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697

  “我秦虎哄你们做啥子,你们说朝廷哄过大家没有?我给你们说,朝廷已经专门拔出了一个亿来修这条路,一个亿啊,这条路是要用金子银子铺成的路,朝廷不会少你们一分工钱。”
  大家都有些将信将疑,如果朝廷征召他们去免费修路,他们还会觉得很正常,现在这样叫大家去修路,还给工钱,给的还不少,这让大家反而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一个亿,那得是多少啊,堆一起怕不得有一座山!”
  刚才还为自己一月能挣五块钱自豪的年青赶马工,突然有些算不过来了。一个亿,那得多少个五块啊。
  “当今圣天子在位,那是无比的圣明仁慈的,要不先头怎么会给大家分田分屋呢。朝廷要修路,那是要造福我们云贵百姓,修一条路,带动一方脱贫致富,不是反过来给我们加负担。”
  秦虎原来也跟他们一样有困惑,后来到县城参加了修路准备工作会议,上面有京里来的人,很详细的解说了修这条路的重要意义。修这条路,不仅仅是为了收复三宣六慰,他还是为了加强朝廷对西南的控制。
  更加是为了造福西南百姓。
  朝廷要借这次修路之机,要进一步的让百姓明白到,朝廷是为了百姓们好。要借这个机会,让百姓们享受到便利、优惠。
  还要借修路,搞活云贵落后的经济面貌。
  路修到哪,带动哪一方的百姓。因此这次修路,上面是拔了金山银山来的,各地地方积极动员地方百姓参与修路,也要让百姓挣钱,得便,不能因为修路让百姓增加负担,对朝廷心生不满。
  从某些方面来讲,修这条路也是一次大型的以工代赈。对云贵百姓不能简单的拔款给钱这么简单,要积极。光给钱没什么用,钱会用完。
  但如果给钱让百姓来修路,百姓修好了路,也拿到了钱。百姓手里有余钱,地方通了道路,以后就有了本钱,在地方官府的扶助带动下,就可以把经济搞的更好,生活过的更好。
  第一次听这些话的时候,秦虎确实很震憾,但他相信朝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
  听到修路是有钱拿的,还包吃住,大家又换了心情,如果有机会出去修路挣钱,这当然是好事。
  “乡长,我们村出多少劳力,我那娃儿可以一起去挣工分拿钱不?”
  秦虎笑笑,“上面要求我们大定府出八千劳工修路,我们大定府有八个县,因此一县出工一千。我们县下面有三个镇十七个乡,每个乡镇出工一百。”
  听到一个乡镇才出工一百,大家不由的有些失落。一个乡有好些个村寨,算来一个村子只能出十来个人。这样一来,想让娃儿去挣钱的机会就没了。
  秦虎却道,“一镇出一百是上头的基本要求,其实如果只要大家自愿去修路,朝廷也是欢迎的。”
  “自愿去修路,有钱不?”
  “都是一样拿工分。当然,青壮小伙子挣的工分,肯定比娃儿妇人挣的多。”
  “婆娘也可以去?”
