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605

  街道两边,都是商铺,到处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胡夷,看他们操着蹩脚的官话讨价还价,十分有意思。
  大唐汉京,天下中心啊。
  身为一个大唐子民,李超深感荣耀。尤其是这一切,也是他努力奋斗的结果。
  到家,仆人牵走马。
  李超感觉腿已经冻的有些僵硬了,看来下次还是应当坐马车,骑着高头大马虽然比较威风,但这天气确实冷的难受。
  大厅里,崔莺莺几个正在听红线和四娘说在岭南的见闻呢,几个女人喝着从交州带回来的桂花黑糖水,听的津津有味。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陛下把真腊割让的那块地给我们了。现在赵国领南北增加了一百里。”李超笑道。
  崔莺莺抓过李超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帮他暖和。
  “这么冷的天,你也不坐车,骑什么马啊。”
  红线给李超拿来一个暖手炉,“快放腿上暖暖。”
  “三郎喝杯热糖水,暖和下身子。”杜红娘也连忙端了一杯糖水给李超。卢氏坐在一边,还有些拘束,只能看着几个女人对李超嘘寒问暖。
  坐了会,身上总算是暖和了起来。
  “管家,把青书叫来。”
  宋青书正在屋里读书,一到京城,李超就把他送去了国子监。不过此时已经是年末,国子监也放起了寒假。李超带着宋青书拜访了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和不少老师,听李超说这是他新收的弟子,又听说了宋青书的故事,国子监自然收下这个特别学生。
  孔颖达是孔子后人,今年李超提议尊孔子为文宣王,又追封孔子上五代为王,这些举动让孔颖达也是感激不尽,他本来就与李超关系好,如今又欠下李超一个大人情。
  当然对宋青书十分照顾,哪怕放了假,也让宋青书上他府上去读书,他亲自教授。
  白天,宋青书去孔府读书听课,晚上回来时,李超有空也会亲自教导一二。这段时间,宋青书也是沉浸在书海之中。
  到现在,他都还觉得这一切如同是一场梦境。
  以前他以为交州就够大了,但到了广州,才发现那里更繁华,而到了汉京,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巨都。
  汉京连同周边的京畿城镇,如今人口已经过百万,官方的数据是人口一百一十万之众,一百一十万人啊,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多达几千石之巨。
  唐白河上,每天运粮来京的粮船就从没停止过,京城水门附近的那一排排的巨大粮仓,堆积着无数的粮食。
  而赵王府,也是如此的奢华庞大。
  听说李超要见他,他连忙收拾了下东西,然后整理好衣服。他父亲站在门口,“儿呀,一定要认真听赵王的话,永远不要忘记这大恩大德啊。”
  宋父现在住在赵王府,他们父子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府里甚至给他们安排了仆佣。宋父的腿病,也有大夫为他医治开药,如今慢慢调理已经好了许多。
  这种生活,简直不敢相信。
  朴实的渔民只知道这一切都是赵王给的。
  宋青书来到大厅,看到赵王的妻妾也在,有些意外。
  “你来府上也有些日子了,之前我也没什么空,今天呢,你也正式见下你师娘她们。等过些天,你的那些师兄们也都要回京了,到时我再给你们介绍。”
  宋青书连忙一一给崔莺莺她们请安问好。
  “怎么样,在府里呆的还习惯吗?”
  “老师对我们父子太好了,学生无以为报。”
  “不要说那些客套话,京城很繁华,你不要迷了眼。要记住,你来的目的,你是来求学的。等年后,你呢就正式搬到国子监宿舍去,认真学习。你父亲呢,就留在这府上,你也不用担心什么。你好好读书,三年之后,我希望你能够一鸣惊人,高中进士。”
  “青书一定不给老师丢人!”
