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697

  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和支持,皇帝还特意安排了这六家皇帝名下的优质资产过来打这头一炮。
  “诸位,你们确定要申请公开发行证券吗?”赵小山问。
  六位银行总裁依次点头确认。
  “那么好吧,按规矩,我还要先问一句,你们都是已经按公司法正式登记注册的公司了吗?”
  再次得到确认后,赵小山继续道,“按照新颁布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要申请发行证券,首先得符合以下条件。一,为大汉帝国登记在册的公司,第二,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一百万块银元。第三,公司上会计年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百分之六。第四,本次发行后累计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近一期末净资产额的百分之三十。第五,公司上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此外,我在这里郑重提醒,你们现在所发行的证券,为不可转换的公司债券,但可以流通。债券有约定到期偿还时间,到期后须偿还本息。所发行之证券,购买持有者并非公司股东,所持有债券也不能转换为公司股份,也不能干涉公司经营,但公司须定期公布财会报告。”
  “不可转换债券的期限最短为一年,最长为六年,债券的利率由公司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但必须符合朝廷的相关规定。”
  这种不可转换的证券,其实也就是一种公司发行的债券,到期偿还本息。并不能直接买了就转换成为公司的股份,也不能成为股东,更不能干涉公司事务。
  虽然从发展规律来看,发行可转换的证券,其实才更符合发行公司的利率。
  不过正如刘钧和赵小山所说的一样,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没有前例可遁,必须摸着石过河。因此也不能太激进,得一步步慢慢来。
  而且就算是这种不可转换的公司债券,只要操作的好,一样能对大汉的工商业起到巨大的帮助,虽然暂时能够取得这种资格的公司,要求极高,得一百万的净资产,还对净收益等做了详细的要求。
  但宁愿谨慎一点,也不能出了乱子。
  不过有一点,这些公司债券虽然不能转化为公司股份,但却可以流通。但公司发行债券,以及购买者,都必须经过证券公司公开操作。
  赵小山申明这几条后,便是六家银行开始按要求提亲审核材料,各种公司文件,资产证明,财务报表,收率表等等。
  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双方都很明白。
  “我们会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的,到时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静候佳音!”
  一番客套后,六家银行代表告辞离开。
  赵小山看着桌上留下的那一堆报表,苦笑了一下。
  “好了,现在开始工作,按要求审核,尽快完成。”
  一名吏员道,“大人,这六家银行可是皇家产业,优质的不能再优质的产业,真还需要审核?”
  大家心里都清楚,根本没审核的必要,肯定是没问题的。
  “当然要审核,而且要认真审核,最后你们还得做一会详细的审核报告提交上来,我不希望看到有半点打马虎眼的意思,谁要是想糊弄我,那最好趁早打包走人,我这里不需要这样的人。”
  一众官吏这时才打起了精神,知道这开门第一炮一定得打响。
  六家银行的申报材料非常完美,但证券监督管理局依然认认真真不敢有丝毫松懈的审核了好几遍,最终在报告提交的半个月后正式通知了六家公司。
  “非常高兴六位总裁能亲自走一趟,你们的材料审核完毕,都已经通过了,现在,你们可以拿着我们的审核报告去天津证券公司公开发行债券了。”
  拿到了这纸批文,六位总裁接着便赶往天津。
  大汉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证券交易所,目前便设立在天津,而并非设立在北京。按证券法,六家银行虽然拿到了证监所和财政部的批文,但要上市,也还得过他们那一关。
  首先,六家银行得建立股东大会,成立董事会,还得成立监事会。六家银行现状都一样,皇帝就是六家银行最大的股东,在六大银行的持股份额都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它的一些股份,都在上千家小股东的手里,这些小股东,几乎都是勋戚权贵,他们手里的股份,都是由皇帝特许参股,其实也是皇帝对他们的一种赏赐,给予他们的大量红利。
