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5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697

  “童舰长,这有封你的信件。”
  一名中士将一封信交到童海峰的手中,然后离开了。
  借着码头的路灯,看完信后,童海峰的两条剑眉扬了扬,觉得有些意外。
  信是第七舰队的司令郑联给他的,让他在隐歧岛待命。
  第二天一早,朱利安的一连得知此事后,只能搭乘其它船离开隐歧,前往与其它佣兵营汇合集结了。
  留在隐歧的除了童海峰外还有其它几条巡航舰,另外还有岛上的后勤也都在。如此在岛上有些无聊的等了三天后,终于有船到来了。
  来的是第七舰队的船,不过并没有出现战列舰和,连巡洋舰和驱除舰也没有,来的是一些六级的护卫舰,还有一些等级以下的炮艇。
  “第七舰队第一特遣总队!”
  看着刚接到手的这封舰队司令的亲笔信,童海峰还有些不太相信。
  他刚刚被任命为了这个特遣总队的指挥官。
  他的这支特遣部队,拥有一艘五级军舰,四艘六级军舰,此外还有炮艇二十条,运输船十艘。
  五级和六级的军舰都是三桅风帆战舰,五级舰有四十六门火炮,六级的是三十六门炮。所有的炮都在一层甲板上,速度极快,十分灵活。
  二十条炮艇,则是八条双桅纵帆炮艇,以及十二条单桅纵帆艇。这些双桅单桅的炮艇更小,双桅炮艇装炮二十四门,单桅炮艇装炮十六门。
  再加上十艘武装运输船,童海峰的这支特遣部队拥有三十六条船,大小火炮近八百门。可以说,已经相当强悍了。
  五级舰定员三百,六级舰二百,双桅炮艇一百,单桅炮艇五百,加上运输船的船员,总共三千余人。
  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一跃成为五级军舰的舰长,更料不到自己能成为一个特遣总队的指挥官,指挥着三十六条船,三千余人。
  震惊过后,他还以为自己这支特遣总队是要去继续袭扰日本沿海,结果却被告知,居然是要前往东北。
  要从黑龙江口逆流而上,去支援黑龙江战场,同时把已经侵入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赶走。
  原来在童海峰他们在日本沿海作战的这段时间里,东北也在发生战事。
  去年退入黑龙江干流上游的女真人,对索伦等部原住民发起吞并战争,索伦各部坚守抵抗。索伦本来已经节节败退,结果一支汉军从遥远的北海跋涉数千里赶来增援。
  李信带着五百援军从北海出发,一路东行,然后在沿途招募了许多部落猎人,等他们到达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时已经多达五千余人。
  他们歼灭了一支二百余人的俄国强盗,夺回尼布楚城后,继续沿河而下。
  赶到了雅克萨增援索伦各部,得到此支持的索伦人顶住了清军的攻势,反而在李信的支持下,打了几个反击胜仗,将清军赶回了瑗珲,并趁机收回了精奇里江流域土地。
  如今随着黑龙江早已解冻,双方在讯期各自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在夏季再次开打。女真人集结了更多人马,与索伦和李信的援兵在黑龙江中游反复交手,双方各有胜负。
  但索伦等部兵力弱于女真人,又缺少弹药等补给。当李信带去的那批弹药用光后,他们只能用刀枪弓箭做战,越发的不利。
  当朝廷接到自遥远的东北黑龙江地区的奏报后,皇帝决定派兵支援。
  皇帝调动了东北的汉军以及蒙古兵马,从南进攻女真人。
  同时,皇帝还决定派一支舰队,绕过朝鲜海峡,直达黑龙江口,然后逆江而上,直接赶去支援李信和索伦部。为他们送去弹药和枪支武器,粮食等。
  不过黑龙江河毕竟也是内河,虽然全线都能通航,但具体情况并不太了解,因此也不能一下子派大船去,最终便决定组建一支主要小型战舰组成的舰队过去。
