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697

  刘钧对于局势看的很清楚。
  贪多嚼不烂。
  南亚次大陆的富饶不是吹的,若能占领殖民,那里以后就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原材料供应地,甚至也能成为最好的商品销售地,毕竟那里人口众多。
  但是,朝廷连南洋、中南都还没有摆平,更别说眼下西北还有一只虎要挑战大汉。
  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阿霍姆等都算是地方强者,打不过大汉,但对付大汉的一支地方军还是能顶的住的。
  “不过你说的派舰队去孟加拉湾倒是有可行性,也别想着一口气把孟加拉吞掉,先抢占一两个良港建造军港要塞,一点点发展吧。”
  “陛下,让我去孟加拉吧,我愿意主持那边的战局。不需要多,只要一支分舰队,我保证能拿下孟加拉。”
  刘钧摇了摇头。
  在孟加拉夺取地盘建立据点固然重要,但还不是当务之急。而且,只需要一个分舰队司令负责就足够了,哪还需要堂堂一位左枢密使去。
  阿霍姆王朝,实力比较强,基本上占据了后世印度东北地区绝大数地方。这个王国甚至包括周边其它的一些土邦,都是黄种人为主。特别是阿霍姆,他们的上层就是傣族,本身就是从云南和缅甸过去征服当地人建立的国家。上层是傣人,普通人则是棕色人种。
  就算历史上后来英国人征服阿霍姆等东北地区的土邦,把他们并入了印度殖民地,二战后,印度又把这些地方也吞并了,但这些人也西面的印度人依然有很大区别。
  东北部的这些邦的人基本上与中国人无异,都属于蒙古人种。
  缅甸、乌思藏,甚至是中国汉文化在这片地区影响力都还不小,只要汉军能够击败当地的王朝,那么要控制这块区域其实并不难,不会比控制缅甸或者云南的土司们难到哪去。
  刘钧指着沙盘,手指先在乌思藏拉萨的位置点了点,然后手指向西移动。从前藏的拉萨,到后藏的日喀则,再往西是藏北阿里高原。
  这是一条曲折的路线,前藏和后藏之间有条复杂艰难的曲道,就是雅江中游的尼木峡谷。整个后藏地区地形更为复杂,由北至南分成五个山脉河谷部份。
  出了后藏,就是藏北高原,这是一片更加人迹罕至的地方,荒凉无比。
  但从这边,却能直达叶尔羌控制的帕米尔高原,以及翻越昆仑山后就能到达塔里木盆地,直达叶尔羌。
  “朝廷当初在山南也算是随意布下的一颗闲子,却不想如今收获如此巨大。现在我们拿下了乌思藏,对西征帮助甚大。我们应当趁现在的打开的大好局面,立即沿着这条通道,向叶尔羌出售军械,派出教官,与他们联盟,帮他们装备训练军队,给准噶尔人多制造点麻烦,为我们西征减少点困难。”
  西征的形势越来越好,但刘钧却并没有大意半分。
  准噶尔历史上就相当强悍,与最强盛时的满清都打了几十年。准噶尔在女真入关前几年就立国了,然后等到康熙时,两强终于全面战争,原来却一直打到了乾隆的时候,才最终灭亡了准噶尔,前后打了数十年。
  康熙就曾亲征过准噶尔,但也没能说一战灭掉准噶尔。
  因此刘钧也没有大意,大汉是强,可西征还是有许多不利因素。陆地远征,中间还隔着沙漠戈壁,面对的是强大的骑兵集群,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
  时间已经进入了五月。
  中南半岛的雨季已经开始,基本上,中南半岛的战事又进入了一轮长时间的整休期。而朝廷西征也即将开始,这样一来,虽然驻扎中南半岛的军队并不能撤回,但对于朝廷,尤其是那些后勤供应部门来说,也是压力大减。
  不论是粮草供应还是武器的供应以及运输,都极大的减轻了许多压力。若真的各处战场都同时开战,前线将士没问题,后方的军工厂也能交货,但运输这一环节压力却会极大。
  “西征各部都已经就位没有,嘉峪关前进基地修建的如何,粮草弹药是否已经储备充足?”
