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97

  村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全都姓张,往上数,都是一个祖宗传下来的,因此各家都是沾亲带故,按辈论下来,全是一家人。
  一群正紧张的村民,突然听到熟悉的叫喊声,不由的疑惑的搭手在眉头上仔细的望去。
  “好像是冬狗子!”
  “还真像。”
  “冬狗子上次不是选中去当乡勇了么。”
  一群人还在议论着,冬狗子的马已经近了,他勒停战马,从马上翻身一跃而下。
  “爹,是我啊,冬狗子,我回来了。”
  冬狗子的爹起初还有些不太肯定,可当他近距离的仔细打量着这个高大结实的年轻人时,终于发现,这个变的自己都有些认不出来的年轻人正是自己离家不过两月的儿子冬狗。
  “你怎么回来了,还穿成这样?”
  “我休假了。”冬狗子一面说,一面开始从马背上取下背包,里面装着许多东西。他先拿出了一大包糕点,挨个的发,“这是我带回来的糕点,大家偿偿,很甜的。”
  一众村民吃着甜甜的糕点,一面好奇的打量着那个出去了才两个月回来已经让他们认不出来的冬狗子,“冬狗子,你在外面发财了吧。”
  冬狗子看着父亲用力的吞着一块糕点,觉得心里好堵,他帮父亲拍着背,“慢点吃,慢点,包里还有呢,我这次带回来好些东西。有烟有酒还有茶叶和糖,还有火腿和熏肉,还给你们买了衣服靴帽,还有发下来的绸缎布匹呢。”
  这时刘钧一行也缓缓策马来到近前,大家看着他们,都有些畏惧。
  “爹,各位叔伯,给你们介绍下,这位是我上司,九头鸟马队的队长,也是本县人,仙居西湾的刘公子,其它的都是我们九头鸟队的旗总和队总们,他们也都是刘队长的结义拜把兄弟。这边这个是我们太平乡的,家里就离我们十多里的东岭赵家村的,他名叫赵狗剩,我好兄弟。”
  大家都点着头,他们不知道九头鸟是什么,也不知道旗总队总是什么官,但既然穿的这么好,还骑着高头大马,肯定都身份不凡。
  大家簇拥着冬狗子一行往他家里走去。沿路上,那些本来跑掉了的,这个时候又钻出来加入了队伍,甚至一些妇人孩子也都加入进来,弄的很是声势浩大的样子。
  冬狗子手里提着个大包,他爹牵着他的马,满脸兴奋的通红的走在路上。冬狗子不停的从包里取出各式的糕点来,见人就发,小孩子们得了糕点高兴的在边上不断喊着狗哥狗哥。
  一到家门口,冬狗子的母亲、兄弟姐妹们已经知道他回来了,迎接在门口,他新入门嫂子则有些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小叔子。
  一进家门,冬狗子立即迫不急待的一样样的把带回来的东西往外掏。
  一袋袋的大白米,还有白的跟雪似的白糖,另外有红红的砂糖,还有蜂蜜。此外村里从来没人舍得喝过的茶叶,还有烧酒、黄酒一瓶瓶的拿出来,后面还有两大条金黄金黄的火腿,还有香喷喷的熏肉等。
  最后还有光滑的丝绸,染的极鲜艳的布匹,另外还有冬狗子直接买来的成衣,帽子,靴子。
  一样接一样,最后所有东西整整摆了一堆。
  然后刘钧和张山十三兄弟,每人也奉上了一份礼物,东西不算多贵重,或是一件首饰或是一匹布。可这样的礼物,在村子人眼里,却是精贵无比。
  当刘钧告诉张家父母,说冬狗子如今已经升为了队总,当了官后,他们父母更是高兴的直流眼泪。他们并不知道乡团的队总不是真正的官,他们只知道,儿子出去后真的发财了。
  “刘长官啊,你们队里还招人不,我家那个孩子,今年也才二十岁,论辈伦跟冬狗子是同辈兄弟,以前跟冬狗子常玩在一起,也喜欢练个拳脚射个箭什么的,箭射的可准了,连天下的野鸭子都能射下来。刘长官,把我家孩子带去吃饷吧。”冬狗子的堂伯,也是村里的村长,一个中年汉子走到刘钧面前,大着胆子道。
  刘钧望向冬狗子,冬狗子点头,“我堂哥二狗是个好猎手,箭射的比我还好,而且长的高大力气壮。”
  刘钧笑道,“那把他叫来看看,若他真有那本事,也愿意跟我吃粮,那没问题。”
  村长大伯连忙从人群里拉出来一个壮实的小伙,这个叫二狗的小伙子,据说跟冬狗子同一年生的,可人家长的起码有六尺身高,人高马大的,而且很粗壮,那胳膊都比有些人的腿粗。一看到他,刘钧就有些喜欢了,跟二狗眼睛一对视,就知道这是个比较忠厚老实的人,绝不是那种游滑之人。而且就这体格,太强壮了。
  二狗也没废话,直接从冬狗子家里借来了以前冬狗子用过的猎弓,正巧天上有飞鸟归巢飞过院子,二狗张弓搭箭,一箭将那只鸟给射了下来。
  见此,刘钧也十分干脆的拍掌,“二狗是吧,你愿意跟着我当乡勇吃粮拿饷吗?”