  除了三千海军战士,还另有两千名陆战士兵,以及许多补给物品随船。
  皇帝最终令第七舰队组建这支特遣总队,毕竟第七舰队过去一直驻扎在日本,对于那边更熟悉一些。
  而第七舰队司令郑联,最终又选中了童海峰这位在天津海军学院毕业,且在北海舰队、皇家特遣舰队、以及东海第七舰队都服过役,且向来表现出色的年青舰长担任此要职。
  当然,最终让郑联任命童海峰的重要原因,还是因为皇帝曾经提过童海峰的名字,说这年青人表现不错,适当的时候可以压压担子。皇帝打过招呼,郑联当然就对这位年青军官刮目相看,有此机会,便报了童海峰和另外几位舰长名字上去,最终皇帝还是选了童海峰。
  郑联在给童海峰的信上语气很客气,告诉他这是一个立功的好机会,若是表现的好,到时定还能晋衔升职。
  在黑龙江这样的内河航行,当然比海上安全,尤其是在这样的夏季,海上多风暴。不过内河里也一样会有危险,特别是以前没有什么黑龙江的航行经验。
  郑联同时也告诉童海峰,据情报处的消息,如今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出现过俄国人的影子,让他务必做好防备。如果遇到俄国人,那么立即驱逐,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歼灭或者俘虏对方。
  郑联还告诉童海峰,皇帝刚刚宣布,黑龙江流域皆为大汉疆土。朝廷已经把西辽河和东辽河以南,山海关以东,鸭绿江以西的辽东辽西之地,合并为辽宁省。
  而乌苏里江以东到海边为海西省。
  大兴安山以东,大兴安岭以西,为兴安省。
  松花江以南,乌苏里江以西,大兴安岭以东,东辽河以北,为吉林省。
  大兴安岭以东,黑龙江以南,松花江以北,则为黑龙江省。
  黑龙江以北,直到外兴安岭以南,皆为江东省。
  南起渤海,西至北海,东到大海,北至外兴安岭,这一大片地方,划为六省。
  而在外兴安岭和北海的更北面,东至大海,西至乌拉尔山,这一片辽阔的地方,皇帝将此划为西波尔特别省,一样纳入汉帝国的疆域内。
  皇帝已经对此宣示了主权,任何部族或国家,都不容侵犯。不论是女真人还是俄国人,都不容侵犯。
  皇帝既然已经宣布了主权,那么他们这些做臣子的,特别是他们这些帝国的军人,就必须维护皇帝的宣示,维持帝国的权威。
  首先第一步,当然还是得征服女真,然后把俄国人赶跑。现在索伦、布里亚特、雅库特等等西波尔和东北等地的原住民部落,都已经向大汉皇帝表示了臣服。
  眼下,正是帝国进入这片北疆的大好时机。
  童海峰的这支特遣部队,任务艰巨,必须给新任的西波尔省总兵李信送去支援。因为距离遥远,朝廷也不可能第一次就送一支太大的舰队过去,目前来说,这个规模的舰队,已经算是很庞大了。
  童海峰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能不能把皇帝已经划入帝国版图的黑龙江流域,甚至是更北边的西波尔真正控制,他这次的远征极为重要。
  不过他心里也暗自佩服皇帝的雄心勃勃,大口一张,手一挥,帝国就把那么巨大的一片土地都纳入了疆土。
  而那位李信将军也是位牛人,据说曾经是举人,还参加过闯军,又反正倒戈,活捉了伪帝朱常洵。后来又弃职归隐,散尽家财去了北海。然后居然又带着一支五百人的队伍跋涉几千里去救援毫不相干的索伦人,结果还愣是沿途拉起了五千多战士。
  听说要不是他,索伦各部早就被女真人打的崩溃被吞并了。
  真想见见如此传奇的人物呢,皇帝也了得,丝毫不在意李信曾经的叛军身份,也不在意他曾经弃职而去,居然直接授了他一省总兵之职。
  不过想想自己本来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轻型巡洋舰的舰长,如今却一下子得到重任,成为一支拥有三十六条船,八百门大炮的舰队指挥,帝国在这方面确实经常不拘一格啊。
  童海峰的脸色兴奋的发红,他激动的想着,大好的机会已经出现了,自己能不能一展身手呢?