  “不管是娃儿还是婆娘,甚至就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跟十多岁的娃儿都可以去,反正人多力量大。这次修路,都是附近府县修通过的路段,因此过去也不远。大家老少齐上阵,人多也能早点修完,早修完早收工嘛。”
  朝廷是很急切的要修通这条道路的,因此修路计划里是各路断同时开工,由地方府县附近最基础的部份,朝廷还有专门的工程营来开山架桥。
  修路是个很大的工程,但就算是老人孩子,也一样有用武之地。
  一个府八千劳工,只是上面要求的最基础人数。但如果能凑出八万来,朝廷当然是欢迎的。
  早一天修通路,朝廷也就能早一天支援缅甸战场。
  虽然老人孩子妇女上阵修路,效率肯定不如青壮男子。但反正这路不是一条扰民的路,反有点以工代赈的味道,因此让这些自愿上路出工的百姓也能上路拿份钱,朝廷当然不会反对。
  秦虎一番话,马帮的赶马工就都已经打定主意要去修路了。至于他们的马骡,也不用担心,工地上会需要大力的牲畜,他们把马赶过去,一样能为村里挣工分。
  几名赶马工也坐不住了,纷纷跟秦虎说一声,就往家里赶,主动帮秦虎去喊人开会。
  这座村寨不算小,甚至每隔几天还有一个小集市,会吸引附近的几个村寨一起来这里摆摊交易。
  很快,村寨里人都赶来开会。大家如今也习惯了经常开会,每次开会,不是传达上面的什么皇帝诏令就是官府公文,不过多数时候,也都是传递的一些好消息。
  秦虎等人都差不多到了,便把修路的事情通知大家。
  许多百姓已经从几名赶马工那里听说了此事,因此秦虎没多费口舌,大家就已经很积极的要报名了。
  “大家可以自带工具,不论是骡马还是镐锄,另外还可以带粮食、腊肉咸菜等过去,这些到时还可以按价卖给路上收购。”
第六百二十八章
北海
  漠北军区北海省益兰城。
  这是大汉帝国最北端的城池,也是北海省第一大城。城堡就建在北海的南端西面,北海唯一的流出河昂可剌河旁边。
  益兰城之名源于元代时元世祖在此附近设立的益兰州,当时北海南端西面一带,有吉利吉思、昂可剌、乌思、撼合纳、谦谦州等五部落聚居,忽必烈在此设立益兰州,兴建官衙、仓库、驿舍,派遣官员,益兰州成为统治谦河和昂可剌河广大地区的中心。
  谦河和昂可刺河,此时基本上已经为东进渗透来的俄国人渗透占据,他们将谦河称为叶尼塞河,将昂可剌河称为安加拉河。
  益兰城隔湖相望的布里亚特城,则是北海省的第二大城,两座城堡居于北海南端东西两侧,布里亚特城扼着从漠北草原流来的一条大河色楞格河,这条大河发源于北庭省境内,北流汇合多条支流后进入北海省,到达布里亚特,从此弯转,注入北海。
  色楞格河是漠北喀尔喀诸部进入北海省布里亚特部以及更北的通道。
  布里亚特驻于北海南端之东,扼着注入北海的大河色楞格河,同时也把守着重要的南下通道。
  而益兰城则驻于北海南端之西,扼着唯一从北海流出的大河昂可剌河口。
  布里亚特城主要是布里亚特蒙古人,而益兰城则以使鹿部为主。
  使鹿部指的是雅库特和鄂温克人,他们曾经广泛的分布在北起北冰洋,南越外兴安岭到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曾经雅库特与布里亚特人争斗不断,受布里亚特人的挤压,他们不断北迁。可近几十年来,又在西面俄国人的不断压迫下向东迁移。
  在大汉皇帝的旨意下,大部份的布里亚特人迁到北海东面居住,而雅库特、鄂温克人则迁到北海西面居住。大汉天子分封诸部首领爵位,为各部领主划分领地,他们所处之地尽归入漠北军区北海省。
  大汉在北海南端东西两侧各建起一座城池,在此驻军设衙,建立学校仓库,设立商站。许多汉人百姓也迁到了此处,两座城池也为北海这片宁静之地带来了许多热闹。
  益兰城的广场上,李信正在带领民兵们训练。
