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校对)第1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605

  李绩很想再等等。
  可现在了没法坚持下去了。
  “也罢,明日发兵吧,还在路上的兵马,就作为后军,让他们加紧赶来。”
  ……
  桂州。
  五岭之一的越城岭就在桂州北,越城岭为分水岭,北面就是湖南道,南面是广西道。
  桂州临源城,湘江就是发源于此,秦军当年兵分五路,其中一路由此过越城岭南征桂林。为了转运军需,特在临源南开挖了一段运渠叫灵渠。这段灵渠北起临源,南至秦城。
  在秦城,接上了越城岭南麓发源的桂江。
  临源城,张仲坚站在依然在加固的城头上,看着下面热火朝天的修工事场面,很满意。
  临源扼守湘桂道,是桂州的屏障。
  要攻桂州,就得先攻下临源。而临源虽不大,却位置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着城头上架起的一门门火炮,看着城外那一条条的壕沟和短土墙,张仲坚自信,就算是兵神李绩率十万大军来攻,他也能够顶的住。
  他可是有五万人马,又凭险而守,李绩讨不到好去。
  城下,桂州的百姓很卖力的在挖壕沟垒土墙,大家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都知道如今中原的水深火热。
  “大家再加把劲,壕沟再挖深点,墙再垒高点,北军到时就攻不进来了,咱们的日子就能保住了!”
  一名桂州议员,正带着人给民夫们发放慰问品,什么肉干饭团。一边发放东西,一边在工地上大声的宣传。
第1245章
天下英雄谁敌手
  广州。
  枢密院。
  “不好!”
  “李绩居然不是走湘桂道,他的目标不是桂州。”
  “参谋处刚送来的情报,李绩在湘江中游,转入支流潇江,他这是冲着贺州来的。”
  “贺州?湘桂道才是最佳线路吧。越城岭地势低,也开阔,而且那里还有灵渠,可以让军需物资转运更加方便。若能攻下桂州,就能从岭西一路顺桂江、左江东下广州啊。”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李绩也是与首相并称神的名帅,我们都知道湘桂道是最好的进攻线路,他岂会不知道?正因湘桂道是进攻首选,所以李绩肯定知道我们定然在这里防备森严,因此他肯定不会来硬碰硬,选潇贺道,也就理所当然了。”
  “我们要不要立即调整部署?咱们在桂州部署了五万大军。可在贺州只部署了三万人!”
  枢密院里,一群将校吵翻了天。
  没有人怀疑参谋处的情报,这个参谋处很神秘,隶属于枢密院,但却又很独立。其实这个参谋处,是张超以暗影的人设立的,参谋处只是暗影如今的一张皮而已。
  参谋处成立以来,提供的各种情报,从没有失误过。
  “先禀报内阁和首相吧。”枢密使张仲坚如今不在广州,正坐镇桂州呢。
  ……
  内阁。
  张超接到枢密院的禀报之后,并不意外。暗影把情报送给枢密院前,就已经先抄送了一份给张超,甚至张超手里的还要更加的详尽。
  “我们要不要调整部署?”次相马周问。
  李超笑笑。
  “其实李绩走潇贺道,这也是在我们此前的预料之中的。我们此前已经做好了各种预案,不论李绩走哪一路,我们都不怕。不过眼下既然已经洞察了李绩的进攻方向,那我们也还可以做些微调。”
  “这样,我提议张枢密使抽调两万桂州守军,赶往贺州增援。贺州方面,由张枢密主持战局,崔琰将军则为副将。”
  内阁会议结束,李超去见承乾。
  “能挡住李绩吗?是否需要孤亲自往贺州鼓舞士气?”承乾问。
  这一战,事关重大。若能赢,自然鼓舞士气,但若输了,朝廷大军可就撕开口子,杀进岭南来了。
  “朝廷诸帅之中,李靖用兵喜欢行险,经常以精锐奇袭。而李绩用兵,比较稳,擅长大兵团作战。李绩为帅,本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奈何皇帝不断干涉。李绩在潭州还只集结了半数兵马,粮草等都还没筹集,皇帝却已经不断催促他进军了。”
  “李绩如此行军,岂能赢?”
  “殿下请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张仲坚将军可还是李靖的结拜大哥,其用兵方面,也是相当老辣的。”
  “殿下,关于议会推选之事,不知殿下还有什么指示?”
