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4/1605

  李家这几年的油坊也是遍布全国,每到收获季节,大量收购大豆、菜籽、茶籽、芝麻,以前百姓普遍是煮菜炖菜,但这些年,钢铁产量的大增,铁锅的价格下降,千家万户也用起了铁锅,习惯了炒菜,这油的需求也跟着大了起来。
  煮菜可以用动物油,但炒菜却需要菜油,用羊油猪油炒菜,并不合适。
  需求量的大增,也使得油产业也越来越大,榨油下来的油渣能够做香皂、肥皂,豆饼可以做饲料,也可以做肥田的肥料,规模大,许多榨油剩下的不值钱的东西,便也有了用处。
  “陇右河套等地,可以多推广一下油菜,我们可以跟当地的百姓先签定购合同,定好收购价,先预定好。也可以先付一点定金,这样我们的菜籽量就能保证了。关中和河北等地,要多种点大豆。”
  这些年,百姓们的生活变好了不少,油盐酱醋糖等这些也变的需求量大增。李家做的油产业,如今也有不少竞争者,对手规模小,但数量多,为了争夺菜籽等原料,李家也只能用定购这种方式了。
  “三郎,今年家里的粮食不卖吗?”一位管事问。
  “不卖!”
  李家算是大地主,拥有大量的边疆封地同时,在中原也有许多的田产。每年李家产出的粮食数量很大,以往,都是卖了。
  李家自己也是大粮商,但并不怎么囤积粮食。
  不过李超今年不打算再卖掉粮食。
  “我们自己建粮仓,粮食储藏起来。”
  “三郎,这两年粮食价格很平稳,根本上不去。眼下这个粮价,还是靠朝廷不停的收购粮食,才把价格稳住了。囤积粮食没有必要吧?”一名管事问。
  连续几年丰收,加上朝廷拓殖的大量土地,朝廷的耕地数量是连年大增,加上新的农耕技术、水利技术,还有牲畜的数量提高,新式农具、优育的种子等等,让如今大唐不但耕地面积大增,粮食亩产和总产量也是节节上升。
  粮食大丰收,对种地的百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粮食处于买方市场,供大于需,粮食必然大降价。
  好在朝廷有储粮计划,粮食有一个保护价。一旦市场上粮价跌到这根线,朝廷就会以保护价大量收购粮食,然后存储在一个个粮仓之中。
  如今朝廷在东西两大运河以及长江、黄河、淮河以及沿海等这些重要的交通线上,建立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粮仓,而如汉京、长安、太原、江陵、广州、登州、杭州、交州这些超过十万以上人口的大城,更是从没有停止过粮食的囤积。
  这些都是官方行为,为的就是手里有粮心中不荒。就算遇大灾,朝廷也能有粮可拔,并且能保护第一时间在最近的地方有粮可调。
  同时,在朝廷的主导下,地方上的社仓和义仓,每年也在增加储粮。
  按朝廷的要求,是希望各地的粮仓存粮达到一个可观数字。
  什么样的可观数字?
  官方存粮需够九年之用。
  这也算是如今朝廷粮仓里粮食保存的最长时间了,要保存的更久,只能挖地下粮窖储藏。
  反正朝廷有钱,有钱不用留着干吗?
  把那些国库里收上来的税赋纸钞,换成一仓仓的粮食,当然值得。
  现在做粮食生意,确实没有什么利润可图,再大的粮商,也大不过朝廷。朝廷现在才是最大的粮商,他们手里有的是钱钞。
  粮仓遍地,不管哪里需要粮食,他们都能迅速调粮平抑市场。
  现在很多百姓都聪明的开始种大豆种油菜种棉花,甚至是种菜,就因为收益更高。
  “正因现在粮价平稳,卖不好好价,所以我们的粮食不卖了,自己存着。”李超随口说道。
  从田里回来。
  老爹问李超,“你积粮做什么?”
  话语里充满担忧,老爹是乱世里过来的人,积粮,在他看来这跟招兵买马是一样的。
  “广积粮,备灾荒啊。”李超笑了笑道,“反正现在粮价也不高,我们自己也先积他九年之粮再说。”
  “现在局面挺好的,不要再起波澜了。”老爹劝说。
  “我知道。”
  时间已经马上是十月半了。
  这也是朝集使们进京的日子,李超身为封臣,自然也得进京。虽然李超不太想进京,可也没理由躲避回京。
  “这次回去安全吗?”
