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697


第九十九章
相助
  走出红袖坊的时候,刘钧还有些不舍的回头叹了口气。沈三娘真不错,不过今天他却没空闲留下来风花雪月。胡广提出的合作让他既意料之中也有些意外,不过这却是个机会。
  如果合作谈成了,一年万两白银的进项不说,还有不少其它的好处,比如与安东王与荆王与益王等朱家人拉上关系,虽然朱明天下没几年了,可越是这个时候他们的作用越发不小。再有一个,刘钧其实也不仅是盯着那点银子。
  这是为更长远发展,贩私盐是个暴利行业,同时也是个高风险行业,私盐贩们大多是武装贩私,凶悍了得,甚至比一般的山贼更利害,刘钧希望能将他们做为下一个实战目标,带着九头鸟拿这些人练手实战。
  当然,刘钧也还瞄准了私盐贩子们的家当,贩私盐既然五倍暴利,那私盐贩子们也都是有钱人,那些扬州、微州的大盐商们动则百万家当,私盐贩子也不会穷。如果剿了他们,抄了他们的家底,这可比贩私盐还要赚钱。
  刘钧就是想来个黑吃黑,反正屯田他没地,做生意他没渠道,还是剿匪打走私贩来的赚钱。可如果单干,他不一定能对付的了这些私盐贩后面的那些人物,但如果打着几位朱家王爷的旗号,那只需要摆平前面的人就行了,后面的人物自然有他们去交涉。
  若不是最近麻城境内都找不到什么匪盗了,刘钧也不会急着接下这一单。最近鄂东可谓是兵马频频调动,都在防范东边的回左五营,如此一来,那些原来的小鱼小虾的盗匪也遭了池鱼之殃,基本上被扫荡一空。刘钧想再剿匪赚点外块都难,除非他有胆子越境跑到河南光州或者南直隶的庐州府去剿匪,不过那边可不比麻城平靖,过去了,还真不知道谁剿谁。
  胡广得了刘钧的条件后,急急忙忙的跑回了蕲州,回了安东王府。
  胡广对这事是很积极的,他操办这桩盐买卖,每年从中得到的好处可是不小一笔进项,如果丢了这职事,那可没第二处这样的好差事了。
  安东郡王朱常溰坐在王府后花园的树下,正在和外甥女聊着天。
  “你啊你,这次可是把我们都急死了,我早说跟你父母说过,不能乱由着你性子来。平时少出门,出门也要多带些护卫,结果你偏不听,结果这次出大事了吧。”
  “我这不是没事了嘛。”那年青漂亮的女子却撒着娇道。
  “我是说不了你了。”安东王叹惜一声道,对这个向来很有些性格的外甥女也是无可奈何。这外甥女是他的妹妹所生,因为妹妹是招婿上门,因此这外甥女也是自小就在王府中长大,极得他疼爱的。
  虽然妹夫当初是招赘上门,可也不是普通的上门。他那妹夫的家族乃是蕲州本地极有名望的家族,祖父李时珍曾经是太医院判,被当时人尊称为医圣。其父是李时珍长子李建中,曾中进士,官至云南通判。安东王妹夫李树初是李建中长子,李时珍之孙,堂兄弟六人,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他少时才华出众,深得当时的安东王长子朱翊镞的器重,招赘为婿,还特别给他安排了一间名为坦腹的书房,像征他将来会像王義之一样富贵发达。
  后来李树初果然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阳和知府,山西按察副使等职,为官清正廉明,政绩颇佳。前几年年老致仕在家,安享晚年。李树初几个儿子都很聪明懂事,读书出仕。家里最让人头疼的也就是这个外甥女十娘了。
  安东王朱常溰的曾祖父早年本是宪宗皇帝之孙,益王次子,封崇仁郡王。后来因为兄长益庄王逝后无子,便由他继益王之位,其子也俱得封郡王。其中一子便封为安东王,儿子朱翊镞为长子,他招了李树初为上门女婿。不过他未等到继安东王位便先父亲而逝,后来由他的长子为长孙,二十多年前朱常溰继任了安东郡王,一直到如今。
  李树初中进士之后又回到李家,不过几个孩子自小都是在王府长大的。安东王是真的很疼爱十娘,导致如今年纪渐大,却有些野的性子。
  “王爷,胡管事回来了,在外求见。”一名奴婢过来禀报。
  “传。”
  十娘坐在一边,拉着舅父的手臂,“好些天没跟舅舅聊天了,我在王府多住几天,先不回去了。”
  朱常溰猜透外甥女的心思,知道她这回祸闯大了,不敢回去见妹夫。