  承乾摇头。
  “首相与次相所提交的议会章程,孤看过后觉得很合理也很合情。如今我们南边形势一片大好,安定团结,这是非常难得的。是我们监国朝廷充分的考虑照顾到了各阶层的利益,才有的大好团结局面。这个必须得维持下去,老师的这个议会制度非常好,孤没有意见。”
  “中央民议会的议员数量,我认为应当稍微减少一些。原来朝廷民议会中央议员一千八。孤觉得太多了些,孤以为可以每县选两名民议员出来。”
  如今大道有二十余道,二百州,一千县。如果一县两议员,那就得有两千人了,比一千八还多。但现在监国朝廷实际上才控制了福建和四广,总共才百余县。因此一县两议员,最后能选出三百左右的议员。
  这个数量不算多,也不算少。
  “臣觉得很不错,不过一些重要的州府,可以适当增加几个名额。”
  毕竟海南岛上一个县才多少人,而如广州府,却多少人。仅以县为单位,不太符合实情。毕竟议员,要代表的是各地各阶层的利益。
  “可以。”
  又谈了会关于特科的事情,承乾依然要李超来担任主考官。
  “最近中原朝廷下旨禁海,这对我们好像影响很大,老师有什么破解的办法吗?”岭南过去毕竟还不开发,这些年能够起来的原因也是海贸。
  一旦中原搞禁海,那对岭南这边的影响是极大的。
  “殿下,朝廷也不可能真的禁海,眼下也只是为了对付我们的临时禁海。不过这确实对我们影响很大,对此,我考虑了一些应对之策,主要还是走私。”
  “走私?”
  “对。朝廷搞禁海,这对中原的海商们来说,可是毁灭性的打击。船不出海,损失巨大,同样的,那些靠做外贸的,也几乎相当于判了死刑。要知道,如今大唐一年,每年外贸出品的商品是巨量的,其中绝大多数又是从海上出口。海上出口,又以南下占大多数。”
  “丝绸、瓷器、茶叶、糖、纸甚至是武器铠甲等,这个量是巨大的,其中涉及到的不仅是海贸,还有运输、生产等多个产业链。朝廷禁海,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几个海商,是整个产业链上的无数商人工人等。”
  明朝时禁海,可实际上,明朝每年海上贸易的数额巨大,官方不准出海,那就私自出海,搞走私。
  哪怕抓到了要杀头,也一样屡禁不止。
  这就好比贩私盐的一样,武德和隋朝时,朝廷不搞盐专卖,任私人开采,不征盐税,只收些盐课。所以盐价便宜,贩私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根本不禁私人贩卖。
  可在贞观起,朝廷实行盐专卖了,而且征的是重税,基本上税是盐成本的十倍。盐一下子贵了,利润也就大起来了。于是无数人,铤而走险,哪怕朝廷特别规定,贩私盐一石就要流放,可谁管呢,照样无数人铤而走险。
  朝廷禁海,是禁不住的。
  张超打算派商船去北面的沿海搞走私,去收购那些丝绸啊棉花啊瓷器啊纸张啊等等,贸易还是要做的,没有货,那就去走私收购。
  中原那些做外贸的人,朝廷不让他们出海,他们的货光内销也销不出去,积压在那里是要完蛋的,李超派人去收购,他们肯定高兴。
  也肯定会有许多大胆的走私贩出现。
  “我们要做的,就是允许这此走私贩进入我们的港口,允许他们这些来路不明的货物收进来。反正,我们只要照过去的那样,征收关税就好,其余的不管他。”
  承乾叹惜,“感觉因为孤举兵,使得中原百姓大受苦难。”
  “殿下,这并非你的错。”
  “但愿这一切早些结束吧。”
  ……
  汉京。
  许多人都在关注着李绩的行军。
  兵神与军神之战,大家都想知道,究竟谁胜谁负。
  “李绩十万大军南征,你们以为能胜吗?”
  汉京的醉仙楼里,这座原本属于张超和他学生们的酒楼,如今被李敢给卖了下来,他原本也是酒楼的股东之一。
  因为李绩坚决站在朝廷这边,李敢作为李绩的弟弟,最终也只能痛苦的站到朝廷这边。其实他更想和程处默、尉迟宝琳、崔琰、牛见虎他们一样,勇敢的举旗,响应老师。
  留在京城,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掏钱把醉仙楼给盘了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