  晚上夫妻两个一番亲热后,躺着聊天。崔莺莺对前段时间的事情,还是有些心有余悸。虽然说现在汉京风平浪静,可谁知道年底朝集,又会发生什么呢。
  “应当是安全的。”李超枕着自己的手臂。
  “这次马周他们也会回京吗?”
  马周等一大群高官贬出京后,多是担任刺史这样的职务。说来,也还算是不错,没有背负什么结党、谋乱等罪名,仅仅是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被贬,而且到了地方还能任正印官。
  “马周是刺史,自然要回京朝集,那些被贬为长史、司马、县令等的官员,就不会回来了。”
  “三郎,我好担心,这么多人回京,只怕到时又出乱子。”
  李超摇摇头。
  这次不但是地方官入京朝集,也同时还是议会两院的第一次会议。
  谁也不知道,这次会发生什么。
  但李超还是觉得,李世民这次不可能再做什么。
  有些事情,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你说好端端的上次陛下发什么疯呢?为什么要贬谪那么多人?”崔莺莺叹气道。
  “因为权力。”李超直言道,“太子长大了,却不再对皇帝言顺计从了,太子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了自己的一群支持者。而当皇帝发现了这些的时候,惊惶恐惧了。”
  “陛下为何要惊惶恐惧,太子是他的儿子。”
  “那又怎样?你忘记了当今是怎么当上太子,怎么当上皇帝的?玄武门三天之后,陛下当了太子。可这太子当了多久?不过几个月而已,当他掌握了朝局之后,皇帝也只能退位当太上皇了。”
  事情的本质就是这么赤裸的。
  太子可以优秀,但太子不能威胁皇帝,不然,就算是天家父子又如何?
  越优秀的太子越容易被猜测,皇帝允许太子有一个自己的势力,但这个势力绝不能太强。而此前,承乾强硬通过议会诏令的时候,李世民震惊的发现,宰相们明知这件事情皇帝不会同意,结果最终却还是十七比五通过了。
  二十二个在京宰相,站在他那边的才五个!
  换句话说,其实这个时候太子已经有了废他的实力了。这才是让他最惊惶恐惧的,这才是他以雷霆之势,冒险一下子罢去了一半宰相,一下子贬谪上千京城官员的原因所在。
  皇帝才不到四十岁,他怎么可能真的把权力让给太子。之前说让太子监国,那也不过是太子能听他的话,朝局还在他控制的前提下。
  皇帝绝不想真的如李渊一样做个没用的太上皇。
  “那你们这次入京岂不是还有危险?”
  李超摇头。
  “你没弄明白,皇帝虽然猜忌太子,恐惧太子手里的实力。但经过上次之后,太子的势力已经受到了打击,百官们也得到了警告。皇帝和太子,并不是仇敌,皇帝需要的只是太子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要太子威胁不到他,那皇帝并不会对太子赶尽杀绝。”
  而经历了上次清洗之后,太子已经威胁不到皇帝了。
第1202章
君臣坦诚
  不过愿不愿意,李超都得入京,他没的选择。敢不入京,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李超估计李世民真的不会放过他。
  有人说皇帝四十不到,就已经有些昏庸了。但李超却绝不会相信这种屁话,恰相反,李超认为如果自己处在李世民的位置,面临此前的那种局势,可能做出的反应更大。
  李世民是个明君,但也有逆鳞。
  皇帝的逆鳞就是他的皇位,任何人敢威胁到他的皇权,都将触怒皇帝。尤其是这位经历玄武门之变夺位,后来又遭到太上皇复辟作乱的皇帝,在他的心中,这一块是真正触碰不得,一触即怒的。
  古往今来多少皇帝猜忌自己的太子,尤其是那些在位时间极长的君主,特别是那种雄心勃勃的君主。
  比如汉武帝,比如魏太武帝,比如康麻子。
  逼太子造反,甚至废太子、杀太子的,在历史长河中,也绝不在少数。
  李世民这次还算是克制的,雷霆之势,但最终雷声大,雨点小。贬了上千人,也没处死一个,更没有打出朋党的标签,事情没做死,留了许多余地。
  这次可以算是警告,而算不是什么真正的打击。
  尤其李世民的打击很精准,打击的人是一直以来流传的李党,并没打击其它人。而另一方面,又没有动李超这个李党的党首。
  在迅速打击贬黜完李党出京后,又通过了太子的那个诏令。
  为太子留了颜面,也安抚了大唐的勋贵们。
  也正是因此,在这次事件中,集体都沉默失声。
  李超没吭一句,李靖秦琼等人也没说话,房玄龄长孙无忌等甚至都没求个情什么的。大家明白,皇帝已经在克制了,如果连皇帝这点动作都不许,那才要出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