  “你多住几天也行,可以后再不敢那样随便出门了。”
  正说着话,胡广已经进来了,见到十娘在,也不惊讶,他也是王府的老人了,跟十娘很熟,每次回来,还总得给她带点礼物。
  “胡伯,你有没有给我带礼物啊。”果然,十娘一见他,立即就喊道。
  胡广笑道,“表小姐不是去了洛阳吗,这么快就回来了,我真是不知道,要不然一定准备礼物,下次一定补上。”
  安东王挥了挥手,“你别理她,她这回闯大祸了,我那妹夫妹妹还不知道要怎么收拾她呢,现在就想赖在我这不走。你这么快就回来,可是你说的那件事情谈成了?”安东王并不避着外甥女,直接谈起了事情。
  “那个刘钧倒是愿意帮我们做事,不过,他也提出了要求,条件有些高,我不敢做主,就立马回来禀报王爷。”胡广道。
  李贞本来正准备要离开,她是没什么兴趣听那些事情的,可一听到刘钧这两个字,她的脚步不由的定住了。她不但没走,反而竖起耳朵仔细打听起来。
  “哦,一个小小的武生出身的麻城县团练练总,从八品的武职,也敢跟我们提条件,但确实是个有胆识的。他提了什么条件?”安东王悠悠的问道。
  胡广小心的道,“刘钧提出,他只要合作,不愿充当打手,因此他的条件是以后帮我们摆平蕲黄的私盐商贩,然后我们给他三千盐引,另外将麻城一县划给他独卖。此外,以后每擒获一盐贩,我们给他银十两,盐贩头目银百两。另外缴获私盐,对半分,或者我们以每引一两的价格收购。”
  安东王静静的听完,冷笑一声,“你跟他说清了是谁找他?”
  “说了,安东郡王的事,后面还有益王荆王等诸王。”
  “既然话都说明了,可他还敢开出这样的条件,那我不得不说他很狂妄了。也许他确实剿了几个毛贼,可如果就此不知天高地厚,这样的年青人也不值得高看一眼。罢了,此事不用他也罢。”安东王很难接受刘钧的条件,两人的地位完全不对等,可刘钧的条件,却完全是以对等的身价来提的。
  “舅舅!”
  “怎么了?”安东王扭头看着摇自己手臂的外甥女。
  “我还没有跟你说先前的事呢,我这次遇贼得救,就是这个麻城刘钧亲自攻破山贼巢穴解救的,他对我有救命之恩呢。而且我对这刘钧也有些见闻,虽然年轻了些,可真的很有本事的。舅舅,你能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呢,让他先试试也行啊。不试,你怎么知道他就是说大话呢?”虽然从麻城县回来的路上,李十娘哭了一路,可回到蕲州之后还是没能真的彻底忘记他。
  本来觉得时间会抚平一切,可此时听到刘钧的事情时,她终究还是忍不住站出来为他说话。
  安东王有些意外,他只知道这次外甥女本来是从洛阳去武昌姨母家做客,结果半路遇贼,杀害了车夫护卫,绑上了山做肉票。然后幸好得遇官兵剿匪灭贼将她救了出来。这件事情外甥女不愿意多谈,他现在也并不太清楚其中的细节。
  现在外甥女这么一说,他才知道,原来救下外甥女的居然就是那个刘钧。这倒真有些意外,也让他觉得欠了刘钧个人情。
  “这样吧,既然刘钧救过十娘,那我也得感谢他。不过一事归一事,也不能完全混为一谈。胡广,你再去趟麻城,带上王府的谢礼好好感谢刘钧。”顿了顿,安东王又道,“你再回复刘钧,我可以跟他合作,不过他也得先拿出自己的实力来。让刘钧开始配合我们清剿蕲黄的私盐贩子,先从麻城开始,如果他能在一个月内拿出点实际成果来,那么我们可以正式合作。”
  “抓获的盐贩我不会给他赏银,也不会给他的弟兄粮饷,但是他查抄缴获的私盐,我愿意以每引六钱的价格回收。如果他能做出成效来,那么明年开始,我可以给了一千盐引,并将麻城县划给他单独运销官盐。”
  安东王开出的私盐回收价每斤只有两厘银,盐引也从三千引降到一千,但却肯将麻城划给刘钧。当然,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得刘钧先做出表现来,有了好的表现,才能从明年开始将麻城和盐引给刘钧。
  这,也是安东王完全看在他救过外甥女的份上才开出的条件,而且,安东王心里并不认为刘钧能达到这样的表现要求。等过几个月后,那时刘钧做不到那些,到时他也可以停止这个所谓的合作了,同时,也算是还了他救外甥女的情。
第一百章
流火