  “愿意。”
  “那好,我收下你了。”刘钧大笑着道。
  村长大伯和二狗咧嘴大笑,其它的村民这时也纷纷在一边大喊,“长官,收下我家孩子吧,他力气极大,一棍子能打死一只狼呢。”
  “把我儿子也收了吧。”
  “收我儿子。”
  “大人,我没儿子,我跟你去怎么样,没啥要求,给口饭吃就行啊!”
  小小的院里,彻底的乱了套!
第六十八章
新兵队、求援信
  远处几声公鸡鸣叫后,冬狗子家的公鸡也开始共鸣。
  天就要亮了,刘钧披衣走出院子,黎明前的夜空,显得越发的黑暗。几个影子在跳跃,刘钧走近几步,才发现是冬狗子和狗剩两个,正领着一群年轻的后生在那里练步伐队列。
  冬狗子很有几分教官的味道,他光着一个膀子,站在院外晒场上,动作敏捷,步伐标准,腿脚有力。刘钧看着,心里很是高兴。
  这几天,冬狗子在太平乡成名人了。附近十里八庄的村民们都知道了石岭张家村里有个叫冬狗子的后生,两月多前参加了县里的乡团队伍,然后立了大功,不但得了大把的银钱赏赐,甚至还升了官,当了队总。
  许多人都闻讯赶来争相目睹这个山里出头的娃究竟如何发达,又有哪里不一样。看着冬狗子带回来的那一样样的新奇物品,大家都相信了那些传闻,果然是发达了。要不然,你看那大白米都堆的跟小山一样,装了好几箩筐,而且还有丝绸这样的好东西,整整有几匹呢。
  再看冬狗子那穿着,长袍长靴,整个人红光满面,完全就是个城里人呢。
  再然后,来的人更多了。张家的各种三大姑八大姨的亲戚都赶来做客,此外乡里的媒婆们也是闻风出动,争相赶来,把张家的门槛都快要踏破了。他们都受了附近那些有适龄宜嫁的女方家里委拖,主动来张家提亲,开出了不少的好条件,甚至都不要彩礼,只是希望能把女儿嫁到张家过些好日子,以后也能吃大白米穿绸缎。
  有些人见张冬狗太吃香,便干脆转而求其次,托媒人要跟张冬狗的弟弟做亲,甚至是拖媒人想来向张冬狗的几个姐妹们提亲。
  一连几天,偏僻的张家村人来人往,张家更是宾客不绝。
  这场面,让张老爹觉得极有面子,凡是来找他的,他都热情的招待。以往自己都没吃过几天大白米饭,没喝过几两好酒,现在却大方的让冬狗子把拿回来的茶叶、糖、米、酒这些待客。
  除了来提亲的,好多人则是带着自己家的后生过来,也想让自家孩子能跟冬狗子一样进入乡团吃粮拿饷。
  对于这些人的期待,刘钧并没有完全拒绝。
  他这次来本来就是要来招募些新丁的,对来赶来的年轻人,他仔细的考核,挑选的十分严格。其中在张家村挑了二狗等三个年轻人,后来刘钧又去了趟狗剩家,回来时又带回好几个合适的年轻人。
  然后刘钧就干脆在张家村里树起招募旗,有张山等十余位兄弟还有冬狗子和狗剩两个帮忙,招募进行的很顺利,原本他只打算招募个二三十人先,不过没想到意外的发现这太平乡的穷乡僻壤的山坑里,居然有很多条件相当不错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虽然说家穷,可却不少人都有身好蛮力,还有不少猎弓射的不错。如二狗那大个,箭射的不错,可最擅长的却是两把大板斧,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二狗长期砍柴,特别是把砍下来的杂木桩子劈成劈柴去买,打小就劈柴,劈了十几年,两把大斧头舞的比菜刀还顺手。这样的人,当个前排刀牌手,那绝对合适啊。
  左挑挑,右拣拣,有太多优秀的好兵苗子,最后刘钧还是招募了一百二十个新兵。刘钧也想通了,既然要招新兵,到哪招不是招。虽然说这次新兵都从太平乡招募的,可能以后太平乡的兵也许会在队中抱团。不过从初期来说,来自同一地区的新兵,会让他们更快适应新队伍。而且以后队伍也肯定还会扩张,到时再尽量少招太平乡的兵就是了。
