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3/697

  第七舰队的司令部居于两座港口要塞中的东面那座中,要塞修建的很是华丽,但那种错的棱堡,以及一门门大炮,更让这座要塞拥有极强的防御能力。
  将背包和挎包留在了车上,上楼前,童海峰特意整理了下衣服,还把靴子又擦亮了几分。
  站在舰队司令官的办公室前面,童海峰高声报告。
  “报告,海军左都尉童海峰前来报道!”
  门打开,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右军校站在他面前,打量了他两眼,然后让开,“请进。”
  屋子里,一个同样只有三十余岁的男子坐那张大桌案后站起来。
  童海峰知道,这位就是第七舰队司令,总兵官郑联,帝国海军后将军衔。
  他对这位新上司的底细也很清楚,是福建郑氏一族,当今的陕甘总督郑芝龙是他的族兄,而他的亲兄弟郑彩现在更是在京担任兵部海军司令一职。皇帝的义子刘成功还得喊他一声族叔。
  他早年随兄弟郑彩投奔郑芝龙,也是当年郑氏集团十八芝之一,在郑芝龙投奔当今天子之后,郑氏集团从此一帆风顺,鸡犬升天。
  郑联现在任东海舰队第七分舰队总兵司令官,手底下的第七舰队,也是当年郑氏集团的老底子,如今更是东海舰队的主力舰队。
  东海舰队辖下第七、八、九、十四个分舰队,只有第七舰队拥有十艘主力战舰,另外四五六级的战舰也远多于其它三支分舰队。
  早年东海上的海盗,如今却是帝国海军中的实权人物。
  “泡两杯乌龙茶来。”郑联对自己的副官喊道,然后笑着从桌后转出来,向童海峰伸出自己的手,“刚下船吧?”
  “是的,长官。”
  “你可以先安置下自己,然后休息两天再过来的。”郑联招呼着童海峰一边坐下。对于这个年轻的尉官,他很是看重,因为听说这年青人在学院毕业时,是得到皇帝亲自表彰的。
  童海峰摘下自己的军帽,端正的捧在手里,腰挺拔的坐在那里。
  “放轻松些,不必这么紧张。”郑联笑道。
  “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从皇家特遣舰队调到了东海舰队第七分舰队?”
  童海峰确实不太清楚,点了点头。
  “其实是我向特遣舰队把你点名要来的,特遣舰队的司令跟我关系还不错。”郑联笑道。
  童海峰更加不解了。
  “童海峰,帝国海军右都尉,帝国海军学院第一期毕业生,同期学员中成绩第一名。毕业之时,得陛下亲自表彰赞赏。毕业后,在皇家特遣舰队一级战列舰上实习,表现优秀。”郑联缓缓的念完这些,然后又道,“听说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舰长?”
  “是的长官。”
  “六级军舰舰长也愿意?”
  “愿意。”童海峰毫不犹豫的道。别说六级军舰,就是做一条炮艇舰长他也愿意。更何况是六级军舰,按帝国海军的划分,六级军舰是单桅纵帆军舰,长达十三丈左右,一般被帝国海军用来送信和护航。
  这种六级军舰,每艘的造价只有六万块银元左右,是一级战舰的十分之一造价。
  这样的六级军舰,每艘的标准定员是两百人。装载的火炮数量最少只有六门,最多也只有不到三十二门。
  可对于童海峰来说,如果能成为一艘六级军舰的舰长,那真是梦寐以求了。
  “以你的优秀表现,在主力战舰上会有一席之地,呆在主力战舰之上,有更多的晋升资格,这样难道不好吗?”郑联问。
  “属下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舰长。”
  “呵呵,每一名海军士兵都会有一个舰长梦。”郑联笑道,“告诉我,你现在还在坚持这个舰长梦,还想当一名舰长吗?”
  “是的,长官。”
  郑联点了点头,“很好。”
  他走回桌前,拿来两张纸递给童海峰。
  第一张,是晋衔令,童海峰从右都尉正式晋升为海军左都尉。
  而第二张,则是一份委任状,特委任海军左都尉童海峰为101护卫舰舰长。
  看着这道委任状,童海峰面色都一下子通红起来,呼吸也急促了几分。
  大汉的海军战舰,其中一二三级舰称为主力舰,也称为战列舰。四级军舰称为巡洋舰,五级称为轻巡洋舰,六级则称为护卫舰。
  护卫舰船小,炮少,也不会参与主力战舰的海上阵列炮战,但他们也因为轻便灵巧,因此承担的是通信、护航、巡逻、警戒、侦察甚至登陆支援等任务。
  在海战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负责拦截那些敌方小船、火船等,负责的是外围。而在平时,他们负责的是通信和巡逻任务。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条定员两百人的六级军舰啊。
  舰长,终于梦想成真了。
  “怎么,不愿意?”郑联笑着问。
  “愿意,属下愿意,非常愿意。”童海峰连连答道。
第五百八十八章
同秀才
  外面雪花纷飞,镇上的小酒馆却生意兴隆。这样的天气里,大伙多半都缩在家中,呆在家里无聊,有两个闲钱的便来到小酒馆里,花上点铜板就能在温暖的酒馆里喝酒聊天呆上一整天。
  因此,外面雪越是下的大,酒馆里却越发的热闹。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紧接着厚厚的布帘子被掀开,一阵寒风夹着雪花倒灌进来,让屋里的人冷的打了个哆嗦。
  门口的一桌几个汉子便不耐烦地喊道,“快关上,关上。”