  “很好,回去看书吧,不过要记得劳逸结合。早上多锻炼身体,有时,也出去转一转。要出门,跟管事说一声,会安排车夫随从,另外,我跟管家说过,府上每月给你十贯月钱,一般的衣食等府上都会给你准备,这个月钱是另外给你零用开支的。”
  “谢老师。”
  宋青书感激的躬身行礼,然后退下。
  “挺朴实的一个孩子,三郎很看重他?”崔莺莺问。
  李超笑道,“这孩子品德很好,而且非常勤奋努力,我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其实这也算是许多豪门的一种通常做法,对那些出身普通却天赋不错的年轻人,给予帮助拉拢,这些人出身普通得了帮助,当然也是愿意依附于豪门的。豪门多以门生和义子的名义聚拢这些人才为自己所用,这些人没有根基没有背景,离不开他们,对他们的忠诚会比较牢靠。
  不过李超对宋青书倒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之心,纯粹只是钦佩这个渔民之子的奋斗努力。宋青书的那股劲头很让李超喜欢,李超相信,以自己的资源,帮助宋青书的话,他将来肯定也能走的更远。
  “青书这孩子不错,也许二十年后,他就又是一个马周了!”李超道。
第1154章
出阁
  赵王府。
  还是黄昏时分,府中已灯火明亮。
  华灯初上,府中的奴仆家丁都在忙碌着准备晚餐。
  书房。
  李超正在写着奏章,承乾一心想要做事,但他毕竟才十一岁,连冠礼都没行。不行冠礼就只是孩童。
  “臣请为太子加冠,《左传异议》曰,以星终为年纪,十二而一周,于天道备。所以人君十二始冠,冠,弁也,行之于庙。汉已还,间有即位而冠者,皆出于不得已也,故改其名为加元服,皆汉儒因事旋讲,实非古也。《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王教之本。”
  “今皇太子未成,俾冠而临国,冠道未成,不冠而临,岂可以童子之道理焉?”
  “臣窃以为兹事体重,今太子殿下有意出来任事历练,臣以为此乃好事。”
  按古代礼制,男子二十而加冠,当然人君比较特别,所以十二岁而冠。太子是储君,也是十二岁而冠。本来承乾也是要到后年满十二岁加冠,但李超认为太子要出来做事,总不能不冠而监吧。
  太子确实还没到加冠年龄,但不加冠出来做事,就显得不庄重正式。
  从天子到庶民,加冠礼都是成人的标志。
  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加冠,也意味着可以视事。
  李超请求皇帝提前一年为太子加冠。
  加冠后的太子就算是成年太子了,就能真正的视事,若是李世民这个时候挂了,那太子继位,就能直接亲政,而不是要等到加冠之后才亲政。
  不过现在李世民还这么年轻,刚二十八岁的李世民当然不用担心挂掉。
  或者说以后李世民离京,那太子监国,就是真正的监国之权。
  写到这里,李超犹豫了会,还是继续写了下去。
  后面写的已经不是皇太子加冠,是皇子出阁制度。
  李超建议皇子十二岁出阁,出阁也就是搬出皇宫,出就外第。同时,出阁后皇子不仅有出就外第,还将有开府置属以及出班外廷的三种权力。
  因为大唐对皇子封建,因此李超建议的是皇子六岁读书,十二岁出阁,待其满十五岁,就让他们之国就藩。
  这也是对太子承乾的一种地位巩固,十五岁的皇子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
  天子、皇太子十二岁而冠,皇子十五岁而冠,百姓二十而冠。
  加了冠礼后的皇子,就不能继续留在京师,得到封国就藩,非奉诏不得私自离开封地。
  六岁进学,十二岁出阁,十五岁之国。
  历史上承乾跟李泰斗的厉害,最终让李治白白捡了天下,主要还是李泰一直留在京城。虽然历史上李世民的世封制没能推行下去,但也有分封皇子任地方都督,可李泰却一直没有出京就藩过。
  现在李超也得帮着承乾谋划这些事情。
  承乾对李泰说的那句,我的东西我不给你,你不能偷不能抢的话,还是让李超大为震惊的。想不到十一岁的承乾,就能说出这么霸气的话来。但从这话里也看出来,年轻的太子对于权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
  承乾是自己的学生又是自己的女婿,自己不帮他帮谁啊。
  写好后,李超仔细检查了几遍,最后又誊抄一份。
  李超的折子有特别通道直接呈给皇帝。
  折子当天晚上就进了皇宫,呈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之前。
  “为太子提前行冠礼!”
  “皇子出阁就藩制度!”
  李世民还以为是攻打林邑的计划,却不料打开来居然是这么一本奏折。
  “李超的手未免也伸的太长了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