  现在还是假期,刘钧招募了一百二十个兵后,本意是让他们先各回各家,等过几天他们再去女王城报道,到时再给他们发放安家银、制服等。结果这些新兵们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根本不肯回家,就呆在张家不走了。
  刘钧无奈,只得让他们留下,他拿了笔钱出来,让张家帮忙管他们的饭食,晚上安排到村民家里睡觉。
  刘钧并没安排训练什么的,可冬狗子和狗剩两个每天一早天亮就起来锻炼身体,然后这些家伙也跟着起来,最后冬狗子两个便干脆当起了新兵教官,把自己前不久才受训学到的那些内容,一一拿过来教这些同乡新兵们。
  对于这些刘钧虽意外倒没意见,一开始是没当回事,可只几天功夫,冬狗子和狗剩这两个二把刀教官,居然还真的把那一百二十个新兵训的已经有些模样了。
  起码,左转右转这些也不会转错了,甚至齐步走的时候居然还蛮整齐。
  “这批新兵不错。”张山也起来了,在刘钧身边说道。
  “嗯,我打算等休息结束后,把我们九头鸟队再整理一下,现在的前后旗编入中军局,而左右旗外,再补充新设一个中旗,三旗全战兵队,都配马。另外再编一个步兵局,下面辖三个步兵旗。如此到时一来,我们就是一个司三局的编制。”
  “搞这么大?”张山有些意外。
  刘钧低声对他道,“告诉你一件事情,公辑这次回家之后可能就会退出九头鸟队了,以后这个队就只有我们了。而且,如今各地贼寇又死灰复燃,我敢肯定的说,这一次贼人不只是小打小闹,朝廷很可能再难压的住这些贼寇了。我们鄂东这一块也很难再安稳了,以后我们要对面的就不将再只是些小贼小寇,极有可能会是那些纵横流窜天下的悍匪巨寇。咱们现在正好手里有一批钱粮,还有李家梅家的支持,正应趁这个时候把九头鸟壮大。”
  “然后呢?”张山问。对于李春江可能会退出,他并不觉得奇怪。但对于结义兄弟刘钧一心要把九头鸟扩张起来,他却有些不解的地方,比如扩张起来之后呢,他们要干什么?
  “平贼杀寇,保家卫国。”刘钧说出了八个字。其实他更想说,全力壮大自己,准备迎接几年后的满清南下。不过就算他真这样说,只怕不仅张山不信,这麻城那些乡绅们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满清几年后就能灭亡大明。
  在许多乡绅们眼中,满清后金太遥远了,远的在他们看来,后金对他们的威胁还不如几个周边的盗贼来的厉害。他们很大方的拿钱给乡团助饷,却不肯掏钱支持朝廷对辽东用兵,说到底就是觉得后金离他们还远,反正天塌了,还有北京还有河北还有山东河南呢。
  张山有些沉默,觉得跟不上大哥的思维。
  正在这时,外面却突然传来一声喊叫:“九头鸟的刘队头在哪?”
  “什么人!”
  外面冬狗子喝声问道,同时带着一群新兵拉起一个阵列,把正奔驰而来的一个骑手拦住。
  刘钧抬头望去,只见晨曦里,一骑狂奔而来,远远的就能看到马匹全身是汗,马上的骑士也早就被汗水打湿了衣襟。
  “你是何人?”刘钧高声喊道。
  骑士被拦住,从马上滚下来,喘着粗气道,“我找九头鸟的刘队长,有紧急情况。”
  “放他过来。”刘钧喊道,一边上前去。
  那人累的不行,冬狗子和狗剩两个扶着他到刘钧面前。
  刘钧打量了那人一遍,看他装束似乎是个驿卒。
  “我就是九头鸟的队副刘钧,你找我有什么急事?”
  “我是太平驿的驿卒,奉虎头关赵巡检的命令,特赶来这里向刘队长求援。贼寇围住了赵巡检和一众弓手弟兄们,现在危在旦夕,请刘队长速速相救。”那驿卒喘着粗气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