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1/1605

  他最近的援兵,就是安市的杨万春。
  但就在此时,同样粮绝的杨万春犹豫许久,在与唐军密使谈判多次后,终于决定率军开城投降。
  三月十日。
  安市城主杨万春率八千人开城投降唐军,李靖也终于夺下了这座啃了两年都没啃下的坚城。
  杨万春的投降,让高句丽人最后的一点侥幸也没了。
  随着冰消雪化,唐军终于开始再次出击。
  面对唐军,一座又一座山城投降。
  四月初一。
  建安城下,李世民骑着汗血宝马,遥望城头。
  “进攻!”李世民冷冷的发出命令。
  一排大炮猛烈轰击,阵阵烟火,炮声隆隆,被李世民封为建安侯的杨万春带着几万高句丽降兵,对安市发起猛烈攻击。
  战斗打了三天三夜。
  建安城里的乙支文德虽粮绝到吃人,可却依然凶悍无比。
  若不是有唐军押阵,杨万春的降兵早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
  不过虽然城下伏尸累累,可三天后,最终还是让杨万春用尸体铺出了一条血路,杀进了建安城。
  杨万春入城之后,屠灭了建安城。
  当时城里只剩下了三千余人,被杨万春和他的一万余麾下杀光了。他们三天时间,在城下伤亡一万余,几乎是伤亡了一半。
  建安城的攻陷,也终于标志着立国数百年的高句丽的灭亡,不是如以前那样败于中原王朝,而是被彻底灭亡。
  看着那死寂的城池,李世民转身回了船上。
  “把高藏和乙支文德的尸体带走,其余的尸体全烧光。”
  战争已经结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疆土?
  如何处置高句丽的百姓?
  在此前三年战争里,唐军实行的是攻下一城,就押走所有人的办法,为的就是防止他们反抗。为了惩罚高句丽人几百年来的入侵,特别是几十年前征辽之战中死去的那些汉家子弟,俘虏的高句丽人都被贬为奴隶,运回中原发卖。
  而当年隋朝征辽时被俘虏留下的汉人,确认身份后被送还家乡。
  三年,唐军差不多是运回中原一百余万高句丽奴隶,还有一些则逃入深山老林,或者逃去了百济、新罗和靺鞨、室韦。
  如今,随着春季战争结束,大量投降的高句丽都在唐军的俘虏营里,有近百万之巨。这些人多数已经饿的不成样子。
  魏征提议当安抚这些人,放他们回乡,授给他们田地,编户齐民,以后他们就是大唐的子民。
  “臣坚决反对!”马周高声说道。
  “大唐对高句丽是灭国之战,如今既然已经灭国,而且此前已经将百万高句丽人发卖为奴,那么就应当一劳永逸,永绝后患。这剩下的百万高句丽人,应当也全部发卖为奴隶,最好都是卖到中原去,这样我们接下来移民过来,就不用再担心高句丽人的死灰复燃。”
  魏征讲仁义,而马周讲王霸。
  如果用魏征的,朝廷也只是得个名,但既然之前已经都那样做了,这名其实也得不了。况且,大唐是灭国的,大唐是要把这里变为直辖地,不是想在这里实施羁糜制度,也没打算再扶持高句丽人来代管这里。
  一劳永逸,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这几个词在李世民的脑海里旋转。
  他确实也顾忌名声,但现在不是讲仁义道德的时候。大唐前后费时八年,大战三年,伤亡了数万将士才拿下这片疆域,他有什么理由放手。
  “房相,依你之意呢?”
  房玄龄道,“臣支持马相国之意。”
  “辅相。”李世民又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也赞成灭高句丽,尽奴其民。
  高士廉、宇文士及、褚遂良、岑文本等一个个的宰辅都问过了,多数是赞成马周的意思。
  李世民目光最后转到李靖、李绩、秦琼等诸位将帅那边。
  无一例外,他们都支持马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微笑。“汉宣帝曾说过,汉驭天下有道,王霸道杂之。对自己人民以仁义教化,对外敌以王霸屠灭,胡无人,汉道昌!”
第1183章
白袍薛礼和霸气测漏的天可汗
  辽东道、建安州。
  海上,一条大盖世风帆船上。
  泉盖苏文父子几个眼神里充满着不安,他们一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唐人过河拆桥,当年说好的除去高建武,改立泉盖苏文为王,改号朝鲜。
  可是结果,唐人对高句丽是毁灭性的进攻。攻破一城,则尽迁其民。一开始还说是送去中原,可后来他们才知道,装船走的人运到中原,都成了奴隶。在港口,就被发卖一空。据说都被买去各个矿山、种植园、工坊里去了。
  建安城破了,乙支文德和高藏都死了。
  唐朝连最后一丝机会都没有给他们,百余万高句丽军民,都将送往中原。
  没有了高句丽人的高句丽,还叫高句丽吗?
  唐人宁愿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也要把高句丽人都抓走,这太狠了。
  一名唐军士兵走了过来,“到地方了,准备上路吧。”
  泉盖苏文父子一行从船舱中出来,外面一排端着长枪的唐军在等着他们。
  “有酒吗?”泉盖苏文叹声气。
  当初他就不应当答应唐人,这是与虎谋皮,果然没有好下场。
  军士拿过来一坛酒,给他们一人倒了一碗。
  独臂的泉盖苏文一口饮下一碗烈酒,面色通红。
  “谢谢了,小兄弟,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我叫薛礼,表字仁贵,河东人。”
  “仁贵小兄弟,看你年纪不大,想不到也早早投身军伍了。”
  薛礼摇头。
  “我不是官军,我是旅顺港李记卫队的护卫。”
  泉盖苏文打量了下这军士的装备衣着,笑笑,“原来是李阎王的人。”
  说完,他走到了甲板船舷边上。
  “仁贵小兄弟,是要砍头还是什么?”
  “种荷花!”
  薛仁贵如实说道,种荷兰,就是绑上石头沉海。
  如泉盖苏文自己想的那样,大唐确实过河拆桥。高句丽的疆域上都没了几个高句丽人,大唐为何还要立一个朝鲜国王?
  这种人,李世民连养都不愿意养,他反倒是比较佩服抵抗到死的乙支文德,还有那死不投降的高建武,哪怕是最后无奈投降的杨万春,都比渊氏父子更让他看的起。
  五花大绑,然后挂上石头,一个接一个的被推入深海之中。
  几朵浪花溅起,又恢复寻常。
  薛仁贵拍了拍手,算是完结了一个任务。
  “走了,回程。”
  几个相熟的队员笑说着回到旅顺后要去哪喝酒,“仁贵,你去不去?”
  薛礼摇了摇头。
  “你们去吧,我还要看书呢。”
  “你真是个书呆子,考什么武举啊。武举考上了也不过是进讲武堂,出来不还是当兵。我倒觉得在旅顺挺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1/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