  “回陛下,除了陛下的随驾亲军,其余各部都已经准备好了,粮草军械也都运抵嘉峪关。另外,漠北蒙古诸侯,也都已经应旨召集各自的骑士、武士和扈从们,会准备出击。”
  刘钧点点头,“漠北那边,该给的粮草器械都得及时供给,这次他们做为北路侧翼兵马,任务也很重,将为他们西征第一阶段战役目标做牵制掩护。”
  一场西征,已经筹划准备了大半年。
  西征将以朝廷的野战军为主力,又配以雇佣军和守备军协攻,此外漠南蒙古骑兵将随加入朝廷野战军为主力的三路兵马中,而漠北的蒙古骑兵,则为独立的一路,出漠北金山,北面威胁准噶尔盆地,为朝廷一举夺取哈密、吐鲁番掩护。
  “陛下,我们这次作战目标依然是哈密和吐鲁番吗?”
  刘钧那只年轻而又健壮的手在哈密和吐鲁番位置上点了几下,用很坚定的语气道,“作战计划最忌讳朝令夕改,这次作战不会更改原定计划。依然是先拿下哈密和吐鲁番,然后留下部份防守和加固,其实部份撤回嘉峪关,等我们把哈密和吐鲁番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前进基地,并储备好足够的粮草器械之后,到时那里就能成为我们的一块极好跳板,一切准备妥当,大军半再出嘉峪关,以哈密、吐鲁番为跳板,直扑准噶尔盆地中的都城,攻克之后,我们再如前依法炮制,留下部份,撤回部份,等这块新的跳板加固稳定后,我们再次跳跃,进攻。如此一直反复进攻,前进,最终直到我们一路打到里海之滨、伏尔加河畔,把每一个漠西蒙古人都征服为止。”
  刘钧的这套战略计划,就是堡垒战术,加蛙跳战术。通过夺取一块块地盘,然后修建起一个个稳固的堡垒要塞,不断的跳跃前进。每次进攻,全军出击,攻下一个目标之后,又迅速撤回大部份,这样大大降低前线的后勤供应压力。
  这样一来,实际上虽然可能费时长久,两次进攻可能得有几个月的间歇,但却能攻能守。有了这些坚固的堡垒要塞,进可攻退可守。
  就算每次撤回大部队到后方休整,朝廷也不用担心准噶尔人随即反扑。
  汉军最不怕的就是防御做战了,尤其是有城保要塞的防御作战。若是准噶尔人傻到来攻城,那刘钧还求之不得呢。
  实际上刘钧的这套战术也是有些无奈,毕竟西域地方,不比中原,很难满足一支庞大的汉军的连续不断的作战的就地补给,而进军的太快,后面供应又跟不上。出兵的数量少,又可能难以有很大优势击败准噶尔军。
  因此刘钧最终就想到了历史上沙俄征服哈萨克草原的做法,堡垒战术。打一路,修一路的堡垒,你就算是大草原,可有了这些堡垒后,草原上也布满钉子,来去如风的骑兵也要被分割,再难纵横自如了。
  而有了这些堡垒,粮草军械的补给供应问题也解决了,连带着补给线路也安全了。
  “我们得做好一个心里准备,也许这场西征,要打上三五年。”
  “三五年?”王谦大为惊讶,他一直都觉得准噶尔只不过是蒙古人一部,准噶尔只是蒙古中的漠西蒙古卫拉特联盟中的一部,过去连漠北喀尔喀蒙古,或者是漠南的土默特和察哈尔、科尔沁等大部都不如。
  而朝廷征服漠南漠北,并没用多少时间,更没费什么功夫。
  强大的科尔沁,更是被朝廷不费吹灰之力就给灭了。现在朝廷实力更强,打一个准噶尔,居然还要准备打上三五年?