  李信就是曾经为李自成中军大将的李岩,他本是明末举人,河南地方大族子弟。因为蒙冤入狱,得红娘子劫狱救出后投了李自成。
  在闯军中他也曾得李自成信赖倚重,李自成曾确实采纳他的不少献策,但闯军没能敌的过大势。洛阳城里,李自成纵兵抢城,劫掠富户,放兵抢掠,让李信大失所望,最后他在汉军锦衣卫的策反下,率兵起义,开洛阳城门引汉军入城,一举大破李自成。
  那战后,他与红娘子率本部接受整编,率部随官军一路下湖北入陕西征讨四川叛军余孽,最后一直打到了西康。
  汉皇下旨授李岩开国男爵位,晋他上军校协长职。
  不过领旨谢恩后,他就辞去了官职。带着红娘子回了河南老家,发现一切早物是人非,家乡人对于曾经从贼的他,并没有什么好脸色。
  战乱已平,可河南百姓历年来受到的流匪伤害却不是一下子难免抹平的。
  李岩自己也饱受痛苦,他原来的妻儿子女,都在这几年的乱战中失去了。
  辞官归里的李岩无法再继续在家乡呆下去,他也无法面对那些乡人亲友。最后,他带着皇帝赐给的赏赐,买了几匹马,带着红娘子一路向北。
  他们游历了大半山河,最终一路到了北海。
  到了这苏武曾经牧羊之地。
  北海的宁静让他停下了脚步。
  李岩全程参与了益兰城的建设,看着从一片荒芜之地,建起了城堡,建起了官衙、军营、学校。
  城池建起来了,商站开起来了,士兵们进驻了,商人们也来了。
  益兰城也渐渐热闹了起来,李岩也恢复了旧名李信。
  因为他曾是举人,身上还有一个开国男爵位,因此在这座崭新的城池里,他很受尊敬。因为地处遥远的北方,北海省驻有一个镇。
  但不是整编镇,而是在布里亚特和益兰城各驻有一个架子师。每个师实际上又各仅有一个协的编制,这个协也是个架子协,只有一个标的实际兵员。整个北海省的驻军,实际上还不到一个整编协,这也是因为太过遥远,补给不易。
  益兰城里的人不少,有好几千人。不过其中士兵占了大半,剩下的则多是些将士家眷,以及一些汉人移民,还有不少商人。也有些部族头人、牧民们在城里买房居住,开设铺子。
  另外就是许多牧民们的孩子了,那些牧民小孩被要求送到城里的学校里接受五年教育,由于牧民们多在城外放牧,离的很远,因此孩子们送来后便实行寄宿制,吃住全在学校,每年放寒暑假时才回家。
  益兰城既是城关镇所在地,也是县城治所,还是府城和省城驻地。从巡抚到巡按,再到驻军的总兵师长协长标长等文武一应俱全。
  李信在城外也有一块自己的牧场和耕地,这里天气极为寒冷,但因为靠近河流,这片地方也能耕种些土豆玉米高粱甚至是麦子,只是产量偏低。
  不过李信虽在城外有自己的农场,但多半的时间还是住在城里。
  李信在城里有一座很大的宅子,益兰城的地是最多最不值钱的,每人的宅基地都能围上一大片。他和红娘子在城里建了大房子,还开了好几家店,一家是皮毛店,专门收购那些雅库特、鄂温克等猎人们的黑貂皮、黑狐皮子。
  他还开了一家药铺,既收购药材也加工药材,甚至还请了好几位大夫招了群学徒伙计,开门问诊治病。
  这两个生意目前做的很不错,虽然看起来益兰城才几千人,但如今北海省也有不下二十万人口,海西的这些牧民们加起来有不下十万,市场并不小。
  尤其是李信收购的那些皮毛,特别是黑貂皮,他从猎人们那里收购进来,只要能送到北京去,那利润高的吓人。一张上好的黑貂皮,如果卖到欧洲去,一张皮就能换五十亩田地。
  如今欧洲最贵最火的既不是香料也不是瓷器更不是丝绸、茶叶,而是皮草。黑貂皮、黑狐皮、白熊皮,每一样都能卖出极高的价格。
  俄国佬之所以拼命的越过乌拉山,跑到严寒无比的西伯利亚来,最主要的还是这些皮草的惊人价值。
  最先来到西伯利亚的,正是那些捕猎者和皮货商人,然后才有了那些流氓、逃役农民组成的雇佣军、探险队。
  李信还担任了城里唯一一所中学的老师,每周过去上两节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