  时间转眼进入了崇祯十二年的七月,天气依然炎热,虎头堡的工地依然在忙碌的赶工中。因为天气炎热,工地每天天微微亮开始上工干活,到太阳中天时中间休息两个时辰,待午后稍凉快些继续,一直干到日暮天黑。
  虽然这样的日子干活很累,可报酬很丰厚,银钱还能三天一结。甚至刘钧每天还安排人为他们准备好了凉茶,甚至还让大食堂为大家准备了三餐。工匠们的热情蛮高,虎头堡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九栋土楼不断拔升,已经建到了第三层。
  九头鸟队员们则依然在进行着封闭式训练,刘钧给教官们编写了一份操典,里面包含着骑步炮各部的训练内容准则,甚至包含着九头鸟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都是刘钧根本自己后世的一些军事知识,加上对这个时代军队战斗的了解,而加以总结制定。
  其实刘钧认为,带兵并不难,练兵也同样不难。做好三件事情,一支兵马就能成为可战之兵。首先得足饷,如果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养不了家,那是当不好兵的。
  军队的装备等其实还是次要的,崇祯即位之孙,便以西洋火炮专家孙元化为主,让他建立一支精锐的火器部队,朝廷拔下大量的钱财,制造火炮火铳,甚至请来葡萄牙人做教官,这支部队成为了当时最精锐的火器部队,拥有大量的先进火炮。
  可就连这样的精锐部队,结果也欠饷严重,加之当时孙元化收留了大量从辽东撤入山东的原毛文龙旧部孔有德等将领,这些江东兵将在崇祯五年发起了登州兵变,起因就是欠饷。当时长期被欠饷的孔有德所部从辽东增援撤兵回来,半路上经养匮乏,地方官绅不但不予补给,反而欺凌,终激起兵变。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登州陷落,莱州被围,死三巡抚,一知府,阵亡将士万余,生民涂炭,繁华的登莱地区成为一片瓦砾。
  而最后朝廷精心打造的那支火器部队,却投靠了后金,上万的精锐火器部队,从此成为后金打手。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特例,而是有很多。比如后世说到明末的大起义,都认为最初并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边兵逃亡做乱,是他们最先点燃了叛乱之火,甚至从始至终,明末的中原叛乱军中,都是那些曾经的大明士兵为骨干。
  而边军逃亡叛乱,也皆因欠饷而起。
  练兵第一重要,钱粮充足,足饷无克扣,这是刘钧最重视的一件事情。连肚子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杀敌上阵,保家卫国。
  练兵第二要是,就是足兵。
  大明如今的军队,不说早烂透了的卫所军,就是边军,那些募集而来的边军,也一样大量空额。就算是边军,也多只有足额的六成,甚至就是这六成,很多时候也并不都是真正的兵。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充数的炮灰,拿着克扣的极低的饷,将领们吃空额,克扣军饷钱粮,用其中部份钱粮重点打造自己的家丁部队,剩余大部队则落入他们的口袋。因此就算是如今最精锐的边军部队,往往能战者不足两成。其它的要么是空额,要么就是些炮灰,只有那少量的家丁部队才是真正能打仗的。
  刘钧自己花钱供给部队,因此不会有空额,也不会克扣军饷钱粮,他的九头鸟几百人马,几乎都享受的是大明军队里的家丁待遇。
  足饷、足兵,这是一支兵马的基本,再加上足练,就够了。
  每日三餐,饭菜丰富营养充足,刘钧的九头鸟每日操练,天天操练,而且训练强度很高。比起那些边军三日一操五日一操,明显是大有超越的。刘钧认为,勤奋的操练,再加上适当的剿匪实战,那么他的这支队伍,就能迅速的成为一支可战精兵。
  刘钧采购的那批军械已经交货,一一验过之后,发现虽然付的是双倍的价格,可质量确实不是那些原价交付给官军的军械可比,这些器械都按刘钧的意思上面刻有编号甚至工匠名字,一旦使用时出现问题,他们可是得双倍赔付的。