  从外面进来的是一个身着长袍夹袄的中年男子,不过虽是身着长袍,但衣服却是补丁摞补丁。整个人也是销瘦憔悴着的,胡子拉碴。
  “温两碗酒,要一碟盐煮花生。”
  中年长袍客走到高高的柜台前,将九个黄澄澄的铜元排在柜上。
  柜台后是坐着一个手笼在袖中,戴着瓜皮帽的掌柜,旁边还站着一个十多岁的小伙计。老掌柜的并不急着收钱,也没让伙计马上去打酒。
  他目光只是轻轻往那九枚铜元上一瞄,便轻笑着道,“九个小子可温不了两碗酒,更不了一碟花生。如今天寒地冻的,物价也涨了啊。一碗黄酒,得两个大子了,你要是还要温两碗酒再加一碟盐水花生,现在得三个大子儿,你这九个小子不够,还得加六个小子。”
  青白脸色的长袍客嘴里嘟啷了几句,可身上实在是拿不出六个小子了,他也不好意思说没钱转身离开。最后只得道,“拿粉笔来,我在这小黑板上先挂上六个小子,回头给你就是。”
  掌柜的倒也没不许,这长袍客也是小酒馆里的老熟客,虽然也经常会挂些帐,但人品总还不错,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来把钱还上,将账消了。不似一些穿短打的穷汉醉鬼,酒总是喝不够,却又总不够钱,帐挂在那里,总是结不清,还越积越多。
  “你自己写上吧。”掌柜的也懒得自己动手,示意伙计递了一支粉笔过去,让长袍客自己在柜台边小黑板上自己记帐。
  长袍客拿起粉笔,很熟练的在黑板上仅剩下的一点空处先写了两个很有力的汉字,将勋,然后在后面写上一行小字,六文铜板。
  小伙计已经到一边酒坛里去打酒,酒坛子就摆在柜台边上,那些短衣顾客每次总要盯着伙计打酒,看里面有没有水,又要看到打出来的酒亲自送到一边的热水中温,绝不让伙计有掺水的机会。
  不过蒋勋每次是不看的,他也不是信任伙计,只是觉得那样的行为丢他读书人的份。他也舍不得加几个铜板到里面的桌子去,更舍不得出包房费,因此他就在外面喝。不过他又不喜欢跟一群嗓门极大只爱吹牛说萦话的粗汉一起并桌,因此每次来喝酒,他都会直接站在柜台边上喝酒。
  每次来喝酒,他必定要喝绍兴黄酒。其实酒馆里的酒根本不是绍兴黄河,不过是普通的黄酒,大家心知肚明,也不说破,卖的时候依然打着绍兴黄酒的名头。
  除了这绍兴黄酒外,酒馆里还卖白酒,也卖红酒,甚至还卖啤酒。不过大家最喜欢喝的还是黄酒与啤酒,一般大家都称黄酒为冬酒,说啤酒为麦酒。到是白酒与红酒,虽有卖,但喝的人少,主要是太贵。
  白酒还容易醉,这不符合大家几杯啤酒在酒馆里混一天的打算。
  蒋勋却只喝黄酒,每次都点绍兴黄酒。
  要酒自然也会有些下酒的点心,比如盐煮笋干,或者茴香豆、或者铁蚕豆、炒黄豆、盐水花生,若是有钱的,一般会要个里面桌子,再点上个一碟炒肝或者五香牛肉又或者猪头肉之内的,如果更有钱的来了,一般直接点包厢,还可能会点上烧鸡烧鸭之类的。
  不过多数人还都只是坐在楼下大堂的散座,打杯麦酒或者冬酒,然后要碟最便宜的笋干。
  蒋勋虽然是穿长袍的,还会在黑板上自己记帐,是个读书人。可大家对他却没什么敬畏,毕竟这是个每次都站柜台边上喝酒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蒋勋虽是读书人,但他没有功名,连个秀才都不是。秀才都不是,大家伙当然也就能跟他平起平坐。
  一见到他又来喝酒了,便有熟悉的故意嚷道,“蒋夫子,你不是在京城参加会试嘛,怎么来喝酒了呢?”
  蒋勋青白的面孔微红,睁大眼睛说,“你们为何凭白辱我?”
  “这怎么是辱你呢,读书不就为了参加科举嘛,怎么的你却不去啊?”
  蒋勋便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都露了出来,还分辨着道,“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天下读书之人百万,多如过江之鲫,可每三年一科,取士不过数百,正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何其难也。”
  蒋勋也只是普通人家出身,从小读书。人说寒窗十载苦读,就以为真的十年就能金榜提名,可现实却是,他都已经年过三十了,从四岁开始开蒙,到现在读了近三十年的书,从十二岁下场,到现在一共参加了七次县试。
  结果就是,他不但没能考个进士举人,甚至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
  事实上,县试府试院试,童试三道大关,他只过了县试,却在府试这道关卡屡屡被刷下来。三十多岁了,却还只是一个童生。
  读了三十年书,除了整天读书埋头研究制艺八股,他并不会其它营生,甚至家里也没有田地。父亲早亡,家里其实就靠着母亲和妻子织布刺绣赚点钱贴补家用。
  蒋勋只是一个府试都过不了的童生,因此就算他想要去处馆教书都没有人请他。大家喊他一声夫子,也是因为附近街坊邻居,也有那些穷的家里,没钱给老师送礼,便把孩子送到他家让他教几个字,算是开个蒙,不做个睁眼瞎。
  这样的夫子,当然不能与正规私塾里的先生相比,大家逢年过节的送条鱼给两斤肉而已。好在蒋勋八股虽做的不行,但一手字却是写的极好的,平时便也给人抄抄写,算是挣个三瓜两枣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3/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