鲜玩意,引得大家一阵惊叹。
  “大娃,你是不是在外面找到媳妇了。”一位婶子笑着说道。
  “是啊,要不怎么又是烟又是酒还有糖,肯定是有喜事了。”
  魏山笑笑,“是有喜事,不过不是找媳妇了,是有更大的喜事。”
  “啥喜事啊,让你巴巴的从青岛放下大钱不挣,跑回家来。”三大爷问。
第五百七十四章
诛杀功臣
  一道奏章拿在手中,刘钧却是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
  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倪元路的奏章,刘钧御临关外,少部份大臣随驾,多数臣子依然留守京师办公。倪元路依然留守京师,左都御史本就是大九卿之一,现在的新朝中,各部门职责细分的越发清楚。
  民务司、财务司、税务司是朝廷的财税领导衙门。而军机处、枢密院、兵部是朝廷军务部门。锦衣卫、东厂是情报部门。
  都察院、大理寺、刑部,是朝廷的三法司,司法部门。
  朝廷中央有三法司,地方上省级有按察使,下面还有巡按御史、检察厅、法院和警察厅,府级有检察局、府法院、警察局,县级还有分局。三法司的权责比过去更大,更分明。
  倪元路送来的这道奏章,就是一道弹劾奏章。都察院做为朝廷的监督检查机关,拥有弹劾监督大权。倪元路原本是老东林出身,还曾是江北党一员,如今在新朝中,占着左都御史这个要职,很有几分铁面无私的风范。
  他上奏弹劾皇帝的从龙元佐,麻城出来的皇帝老兄弟赵国梁。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赵国梁不是一般人。如今朝中文武重臣中,名字以国为头的不少,国栋国柱国华国强等等,几乎都是当年皇帝的老兄弟。
  赵国梁就是其中之中,九头鸟最初的百人元老之一,早初名叫狗剩,后来得皇帝赐名国梁。
  如今的警备提督张国栋,塞上军区提督总兵张国柱,当年还叫冬狗子和二狗。当年赵国剩就是和张国栋同一批最先加入的九头鸟,张国柱还比他们晚。
  以其资历,赵国剩如今官任总兵官,军衔前将军。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当年麻城山区的一个穷山民,到了如今新朝中的一位伯爵,衔加前将军,位封总兵官,其人生际遇不得不说正是跟对了人的典范。
  可现在这位新贵,却被倪元路狠狠奏了一本,弹劾他贪污。
  证据确凿,没有半点疑问。
  赵国梁贪污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身为一镇总兵官,要贪污并不难。他把朝廷的公款挪用出来,然后自己在外面开了一个地下钱庄,把公款拿去放贷。
  如今银基本利率不断下降,不再如从前那般高。可银行外还有许多钱庄,他们放贷的利息要高的多,因此他们也提高储息以吸储再放贷。
  赵国剩把本来应当存放在银行里的公款,挪用到自己开的地下钱庄,然后拿去放贷收高息。可他却依然按银行的存息入公帐,转手既赚了一笔存款利息,还又赚了一笔贷款利息。
  这种事情,现在其实很常见。
  虽然属于违法行为,可总架不住有人利欲熏心。
  刘钧很清楚,如今工商业繁荣,经商的利润较高。但朝廷的银行有宠观调控,降低了利率,对放贷也比较严格,一般得有担保,对信用贷款很严。
  许多商人难以拿到正规的银行贷款,便转向那些钱庄借贷,钱庄利息较高,但条件较宽。而一些地下钱庄,更是几乎没有条件限制,差不多就是放高里贷的。
  虽然朝廷也一直在打击高里贷和地下黑钱庄,可高利之下依然有许多人铤而走险。
  赵国梁挪用公款,数额还很巨大。
  最关键的是,他挪用公款,暗中经营自己的地下钱庄,放高里贷,结果高里贷也是有很大坏帐风险的,结果这次他放把钱都放给了一个商人,那商人拿钱了组织了一大批货出海下南洋,结果遇上风暴翻船了。
  船翻了,人死了,货没了,赵国梁借出去的这笔巨款自然也就打了水漂再也要不回来了。赵国梁收不回帐,补不了挪用的空帐,自然也就暴光了。
  倪元路一发现此事,立即就派人全力调查,很快事情水露石出。
  整整一百万银元。
  刘钧很愤怒,他想不明白赵国梁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居然如此愚蠢的自毁前途。
  赵国梁是他最早的手下之下,一直跟着他出生入死,也是忠心耿耿。刘钧待他也不薄,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是前将军、总兵官,还封了伯爵。
  刘钧不相信赵国梁贪污是缺钱。
  赵国梁现在的官职爵位,一月起码也有拿一万多块银元,一年最少是二十万块银元。二十万块银元啊,这么一大笔钱还不够他花销?
  他以前不过是个穷山民,给他五两银子安家费,他都愿意豁去命去。一年收入二十万,完全足够了。
  他的挪用公款,暗中经营地下钱庄放高里贷,这已经不是因为不够钱花,而是因为贪婪了。
  现在这个案子已经捅出来,钱证如山。
  满朝文武都在盯着皇帝,等着他如何处置。
  刘钧想要保赵国梁,可保不住了,这个案子已经发了,影响这么恶劣,刘钧若是保他,那会是个极坏的典型。
  可不保他,此案涉及如何大的金额,赵国梁肯定人头不保。
  毕竟跟着自己多年的老兄弟,刘钧也不忍心。
  “王八蛋!”刘钧恨恨地骂道,恨铁不成钢。
  张国栋和张国柱堂兄弟俩一直跪在刘钧的面前,他们都和赵国梁是战场上拼杀过来的,且他们两个村子距离不过几十里,不但是同县还是同乡。
  现在看到赵国梁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只能跪求皇帝高抬贵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