  军械都已经下发,特别是鸟铳队员、抬枪队员和虎蹲炮队员,依照刘钧的意思,他们每天都要打上几十发的弹药,进行实弹训练。刘钧很舍的花本钱,火药虽不便宜,可如果不训练熟悉,那么就算装备再好的火器火炮,到时打不到敌人也是没用。
  赵顺的作坊如今也有了初步雏形,刘钧花了重金招募到了不少工匠,很多都是直接从那些官方的作坊里挖来的墙角,给作坊的官员们一笔钱,再给工匠们高薪,很轻易的就挖到了不少熟练的工匠。
  “大人,按照您的意思,我们现在初步商定了作坊划分为数个制造组。现在已经设立了铁料精炼组、制管组、焊接组、钻膛组、刮膛组、机件组、枪托组、装配组、整理组等九个组,每个组都有至少三名熟练工匠,然后还有多名普通工匠,另外还有经验丰富的工匠专门负责检查质量。”赵顺站在刘钧身边,向刘钧仔细的介绍道。
  大笔的银子投入,如今的工坊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间杂物房,这边又扩建了一排砖房,添置了许多工具,更重要的是多了许多工匠。
  “我提几点意见,你们记一下。”刘钧扫视一遍众工匠们,开口道,“现在分成九个组,这很好。不过我觉得在各个制造组内,也可以再分成数个小组,每个熟练工匠再带两三个普通工匠,每个普通工匠再带两三个学徒工,这样组内再分组。不过制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在所制造的军械上刻记上自己组的编号和带组工匠的名字。”
  “质检方面,要严格把关,每个制造大组,必须得设有一个专门验收查看的熟练工匠,负责把关该组工序质量。另外还得设立巡检,流动巡查检验各道工序的生产质量,还得设立一个总检,在生产完成后对每件火器进行检查。总检之后,还要设立一个抽检,对所有完成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火器这东西不比刀枪,对质量要求更严格。如果质量不合格,那在战场上,对持该火器的士兵来说,就将是谋杀。刘钧要求搞那么多的质检,就是要把质量提升到最高。而且他明确的提出了责任制,每个工匠都要在自己的产品上刻字,质检也要。如果工匠制造质量有问题,该组的质检没查出来,那工质虽要处罚,但质检处罚的更重。后面的各道工序的工匠和质检都是如此,如果发现前面的问题拿出来,有奖,如果没发现放下去了,那么同样要罚。
  虽然作坊还没开始正式生产,可刘钧却先把规矩讲明白了。
  同时,刘钧除了给这些工匠们很优厚的待遇外,还提出了绩效奖。根本他们的绩效,进行计件提成奖励。干的好有赏,干的多,更有赏。
  “什么时候可以正式生产?”刘钧问赵顺,投入了这么多,总想早点见到产出。
  “我们已经进行过鲁密铳的试造,第一批两把鲁密铳刚完成,检验过后十分精良。”赵顺有些兴奋的道,这段时间他的压力也很大,刘钧对他言听计从,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工具买工具,要钻床买钻床,前后花了这么多钱,他也希望能够早日造出火器来。
  有工匠把两把试造的鲁密铳拿了过来,刘钧接过仔细的观看着。这把鲁密铳不同于先前赵顺的那把,这把鲁密铳刘钧也提过不少意见,比如在枪托上,弯度加大,枪托也加宽加大了,总体上已经完全和后世的步枪枪托一样。
  另外,这把鲁密铳还增加了背带,不用时可以背在肩膀上。此外,刘钧还让工匠增添了铳剑,铳口设计了卡位。铳剑相当于刺刀,但这时其实早已经有了,更早的快枪就配有铳剑,发射过后,把铳剑插进铳管,就成了一把长枪。
  刘钧要求新造的鲁密铳也增添铳剑,铳剑只有一尺多长,呈扁平形状,带有血漕。
  崭新的枪体还散发着金属气味,刘钧叫人取来了枪弹。
  赵顺亲自把一盒枪弹端到刘钧面前,刘钧打量了一眼,这不同于以往的弹药,而是用纸包装的呈圆柱形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6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