  这一趟得有数千里之遥,到了黑龙江口,再到雅克萨战场去,依然还有四五千里。距离是将领们最大的敌人,这一路过去,很难再得到补给,甚至他们这一趟还是第一趟走这条航线。
  出不得半点差错,也容不得半点耽误。
  不过想想,李信都能在冰天雪地里,坐着雪撬赶几千里路,还能把队伍扩大十倍,难道自己乘风破浪的驾驶着战舰,反而不如他?
  “期望一路上不会有风暴!”
  任务艰巨,可唯此越发能显现出指挥者的能力,童海峰不怕艰难,他只是期待能够早点出发,早点到达。
  战舰上满载着水兵和炮手,而运输舰上则装着陆战队员以及武器和粮食补给。队伍仅仅休整了一天,童海峰就迫不急待的下令启航了。
  “舰长,日本这块肥肉,咱们就扔下了?”
  “日本虽然是块肥肉,可盯着人太多了,大半帝国海军都聚在这里,还有朝鲜也在那里凑热闹呢,甚至帝国的陆军都在想着怎么插一脚,咱们就是留下,也抢不到什么机会。倒是去是黑龙江,咱们可就是唯一了。”
  航海长咂巴下嘴,“咱们堂堂帝国海军,这一入黑龙江,可就成了内河水师了,这不降级了嘛。”
  陆军中也有水师部队,如长江舰队,虽然军舰和水兵数量都不少,可海军们向来都不正眼瞧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在海上博风浪,而人家是在家门口池塘里玩水的,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其实又好比帝国的陆军们总觉得帝国海军不如他们一样,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帝国精锐,海军,那不过是群给商船护航的而已。
  这样的歧视到处可见,就连陆军里面,骑兵也瞧不起步兵,步兵们也瞧不起炮兵,炮兵瞧不起工兵是一样的。
  枪炮长问,“这黑龙江不就几个野蛮落后的土著部落嘛,有人没人,有钱没钱的,距离中原数千里甚至上万里之遥,咱们何必跑那去打仗啊,图个啥啊?”
  “图啥,当然是有利可图。”童海峰笑笑。
  “能有啥利可图。”枪炮长不服气。
  副舰长道,“这你就不懂了吧,虽然说那地方确实冷了点,但黑龙江据说跟长江一样大,近万里之长呢。江宽水深,适合通航,两边土地肥沃。那里的木材极好,此外各种药材等也多,皮毛产出大。”
  “就为这点东西,也不值得啊,谁还跑那地方去开荒种地不成?”
  “只要那地方能安稳,一样有百姓肯去垦荒种地,你是不知道百姓对土地的热爱。况且,也不仅是种地啊,还可以打猎、捕鱼,那边不论是猎物还是鱼都是很丰富的,况且,听说在黑龙江干流的上游到现在女真人的瑗珲城之间的这一千多里的沿河流域,盛产黄金,人称为黄金之路。听说黑龙江上游的那些小支流里,河底都是金沙。”
  “天啊,这是真的?”几名舰上的军官都忍不住惊讶出声。
  “当然了,我也是听参谋们说的,据说李信总兵在尼布楚城歼灭的那伙俄国人,他们就是发现了附近的一座超大银矿,才夺取尼布楚城不走的。听说朝廷已经打算在那里建矿开采呢,据说一年起码能采几万斤白银。”
  “好家伙,那边岂不是遍地金银?”
  “肯定的啊,你想啊,从古至今,那边都没有什么人,有金银也没有采啊。哪像中原,再多的金银,采个几千年也早采完了。”
  大家这时都有些兴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