  “陛下高估准噶尔了吧,和硕特部可是刚刚被我们收降,那可是准噶尔的一条左膀右臂。”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敌人。”刘钧道。“枢密院再检查一下西征的战前准备,若是一切准备妥当了,那么选个吉日,就本月中正式发兵西征。”
  刘钧依然坚持御驾亲征,放眼四顾,大汉周围,最有威胁力的也就是这个准噶尔汗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了。
  自汉唐经营开拓经营西域之后,神圣大汉将再次踏足西域。
  而这一次,大汉将不再止步于天山,也不再止步于葱岭,大汉的铁蹄将一路滚滚向西。伊犁河谷,七河流域,天山南北,河中地区,大汉将一往无前。
  刘钧要亲自纵马驰过这些地方,他要饮马伏尔加河,君临欧罗巴。
第七百七十六章
犁庭扫闾
  钦天监奉命择定出兵吉日,时间最终定在了五月十六。
  朝中上下都在为皇帝的这次御驾亲征漠西做着最后的准备,而刘钧也在即将离京之前,下旨授任前三江总督李春江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正式入阁出任群辅组阁大臣。
  大汉内阁大学士四殿三阁,排位高低依次是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和文渊阁、体仁阁和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是在原来的四阁二殿基础上增加的,七个殿阁大学士的位置为各只授一人,严格遵照退一进一原则,同时殿阁大学士与内阁辅臣的位置挂钩。
  这就如同是军中把军职和军衔挂钩一样。
  出任首辅,则授中极殿大学士,出任次辅,必援建极殿大学士。而吏部尚书,必授文华殿大学士。接着是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四位尚书,依序授任其余几个殿阁大学士职。
  因为首辅、次辅、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都是殿名大学士,而其余三位尚书则是阁名大学士,也可以很好的看出这七位大学士中明显的权力高低。
  李春江出任吏部尚书,便也进入了内阁,授文华殿大学士,他虽入阁晚,却一下子跃过了四位大学士,一下子成了内阁中排名第三的大学士。这个排名是有先后而且非常严格不容逾越的。
  李春江和其余四位尚书一样,他们以尚书职管理本部以及附属的寺、司、局等事务,另一面又以大学士身份做为群辅参与整个内阁的管理。
  李春江二十多岁就进入了内阁,成为内阁第三把手,这个消息倒丝毫没有引起大家的意外。李春江何许人,那可是皇帝的老兄弟,从龙元勋,况且这几年历任巡抚、总督等职,都表现的很好。
  倒是皇帝接着又对三位军中大将的调职,引起了一点点涟漪。
  上将军刘允升正式退役,这位皇帝的堂兄,在军中多年,担任的无不是重职要职。从北洋舰队总兵到禁卫军提督到直隶总督再到枢密使到南洋总督、镇南将军,一路走来,军中威望极高。
  现在,这位年轻的上将军,却在此时脱去了身上的那身戎装,退出了现役。
  退役之后,皇帝立即授封刘允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由于现在大汉实行的军政分离政策,枢密使依然是现役武将担任,但兵部尚书这个职务,却因为兵部直属内阁,且兵部尚书是五位组阁大臣兼五位群辅之一,因此朝廷已经规定,兵部尚书不能由现役武官担任,但因为兵部的特殊性,也不能由普通文官担任,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要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必须得由退出现役的高级将领出任。
  刘允升因此退役,转身进入内阁,且一跃就成了内阁排名第四的大学士,排名紧跟在李春江后面。
  傅山和郑芝龙两位上将军,则分授陆军司令和海军司令。两个司令部隶属于兵部之下,统领大汉两大军种的军政事务。
  郑三俊出任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李树初出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张国维出任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杨廷麟出任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临出兵时间渐近,朝中重要的人事变更却是接连不断。
  李春江和刘允升先后入阁,执掌吏部和兵部。
  紧接着傅山和郑芝龙又先后出任了陆海军司令,且这两个司令部规模扩增了许多,成为兵部中最大的两个部门。
  但这不算完,次辅也跟着换人了,然后最终大家发现,短短十来天,除了首辅袁继咸还岿然不动,内阁七位大学士,一次性的换了六个。郑三俊刚接任吏部尚书不久,他倒算是升任,但除了他,依然一下子换了五个新人入阁。
  但这还没完。
  随后宫中继续传出旨意。
  枢密院左右枢密使和总参谋长没有变动之外,下面最重要的一众高级将领,五位战区司令官和五位战区参谋长加上陆海军参谋长,十二位上将军,都换了人。
  孙传庭、陈奇瑜、候恂这些原来的司令、参谋长们都调出了军界,那些文官们现在都转为文职,算是彻底的遵守了军政分离这一制度。
  十二名原地方上军队中担任提督兼总兵官的大将,全都晋升为上将军,进入枢密院担任了这十二个重要的职务。
  十二位新晋上将军,加上左右枢密使和总参谋长,组成了枢密院这个军令系统新一届的领导。加上兵部的尚书和陆海司令这军政三巨头,军队的中枢也大换血。
  皇帝在亲征之前,突然军政两界都大换血,也是惊碎了无数人的眼球。不过刘钧早有考虑,他亲征西域,留守的朝廷不能乱。现在确定的内阁、枢密院和兵部的更新,也是为了让这些信的过的合适的人出任这些要职,以更好的稳住他离开后的朝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