  这些股东其实心里并不愿意公司上市,去公开发行什么公司债券,六大银行,虽然同是银行业务,但各自经营有不同的侧重,比如交通银行,那是主打交通和运输这方面的业务,甚至造船这个巨大的产业,也多是他们的客户。
  农村信用合作社,则是扎根在全国各地府县里,是主要面和那些农民的,搞的是小额农业贷款等。
  虽说各有侧重不同,但现在在各自领域里,基本上还没有真正的对手,他们的利润是极其惊人的。可皇帝现在却把这块蛋糕,要拿出去公开送人,怎么不让他们暗自叹息,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吃下债券,但他们也知道,皇帝若不是要拿好处送人,也根本没必要发行债券,公司并不缺钱。
  皇家银行的注册资金是一千万银元,现在的总资产是一亿八千万银元。这次皇家银行总裁按照皇帝的授意,向天津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开发行两千万块银元公司债券。
  皇家银行公司债券分为一年、三年和五年三期,其中固定利率一年期票面年利率百分之三点三五,三年期票面年利率百分之四,五年期利率是百分之四点七五。
  而眼下同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分别是一年期百分之三,三年期百分之三点八点,五年期百分之四点三五。
  如果买皇家银行的公司债券,一万块的本金,一年期的债券利息比银行多得三十五块,三五年的每年多得四十块。一万块本金,一年期能得息三百三十五块,三年和五年的到期后分别能得到四百块和四百七十五块利息。
  这样的利息,比银行高出了不少。买了债券后,他们就是银行的债权人,而不是股东。风险不大,万一银行破产倒闭,他们做为债权人能够优于股东分红得到债务偿还。
  当然,皇家银行这样的公司,是没有人相信会倒闭的,起码这债券期内的五年内不可能倒。
  当然,也并不是说就是没有风险的,这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货膨胀风险。若是通货膨胀率超过了这债券的利率,那么这债券就没有钱赚还会亏,但是把钱存银行也一样会贬值。若是放在家里,则亏的更多,除非能找到好的投资生财的路子。
  皇家银行发行的这两千万债券,票面金额为五、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六个票面数额,全部为不记名式公司债券,变更之时无须登记更改。可以流通交易,到期之后,本息一起偿还。
  对于皇家银行来说,五年期的固定年利率不过百分之四点七五,但是同期银行的五年贷款却是百分之六点七五,高出了整整两个点。
  这其实有些类似于变相吸储,皇家银行多付的那点利息,对于两千万可长期使用的银钱收益来说,不值一提。不管怎么看,皇家银行定的这个债券年利率都非常的划算。而对于那些购买的投资者来说,这又是比存银行划算的一项投资。
  尤其是这个面额,从五元起到一千元,最低五元的投资门槛,让绝大多数有意之人都有机会投资参与。
  同一天,其它的五家银行,也一起提交了他们的债券发行计划,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五百万元公司债券,到工商银行的一千五百万,六家银行合计发行了八千万公司债券!
  这些债券将面向所有的百姓公开发行,期限为一、三、五年,可流通不记名固定利率到期本息偿还。
  经过一段时间的各方面宣传后,无数人都一直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
  龙汉二年十一月初一,六家银行正式在天津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公司债券,六家银行八千万元的公司债券,仅发行的当天,就被无数盯着这个新鲜事务的商人们瓜分了。
  一天时间,八千万债券售罄,这个结果一出,真的震惊了无数关注的人。
  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个证券交易所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一天时间八千万块银元的交易量啊。
  这让许多野心勃勃的商人们都看到了一条无比光明可行的道路,那就是证券交易市有更加庞大的资金,同时从这里募集资金也比从银行贷款更加的划算。
  而且若是将来朝廷开放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让证券,允许债券发行后到一定时期时,可以由购买者自愿选择转为公司股份,债券转股份,公司都不用偿还本息,直接以后分红就行了。那个时候,他们岂不是能够从交易所募集到更多的资金,以迅速扩张自己的商业王国?
  不过许多小商人也看到了这次六家银行上市所经历的许多关卡,不说其它的,仅是一百万净资产的这个硬性要求,就足以卡掉无数人了。更别提还得有年净收益百分之六以上,还有诸如什么公司的现金之类的诸多要求,但不管怎么样,这确实是已经开了一条很好的口子,让商人们无比心动的口子。
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子之争
  在大汉国运蒸蒸日上,皇帝的威望一日更胜一日的时候,刘钧却陷入了后宫的烦恼之中。
  李贵妃所生的皇次子吴国公刘和垣被晋封为朝鲜郡王,成为了大汉第一位封王者,也是第一个封王的皇子。虽然刘和垣这个朝鲜王实际上只是挂着朝鲜王的名头,朝鲜的事务他什么都管不了。
  但这毕竟是大汉第一个封王的皇子,尤其刘和垣还是皇次子。
  皇长子刘和坤可是陆皇后所出嫡子,没理由贵妃生的皇次子封王了,皇后生的嫡长子却还依然是个国公的道理。
  这几年,陆皇后对于刘钧的后宫倒也是很宽容,她知道厉害的男人,总会有很多女人,这是管不了了。她不想惹皇帝不快,因此只要不妨碍到自己的地位,也就不加干涉。可是现在,事涉嫡长子,陆皇后就不那么淡定了。
  在今年皇帝东征日本时,陆皇后又产下一子,现在陆皇后对于两个儿子的权益看的十分的重。
  当刘钧一返京时,陆皇后就向皇帝直接提起了两个嫡出皇子的封爵问题,她直白的表明,希望皇帝考虑册封皇嫡长子刘和坤为皇太子,并希望嫡次子,也就是她刚生的皇七子能够封王。
  陆皇后能够容忍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容许他将大群的蒙古、女真等贵族女子迎入宫中,甚至皇帝娶朝鲜公主、日本女王入宫,也没有反对,可事涉自己的儿子,她就不会丝毫让步。
  此前皇帝不肯封太子,说是皇子们年纪还小,先封国公,陆氏也就听从了。但现在任什么李氏的儿子就封王了?
  她的儿子那是皇家嫡子,尤其是刘和坤,不但是嫡子,还是嫡长子。做为皇帝和皇后的嫡出长子,册封他为太子那是极自然的事情,将来这个庞大的帝国,自然也得由他来继承。
  嫡长制可以说是宗氏继承制的核心,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宗法继承制度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嫡子,就绝不会立庶子,只以嫡长立,不以庶长立。在嫡子之中,则立长不立贤,不立最优秀最贤的,而立最长的。
  这个嫡长制保证的就是继承制度的秩序,因为贤不贤是可能会有变化的,但长幼却是不会变化的。立嫡立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公平和稳定性,不易起争乱。
  但是陆皇后向皇帝提起此事时,皇帝却没有接受她的请求。
  刘钧没有直接说并没有考虑嫡长继承制,在刘钧看来,嫡长继承制自然是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有利的自然就是容易保持传承的稳定,不易生乱。但不足的地方,当然就是嫡长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若是嫡长子只是一个平庸,甚至不合格的继承人,那么把一个庞大的帝国交给他来继承,无疑是一种极坏的选择。
  当然,现在皇长子刘和坤才三岁,谁也不能保证他就不会成为一个贤君。
  但刘钧不愿意去赌,因为这孩子也有可能并不适合继承人的位置。而一旦早早立为太子,到时想改变,却很难了。先立再废,更加不可取。
  刘钧打算慢慢看,他现在已经有十三个儿女了,其中有了七个皇子,最大的才三岁,最小的才三个月。
  而且刘钧才二十多岁,以皇帝那么多妃嫔以及如今的年纪来看,若是皇帝勤劳耕耘,而医疗又能做好看护,少点夭折,皇帝生个二三十个皇子甚至生五六十个上百个都不是问题。
  汉时的中山靖王,明朝时代王系的一位郡王,那都是儿子过百的。
  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皇子中,谁知道哪个最优秀?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刘钧并不肯早立皇子。之前他以皇子年幼为由,还特意只封两个皇子为国公。可现在因为皇次子封为郡王,终于让陆皇后不肯等待了。
  尽管刘钧跟皇后解释,封次子为朝鲜王,只是为了合并朝鲜所需,因为刘和坤有朝鲜王室血脉,立他为朝鲜王,能够更好的安抚朝鲜百姓。
  可陆皇后不能接受这样的理由,她不反对立刘和垣为朝鲜郡王,但长子应当立为太子,嫡次子也必须立为郡王。
  刘钧是个不轻易被改变的人,皇后的要求,他并不接受。在几次不愉快的交谈过后,刘钧甚至不再见皇后。
  皇后求见,刘钧让内侍直接挡驾,以政务繁忙等为理由不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